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6000000015

第15章 秦兼并六国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国僻处西陲,被东方诸侯视为戎族。但自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后,秦国国势蒸蒸日上,令诸侯刮目相看。此后秦国历代君主锐意开拓,军事与外交策略并用,在一个多世纪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秦王嬴政继位后,秦国连续五次东进,相继兼并韩(公元前230年)、赵(公元前228年)和魏(公元前225年),然后征服南方的楚(公元前223 年),接着又征服东北的燕(公元前222年),最后在公元前221年征服最东面的齐。随着最后一次的征服,列国被纳入一个统一的帝国。

早期的作者分析秦统一的原因时强调秦国优越的地理条件,秦军的战斗意志,外邦官员的贡献,以及有效的军事、外交策略,等等。后来的作者更多的归因于秦国组织严密的行政制度。在秦统一之前,人们视野所及,都是封建政治秩序,因此难以想象存在一种帝国政治。在此之前的一个多世纪里,秦国逐步向东开拓,但一直坚持逐步蚕食、巩固邻近秦国边境的土地,即使在长平大败赵国后也没有改弦易辙。相形之下,嬴政时代秦国统一天下的努力,可谓一种十分新颖的理想。

在秦兼并六国前,六国的一些政治家无法想象统一的帝国政治。因此,他们相信可以安抚秦国。在秦兼并六国后,秦国的政治家也有同感,因此建议分封诸侯。但是嬴政支持一种更理想化的蓝图。在秦亡后这个蓝图一度被弃置不顾,但是后来的王朝逐渐理解这一蓝图的价值,并愿意仿效。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效玺:献出玺印请降。倍约:违背,背叛。],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 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 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眇眇:微小,自谦之词。],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侯服、夷服:周时的行政区划,除天子直辖区外,分为九服。侯服较近,夷服较远。],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填:通“镇”,安定,镇抚。]。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树兵:树立兵戈导致战祸。],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大酺:聚饮。即在全国范围内,纵民聚饮以庆祝。]。收天下兵[兵: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一法度衡石丈尺:即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具,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字:指车辙宽度统一规定为六尺,把战国时期各国各异的文字统一。]。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临洮:今甘肃岷县。羌中:今青海东部。北向户:应为北户, 地名。一说指日南郡。]。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以诸侯为郡县:意谓把诸侯六国的土地划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田常:春秋时期齐国的权臣。六卿之臣:晋国的六个贵族, 其中的韩、赵、魏三家三分晋地。无辅拂:没有(子弟)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厚:优厚的待遇。游学:以所学游说诸侯。]。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主势”至此:上面的君王权势下降,下面的人结党营私。]。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城旦:一种苦役,戍边筑城。]。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侯生、卢生:皆为方士,曾为始皇觅灵芝仙药。]:“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持禄:保持禄位。],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不得兼方:秦法,方士不得开具两副仙方兼试。不验:不灵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衡石量书:每天处理的公文要用秤来称。呈:限度,标准。中呈:达标。]。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韩众、徐巿:都是奉始皇之命去求仙之人。徐,也作徐福。],终不得药, 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延伸阅读】

韩非:君主****政治冷静的辩护者

战国中期各国的变法活动终结了古典宗法秩序和封国政治的历史。钟情于传统的学者对变法活动的非议暂且不论,甚至主持、推动变法的君主也暗暗怀疑这些离经叛道的举动。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对新世界的反思,还有待于传授古典王室学说的儒家及其后学来完成。

韩非是韩国公子,他曾经从学于战国末年的儒家学者荀子,并且深受荀子冷静、超然学风的熏陶。韩非后来为秦王礼聘,但是未及任用, 即为其同学李斯谗害,下狱后遇害。韩非未能一展所学,他在历史上仅以君主****政治冷静的辩护者著称。

韩非以为,新世界中和平的希望在于独一无二的暴君统治。这位暴君将独居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普遍适用的法令统治臣民,并以对官员的督导、监视消弭一切不轨企图。在暴君政治中,一切臣民,尤其是接近君主的宗室、近侍、官员都是君主潜在的敌人。为着普世的和平,君主有权采取一切举措,如钳制学者赖以非议当下政治的古典学说,以保证君主的至尊地位。

韩非的著作在古代向来声名狼藉。儒家厌恶韩非对道德、礼仪和传统的轻视,并指责韩非的论调必须为君主****下的道德败坏和********负责。尽管儒家视韩非为敌对学派,但不可思议的是,在韩非冷酷的逻辑之后,却蕴涵着对普世和平的追求,而后者恰恰是儒家景仰不已的周代的伟业。

君主也不见得会感激韩非,因为韩非对君主制毫无敬畏之心,仅仅将其视为保证和平的工具。韩非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他发现学理性的论证是暴君政治天然的敌人,而他自己恰恰是古代最冷静的智者之一。身为君主****的鼓吹者,韩非同样深知这种政治的残酷、危险和欠缺。

儒家学派源自“殷周革命”后的周代官方学说。战国之世,王统失序。原先周王独占的最高祭祀权失落于民间, “殷周革命”的神话也渐渐受到怀疑。儒家的后学因此逐渐触及“殷周革命”等政治学说的原初史实,并以之论证当下世事。韩非以在野之身,也可以论证最高的祭祀权,这的确是战国时代独有的景象。后来的王朝重建了王朝祭祀,将最高祭祀权收归皇室,韩非学说的影响也由此减弱。

同类推荐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同胞,请淡定

    同胞,请淡定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服饰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服饰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青春何必迷茫

    青春何必迷茫

    一个平凡的年轻人,为了生活,抑或着不甘平凡的生活,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苍穹羽神

    苍穹羽神

    这,是一座浮空城,人们欢快的生活着,直到战力的出现
  • 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

    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

    本书展示“鱼”的人生方略和奋斗技巧,而像鱼一样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与其刻意模仿,不如静心感悟;与其把它当作某种终极目标实现的捷径,不如当作享受柳暗花明的快意人生的功课。
  • 剑霸蛮荒

    剑霸蛮荒

    蛮荒大陆,万族林立,人族以剑为尊,宁折不弯!最年轻的剑宗石毅,突破剑尊之时,被域外星石击中,无奈身死,一丝残魂归于十六岁。王者归来,怯弱不存,斩荆披棘,直达剑道巅峰。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吾之剑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PS书友群:438256650,欢迎诸位读者加入)
  • 盛世宠妃之帝心难测

    盛世宠妃之帝心难测

    她不慎回到几百年前的古代,遇到了霸道腹黑的他,他不惜用一切代价要把她留在他身边,哪怕她恨他!一朝跌入悬崖,遇到了如孩子般心性的师傅,拜师学艺,只为不受任何人欺凌,成为毒谷谷主,拥有强大实力,横空出现的男女,竟是她的亲生父母?!虐渣男,斗小三,白莲花什么的都去死吧!看她如何玩转古代.......【不定时更新,不喜勿喷!】
  • 王俊凯,在你眼里我算什么

    王俊凯,在你眼里我算什么

    文章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女学生汤子珊和一个学校校草王俊凯的恋爱故事,初中恋爱,怦然心动,一脸羞涩,有木有小小的害羞呢
  • 一世杀神

    一世杀神

    S级杀手穿越到一个家族废材的身上,没有斗魂吸收不了魂力。这悲催的生活从他杀死第一个人开始。别威胁我,我紧张了喜欢杀人。
  • 凤舞九天之小人得志

    凤舞九天之小人得志

    血染红她的指尖,他不曾回头,她笑了,她知道,她的归宿终归如此,可是,她不甘呀!她恨,她恨她夺走了他,她恨她为他倾尽所有却落得这般田地......九尺白陵是他赠她的,她腹中胎儿是她杀死的,人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可他呢?十年啊!这该有多少恩啊?一念之间阴阳两隔。进宫十年,她为他尽心尽力,她和她情如姐妹。可结果呢?他离她而去,而她那个曾经那个所谓的姐妹却夺走了她的夫君,任她被万夫凌辱,也不曾看她一眼。十年夫妻情,十年姐妹情,到哪儿去了?她恨她小人得志的模样,讨厌她的媚笑,讨厌她的狗仗人势,呵,你特么狗仗人势又怎样?总有一天,我凤九一定会把你这个贱人舞蝶踩在脚底下,让你被万夫凌辱,生不如死。记住,凤九
  •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请随作者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 青春错

    青春错

    我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我们不错,哪里知道什么是对.......更何况我们本就不在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