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00000027

第27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 (1)

人物简介

张维迎,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经济学教授。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张维迎积极参与中国改革,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建言献策。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双轨制价格改革方案;他的企业理论在政企两界影响广泛。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关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和企业信誉的阐述,引起人们对这三大问题的空前关注和讨论,当选为“CCTV 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发表了《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文,将有关改革的争论推向一个高潮。

张维迎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学者,屡出惊人之语。1983年,张维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为钱正名》,提出“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作贡献”的观点,文章刊登后立即引发全国大批判。

2003年,张维迎主持下的“北大改革”,“终身教席”等措施引发激烈争议。2004年,他参与“郎顾之争”,随之在“国有资产流失为主题”的大论争中充当旗手。而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文中,“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的论调使他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

张维迎的高调和不妥协,使其为人诟病,甚至成为大众攻击的对象。在中国经济学界,他常常引发争议。以此看来,“风口浪尖上的学者”之称,张维迎当之无愧。

1.第一次扬名

如果不是那个特殊的机会,张维迎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面貌。

1982年2月23日,全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在西安召开。在当时,这可谓全国级别最高的经济学术会议。政治为纲的年代,人们轻易把一切思想付诸意识形态。但由于传统经济学者基本不懂数学,一些思想激进的年轻人往往以数学为掩护,研究、传播经济理论,于是掀起一股新潮流。

这次会议实际上就是他们集中讨论的平台。后来成为国内学科带头人的许多经济学者都有参加,比如茅于轼、杨小凯、田国强、王国乡、刘世锦等。不过,在当时他们大多被主流所排斥。

后来回忆这次会议,茅于轼说:“那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斗争会。”而当时,探究现代经济学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所以他们只能以“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旧称经济数学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以质的分析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的名义来探讨西方经济学。

会议首先分组讨论,年过五旬的茅于轼担任小组副组长。会上,一个年轻人的出现引起了茅于轼的注意。

这个年轻人就是张维迎。那时他还只是一名经济系的研究生,本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但因为导师何炼成[ 何炼成,男,1928年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西方经济学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名誉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兼任日本同志社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德国吉森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教授推荐,加之会议又是在其母校西北大学举行,于是张维迎得到一个宝贵的发言机会。

张维迎发言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和数量经济学关系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主要讨论传统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学者原本不认为这个年轻人会有什么高见,只是抱着姑且听之的态度,但直到听完发言才觉得大有是处。随后,张维迎被选为小组代表,到大会上发言。

20出头的张维迎用年轻人的口气侃侃而谈。“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不使国家昌盛、人民富强,而是死死守着那些过时的教条,那么他们的良心何在呢?”这句宏论令在座前辈皆感震惊,不禁对其刮目相看。就这样,他在圈内开始小有名气。

茅于轼从张维迎身上看到了对改革“共同的憧憬”。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从那时起,我就对这个年轻人有了深刻印象。”

2.倥偬岁月

人生充满太多不确定因素,总是被时代不由自主地推向前去……

张维迎的早年岁月,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度过。1959年,张维迎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父母都是农民,对其抱有厚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因此无论手头多么拮据,从来不曾放弃供他读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7岁的张维迎高中毕业,由于还没恢复高考,回村当了村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副指导员,期间还给地区军分区司令员汇报过工作。因工作出色,第二年他获得地区“优秀通讯员”称号,还担任了生产队长。

如果顺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张维迎或许可以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官员。然而,时代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7年恢复高考。张维迎萌生继续学业的梦想,或许是短暂经历的影响,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新闻”和“中文”,但最终却被扩招进西北大学新成立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这样,张维迎与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开学前,全村人为张维迎送行,张家招待大家吃了米糕,那场面张维迎至今记忆犹新。

1978年,张维迎第一次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次机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一个新的世界在擅长思辨并以此为乐的张维迎面前打开了。

3年的大学生活,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辩证思维方法形成的时期,张维迎收获了人生第一笔思想财富。随着毕业的临近,他开始考虑人生的出路——是分配回家,还是继续深造?他选择了后者。

1982年,张维迎考取本校何炼成教授的研究生。经济学界,何教授以善于识人著称,鼓励新思想,不怕离经叛道。当时全国院校经济系讲授的主要内容还是传统政治经济学,何教授却总是一有机会就向学生介绍西方市场经济思想。就是从他身上,张维迎第一次听说现代经济思想并开始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何炼成对张维迎重视有加,所以才推荐他参加1982年的那次数量经济学年会。会后,张维迎的思路更加开阔,对知识的渴求也越发强烈,开始自行组织读书班。

栗树和曾经是班中成员,与张维迎等人一起学习微观经济学并共同探讨。基于对微观经济学透彻的理解和分析,张维迎发现价格理论是这门学科的核心,他以这个核心理论为出发点,来探究经济学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

张维迎的思路在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的时候特别活跃,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考方向也从书本向社会现实转化。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都处在似开未开的状态。纵观知识分子地位的起伏历程,这个时期正是知识分子的研究相对比较活跃的阶段。究其原因,应该是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知识分子在对社会现实有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也对自身和现实与传统的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实事求是地讲,这种认识应该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张维迎以经济学的供需原理为出发点,发表了文章《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经济学思考》,文中认为知识分子的地位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若有效需求足够,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地位自然会提升,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现行体制的改革。这种有理有据的分析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张维迎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不少人认为是当时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8月,还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的张维迎出事了!

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首都青年个体户座谈批判向钱看》的报道,在改革理念还未深入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这正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这段豆腐块一样的文字引起了张维迎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把钱当做万恶之源?为什么中国人“学而优则仕”,而西方人“学而优则商”?他基于经济学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经济学上,钱是价值的客观度量,为了创造财富而赚钱是应该的,不该把钱看成是坏东西。他认为一切向钱看是价值观念的历史性转变,一个人越能赚钱,说明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这样的论调触动了当时人们的敏感神经,在那个政治大于经济的复杂年代,为钱说话,在一部分人看来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不符。此文被当时某位省领导点名批评,继而引发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强烈声讨。

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年轻的张维迎,他的母校西北大学同样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研究生处处长把张维迎叫到自己病床前,无比痛心地说道:“维迎啊,党和人民培养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呢?而且,写那样的文章也没找领导报批,成何体统啊?”

面对病中的处长,张维迎违心道歉,生生咽下了那份巨大的委屈。

身在北京的茅于轼听说了此事,写了篇题为《张维迎何错之有》的文章,四处投稿却无法发表。于是他写信给张维迎,鼓励这个年轻人不要放弃,告诉他任何微小的观念进步都要受到巨大的阻力,改革中的新观念总会被旧观念视为大逆不道。张维迎回信说,他会等到对方给他的道歉的。茅于轼回复他说,旧观念是不会给新观念道歉的,只要保守派和改革派产生交锋,新观念、改革派总是会受到批判的。

张维迎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在心里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事导致他差点毕不了业,就连身在老家的父母都知晓了此事,伤心至极。张维迎一直都说,他受的委屈没有比这次更大的了。然而这次遭遇也使张维迎下定决心,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承载日益开阔的眼界。

3.双轨制带来的荣耀与争议

1984年,张维迎离开西安,来到北京。

年轻的张维迎兴趣广泛,涉猎价格改革、企业家成长、宏观调控、所有制改革、外汇外贸体制改革、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等领域,任何一种社会现实,对他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乐于思考一切重大问题,而且让他自豪的是,跟同时期的经济学家相比,他的行文逻辑20年未变,这是非常难得的。

同类推荐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巧学出纳有窍门

    巧学出纳有窍门

    本书共分为7章,讲解了出纳工作必备的会计知识、出纳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并通过实例阐述了现金的收支及管理,介绍了管理银行账户和进行银行结算,以及企业相关的工商税务实务问题。
  •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本书详细探索对称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具体表现,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对称经济与对称哲学、经济学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对称经济学与对称辨证法等。
  • 咖啡奶茶经济学

    咖啡奶茶经济学

    收录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例子。可能很多人以为经济学晦涩难懂,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却简易而通俗。将教会你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使你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轻松地享受生活。
  • 智能化物业管理概论

    智能化物业管理概论

    本书从智能物业的基本原理出发,力求理论与实践、应用与管理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物业智能化技术,讨论智能物业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智能物业的概念及其物业智能化管理的特点、物业智能化的技术及其管理基础、智能物业中的物业设备自动化系统及其应用管理、智能物业的消防系统及其应用管理、保安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管理、通信网络系统及其应用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及智能物业的设备管理等。
热门推荐
  • 极品总裁,娇妻不要太野蛮

    极品总裁,娇妻不要太野蛮

    叶泽铭薄唇轻挑,眉眼斜肆,甩手丢下一份文件:“签了它,从此以后你是我的私人侦探。”价值五百万的半年私人侦探合同对侦探界的人而言是多可不得的机会。从此,她却踏上端茶倒水之路。无痛无痒的大事小事她却得一人揽下。“抱歉,叶总,我不当你的私人侦探。”“你,这是在做梦吗。”
  • 乱世仙途

    乱世仙途

    灵气被窃,强敌来袭,修仙界面临覆灭之灾,危机来临,世道混乱,许多才华横溢、惊才绝艳的高阶修仙者亦是束手无策。在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中,一只修为低下的小僵尸带着一只小厉鬼从幽冥界逃入了人界,从而彻底改变了修仙界的命运。
  • 墨乔凌阳

    墨乔凌阳

    Q市第一私立学校是一个重点培养学生全能能力的集团,其核心价值观:梦想,需要去创造学生个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比如下面这一段精彩对白!某暴躁老师:‘“喂,小子,谁让你在这混的,有种给我滚过来!!!叛逆少年:“老头,你敢让小爷滚?去你亲戚的吧!goodbye!!!(小宝诽谤:’你这样对老人不尊重好么,真是个问题学生)少年一个喷嚏:‘一个个摊子全让小爷摊上了,谁在背后骂小爷。放心吧,让我心里不舒服的人,我也不会让他好过!!绽放了一个奸诈的笑,大白天的真瘆的慌。
  • 阴界巡阳使

    阴界巡阳使

    投胎前我是孟婆,死掉后我回归阴界,做了这阴界巡阳使,维持阴阳两界平衡。问我为啥?我天上有仙!原本吧我以为这是个混吃等死的清闲活儿,可是阎王说我得积攒功德。积攒功德我懂,阴界死的鬼魂装不下了我去阳界阻止杀戮悬壶济世是积攒功德。尼玛阴界鬼魂太少,导致不够轮回,也要让我去阳界解决?真是说多了都是累,还不让辞职?……(女主文女主文女主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起名废的我起不出萌萌哒的名字,只好在这里声明这真心是女主文啊……)
  • 洞

    《我们唱着歌去》获得日本第九届少年村上春树文学奖。英国弗吉妮亚·沃尔夫文学基金获得者。得到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贾平凹、陈平原等人的一致好评。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最具潜质的作家。
  • 你最讨厌的人是深爱着你的人

    你最讨厌的人是深爱着你的人

    暗恋的人也有伤,也会痛。本书情节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殇

    云殇

    少年救落水老头,老头赠送少年断剑一柄玉简一枚,然后飘然而去。但少年家中家传之物遭人觊觎,父母因此被杀。脱困后少年开始修行复仇之路,老头留下玉简上的功法却和这大陆上的功法截然不同。少年能凭借这功法和那柄奇怪的断剑报仇雪恨吗!老头究竟是何须人也……
  • 丑妃当道:腹黑太子别惹我

    丑妃当道:腹黑太子别惹我

    一颗子弹,斩断了沈久对爱情和友情的所有羁绊,可当她从另外一个时空醒来之后,却发现等待她的,竟然是灭顶的灾难!清白被毁,失去容貌,被父亲抛弃,被未婚夫抛弃……所有的种种铺天盖地的向她袭来!再次面对众人的欺骗和背叛,她毅然决定要站在最高的位置俯瞰那些所有曾经欺凌过她的人!谁说女人就得依附男人而活,从今日起,她沈久就要来改改这历史!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