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4700000003

第3章 辛亥风云(3)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刺客汪精卫

一个人一生如果有一个身份被后人记住,就算历史名人了,而这位帅哥却有4个身份:天字第一号汉奸,民国四大美男子之首(另三个是梅兰芳、张学良、周恩来),孙中山政治遗嘱执笔人,刺杀摄政王的刺客。这位帅哥,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原名汪兆铭,字秀新,笔名精卫,生于广东佛山。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与孙中山一起组建同盟会。1910年,汪精卫做了他震惊中国的第一件事——刺杀摄政王。

刺杀摄政王有两个版本,据野史版记载,1910年4月1日,汪精卫身怀利刃埋伏在摄政王必经的桥下,摄政王骑马过来,汪精卫正欲出击,不料马儿死活不近桥,任鞭子如何抽打也只在原地打转。众人顿知桥下有鬼,于是汪精卫被捕。谋刺摄政王是死罪,不想审讯时慈禧太后见汪精卫相貌出奇英俊,竟舍不得杀他,只判了个无期徒刑。

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一则政治岂会如此儿戏,二则慈禧此时已死,不可能见到汪精卫。由于汪精卫日后不光彩的举动,这一段历史经常被人歪曲,让我来为您还原历史真相。

这得先从汪精卫的政治主张说起。汪精卫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强调种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要同步进行,他曾在《民报》发表文章说:“今之政府,异族专制政府也。驱除异族,则不可不为种族革命。颠覆专制,则不可不政治革命。徒驱除异族而已,则犹明之灭元,于政界不生变革也。若徒欲颠覆专制而已,则异族一日不去,专制政府一日不倒。故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岂惟并行不悖,实则相依为命者也!”

值得注意的是,日后孙中山的一套说法,可以说是来自汪精卫的话:“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作。”

汪精卫主张“排满革命”,并非像许多革命党那样要杀尽满人。他一直强调中华各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压迫:“汉人之所排满者,以其覆我中国,攘我主权也,非谓国家之内不许(其)他民族存在。排满不已,更是而排蒙、排回、排藏也。况汉人非惟无排斥蒙、回、藏之心,且将实行平等制度。”

1907年,力挺孙中山两年的日本政府在清政府“强烈抗议与严正交涉”下令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将日本人给他的2万革命经费留给革命报纸《民报》2000元,大部分钱则用于去其他国家宣传中国革命,但章太炎却认为那些钱都被孙中山吞了。

这时《民报》经费困难,主编章太炎发飙了,说:“那些钱是日本革命志士送给革命党的,不是送给你孙中山的,你这样侵吞公款,损害了同盟会的威信,也叫日本人看不起咱革命党,这个主编老子不伺候了。”章太炎于是脱离同盟会,公开反对孙中山。与此同时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说:“孙文只是骗别人为革命去死,自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是个远距离革命家。”同盟会掀起倒孙狂潮,出现了“要革命首先要革革命党人之命”的尴尬声音。

在“远距离革命家”称号和倒孙狂潮的双重打击下,孙中山的革命党陷入全线崩盘的形势。此时一个一直为革命献身的人挺身而出,要挽救孙中山的名声,他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在写给孙中山的《致南洋同志书》中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他写道:“欲牺牲其身者,其所由之道有二焉:一曰‘恒’,一曰‘烈’。恒之德也,犹革命党人之担负重任,集劳怨于一躬,百折不挠,以行其志者也。……烈之德也,犹革命党人之猛向前进,一往不返,流血溉同种者也。”因此他决定去刺杀清朝高官,并表示自己日后“虽流血于革命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如此豪迈悲壮之举,恰似当年荆轲刺秦。

胡汉民坚决阻止汪精卫的行动,他对汪精卫说:“你是同盟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文才与口才无人能及,号召力和影响力也无人可以代替。如果我们的革命领袖都像你这样浪掷一击,白白送命,革命将如何继承下去?”

汪精卫回答说:“梁启超骂我们是‘远距离革命家’,章太炎现今又背叛孙先生和同盟会,现在的局面靠言论根本无法挽回,我等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才能证明革命决心,让梁启超之辈心服口服,才能促使同盟会内部团结,挽回民众对革命的信心。我汪兆铭平时做的事情就是舞文弄墨,算是标准的‘远距离革命家’,在党内还算有点名头,由我去做革命之薪最合适不过。我们都不去做薪,革命这锅饭何时方能煮熟?其实,做釜要经受更长时间考验和折磨,这个难;而做烈士倒容易,不就是拼命嘛。今天,就是君为其难,我为其易。你就答应我去吧。”

但不管汪精卫怎么说,胡汉民死活不让汪精卫去搞刺杀。孙中山跟胡汉民一样,认为革命是光明正大的,反对暗杀,他说:“敌势力尚强,杀了甲还有乙,而我们杀一个敌人自己最少也要死一个,代价太大,划不来。”孙中山派冯自由堵截汪精卫,阻止他。然而冯自由虽然把汪精卫堵截在香港,但汪精卫还是溜去日本找志同道合的暗杀者了。

陪伴汪精卫从事暗杀的是一位南洋姑娘,她叫陈璧君,后来就是她撺掇汪精卫投奔日本的。但此时的陈璧君可谓女中豪杰。她赞成革命,总跟男朋友谈革命。男朋友说:“革命是男人的事,你一个姑娘家革命像什么样子?”陈璧君说:“你要不让我革命咱俩就散伙。”“散伙就散伙。”于是陈璧君失恋了。

1908年汪精卫与陈璧君相识,他们俩倒不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因为汪精卫不赌博、不嫖妓、不酗酒,他说:“革命家不能结婚,因为革命家出生入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测,革命家结婚必然陷妻子于不幸,而让自己所爱之人一生不幸是最大罪过,所以我汪精卫革命不成功绝不结婚。”而正因如此,陈璧君更喜欢汪精卫了。

汪精卫去北京行刺,明知此次有去无回,陈璧君毅然相随,当时有人说:“你陈璧君反正有英国护照,被抓了英国使馆自然会来救你。”陈璧君当场取出英国护照撕得粉碎,说风凉话的人无地自容。

那个时代热血男儿很多,汪精卫选中的一位合作者叫黄复生,汪精卫找到他吞吞吐吐地还没说完计划,黄复生就爽朗应诺。已经两人了,现在还少一个造炸弹的,汪精卫选中的是喻培伦,喻培伦化学学得不错,他也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心中只有理想,没有个人生死。

汪精卫、黄复生先坐英国船到天津,他们要把喻培伦的炸弹运进北京,而北京站盘查很严。这时一个叫郑毓秀的同盟会美女会员起了作用,她把炸弹塞进箱子,然后找来一直追她的一个法国外交官,要法国佬帮着拿箱子,法国佬正愁没机会献殷勤,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1910年2月10日北京站,郑毓秀挽着法国人的胳膊大大方方地走出检查站。警察对于这个西方人手里沉重的箱子看都没看一眼。

炸弹到位后汪精卫和黄复生在琉璃厂租了栋房子,开了个照相馆,因为照相馆的暗室最适合搞炸弹组装,照相馆里飘出化学药味的味道也不会引起人怀疑,这成了暗杀据点。

汪精卫决定干一票大的,这样才有影响。当时的中国,皇帝溥仪最大,他才4岁,也不出门,往奶粉里下毒?那阵也没有三聚氰胺,于是溥仪的父辈映入了汪精卫的眼帘。

刺杀的目标是溥仪老爸载沣的弟弟载洵和载涛。2月底两人回京,汪精卫准备在两人走出前门车站时将其炸死。这一天,汪精卫、黄复生、陈璧君雇了一辆骡车前往前门车站。汪精卫、黄复生携带有炸弹的皮箱在车站门口接应,陈璧君在骡车上接应,准备载洵、载涛一出来,扔炸弹,然后汪、黄跳上骡车就跑。

没想到的是,当时危机四伏的清政府正在挽回人心,搞了个廉政运动,载洵和载涛不摆架子,没有警卫,下车时混在一般乘客中一起出站。红顶子的太多,汪、黄二人看花了眼也无法辨别哪两个是载洵和载涛,只好终止暗杀计划,把炸弹又拎了回去。载洵和载涛做梦都没想到,做一把廉政秀,居然救了自己一命。

这次无功而返,汪精卫索性决定干一票最大的,当时实际军权最大的是袁世凯,政权最大的是载沣,那么杀谁呢?杀袁世凯,载沣也是这么想的;杀载沣,袁世凯也是这么想的。英雄惜英雄,袁世凯是英雄,不杀他了,还是载沣吧!

载沣每天进宫上朝都要经过一座甘水桥,这里环境僻静,而桥边有一条能容一人的阴沟可以藏身,于是汪精卫决定事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自己藏在阴沟里,载沣经过时用电线引爆炸弹,和载沣同归于尽。

可见野史版唯一说对的是汪精卫准备在桥下干掉摄政王,不过不是用刀,而是用炸弹,毕竟20世纪了,刺杀技术的含金量也高了。

1910年3月31日深夜,黄复生和喻培伦去埋炸弹,留下汪精卫和陈璧君。二人都知明日行动有去无回,满是生离死别之情,正伤心时,门响了。

原来喻培伦匆匆跑回,说大事不好,埋炸弹时被人发现了。

发现这事的是一个车夫。这车夫的老婆三天没回家,估计是跟人跑了,他气得睡不着,蹲在桥上,隐约看见有人在甘水桥边埋东西,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在埋偷来的宝贝,便想等人走了把宝贝挖走。不料最后发现不是宝贝是炸弹。首都人民,天子脚下,百姓政治觉悟都很高,他知道这是摄政王每天必经之地,这是要害摄政王呀。他想我要是告发此事,绝对有一大笔赏钱,到时再娶一房老婆就是。于是他喘着气一刻不停地去报案。

黄复生和喻培伦刚埋好炸弹,见甘水桥下人影一闪,立刻知道他们的行动败露了。喻培伦跑回去报信,黄复生在附近查看动态。不一会儿车夫带了两个巡警来,黄复生知道事情黄了,也回到汪精卫处。汪精卫知道后说:“虽发现了炸弹,但警察肯定就能查出是我们干的?看看风头再说。”汪精卫打算以静制动。不想清政府此时外松内紧,他们发现炸弹是外国的,但炸弹上几个螺丝是新的,应该是国产的,于是就查铁匠铺,找到铁匠后顺藤摸瓜查出了订货商——守真照相馆,正是汪、黄的照相馆。

于是农历三月七日,汪精卫与黄复生被捕,喻培伦跑了,肃亲王善耆审讯汪、黄二人的刺杀动机,汪精卫说:“我与摄政王无冤无仇,只因摄政王是满族首领,所以我要杀他。”善耆说:“本朝开国以来待你汉人不薄,你何故恩将仇报?”汪精卫放声大笑:“你们夺我土地,奴役我人民,剥削我膏血已经200多年,这且不必细说,现在强邻逼迫,有瓜分中国的征兆,摄政王既然掌握大权,理应一心为国,用贤才治国,刷新内政,或许尚可挽回。谁料摄政王监国两年,毫无建树,中外人民请开国会,一再不许,坐以待毙。将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因此打算杀他,除掉他后再作计较。”

肃亲王善耆分辩说满汉之争乃狭隘民族主义,国内乱则易为外侮,大清亦可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图强。汪精卫断然否定,说日本明治维新亦是当初西乡隆盛首发干戈,用武力倒幕而成。而如今中国的“立宪”完全是幌子,只有民主革命,只有流血,才能救中国。

善耆感觉到汪精卫是个烈士,有心放他一马,于是问汪、黄二人谁是主谋,谁料二人争认自己是主谋。善耆动了恻隐之心,便来找摄政王载沣,劝载沣说,革命党悍不畏死,日益增多,若严惩徒惹众怒不如宽大为怀以挽回民心,不必成全汪、黄二人革命烈士的英名。载沣被说服了,最终二人被判无期徒刑。此后善耆多次与汪精卫攀谈国家、革命问题,二人逐渐成了朋友。

狱中汪精卫写了几首诗,或慷慨激昂,或感伤忧郁,其中《被逮口占》一首最为脍炙人口:“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汪精卫成了汉奸;同情革命党的善耆在清朝灭亡后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日本人,让日本人帮助培养,以便使清朝东山再起,他的女儿,叫川岛芳子。而坚决反对革命的载沣,在“九一八”事变后却劝溥仪不要当汉奸,还说:“那个儿皇帝有什么好当的?”在北平沦陷后他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保持了民族气节。

得知汪精卫被捕入狱的消息,孙中山说:“汪精卫是我们的一个大人才啊,失去他等于砍掉了我一条手臂!”“谋杀太上皇(摄政王)可以减死,在中国历史亦无先例,况于满洲!其置汪精卫不杀,乃为革命党之气所威慑耳。”所以,孙中山认定要继续起义,才有日后汪精卫出狱的一天。

孙中山他说对了。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清政府就开放党禁,释放了大批政治犯,汪精卫也在此列。

武昌起义25天后,11月4日的夜晚,肃亲王来监狱找汪精卫,传达释放汪精卫的命令,然后他对汪精卫说,革命军虽然起来了,但共和却未必可以实现。

汪精卫很疑惑,说革命非为排满,而为造就多民族共和,又有什么问题?

善耆说:“我担心的是,假如我们大清倒了,你们汉人未必能够建立共和,反而会内乱不止,最终必为外人所乘。中国不是好人多,而是坏人多,野心者也多。他们不怕共和,共和正好给了他们祸乱之阶。五马分尸、千刀万剐都拦不住他们造反作乱,共和能拦得住?”

汪精卫笑道:“专制社会有造反有作乱,那是因为社会极端不公。共和社会要给人们三大自由:即政治自由,让人们能够说话,能够自由表达意见;经济自由,利不为官府所独占,让人们能够殖产兴业;社会自由,不让老百姓再受种种管制,让人们都能自由快乐地生活。这样的社会又有谁会造反,又有谁会跟着野心家去造反?”

肃亲王善耆苦笑:“共和虽好,又岂是说建就能建立起来的?如今列强环伺,国内又乱象横生,他们一定会趁火打劫。加上国人中的野心家背后捣鬼……”汪精卫却没将善耆的话听进耳内,此时只是怀抱着对共和的无限热情和憧憬。波云诡谲的国家关系和政治利益,他还不甚明了。两人一场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谁。(汪精卫与善耆的对话取自原件藏于北京刑部档案中的《行刺摄政王载沣案汪精卫在刑部狱中两次亲笔供辞》)

第二天一早,北京人民数百人,在刑部门前争睹出狱的美男子汪精卫风采。这一天,是汪精卫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当时主要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影响极为深远。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精华,对原著中的书目做了适当删减,对标题做了重新提炼,撷取了一些在为人处世、才智谋略、道德修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帮助读者开启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之门。
  • 绝代公子

    绝代公子

    他不缺红颜知己,但他从不滥情。他没有盖世才学,却被世人敬仰。他风流却不下流,他就是——绝代公子!
  • 魂宋

    魂宋

    人分三六九等,鬼现赤橙黄绿;人有七情六欲,鬼带喜怒哀乐……宣和年间,北宋这艘历史巨轮,在宋徽宗这位大艺术家“船长”的驾驶下,义无反顾的驶向了无尽的“深渊”。在这人心似鬼的年代,一名自诩为“捉鬼大师”的外来人,决心力挽狂澜,励志除尽世间“恶鬼”,还天下一片太平世道!读者群:495260653
  •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从汉武帝登基开始写起,到汉武帝时代的结束止,将武帝登基——长门锁阿娇——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通西域——北击匈奴——大汉中兴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加以全方位叙述,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 我主曹魏

    我主曹魏

    穿越三国,神鬼乱志。得太平三卷,谋天下大势。只身入曹营,定北魏江山。我辅曹操,我主曹魏!
热门推荐
  • 5~7岁孩子爱读的习惯启蒙故事

    5~7岁孩子爱读的习惯启蒙故事

    本书编写了5~7岁小朋友爱读的58个关于习惯的故事,主人公有调皮捣蛋的小猴子,有善良可爱的小白兔,有憨厚快乐的小熊,有聪明勇敢的小袋鼠,有宽容善良的小男孩等。他们有时会踩坏袋鼠妈妈的菜,但却能勇于承认;他们有时会打破山羊爷爷的水缸,但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个新的还给山羊爷爷,并道歉;他们有时会在吃饭前忘记洗手,但当他们意识到时,便会主动去洗;他们有时会让妈妈帮他们叠被子,但也会学着自己去叠被子……通过讲故事学道理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 总裁窃玉:小小娇俏妻

    总裁窃玉:小小娇俏妻

    逃婚的路上,她救了个冷血的,带着离奇背景被人追杀的男人;求了他,他却将他吃入腹……那一夜,让调皮贪玩的她,瞬间成长……顺着父母的意识,和陌生的男人订婚……却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 倾城之恋上吸血鬼

    倾城之恋上吸血鬼

    当人类爱上吸血鬼,结局会如何?织女爱上了牛郎,王母娘娘用银簪在天空划了一道银河,他们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但是真爱获得了永恒。人们总说爱情是没有界限的,它能超越年龄,跨越地域,穿越时空。她是平凡的人类,他是孤寂数千年的血族大长老,当命运安排他们邂逅,彼此都承受着彷徨、犹豫、忐忑的折磨,可是,又被彼此深深吸引。然而,她最终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类,她期待的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完满的家庭,她,她的爱人还有他们的孩子……我不知道热播的《吸血鬼日记》中艾琳娜会有怎样的结局,但我笔下的那个她和他,有他们自己的结局。每天中午18:00左右一更。
  • 剑道玄尊

    剑道玄尊

    逆炼成神,剑道玄尊!平庸的世家子风秦,在得到重生的强大灵魂力后,不仅获得一系列法宝神器,更得到高人指点,视升级如儿戏,吃丹药如零食,从此扮猪吃虎,艳遇不断,一步步恢复家族荣耀,走上剑神巅峰!*******************************武道:修武境、玄真境、丹元境、鬼斧境、天茧境、炼魂境、生死境、涅槃境、封神镜。剑修:剑士、剑师、剑宗、剑王、剑尊、剑圣、剑神。魔法:魔法士、魔法师、大魔法师、策法士、策法师、大策法师。******************************************(*^__^*)欢迎入群:278817610******************************************
  • EXO之冷公主

    EXO之冷公主

    关于EXO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喜欢,一位女孩从小冰冷冷酷,但跟EXO在一起,她慢慢的阳光起来,她看到EXO居然对她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她又变回了以前,恨死了EXO。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说起我的人格啊,有东北纯爷们,还有学霸,额。还有萝莉啊,御姐啊,狐仙什么的....
  • 苏雨默

    苏雨默

    在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友情的背叛。她以为世界都灰暗了,就在他的出现,带来了希望,两人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能否在一起??
  • 健海沉浮

    健海沉浮

    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不过匆匆几十载,光阴像一把无情的剪刀,无情的减掉曾经属于你的年华。当你人生阅历达到顶峰的时候,你却已经老了。这时你才意识到,许多要做的事情还不曾做过,许多没去过的地方还不曾走过,但是你已经老了。死!对于每个人来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惧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慢慢的,疾病开始找寻到你,侵蚀你的肉体,崩溃你的灵魂。药!你已经离不开了,吃过之后才知道,它可以缓解你肉体上的痛苦。于是,你开始依赖它,并且开始寻觅更加神奇的药效,来延缓你对死亡的恐惧。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我可以拯救你!我可以帮你延长你的寿命。神药!是这个世界上最虚幻的东西,但你却置信它的存在,因为你——怕死!
  • 幽梦奇灵

    幽梦奇灵

    悠悠千年的羁绊化作延绵万年的忧伤,融入五百年的恩怨,将幻化出怎样离奇而又浪漫的神话故事?故事从江城古月,到紫云仙宫,从承渊之谷到阆风之巅,从幻象琉璃琴到烛龙之心,从玄甲灵牌到岁月矛,从青玉子到黑水玄蛇,从古龙夔到蓝色骏马,古月兰心将演绎出怎样多彩玄幻的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