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19000000077

第77章 调肝理脾法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四)调肝理脾法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小儿厌食小儿厌食,古称“不思食”“恶食”等,现代医学称作“神经性厌食症”。本病发生原因复杂,但常见原因为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恣食生冷、杂食,以致损伤脾胃;亦有因受惊受辱,情绪抑郁,或强食、逼食,逆其所愿而致者。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小儿以食为苦,甚至视食而惧。究其病机,则多责之于肝脾不和,气机不调,脾胃功能紊乱。故其治疗,应以调肝理脾,健胃消食,疏气防积入手。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自拟具有醒脾柔肝,健胃增食的小儿增食灵汤,用治本症,收效较佳。

小儿增食灵汤方:茯苓10克,苍术6克,白术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乌梅10克,木瓜6克,焦槟榔6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清半夏6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如兼大便稀溏者,加怀山药15克,白扁豆10克;兼大便干燥者,加炒莱菔子10克,火麻仁10克;脘腹胀满,食后恶心欲呕者,加砂仁6克,藿香6克,厚朴6克;食不消化者,加鸡内金10克;体质虚弱者,加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

2小儿腹泻(惊泻)小儿腹泻的临床证型很多,寒、热、虚、实均可致泻。若因暴受惊吓,造成气机逆乱,肝脾不调,亦常引起腹泻便青,睡眠易惊。此类腹泻,谓之“惊泻”。其治疗若单以健脾,收效甚微,必须柔肝健脾,肝脾两调,方可奏效。笔者自拟疏木运土汤,临床随证加减,用之效佳。

疏木运土汤:苍术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防风6克,茯苓10克,陈皮6克,葛根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兼伤食者,加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兼风寒者,加藿香6克,滑石10克;惊惕不安者,加钩藤6克(后下);脾虚者,加党参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10克,薏苡仁15克;久泻肾虚者,可合四神丸;偏虚寒者,加炮姜3克,制附子3克。

3小儿多动症本症又称儿童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心脾血虚,肝肾不足,肝阳升动太过而引起的行为、动作出现异常现象的综合征。其表现为在常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动不安,精神不专,兴趣无恒,言语冒失,智力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因好动而难以自控,注意力不能集中,而明显影响学习成绩。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而藏神,心得血养而神专所用;脾生气而主静,脾能健运,气血化充则思绪稳定,行为自控;肝藏血而主谋虑,肝血充足则谋深虑远;肾藏精而通于脑,肾精充足则脑海充盈,智力聪慧。假若小儿禀赋薄弱,心脾血虚,肝肾阴亏,最易导致阳无阴敛,升动不宁,而出现一系列阴静不足、阳动有余的证候。因此,在治疗这种小儿多动症时,必须以益脾柔肝,交通心肾为法,以静制动,安神定志,方可使其行为、动作、神志活动等都渐趋正常。本症选方可用参芪地黄汤、桂枝加龙牡汤和甘麦大枣汤合方化裁,酌加酸枣仁、远志、石菖蒲、钩藤、龟甲胶、鹿角胶等。

4小儿高热惊厥有些小儿一遇外感,即易发热抽搐,西医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此属高热引起的惊厥。临床采取一般的镇静、补钙等疗法,通常起不到根治作用。中医单纯以平肝息风、止痉安神为法,疗效亦不巩固。这种小儿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不华,毛发不泽,形体消瘦或虚胖,发育欠佳,平素烦躁易怒,食少便溏,夜寐不安,山根色青等。究其病机,多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亏少,肝旺脾虚。肝为刚脏,主藏营血。营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来源于脾胃。今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营卫,则肝失营血之养,以致阳无阴敛,极易动而生风。故治此症,虽须平肝息风,但更应注意健脾益气。

平肝息风,可用雷氏清离定巽法加减。此法适用于外感发热,惊厥抽搐发作时。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6克,生地黄12克,玄参1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钩藤6克(后下),木瓜6克,僵蚕6克,川贝母6克,胆南星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发作过后,平时宜调和肝脾,以巩固善后。方用:人参30克,紫河车1具,白术30克,茯苓30克,银耳20克,天麻20克,羚羊角3克(代),全蝎1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2次,以钩藤少许煎水送下。

5小儿气厥小儿气厥,又名屏气发作综合征,俗称“气死病”,临床多见于3~7岁小儿。若发生于1~3岁小儿,又称作婴幼儿呼吸暂停症。本症是儿童时期一种呼吸方面的神经官能症,常因恼怒、啼哭、突然动气而引起气声不续,面唇青紫,一时性神昏肢厥,不省人事。轻者30秒左右,重者2~3分钟可苏醒,醒后一般有神疲、嗜睡或长吁短叹之候。本症极易复发,其病因病机多为平素饮食不节,偏食挑食,以致脾胃虚弱,加之父母娇宠溺爱,任性执拗,故一遇激怒、惊惧或情意不遂时,便使肝气郁结,升降之机闭阻,以致神明受扰,清窍被蒙,而发生一时性昏厥。因此,对其治疗亦应抓住脾虚肝郁这一本质,采取理脾和中、调肝平冲、疏气解郁、醒神开窍之法,选用逍遥散,酌加郁金、石菖蒲、远志、枳壳、砂仁、神曲等主之。

6小儿疝气(腹股沟斜疝)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胎期发育不全,少腹隔膜松弛不收,更因啼哭动气,用力过度,以致肝气郁滞,中气下陷,迫使腹内肠段下入****,从而形成疝症。从其病因病机来看,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故其治疗亦必须调肝顺气、补脾升阳兼顾。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天台乌药散、茴香橘核丸化裁主之。

本病尚可配合外治之法:用艾绒适量,将五分钱币包裹成圆饼状,外以纱布作袋,缝定。用时,令患儿仰卧,将疝头推之入腹,然后将艾币饼置于疝孔处覆压之,并用布缝之疝托兜缚固定。每晚松缚调整1次,避免擦伤局部皮肤。一般7~10天为1个疗程。

7小儿癫小儿癫,临床证候特征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作猪羊样叫声,发过即苏醒,醒后如常人。本病之生,虽有惊、风、痰、热、食、瘀等不同类型,但究其根本,则以脾虚肝旺,风痰上扰为主。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脾不足则痰浊内伏,肝有余则不仅横犯脾土,而且易致风阳上扰,因而病由作。所以,治疗小儿癫,常可采用和肝健脾、涤痰开窍、息风止痉之法。笔者自拟息灵汤方,随证加减,效果比较好。

息灵汤方:龙胆10克,菊花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茯苓10克,赭石20克(先煎),郁金10克,白矾6克,石菖蒲10克,神曲10克,天麻10克(先煎),钩藤6克(后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全蝎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本方亦可以3倍剂量,共研细末,每服3~6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或用蜂蜜调服。痰甚者,加天竺黄以豁痰利窍;肝阳上亢者,加珍珠母、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内风外动者,加僵蚕、地龙、蜈蚣以息风止痉;心神不安者,加琥珀、远志、酸枣仁以安神宁心;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

(张士卿)

十七、儿童多动综合征证治探讨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此病不仅妨碍儿童健康成长,而且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日益受到儿科学、神经科学、精神科学、遗传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

多动症的患病率,在我国学龄儿童中占5%~10%,男孩远比女孩多,其比例为4~9∶1,好发年龄为6~14岁。目前认为,本病的预后受患儿家庭环境、遗传、父母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对症状较轻的患儿如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环境,适当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那么随年龄增长,一般到青春期,活动过多会逐渐减少。即使仍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致影响生活和学习。对那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则须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儿童多动症在中医学中未见记载,根据临床表现,似属于“躁动”“失聪”“健忘”等范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已向国内介绍有关本病的国外研究动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并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与研究本病。国外应用中枢神经兴奋药治疗本病,虽可使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但因具有食欲缺乏、头晕、抑制生长发育等副作用而未被采纳。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作用时间长、疗效巩固和副作用少等优点,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类推荐
  •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本书以症状为中心进行阐述,用图表解释急诊处理流程,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内容详尽,便于查考,可快速阅读。本书适合急诊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内科年轻医师以及医学生阅读与参考。
  • 肿瘤综合治疗与康复

    肿瘤综合治疗与康复

    近50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肺癌、肝癌、乳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这主要是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有关,如何开展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正处于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碰撞的时代,所以信息数量膨胀十分巨大,随着治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学科的纵横交叉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优势互补,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性进步,这些技术在给病人带来福音的同时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生必须吸取各种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综合治疗的认识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新、更好、更优的服务。
  • 家用中药小百科

    家用中药小百科

    本书系统介绍了家庭常用中药及中成药使用知识。全书共分3章,第1章介绍了中药保存、煎煮、服用、不良反应防治及中药鉴别等基本知识;第2章系统讲解了如何应用中草药补养身体、老年保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第3章详细介绍了应用中成药治疗各科疾病的知识。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
热门推荐
  • 薄情辞,倾绝尘

    薄情辞,倾绝尘

    他本是天上的绝尘上仙,清冷绝情。她本是倾瑶仙子,活泼调皮。她总是喜欢亲近他,他从不排斥她的存在,却也从不接受她。直到一次,他打碎了琉璃盏,她为他顶下了所有罪,被罚接受人间三生三世情劫,他却同她一起受罚,却不知,他们都是对方的情劫。三生三世,却无一不是他负了她,最后郁郁而终。直到最后一世,他在奈何桥的彼岸花旁,想起了所有事,潸然泪下,他终于决定接受她,她却早已,不知去向......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是否青涩的青春,遇见你只在路途,却不知你即将远走,又或者太多年少的我们都走在成长的途中,盲目地找不到方向,跌跌撞撞地奔向远方。一场相遇已是缘尽一如阳光落下的斑驳,一场绚丽的开放已是开至尽头的荼靡。
  • 别道

    别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名之为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是一个人与道的故事,事中又谱出怎样的一曲长歌.
  • 轮回天荒

    轮回天荒

    一部诡异功法,蕴藏万世谜团。少年只身踏上武者一途,看他如何逆流而上,成就巅峰!366198104闲来无事加个群聊聊天哈
  • 美男三十六计

    美男三十六计

    秦菀夕旅游时撞见与自己长得一摸一样的少女,机缘巧合之下二人交换身份,秦菀夕来到千年之前的钱朝,成为坐拥三十六位男宠的霁月郡主,然而美色之下却是层层阴谋……
  • 自由

    自由

    《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乔纳森·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 官殇

    官殇

    石油化工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杨静岩家遭到抢劫,被劫走一笔巨额钱款。杨静岩心虚不敢报警,但是歹徒又一次光顾,无奈之下他只得报案,却又唯恐警方侦破案件发现自己的经济问题,千方百计遮掩被抢金钱的数额……张力编著的《官殇》讲述的是一个官员在官场博弈中的成长史,揭示官场众生相。
  • 风起搁浅鱼

    风起搁浅鱼

    我爱柳毅,不仅仅是三个月的事情,更早更早的时候,我想我就喜欢上他了。这样一段喜欢发酵了十六年,酝酿成一场浓烈却短只三个月的爱情,于是是那么的深入骨髓刻骨铭心。我是游搁浅滩的一尾鱼,竭尽全力地呼吸倾尽全力地活下去,都只是为了拿余下的生命想你。我想你,柳毅。我想着茫茫人海我们相遇,然后真的相遇,也真的相遇。【第一人称短篇青春耽美虐文,HE】【主角:江虞&柳毅】【配角:莫诗琪
  • 我的22岁笔记

    我的22岁笔记

    如果说生活就是点点滴滴,那么用笔记来描绘点滴,就可以让它留的久一些。我贪恋这城,大街小巷里残留着的古朴,沉迷日出东升的朝气,徘徊光照下的平板玻璃。
  • 老夫子品评管子

    老夫子品评管子

    《管子》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精气说,在继承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肯定“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内业》)“精”是一种物质,即最精细的“气”。世上万事万物,从物质现象到精神现象,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精气”变化的结果。《管子》不但明确指出物质性,而且认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也能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规律。《管子》一书中,举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各领域的智谋韬略,应有尽有,被众多学者们视为“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