登陆注册
20360200000012

第12章 国民党集权专制的加强(3)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一)李敖与《文星》杂志事件

《文星》杂志1957年11月15日由肖孟能夫妇创刊于台北。1965年12月1日停刊,前后共出了98期。《文星》早期基本上是一个介绍文化、较少涉及社会问题的刊物,其社会影响不是很大。

1961年,李敖的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在《文星》上,刊物连续刊出介绍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思想的文章。从此,《文星》的思想性增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刊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敖,1935年4月生于哈尔滨,1936年随家迁至北京。1948年秋考入北京市第14中学,后转入上海缉规中学。1949年4月迁居台湾。1959年,他从台大历史系毕业,开始服预备役。1961年2月,他结束军役,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

李敖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的反抗,是60年代台湾文坛反传统派代表人物。1961年起,他大量投书于《文星》杂志,对传统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国民党文化专制表示不满。

这个时期,李敖对胡适的观点非常赞同。胡适关于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完全排斥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并为此长期在中国致力于推进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他的这种主张,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也有矛盾。1949年以后,胡适虽然在政治上继续支持国民党,但不断对蒋介石的独裁提出批评。1960年的《自由中国》事件给胡适以很大打击,国民党内和军队内充满了反胡的气氛。胡适感到很苦闷。

胡适的主张很适合李敖的口味,他决定出面维护胡适的自由主义。因此,他在《文星》上发表一系列文章,肯定胡适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与此同时,他又批评胡适,认为胡适作为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却不在推行“全盘西化”上下工夫,而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东方文化,这是美中不足,因而自己要“超越”胡适。

李敖主张“全盘西化”,主张自由主义,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势力,触及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必然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

李敖的文章和观点得到了港、台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但也触怒了一大批台湾党政要人和学界名流。被李敖指名道姓批评的就有张其昀、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任卓宣、钱穆等。

一些人发表文章对李敖进行批评,主要有胡秋原、郑学镓、任卓宣;刊物有《政治评论》、《民主评论》、《世界评论》。双方展开了一场论战,即中西文化的论战。

胡秋原批评李敖的“全盘西化”主张,认为李敖是“西化青年的标本”,如全国青年皆为李敖,则中国无望。他还使用许多讽刺挖苦的语言。

李敖则抓住胡秋原的历史大做文章,揭胡30年代参加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之后又去苏联避难,抗战时又写了大量“亲苏”文章。李给胡扣上一顶“亲共”的帽子。

由于论战双方都不冷静,互相挖苦、攻击,使论战还未就学术问题交锋,就已闹得不可开交。一场文化论战终于闹到了法院,并一直打了多年的官司。最后,胡秋原一方得到了国民党的支持。1965年10月,李敖在《文星》上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公开批评台湾当局。当局于1965年12月封闭了《文星》杂志。李敖仍写攻击胡秋原的文章。1967年,“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指令侦办李敖,并以“妨害公务”的罪名提出公诉。1971年3月,李敖被捕入狱,次年2月以“叛乱”罪被判刑10年。一场长达10多年的中西文化论战在台湾当局的高压下结束。

在这场论战中,李敖所代表的是台湾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要求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反对蒋介石的倾向。他们以西方文化作为武器,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进行攻击。但他们主张“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民族文化,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脱离了台湾社会的实际,因而得不到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支持。台湾当局对知识界的不满情绪进行镇压,暴露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面目。

国民党去台后,利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央文物供应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等文化出版机构,垄断文化出版事业。在国民党的高压下,台湾50至60年代初,笼罩着低沉的气氛。

(二)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当前文艺政策”的制定

1967年11月12~23日,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台北召开。蒋介石主持开幕式,严家淦代表国民党中常委作了政治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党政革新”的问题。

这次会议作出了“当前文艺政策”的决议,共8项40条。主要内容是推进三民主义的文艺建设,发扬民族伦理精神,坚持文艺的反共立场,为光复大陆服务。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正值台北市阳明山新建的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蒋介石为此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在这篇文章中,蒋介石论述了三民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认为伦理、民主、科学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本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台湾则是“汇集中华文化精华唯一之宝藏”。

蒋介石的文章发表后,孙科、王云五等1500人联名给台湾“行政院”写信,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将每年的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作为“中华文化复兴节”。台湾“行政院”接受了这个建议。1966年12月,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华文化复兴方案》,决定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7年7月28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在台北举行,决定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副会长,谷凤翔为秘书长。随后,在台湾及海外开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蒋介石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有着各方面复杂的原因:

第一,蒋介石想从民族文化中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蒋介石一直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人自居。他一直宣传以往统治阶级的道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国情。到台湾以后,进一步宣传所谓的传统文化,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二,为了治理台湾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6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价值观念猛烈冲击着台湾,人们普遍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一切都以金钱为中心,社会风气和道德日益败坏,特别是青年,道德水准日益下降,犯罪率明显上升。于是,国民党又请出所谓中国的“固有文化”,宣传“礼、义、廉、耻”,力图根治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

第三,用宣传“中华文化”来对付李敖等人的“全盘西化”。李敖等人大肆宣扬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猛烈抨击作为国民党统治支柱之一的“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整个台湾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台湾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感到李敖等的冲击已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因而举起“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以对付“全盘西化”的挑战。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自1967年发起,在70年代初形成高潮。这场运动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蒋介石在1967年《行宪纪念大会致词》中讲道:“时代的经验已经教训我们,如果脱离了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仅仅民主与科学,实不足以建设现代化的健全轨道,很容易走到放任与机械的歧途上去。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显然已经面临着这一困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就是要凭借我们传统的‘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起反共斗争真正坚强和必须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随后才能彻底的消除共产邪说,摧毁匪政权。”

第二,“文化复兴”需要“发扬创新”。蒋介石讲,“文化复兴”,所谓“复”,就是恢复其固有的、已失的潜力;“兴”就是发扬和创造。他多次强调“天下事并非一成不变的。‘文化复兴运动’不是文化复古运动,那么,我们就要不仅能够守经如常,还要能够创新应变。”

第三,要发扬三民主义。蒋介石认为,“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发扬三民主义。“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以伦理、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三民主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乃为伦理、民主、科学之发皇,亦即为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

为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台湾普遍设立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并在总会下设置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等。台湾当局还颁布了《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规范》,从一般守则到衣、食、住、行各方面订出规定条款共99条之多。

这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对整理中华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当局的资助下,编出了各种科技史,包括中国数学史、中国物理学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农学史、中国医药学史等。同时,还出版了大批古籍今注。到1981年3月止,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籍今注今译28种,如《尚书今注今译》、《周易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等。除商务印书馆外,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此类书。

其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产生了较强的政治影响。它唤起了台湾和海外一部分华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比较突出,形成了乡土作家群,促进了台湾人民对整个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

再次,这场运动也拉大了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同大陆的距离。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在同新中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接受了“中华文化、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把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而加强了同台湾的联系,拉大了同大陆的距离。

总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它以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否定社会主义文化,目的是为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服务。

同类推荐
  • 司法大明

    司法大明

    穿越到落地秀才身上不说,还被一个超重量级的肥婆霸占。陈凡立志要摆脱苦逼的命运,怎奈他手无缚鸡之力,也无经商的本钱,只好在政府找一门公务员的工作干干,当捕快。上班的第一天,衙门就失窃了,丢失了官印的县太爷将他列为最高级嫌疑犯,试看他如何三次入狱,三次为自己洗冤,如何智斗奸臣,成为大明第一神探。
  • 少年游乐山

    少年游乐山

    该作品讲述的是隋唐时期,在暗潮涌动、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以一个流落江湖却率直随性、快意恩仇的女子为代表的少年豪侠扶危济困、解救苍生的壮志义举。该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对联骈文均是作者原创。
  • 那些年你不知道的西游记疑点

    那些年你不知道的西游记疑点

    颠覆你这些年看的西游记---------解析那些西游疑点
  • 曹操不是传说

    曹操不是传说

    本书以史实还原真实曹操的全景历史,讲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内容包括:曹操身世之谜、曹操发迹之谜、官渡大战之谜、汉中争夺之谜等。
  • 理科生读宋史

    理科生读宋史

    本书对上启五代十国下至崖山海战对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史料为线索,对当时社会、政治、战争等全方位讲述。在很多人看来宋朝是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朝代,但专家学者却认为宋朝是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盛世,通过宋朝以及宋朝周边势力辽、西夏、金、蒙古甚至高丽和越南的历史跟大家一起一探究竟。
热门推荐
  • 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近50年,宁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75℃,自1987年后,升温幅度逐渐加大,特别是1997年后快速上升,每年比30年平均气温升高0.4℃~1.6℃。北部灌区增温最快,南部山区相对较慢,年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加大。宁夏气温年较差在减小,最低气温的升高尤为明显,最高气温相对较慢。宁夏平均增温幅度每10年可达0.51℃,比全国大,冬季增温尤为明显。
  • 直至末世

    直至末世

    末世的来到,人心是否会破碎?无知的秘密,又有谁探究?
  • 弯弓试箭

    弯弓试箭

    八百年大楚王朝,岌岌可危。天下群雄并起,战乱不休,群雄逐鹿。这里有热血,也有柔情;有英雄,也有小人;有枭雄,也有奸雄。有江山,也有美人;有同生共死的兄弟,有至死不渝的爱情。且看这一场群雄鏖战,谁主沉浮?
  • 异次元大幻想

    异次元大幻想

    这是一场华丽到爆炸的烟火秀!简介完全不知道怎么写,大概就是:作者君的中二幻想。
  • 零化零

    零化零

    有一个世界叫零,有一类种族叫零,有一种能量叫零;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为了梦可以忍受一切。阳光下的男孩一步步成为阳光下的男人,记住这不是一个幻想,这是一个世界!
  • 断翼天使之幻世纪

    断翼天使之幻世纪

    幻天使用一半翅膀封印了魁百年后封印渐渐减弱魔法学院终将再次陷入灾难?
  • 屠戮星河

    屠戮星河

    站着生,站着死;跪着死,跪着生。——《启世录》四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四种天差地别的生活,四类阶级分明的种族,共同构造了浩瀚的星河世界。这是一片名充满原罪的世界,希望与绝望交织,血性与奴性碰撞,爱情与亲情,黎明与黑夜,悲壮而绚丽的故事在此掀开全新的一页。面对末世,少年心中有无限绝望与愤怒,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边缘,何以解忧?唯有屠戮!来从何处?又将归往何处?是站着毅然对抗世界,还是躺下默默臣服?
  • tfboys与恶魔公主的爱恋

    tfboys与恶魔公主的爱恋

    身世特殊的男主女主,恋爱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男主女主的爱情还能坚贞不渝吗?想知道就进来看看吧!
  • 月芽之恋

    月芽之恋

    她本是一个丫鬟,去武林的路上,遇见了盗贼。然后阴差阳错的碰见了满脸胡渣的男人,就在感情猛涨时,她却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这段爱恋究竟该何去何从……
  • 落雨芬菲

    落雨芬菲

    超三十的大龄剩女的如何走入婚姻,又在婚姻中经历、感受什么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