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5100000012

第12章 中编(5)

注释:

【1】《庄子·至乐》。

【2】《老子·六十七章》。

【3】《老子·三章》。

【4】《老子·十九章》。

【5】《老子·九章》。

【6】《老子·十二章》。

【7】《庄子·达生》。

【8】程文超:《意义的诱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9】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10】《列子·杨朱》。

【11】《列子·杨朱》。

【12】《列子·杨朱》。

【13】《列子·杨朱》。

【14】废名:《废名小说选·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5】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废名小说》(下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

【16】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废名小说》(下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

【17】杨义:《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8】郭沫若:《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79页。

【19】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88页。

【20】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郭沫若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4~67页。

【21】郭沫若:《学生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页。

【22】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88页。

【23】税海模:《郭沫若与道家文化》,《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24】《庄子·渔父》。

【25】《庄子·秋水》。

【26】《〈小鲍庄〉·文学虚构·都市风格——青年作家王安忆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对话》,《语文导报》1987年第4期。

【27】王安忆:《我写〈小鲍庄〉》,《光明日报》1985年8月15日。

【28】王安忆:《再谈〈小鲍庄〉》,《中篇小说选刊》1986年第6期。

【29】李洁非:《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84—1985)》,《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4期。该文把寻根作家区分为主流作家和外围作家。

【30】程文超:《意义的诱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该书提出“非善性”说。“西方人在认识、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的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中国人则在追求和谐幸福之时发现了人的非善性。……非善性是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负面价值的思考。”

【31】《论语·颜渊》。

【32】程文超:《意义的诱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33】《论语·里仁》。

【34】陈平原:《文化·寻根·语码》,《读书》1986年第1期。该文指出“五四作家借助西方科学、民主精神彻底反封建,可反儒、道不反佛、墨(如鲁迅、周作人等;吴虞则以道反儒)”。

【35】韩少功:《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

【36】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

【37】曾镇南:《读〈小鲍庄〉》,《小说林》1986年第6期。

【38】陈思和:《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该文认为,小鲍庄故事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小鲍庄的祖先治水不成的官,另一个是涝渣,“一个象征着小鲍庄苦难的开始,另一个象征着小鲍庄苦难的结束;一个象征着人类的原罪,另一个象征着人类的赎罪”。

【39】畅广元:《〈小鲍庄〉心理谈》,《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该文认为,洪水来临时,“涝渣的心理状态绝不仅仅是求生的本能的冲动,不是作为人的动机从最高层次降落到最底层次,而是实实在在地向真正人的动机最高层次的升华:以短短的生命完成了自我实现”。

【40】洁泯:《〈小鲍庄〉散论》,《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该文指出,小鲍庄“透露出那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素质”,“涝渣拯救鲍五爷的舍身精神,无疑是小说的高潮,也是人道主义的高层次描写”。

【41】曾镇南:《读〈小鲍庄〉》,《小说林》1986年第6期。

【42】畅广元:《〈小鲍庄〉心理谈》,《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

【43】陈思和:《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

【44】畅广元:《〈小鲍庄〉心理谈》,《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

【45】曾镇南:《读〈小鲍庄〉》,《小说林》1986年第6期。

【46】季红真:《民族历史生存的寓言——谈〈小鲍庄〉》,《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

【47】李墨:《对民族心灵结构的深刻剖析》,《青年评论家》1985年第11期。

【48】李洁非、张陵:《“小鲍庄”与我们的“理论”》,《文学自由谈》1985年创刊号。

【49】畅广元:《〈小鲍庄〉心理谈》,《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1期。

【50】季红真:《民族历史生存的寓言——谈〈小鲍庄〉》,《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该文认为《小鲍庄》是民族历史生存的寓言,“遍及人类的洪水故事的原型,作为救世神话,由王安忆置换在《小鲍庄》这部小说中,则隐喻出宿命般不可拯救的主题”。

【51】韩少功:《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

【52】张立文等:《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53】吴慧颖:《反思之钻向远古愚昧的沉积层掘进》,《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3期。

【54】李阳春:《由奇峰突起到平落沉寂的寻根文学》,《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55】张佩瑶:《从自言自语到众声沸腾:韩少功小说中的文化反思精神的呈现》,《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6期。

【56】张法:《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江汉论坛》2000年第6期。

【57】孟繁华:《启蒙角色再定位——重读“寻根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58】曾镇南:《韩少功论》,《芙蓉》1986年第5期。

【59】李庆西:《说〈爸爸爸〉》,《读书》1986年第3期。

【60】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页。

【61】《老子·十二章》。

【62】《庄子·知北游》。

【63】《老子·二十九章》。

【64】张法:《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江汉论坛》2000年第6期。

【65】《老子·二十章》。

【66】《庄子·大宗师》。

【67】《庄子·天下》。

【68】张智彦:《老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6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70】李文田:《阿城小说及文化回归的消极倾向》,《批评家》1986年第7期。

【71】季红真:《宇宙·自然·生命·人》,《读书》1986年第1期。

【72】苏丁、仲呈祥:《论阿城的美学追求》,《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73】《老子·十九章》。

【74】《老子·二十八章》。

【75】《老子·二十八章》。

【76】《老子·十六章》。

【77】《庄子·天道》。

【78】李炳海:《道家与道家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193页。

【79】《老子·四十一章》。

【80】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

【81】程文超:《欲望的重新叙述》《反叛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61页。

【82】陶渊明:《形影神》,《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7页。

【83】苏丁、仲呈祥:《〈棋王〉与道家美学》,《当代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

【84】黄凤祝:《试论〈棋王〉》,《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

【85】陈炎:《弱者的哲学——由阿城小说引起的文化反思》,《文学自由谈》1988年第5期。

【86】李文田:《阿城小说及文化回归的消极倾向》,《批评家》1986年第7期。

【87】苏丁、仲呈祥:《论阿城的美学追求》,《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88】赵映显:《重读阿城的“三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89】胡河清:《论阿城、马原、张炜:道家文化智慧的沿革》,《文学评论》1989年第2期。

【90】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页。

【91】季红真:《宇宙·自然·生命·人》,《读书》1986年第1期。

【92】[法]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3页。

【93】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94】《列子·杨朱》。

【95】《列子·杨朱》。

【96】《列子·杨朱》。

【97】《列子·杨朱》。

【98】洪治纲、凤群:《欲望的舞蹈——晚生代作家论之三》,《文艺评论》1996年第4期。

【99】赵小琪:《金钱和金钱崇拜——新生代小说中金钱欲的文化阐释》,《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00】刘心武、邱华栋:《在多元文学格局中寻找定位》,《上海文学》1995年第8期。

【101】洪治纲、凤群:《欲望的舞蹈——晚生代作家论之三》,《文艺评论》1996年第4期。

【102】《老子·三章》。

【103】《老子·三十七章》。

【104】《老子·九章》。

【105】《庄子·至乐》。

【106】程文超:《意义的诱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107】张恩超、鄢烈山:《杂文应是银针手术》,《南方周末》2005年7月7日。

【108】李深明:《思想情感的激荡——访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杨黎光和鄢烈山》,《新世纪文坛》2005年2月18日。

【109】鄢烈山:《冷门话题·序》,成都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10】鄢烈山:《假辫子·真辫子·序》,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111】鄢烈山:《冷门话题》,成都出版社1995年版。

【112】鄢烈山:《告别“翻身”观——论“公民”与“战士”的分别》,《作品》2005年第5期。

【113】鄢烈山:《中国的个案·自序》,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114】鄢烈山:《一个公民的杂文写作》,《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05年第2期。

【115】鄢烈山:《一个公民的杂文写作》,《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05年第2期。

【116】鄢烈山:《杂文新概念:公民写作》,《当代文坛》2002年第4期。

【117】鄢烈山、吴小樊:《在别人思想止步的地方——鄢烈山访谈录》,《羊城晚报》2005年1月15日。

【118】鄢烈山、吴小樊:《在别人思想止步的地方——鄢烈山访谈录》,《羊城晚报2005年1月15日。

【119】鄢烈山:《一个人的经典·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120】艾晓明:《V日风潮——美国校园里的性别文化观察》,《作家》2000年第10期。

【121】艾晓明:《V日风潮——美国校园里的性别文化观察》,《作家》2000年第10期。

【122】[美]康正果:《面对乳房》,叶舒宪:《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123】[美]康正果:《面对乳房》,叶舒宪:《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124】[美]凯特·米利特著,宋文伟译:《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12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5页。

【126】施战军:《女性文学的自在形态》,《百花洲》2000年第4期。

【127】朱水涌:《女性写作的危机》,《百花洲》2000年第4期。

【128】白烨:《读解女性文学》,《百花洲》2000年第4期。

【129】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54页。

【130】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2页。

【131】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27页。

【132】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55~56页。

【133】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107页。

【134】孙帆:《在自由中逼近真理》,《香港传记文学的发展特色及其影响》,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版。

【135】曹聚仁:《谈传记文学》,《我与我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6】孙帆:《在自由中逼近真理》,《香港传记文学的发展特色及其影响》,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版。

【137】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51~52页。

【138】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9】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0】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第106~107页。

同类推荐
  • 青蛙嘴唇上的正义

    青蛙嘴唇上的正义

    对于爱情,我还是相信有的,最起码是在我结婚之前。最笃信其存在是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我特别期待我生命中的另一半到来,共同打发掉那些枯燥的日子,在淡如白水的生活里加点盐或什么调料。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timepassing而已,到底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
  •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一个刚刚出狱的惯偷死在了市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画前,画框上有他临死前用血写下的奇怪符号。刑警队副队长司马鉴发现,曾经和被害人同一个监舍的人在出狱后全都离奇死亡!为找出系列案件之间的联系,司马鉴去监狱找7号监舍的最后一名囚犯了解情况。赶到时,监狱却突发火灾,监舍被烧毁了,最后一名囚犯也在释放后被人杀害。与此同时,司马鉴的女友发现那座监狱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来,而寺庙中曾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正是七种该杀之罪。
  • 大饭碗

    大饭碗

    《大饭碗》是农村发展进程的纪实,也是画卷。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审视社会生活,将所闻所见,素材取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观,刻画复杂曲折的情节,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感触,扑捉了时代的光环。不论从结构上,情节上,还是从人物上,语言上,具备了超越的旧窠的观念。
  • 山水依偎

    山水依偎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从春天流出的河流》《荞麦花开》《直立奔跑的狗》《雪落江南》《梦泊洪江》《一条河到底能流多远》等散文作品60余篇。
热门推荐
  • 非科学调查社

    非科学调查社

    刘小渣儿时有个梦想,想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那些超自然的事件,在大学里他很快找到了志同道和的人,他们成立‘非科学调查社团’,他们调查和搜索一件又一件的超自然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科学是否能帮助他们解释一切,让他们越来越理性,还是一件又一件超自然事件,让他们失去了理性......
  • QQ爱之一个人的独角戏

    QQ爱之一个人的独角戏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轮回你已不在记得我是谁?我默默的看着你默默的爱你心中一片凄凉....
  • 魁魑武神

    魁魑武神

    娑婆世界,亿万境地,众生在其中轮回往生不息。苍莽大陆,东胜神洲。顽主,扛着自吹存在了五百亿年的小红,踏着无聊就逐神佛而食的小黑,带着超越爷爷多娶几个媳妇的伟大梦想,彪悍霸气嚣张前行!
  • 红警之末日征途

    红警之末日征途

    站在围墙上面,看着远处奔袭而来的尸群,如果在来一次,我一定不会手贱去填哪问卷调查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冰山王子相遇花心公主

    冰山王子相遇花心公主

    她夜瑾萱原本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在她12岁那年,他的父亲为了生意上的一个合约,而不管正在生病的自己,她的妈妈在下雨天抱着她去医院,在路上一辆卡车飞奔而来,妈妈在关键时刻把她推出去,就这样她亲眼看见母亲死在自己面前。她拼命的喊,可母亲却怎么也没醒,之后的她开始变了,变得不在相信男人(除了哥哥,帮里的人和某人)变得花心了,变得不会笑了......(是没真心的笑过)直到一天,她来到樱雪皇家学院,认识了风煜祺,这个大冰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们相爱了,可老天...
  • 鸳鸯泪

    鸳鸯泪

    “当你很喜欢一样东西时,不管它变成怎样,一定认得出来的!”唐灵儿五岁时的童言稚语震撼了秋若尘,他决定成为她爱恋的对象。她却为了救他而断送生命!他原本打定后半辈子……但这名陌生女子竟……
  •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将告诉您怎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如何培养成长中的孩子、与他们一起成长;如何做一个他们心目中既专注于工作,生活中又体贴入微的,给予他们健康的精神生活和成长环境的上班族妈妈。《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由李建勇等编著。
  • 穿越之女皇

    穿越之女皇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培养出来的拥有先进观念的女孩子,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之说的。只是,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让她不得不相信。因为她回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地方,更扯的是还有神仙托梦……好吧,这个她是完全可以接受啦。只是……承担繁荣一个国家的事情……上面的老头不会是搞错了吧?
  • 上古鬼笛

    上古鬼笛

    小乞丐死后由于神秘的笛子穿越到异世界,在全新的世界,强者为尊,为生存小乞丐不断修炼,得到上古神兽的神骨,废弱的身体得到改造,一代天骄谷风天帝横空出世,一掌令百丈宽的江水断流,最终得以一统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