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23600000039

第39章

第五章 (2)

笔者一朋友,医传三世,交流经验时,谓其祖父善用本方加乌蛇治疗银屑病,用药多在30剂左右,直至患者服用本方至全身乏力,皮损消失方可。对于本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屡见杂志报端,笔者也予以肯定,但让患者吃到周身乏力之时,恐觉不当。观其处方,用量较大,均在10g以上,特别是苦参,每剂药量达12g,败胃较甚。以如此的剂量服至30剂,很容易达到周身乏力、胃口全无的状态。而笔者认为,治疗疾病不要只盯住局部,而要着眼于整体。药之效不效,患者服后的感觉尤为重要,只要患者药后舒适,这也是中药取效的一种反应。

服本方期间,不宜食用辛辣、生冷、海鲜、鱼腥等,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疾病康复之初也不宜过食上述发物,以免导致病情的反复。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人而言,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而对于新发病者,还是需要交待清楚的。

(加减)

本方为十三味的大方,只要辨证准确,原方即可取效,无须加味。若加乌蛇、全蝎、蜈蚣等虫类药,其祛风止痒疗效的增强是确切的,但价格不菲。

(名家论述)

古代医家对本方的论述较少,现摘录裴正学主编《新编中医方剂学》的论述以供参考:“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散风邪,开发腠理而为主药。苦参、苍术、木通,皆主除湿而为辅药。风湿搏郁,久则化热,方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而为兼治。治风先治血,当归养血活血;郁久化热则血燥,生地、麻仁养血润燥,同为兼治。甘草调和诸药,而为引和。”

镇肝熄风汤

(来源)

本方来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如下:

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讲解

从本方主治看,其证有二:一是肝阳上亢之眩晕,一是肝阳化风之中风偏瘫。

(组成)

怀牛膝一两生赭石轧细,一两生龙骨捣碎,五钱生牡蛎捣碎,五钱生龟板捣碎,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捣碎,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一钱半。

1.龟甲,即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过去该药的正名为龟板,背甲不入药,唯腹甲入药,又称下甲(鳖甲是以背甲入药,古称上甲)。现代研究认为,龟之背腹甲药理相同,均可入药,故药典更名为龟甲。

2.生麦芽除疏肝作用外,还能消食,这个作用在本方中尤为重要,因方中矿石、贝壳类的药物较多且用量较重而难以消化。

3.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等均为矿石、贝壳之品,可重镇肝阳;生龟甲、生杭芍、玄参、天冬均能滋阴以制阳;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均能畅达肝气,疏肝解郁;怀牛膝既能滋补肝肾,又能引冲逆之血下行;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达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功。

(剂量)

1.本方为清代张锡纯所创,剂量换算如下: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2.现代临床应用本方的剂量与原方大致相当。

3.方中川楝子、生麦芽、茵陈三药具升发之性,用量不宜过大。应用时可参照原方用量。

(用法)

原书无用法。因方中诸多药物为质硬难溶之品,故需久煎。

(配伍)

1.镇肝潜阳药与滋阴配伍肝阳上亢证当属本虚标实,其本责之肝肾阴虚,居下,阴阳失调,阴不制阳,肝阳亢之于上,所以本证属于本虚标实证,下虚上实证。本方的配伍正好体现了这一点,用较多质重的矿石、贝壳类药镇其阳以治证之标,以滋阴之品益其阴而治证之本。是故镇肝药与滋阴药的配伍体现了标本同治的治法。

2.镇肝药与疏肝药配伍即方中疏肝三药与余药之间的配伍。治疗肝阳上亢,滋阴潜阳是正治,为何配伍疏肝升发之品?这与肝的生理特点有关。肝为将军之官,主司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单纯镇摄潜降,肝气难免受抑,反不利于肝风肝阳之平息宁降。对于这一点,张锡纯是有临床教训的。本方初创时并无疏肝三药,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患者服后间有“转气血上攻而病情加剧”(《医学衷中参西录》)者,遂加入疏肝三药以顺应肝之生理功能。

(应用)

本方原为类中风而设,包括肝阳上亢和肝阳化风两个方面。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头重脚轻等;肝阳化风除具肝阳上亢的表现外,尚见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无论是肝阳上亢,还是肝阳化风,其脉均为弦长而有力。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癫、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绞痛、脑震荡综合征、癔症性晕厥、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辨证属肝阳上亢或肝阳化风者。

肝阳上亢必挟气血上冲于头部而成脑充血证,张锡纯将治验记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摘录如下:刘某来津后,其脑中常觉发热,时或眩晕,心中烦躁不宁,脉象弦长有力,左右皆然,知系脑充血证。盖其愤激填胸,焦思积虑者已久,是以有斯证也。为其脑中觉热,俾用绿豆实于囊中作枕,为外治之法。又治以镇肝熄风汤,于方中加地黄一两,连服数剂,脑中已不觉热。遂去川楝子,又将生地黄改用六钱,服过旬日,脉象和平,心中亦不烦躁,遂将药停服。

河北名医许占民教授以头痛眩晕,脉弦长有力,血压增高为使用本方的指征,治一男,48岁,头痛眩晕10余年,头痛以前额为甚,伴项后不适,少寐耳鸣,口苦心烦,舌淡红苔白,根部黄腻,脉沉弦细数,两尺无力,血压170/95mmHg,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育阴潜阳,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服2个月后症状消失,血压平稳。(《方药传真》)

使用本方时,一定要注意本方的脉象特点,即弦长有力。这种脉象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的患者、高血压病患者,其动脉壁硬化,摸上去硬感、无弹性感、呈条索状,毫无柔软可言。此脉象与紧脉相似,有时难以区分,故有时见弦紧脉,可结合患者的全身表现加以鉴别。

脉象有力也是心功能较好的一种表现,是心脏泵血有力的表现,与血压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过,有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有力过度则会给心脏带来过度的劳损,久之必见病象。

血压是为保证全身血液的供应而保持的一定的压力,血液正是在这种压力的推动下,才循环到全身组织的每一个角落。正常人的血压为90~140/60~90mmHg,无论是高出收缩压,还是高出舒张压,还是同时高出,都界定为高血压。但是,是不是见到血压升高就要马上采取措施把血压降下来呢?我想血压既然升高,就有升高的原因,这必须结合血压的生理来理解。正是因为某个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血压升高,才能够保证某处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而人为的降血压之后,机体的某处一定处于血液供应的缺乏状态。特别是在人为降压之后,多数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状态,这就是大脑缺血的一种表现。而待血压上升,大脑血液有足够的供应后,以上症状即可消失。

为什么原来正常的血压会慢慢上升呢?这是因为阻滞的产生。可能是运行血液的血管阻滞,也可能是机体某部位、某组织或某器官的内部出现了阻滞。不管是何处阻滞,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就是一个字——通。古有大禹治水也是一个字——通。这种认识,《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教授也有论述。著名中医施今墨也说:高血压病之治法,本诸一“通”字。因此病各症之产生,多由“血管细,血液集,血瘀潴,血凝泣”。头部血管充盈,他部血不流畅,上实下虚,盈亏失调,因之致病。如引血下行,使盈者平、亏者和,血量协调,血压自降,此即“上病取其下”之法。消除壅阻,非“通”不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

这种道理简单易懂,不必详细论证,不过这可是大道理,俗言:至道不繁。

中医的很多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不繁琐,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对中医有诸多误解。其中脉诊是最常见的一大误解。对于中医脉诊的误解有两个,可以说有两个极端。一是对脉诊的不相信,一是迷信脉诊在诊病中的作用。

先谈前者。对中医脉诊不相信的人大部分是与医疗行业相关的人、聪明的人、有文化的人、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对中医脉诊持怀疑态度:中医凭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就能判定患者得了什么疾病?就能知道患者哪儿不舒服?

否定中医脉象的人对于寸关尺三部的分部诊脉更不相信,短短的3厘米长的动脉也有差别?对于这一点,我想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不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笛子到底有多小,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近,但是按住不同的孔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大家都能肯定。再问一下,你会吹笛子吗?虽然你不会,但是你不会否认世界上有会吹笛子的。总之,不会因为你不会吹就否定世界上没有人会吹。同样,不要以为你不会摸脉就轻易否定世界上没有会摸脉的人。笔者认为能摸出脉的细微变化,反应了手指的敏感程度,但不代表诊病水平,这需要较好的临床思维。瞎子的指尖够敏感吧,但仅凭指尖、脉诊也不会诊病。

第二种偏见是迷信中医的脉诊。他们相信高明的中医通过脉诊就能知道他们体内的胆结石大小、蛔虫有多少条。他们有什么不适,中医一摸全知道。逢人就说,某某中医看病,脉诊真神了,什么都不用,摸一会儿脉就开了处方,一个字,牛!但我认为如果真是这么做,那是医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在故弄玄虚。我认为中医的脉诊仅仅是中医的四诊之一。中医在诊疗疾病时要做到四诊合参,综合考虑,才能比较准确地做出判断。如果要求每个中医师把古籍中记载的28脉、32脉等样样精通,这有点过分。但是对于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的脉象,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并且我想问的是:患者就诊时,医生看到他了吗?看到了。这是望诊。医生闻到患者的呼吸和气味了吗?闻到了。这是闻诊。以上两诊再加上脉诊,这就用了四诊中的三诊。还有,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来讲,患者所做的检查都递上去了吗?肯定。是什么病,怀疑是什么病,在化验单上、检查单上、病历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些东西还用问吗?四诊都用了。那怎么会传出来中医看病只摸脉?纯是传言。越是德高望重的名医,越是寡言少语,越是谦逊。“只摸脉看病”绝对不是从他们口中传出来的。

《内经》《难经》早有论述,中医诊病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脉诊位于四诊之末,四诊之首是望诊。由此把中医分为四个层次,“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张仲景之所以是医圣,除具备大医所需要的全部优点外,其望诊技术尤为突出。《针灸甲乙经》记载了张仲景望诊诊病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余年。原文如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望而知之谓之神”,不要把脉诊过分夸大,望诊才是四诊之首!

(加减)

只要辨证准确,原方即效,无须加减。若加入石决明,其降血压的效果会更好,不少专家都有这样的经验。

(名家论述)

1.《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盖肝为木脏,木火炽盛,亦自有风,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以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由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经。其甚者,致令神经失其所司,至昏迷不省人事。西医名为脑充血证,诚由解剖实验而得也。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甲、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孤芳自赏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同类推荐
  • 药理学实验方法

    药理学实验方法

    本书是一部将药理学实验方法与药检药理及临床前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专业参考书,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重点强调实用性。本书重点介绍了药理学实验中的基本方法和通用技术,内容包括药理学实验的多个方面。既包括传统经典方法,也介绍了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常用实验动物与基本操作,主要药效学实验方法,药品安全性检查方法,分子药理学实验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内容全面、实用。本书是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书,主要面向新药研究人员、药品检验行业的药理专业检测人员、药理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为他们的药理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 名中医治病绝招

    名中医治病绝招

    本书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治病的经验、绝绍进行了归纳和简述,文字简练,资料翔实。由于其紧扣临床运用,有助于充实初涉医坛青年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技艺,适合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抑郁症自愈疗法

    抑郁症自愈疗法

    本书独特的思维视角、全新的观念,引导人们由被动医疗转向主动自愈。既然“病由心生”,那么自愈也必然要“从心开始”。《抑郁症自愈疗法》强调只要能突破思维定势,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就可以发现自疗抑郁症的“支点”——快乐。《抑郁症自愈疗法》根据亚弗列德·阿德勒的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智慧,并结合著者3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20多种自疗方法,适于所有希望远离抑郁症的人阅读参考。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偏执

    偏执

    父亲不甘贫穷摸爬滚打让家庭跨入小康行列,儿子聪敏好学人人又夸赞其老实乖巧,但是却父与子形同陌路,是社会趋势带来的鸿沟太深,还是父与子真的注定不能和睦,两人之间有什么误会故事,随着时光流逝,父亲能否懂得儿子内心,儿子能否体察父亲苦情......
  • 急诊科女超人

    急诊科女超人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学名于莺,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因微博@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红遍网络。她给自己的标签是“为所欲为”“天马行空”“无组织”“无纪律”。既是医生的典范,又是医生的反面教材。作为一名战斗在急诊第一线的主治大夫,她上班能战斗,下班能吐槽,镇得住医闹,扛得起领导,特别能逗贫,特别敢说话,你敢问她就敢答,你还来不及问的,她也不小心告诉你了。颠覆传统医生形象的女医生,不古板,不服软,敢说敢做,让群众知道医生还有重口味的一面儿。群众对此表示:头回见到这样的医生,喜闻乐见。
  • 淑嘉贵妃传

    淑嘉贵妃传

    十娘入宫的时候,阖府拜送。此后一十三年,她从一个小小的选侍,一路升到正二品的四妃之一,荣宠不断。家族更是凭借恩宠一飞冲天,名动京城。当红颜老去荣宠日渐减消,唯有权势能给她温暖。从宠妃到拥有后宫实权的贵妃,她用八年时间,一步步布局,达到权力的巅峰。
  • 缠人的小叫化

    缠人的小叫化

    天意弄人,这世间总有太多不遂人愿之事,六岁的杨芹本是堂堂清心宫少主,受父母宠爱,万人尊崇,却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幸得姑姑相救逃离险境,从此亡命深山。豆蔻之年,本是出于怜悯搭救一叫花子,岂知这叫花子居然缠上了她,还扬言非要娶她为妻不可。哎!这真是……
  • 斗战圣王

    斗战圣王

    四荒大地,以武为尊。平凡小兵陈青云偶得神刀,自此长刀在手,天下我有。闯秘境,夺神器,横扫战神武圣,坐拥娇妻美妾,一路高歌,直达武道巅峰,雄霸天地,傲视仙佛!
  • 穿越之无能质子

    穿越之无能质子

    命运,笑话。命,为何物?运,又有何解?它有何资格主宰这一切,它有何能力可控制这万物?从不认命,若从出生开始,这一生的轨迹就已刻在命盘上,那,即使是颠覆了这世界,我也绝不会向所谓的命运低头!
  • 追风少年

    追风少年

    我,一个默默无闻的青春少年,一个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受尽了校园恶少欺凌的少年。在一次偶然之中,我的生命我的运程,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嘉兰公主:“我曾经沉睡了千年,但我仍然在等待,等待那个可以改变我的命运、能够拯救我们种族命运的‘人’出现。幸运的是,我等到了,所以,我相信缘分。”
  • 王霸人间

    王霸人间

    修仙也要抢地盘?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我就来陪你们好好玩玩。村,县,州,国,天下。本王要称霸人间,做那天下第一的修仙大派。
  • 流氓你别跑

    流氓你别跑

    一个普通少年穿越异世大陆,为了守护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你将见识不一样异世大陆。
  • 逃出天外

    逃出天外

    近朝末期,天下大乱,五大王朝相互征战,神秘宗派鬼谷现世,继而引出了百家诸子,儒家,道家,墨家等纷纷现世,传思想,争天道,但何为天道却无人勘破,直到那人出现才慢慢看清这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