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19000000051

第51章 传染病 (9)

第三章 传染病 (9)

1977年6月21日就诊。有乙型肝炎病史2年,现仍饮食不佳,腹胀,转矢气,胃脘部作痛,乏力,烦急,手足心热,多汗,小便稍黄,舌质红,苔黄,脉弦细稍数。查体见肝肋下15厘米,脾不大。肝功能化验:麝浊14U,麝絮(),谷丙转氨酶500U以上,澳抗强阳性,反向血凝试验1∶128。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迁延型)。中医辨证属肝经毒热夹肝肾脾虚。治用清肝经毒热,兼补肝、肾,健脾法。

处方一(张荣显自拟方):茵陈25克,白花蛇舌草25克,生地榆10克,木瓜10克,重楼10克,蚕沙10克,地骨皮10克,黄柏10克,槟榔10克,墨旱莲10克,半枝莲10克,龙葵10克,土茯苓10克,珍珠母10克,鱼腥草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0克。

处方二:黄芪10克,党参10克,怀山药10克,白术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何首乌10克,五味子10克,龙葵10克,蚕沙1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白花蛇舌草25克。

“处方一”“处方二”交替服用,即服“处方一”5剂后再服“处方二”3剂,共治疗1年,症状消失,肝回缩至正常,肝功正常,澳抗及反向血凝试验仍如前。

按语:乙型肝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病程长,治愈难,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威胁较大。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湿热邪毒入肝所致。由于热毒入肝,使肝气不舒,久之郁而化热,邪热伤阴致肝阴耗损。因“肝肾同源”,肝阴不足亦影响肾阴,肾阴亏损,造成肝肾阴虚。又因肝病传脾,克伐脾土,肝病日久又损伤脾胃。所以肝经热毒是本病的重要病机。其肝、肾、脾三脏亏损皆因肝经热毒所造成,故治疗重在清肝经热毒,并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本案以清肝经热毒为大法,佐以补肝肾、健脾胃。先清后补,选用“处方一”“处方二”交替服用。

清肝经热毒“处方一”中重用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土茯苓、鱼腥草、重楼以清热解毒;地骨皮、地榆、墨旱莲、珍珠母凉血清肝热;茵陈、黄柏、木瓜、蚕沙清热化湿;槟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为佐宽中和胃。“处方二”中选黄芪、党参、怀山药、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补脾益气和胃;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五味子补养肝肾;茜草、丹参、当归、郁金养血活血,舒肝解郁,既助补肝之力,又解肝经余热;白花蛇舌草、龙葵、蚕沙为佐清肝经热毒。其方药组成合理,配伍精到,因而收到较好的疗效。(《新中医·张荣显治小儿乙型肝炎案》)

(李畅)

十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病案一

李某,女,5岁。

主诉:低热2个月。2个月前开始高热6天。体温每日在39~40℃,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服土霉素和退热片治疗。此后进入低热,体温每日在37~38℃,多在午后发热。病后经当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肺门淋巴结核。口服异烟肼,肌内注射链霉素共1个多月,仍发热。既往史:1岁时患肺炎,出水痘。个人史与家庭史:无特殊,无结核史。

查体:体温376℃,脉搏98次/分,呼吸2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头颅五官无异常,咽部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颈、颌下、腋下和鼠蹊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小如豌豆,大似蚕豆,活动成串,无粘连,触痛明显。心、肺正常,腹部柔软,肝肋下缘约15厘米,脾肋下缘约l厘米可触及,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35g/L,红细胞396×1012/L,白细胞142×109/L,中性粒细胞036,嗜酸性粒细胞005,单核细胞004,淋巴细胞055(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025)。结核菌量试验:1∶1000(-),1∶100(-)。胸部透视:两肺纹理紊乱,肺门阴影增浓。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停抗结核药,服传单合剂加百部12克,知母9克。服药4天,体温降至正常。服至7天,复查末梢血象,白细胞降至112×109/L,中性粒细胞063,淋巴细胞037(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004)。服药21天,随访1年,情况良好。

传单合剂(蔡化理自拟经验方)。组成:大青叶30克,重楼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30克,丹参15克,甘草9克。每日1剂,水煎服。3岁以上用1/3剂,3~6岁用1/3~2/3剂,6~12岁用2/3至1剂。

按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疱疹病毒中的EB病毒引起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唾液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偶经输血传播。可呈流行,也可散发。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6个月以下婴儿少见。多数病程呈良性经过,幼儿表现为轻症或隐性感染。年长儿中症状较重,有时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肺炎、呼吸道梗阻等。病程长短不一,有并发症病程长。有时复发,但症状较前缓和。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由于病毒引起增多的淋巴细胞同样可浸润非淋巴组织,因此肝(最常见)、心、肾、肺、脑等脏器均可累及,临床上分为腺肿型、咽峡炎型、肺炎型、脑型、热型,但各型可相互重叠,难以截然分开,故须注意辨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的温疫范畴。早、中期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气透卫,解毒泻热;中期热毒炽盛,痰热内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痰消瘀通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晚期因气阴两亏,正虚邪恋,余邪未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散结,促进机体康复。本案例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肿型),采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大法。所用传单合剂中大青叶、重楼、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丹参活血化瘀,清热除烦;百部、知母润肺止咳,清热泻火以退虚热。因诊断明确,辨证准确,故疗效甚佳。(《中西医结合试用新方·蔡化理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案》)

病案二

吴某,男孩,9岁。

主诉:发热10天,皮肤、眼睛发黄5天。10天来发热,体温378~386℃。发热第5天皮肤和眼睛发黄。经某医院门诊,做肝功化验,诊断为传染性肝炎,给予保肝治疗。近2天因腹痛而来诊。

既往史:1岁时患肺炎,无肝炎接触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其父患慢性气管炎,母健在,其他无特殊。

查体:体温377℃,脉搏98次/分,呼吸29次/分。发育、营养良好,神清,呼吸平,头颅无异常,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咽部充血,扁桃体中度肿大,颌下、颈部、腋下和鼠蹊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小如豌豆,大似蚕豆,触痛,活动无粘连。心肺正常,腹部轻度膨胀,肝在肋下缘约3厘米可触及,压痛与叩击痛均较明显。脾在肋下缘约1厘米可触及。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24,嗜酸性粒细胞004,单核细胞003,淋巴细胞069(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021)。肝功化验:黄疸指数25U%,血胆红素2565μmol/L,凡登白双相反应阳性,谷丙转氨酶140U(正常值60~80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U,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1∶56阳性。

诊断:根据发热,周身淋巴结肿大,黄疸,白细胞增高,异型淋巴细胞高达021,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与病毒性肝炎鉴别后,应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型)。

治疗:给予口服传单合剂加茵陈、郁金、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木香、车前子。于服药后5天体温降至正常,8天巩膜、皮肤黄疸消退,15天周身浅在淋巴结基本消失。此时复查白细胞降至108×109/L,中性粒细胞040,嗜酸性粒细胞003,单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56(异型淋巴细胞降至009)。服药28天复查肝功化验,基本正常。共服药28天。随访4个月,情况良好。

按语:本案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型)病例。因其临床表现,体查及肝功检查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相似之处,故易混淆。二者鉴别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型),无肝炎接触史,全身症状轻,先有发热感冒症状,无乏力,呕恶现象,后出现黄疸,周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为阳性;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肝炎密切接触史,全身症状较重,伴有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呕恶,发热等消化道症状,无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查血象无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本案患儿,无肝炎接触史,开始先发热,5天后出现黄疸,颈、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中异型淋巴细胞含021,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型)之诊断。故采用清热解毒散结,利胆退黄的原则,选用传单合剂以解毒散结,加用茵陈、郁金、木香,清热利胆退黄,祛瘀行气止痛;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消食健胃,固护胃气;车前子清热利尿,加强退黄之力。本病证型复杂,临床须认真加以诊断,准确治疗,才能取得可靠疗效。(《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蔡化理治肝炎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案》)

病案三

钟某,女,2岁3个月。

1993年5月31日初诊:患儿入院前持续发热17天。入院时发热392℃,伴咳嗽、口干、多饮,大、小便正常。检查咽部中度充血,颈部淋巴结如花生粒大小,肝大,肋下1厘米,脾未扪及,未见皮肤红疹,舌红,苔白,脉数。实验室检查: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为1/112(阳性)。血清EBVIgG1∶160,EBVIgA 1∶20,EBVIgM<1∶10。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46667U/L。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医诊断为风温。证属气分热盛迫营。治宜透热凉营,解毒散结。

处方:石膏20克,桑叶10克,金银花8克,连翘8克,牛蒡子8克,天花粉8克,蒲公英6克,黑荆芥6克,黄芩6克,牡丹皮9克,玄参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服药6剂后,发热退至38℃以下,咳嗽明显减少,淋巴结肿大有所改善,但仍见口干多饮,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考虑为余邪未清,热邪留恋阴分。易法拟养阴透热。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处方:青蒿6克(后下),知母6克,鳖甲10克(先煎),生地黄10克,牡丹皮9克,天花粉9克,地骨皮8克,白薇8克,西洋参5克(另炖服)。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天后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检查:心、肺正常,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回缩。临床痊愈出院。

按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及血液出现异常型淋巴细胞为特征,发病多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本案患儿持续发热半个月余,伴口干、咳嗽、多饮、咽部充血、淋巴结及肝大,舌红,脉数,此因感受风温邪毒,热毒壅塞,搏及气血,血热互结,气血凝聚所为,证属气分热盛迫营,故予以透热凉营,解毒散结。方中桑叶、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外达;重用生石膏清气分实热;牛蒡子、玄参利咽散结;牡丹皮、天花粉清热凉血生津。诸药相伍,药证相合,病势得解。本病为热病且病程较长,易耗气伤阴,往往后期余邪未清,再以青蒿鳖甲汤化裁以清热养阴、益气生津,调理善后。(《新中医·李蔷华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案》)

(夏洁楠)

同类推荐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一书,由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特别是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
  •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资料丰富翔实,系统地阐述疾病的中医病因、病理,及其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和常用治法方药。对各种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作了精要介绍。本书体现了现代中医学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医药的治疗特点,又适当介绍了现代医学有关的诊疗知识,使读者在宏观、微观两方面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中医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内容编排恰当,理论阐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既具专业性,也具科普性,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热门推荐
  • 异火星空

    异火星空

    【起点第三组签约作品】———————————浩如烟海的宇宙,少年踏上了找回身世的路途。神秘的火焰被迫躲进他的体内,从而成就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传说。诡异的幕后黑手,似乎是操纵世界的魔鬼,他不断的牵引着刘宇翔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当刘宇翔发现自己被骗时,似乎已经晚了,他脑袋里的脑元核被无情的榨压、抽取,生命近似消散,故事也便从这里开始……———————————【注意:】★本书是披着科幻外衣的东方玄幻。
  • 剪

    犹豫过,爱过,伤过,终于学会放弃。都说伤痕只能由时间去抚平,那么,我愿意选择离开。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绝望地发现这道痕迹永远鲜血淋淋时,我学会了忽视,假装它不存在。然而,为什么我们又会遇见?为什么我们之间更加千丝万缕,彼此纠缠?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蜕变公主残缺爱

    蜕变公主残缺爱

    原本三个幸福的家庭却毁了掉原本三个天真的小孩童年3个原本应该天真的孩子却有着毒蛇蝎一般的心肠。三个王子的出现本以为是解她们她们一次次相信她们的一次次破坏自己的原则只为了他们最后他们会走到一起吗
  • 佛说金耀童子经

    佛说金耀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闯星河

    闯星河

    一颗种子引发的浩劫,地球由此进入新的时代,各路豪杰并起争雄,未知,恐惧,并不能阻挡强者的步伐。看张望如何从群星中照耀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 世界经典民间聊天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聊天故事

    本书为教学课外辅助读物。补充学生课外知识,选取一些中外经典名著供青少年课外阅读。本册选取世界经典民间故事作为经典主题。
  • 婚途末路

    婚途末路

    谁有郑媛可怜,腊月二十八收到老公请假条,他要陪小三过年。理由是,小三肚子里怀了孩子。老公一句“你的把柄在我手里”,把她塞进回家的火车。老公和小三留在城里过年,她却要回到老家给公婆尽孝。因为没能将老公一块带回来,还遭到婆家人的各种嫌弃。“郑媛,这是展阳三叔。”婆婆拉着她指着一个成年男人介绍。“你好,我是曾墨白。”三叔缓缓地开口自我介绍。郑媛心一突,冲三叔点点头。可是她怎么总觉得,这三叔看上去有些眼熟,让她莫名地心惊胆战呢。婆婆为了讨好这门亲戚,逼着她去照顾三叔。外面大雪飞扬,三叔半夜闯进来,看着她一本正经地说:“天寒地冻一个人睡太冷,我来给你暖暖被。”
  • 初唐夜行

    初唐夜行

    武德七年,天下初平。李渊本认为历史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即使兄弟间偶有不合,但却不能也绝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但这一切美好的愿景却因为一场意外的造反尽成泡沫!这一场造反被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人物平定。他,建成大唐独有的特种任务兵,战时作用堪比唐骑!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一跃挤入大内高手之列!他,促成李唐贞观盛世,似乎一切与他无关,却处处可见他的影子。一名边境战士,在和一伙毒枭战斗中被俘,本以为生命已尽,却不知这才是生命的开始!李唐王朝因为他的到来注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 黄大仙养仙记

    黄大仙养仙记

    一个幻想成为古惑仔的骚年,遇到一个奇怪的生物,开始了不靠谱的成仙路。“大黄,你确定这破镯子是神物?不是地摊货?”“必须的啊,老大。”“大黄,你确定这恶心家伙脑袋里有宝贝?”“必须的啊,老大。”“大黄,你确定茅坑下面是他们的藏宝库?”“必须的啊,老大。”“大黄,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