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8300000042

第42章 东亚各国的学术交流(6)

在此期间,中国学者赴日本游历来往多选择水陆不同途径,陆路经朝鲜,可顺便参观交流。1930年杨树达等人途经汉城,即参观总督府的博物馆、朝鲜王宫、科学馆、京城帝国大学,并与京城帝国大学教授藤冢邻、辛岛晓等交流学业。(参见《积微翁回忆录》,46~47页。)如果说古代朝鲜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那么随着近代东亚政治格局的改变,其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学术交流的通道。

§§§第五节 魏建功与金九经

1927年4月,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聘请魏建功为讲师,教授中国语上下级。(参见《京城帝国大学学报》,第2、14号(1928年5月5日)。)魏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俄文班和国文系,毕业后进入国学门读研究生,治语言学。早期在整理国故中相当活跃,尚在本科生期间,就参与了整理清代内阁档案和《一切经音义》的工作,以后又在国学门编辑专门书目中负责方言书目部分,参加国学门的整理档案会、方言调查会、歌谣研究会、风俗调查会等学术组织的活动,关于歌谣、古音、古史研究等发表了不少著述,如《古阴阳入三声考》、《戴东原年谱》(载《国学季刊》,第2卷第2、3号)、《吴歌声韵类》、《到底怎么样》、《新史料与旧心理》(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3、15、16期),同时又是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一度担任《国学季刊》编辑主任,20世纪50年代担任过副校长。他在京城帝国大学任教一年余,其间以《侨韩琐谈》为题,撰写了大量观感杂记,寄回中国发表,从这些重要信息中,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知识人对韩日中关系的观念态度。

魏建功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两方面,其一,朝鲜亡国的原因和中国应当吸取的教训,其二,中韩关系的状况与未来。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鼓动参与者,魏建功对朝鲜亡国原因的探讨,很自然地与中朝文化交流史相联系。在韩期间,他阅读史籍,考察遗物,认识逐渐深入。到汉城之初,他便阅读了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从其中第一种《渡江录·小序》获得两种印象,“1.朝鲜人的笃旧安素;2.无抵抗者的悲歌当哭。”“从第一点看来,我很替我们自家担忧;这种自取灭亡之道实在可怕,并非朝鲜人单独如此,黄帝子孙皆禀赋几分被压迫的根性也!第二点,可怜之外,总该还有几分可敬,至少可以算是在‘撒种’,不过往往像小孩子们‘打你不过,唾你或骂你两下’的‘撒娇’似的意味;虽是无抵抗者的无可奈何,终觉是一件怯懦无勇的衰弱病,阿Q的‘总算被儿子打了’的精神亦复在神明华胄的生命里存着呢!”(《侨韩琐谈·崇祯后三庚子》,载《语丝》,第131期(1927年5月14日)。)

以后他进一步观察体验,觉得“朝鲜人的思想与生活几于是整个的儒教化”(《侨韩琐谈·杭——蒿》,载《语丝》,第139期(1927年7月9日)。),不像中国掺杂佛道,“这些‘东国’道学先生的令人气闷实在不是国内的‘道学先生’可比得上的”。影响朝鲜民族近代史最大的********人,“思想方面是‘朱夫子(熹)’,生活方面是‘朱天子(元璋)’”。他从朝鲜知识人所著《朝鲜佛教通史》附录的宗教小说《放牛歌》中读到作者假托发挥的感叹:“头外则朱天子之网巾束缚之,脑中则朱夫子之网巾束缚之;有此内外之束缚,人无以为活也!”“在这两个重要关系下,朝鲜思想史上的大反动,他们积极要离开中国而独立自主,那实在是有很大的需要和价值。所以明白两朱子与朝鲜的影响,就自然了悟朝鲜之所以有二十多年前的独立自主的事实,乃是一件当然的必然的结果。我们更可以明白,今日朝鲜的所由来,岂偶然哉!”(《侨韩琐谈·两朱子》,载《语丝》,第141期(1927年7月23日)。)

与旧士人的天朝意识不同,魏建功声称虽然“总想看一点‘大国’化育群小的‘恩泽’究竟是什么”,但“所觉到的都不是些‘嘉惠’于别人家的,而反以为处处只见得人家受了我们的累!”这种反躬自责最后还是落到对本民族地位前途的思考,“我常以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衰落,都不是凭空的。那过于古老的文明虽然足以夸炫于人,却也就是直趋衰落的根由。凡事死守著‘故旧’,大都在全个的大生命将委败而无力支持,和已经僵死而竭力挣扎的意味中。这其中往往有些不关痛痒的,或是心怀叵测的‘异类’来‘越俎代庖’的提倡。用时行国中的名词说,那就是‘文化侵略’——我以为‘思想麻痹’尤为切当”(《侨韩琐谈·考试官梁启超》,载《语丝》,第156期(1927年11月26日)。)。

由于个人身份和所处环境的限制,魏建功不能公开指责批评日本的殖民侵略,但朝鲜民族的境遇与中国前途的危难令其感同身受,行文中不时流露出谴责意向。因职业关系,他常与日本人一起交游谈话,每当后者谈及妓生或朝鲜的任何一切,“总觉他们有一种特别玩忽的态度。我心下却一般呕气,凡是不能自己挣气的方面所遭受的刺激,我总替这一方面呕气。我更替一切玩忽的人,和一切迷恋的人可怕。迷恋的可怕还没玩忽的可怕可怕。”他认为:“大约人与人间的感情是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上来的,最好说是相互平等的观念发生出来的。”友人告以凡是日本到各国去的人,都喜欢他们各自到过的国家的人,而到过日本的各国人,却并不很欢迎日本人。魏认为这至少是一部分玩忽别人的日本人的影响。他既痛恨玩忽别人的日本人,更痛恨无时无地不被玩忽,同时又无事无物不加迷恋的感情迟钝的中国人和载厚负重的朝鲜人。(参见《侨韩琐谈·麻将和妓生》,载《语丝》,第139期(1927年7月9日)。)

甲午战败以后,在朝鲜的中朝人关系可以说相当恶化,彼此利益冲突,成见甚深,纠纷不断。当时每天到朝鲜的中国人约有千余,在朝鲜人的心目中,生活较苦的是可以任由搓捏的劳动者,生活较优的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浪荡男女,其余则是“钱锥子”的奸商。而在魏建功看来,“朝鲜人除了那些‘不逞’的,其余都算‘太逞’了。他们有悠久的附庸的历史地位,再加上新近的厚重的负载,所以大部分变成好贪小惠的习气。奴隶得到一丝一毫的好处便比什么都要高兴,感激涕零的颂念他主人的恩惠;他因此也很喜欢做别人的主人,大概是想着他的奴隶可以如他对主人一般的恭顺驯伏于他。”中国侨民在朝鲜受欺负,朝鲜侨民同样在中国受欺压,消极的中韩人民感情上的爱恶,是人类畛域的不幸,经济利益的冲突并非精神上爱恶的全部根据,“目前事实中华韩人民感情上的相恶,以及理想中华韩人民精神上的相爱,恰是‘共荣共存’的‘东亚主义’之表面与里面”(《侨韩琐谈·华韩之间的爱恶》,载《语丝》,第142期(1927年7月30日)。)。这实际上包含着对日本殖民政策及其欺骗性的谴责和揭露。

魏建功在中国学术界交友极多,滞韩期间,他与鲁迅、顾颉刚等人通信,向中国学者报告朝鲜的学风,“拟唤起国人注意朝鲜文化”。魏受科学主义影响,重汉学而轻宋学,又为新文化之风鼓动,厌读儒教言论,对于朝鲜六百年思想唯朱熹之学独霸的局面不以为然,对于史学材料则十分重视。他认为“朝鲜半岛文化本为模仿中国者,往在国中以为荒僻无足观者,及来此间乃知其为东洋史学极重要之地,国人对此素来隔膜,弟颇有感慨。初到此间,起意研究朝鲜史”,尤其注意朝鲜党争问题,认为“此当是朝鲜最重要之历史也”。虽因一部分已为日本学者整理有绪,其他则简直遍地都是材料,收集不易,无从下手,仍然提醒国内同行注意:“朝鲜著作,在思想方面无所可取,在历史方面必有极重要之价值,可以参证国中汉(今日已发掘之古物)唐宋元明史实之不足也。”

为此,他在教书研究之余,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受北平图书馆袁同礼之托,以该馆调查员名义收购朝鲜史学书籍,并着手编辑《朝鲜书籍志》,“取其《艺文考》(《文献备考》中)及所得旧抄本、《东国艺文略》与大学图书馆所藏各重要图书馆(总督府李王职、京城府)实在书目较录,并略述鲜书版本种类”。二、注意到“朝鲜之语言如日本与中国之关系,而其发音较日本尤为明白可考”,欲下心研究“年来盘旋于胸中之古声韵问题”,并“拟就日鲜两国人发音特别情形编写一书,自发音以至文艺读物,一反他人之为到中国吸收利益而只学说话的积弊”。三、代为收集梁山伯故事等源自中国的朝鲜民俗传说,并进行翻译,以推动国内方兴未艾的民俗研究。(参见《学术通讯:魏建功——顾颉刚》,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2集第21期(1928年3月20日)。)

魏建功在京城帝国大学交往的主要是日本学者,但与朝鲜知识人也有联系,他曾经提到和日本朋友去朝鲜店铺买苔纸,价高而质次,和朝鲜朋友去买,则比较优待,全权委托朝鲜朋友办理,更是价廉物美。(参见《侨韩琐谈·油纸扇青苔纸》,载《语丝》,第148期(1927年9月10日)。)所结交者中的一位当是金九经。魏到京城帝国大学时,金任职于该校图书馆,半年后自动辞职(据1927年9月15日发布的《叙任及辞令》,“图书馆雇员金九经依愿免职”(《京城帝国大学学报》第7号,1927年10月5日)。),来到中国,据说是因为不满日本的殖民统治。开始住在未名社,而魏建功与未名社同人如台静农、李霁野及鲁迅等交谊甚深,疑金九经来华得到魏的帮助或引介。魏建功回国后,继续与金来往联系,曾共同参与一些学术界的交际应酬。

金九经后来在北京大学教日、朝鲜文。他与鲁迅有所交往,与周作人、钱稻孙关系尤深。1929年7月至1932年2月,金九经多次拜访周作人,并几度招宴。(参见《周作人日记》中册,665、705、737页;下册,66、69、145、190、197页。)这期间北京大学恢复日文预科,后升为本科,由周作人负责(参见《苦茶——周作人回想录》,357~361页。),疑双方接洽与此不无关系。周作人的日记过于简略,由所留蛛丝马迹看,二人关系先密后疏,似有隔阂。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本学者来华,多与金九经联系,1928年5月,他带领引荐京都大学派来留学的冢本善隆、水野清一、仓石武四郎拜访短期来北京的鲁迅,参观其所藏造像拓本。几天后,再与水野清一同访鲁迅。6月3日,鲁迅启程归沪,金九经和魏建功、张目寒、常维钧、李霁野、台静农等人到车站相送,并赠给鲁迅《改造》一本。(参见《鲁迅全集》,第14卷,765~767页。)1930年,原田淑人、矢野仁一等人来华,日本驻京人士设宴招待,金九经和周作人、贺嗣章也出席作陪。(参见《周作人日记》下册,148页。)1931年,东京帝国大学师生来华游历参观,金九经和钱稻孙、桥川时雄等人为其导游,引导参观北京大学第一、二院及北平图书馆。(参见[日]小笠原、渡边、黑木、稻叶生:《北支旅行记(五)》,载《斯文》,第13编第8号(1931年8月)。)同年1月,胡适致函金九经,谈后者送来的铃木大拙关于楞伽宗研究的著作的意见。(参见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校订版),第3册,959~960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以后他任满洲农业大学教授,曾与奥野信太郎一起前往西城受壁胡同拜访钱稻孙。金九经告诉奥野信太郎,他离开北京后总是想起钱先生。(参见[日]奥野信太郎:《燕京食谱》,见《随笔北京》,40~42页,东京,第一书房,1940。)后情况不详。遍查日本殖民当局所编流亡中国的朝鲜人状况名册,找不到关于金的记载。

§§§第六节 还期相敬莫相

同类推荐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特别是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受到严峻考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门“显学”。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鬼校诡异

    鬼校诡异

    铁门发出吱呀的声音,荒废的校园,在一阵阵阴风中发出魔鬼般的微笑,离奇的死亡,诡异的校园,刑侦大队队长寒风能破解这一切谜团吗?.............
  • 在你的手里走来走去

    在你的手里走来走去

    《在你的手里走来走去》中,每个人的欲望都是那么的鲜明,每个人物实现自己的欲望时都那么艰难,每个人的欲望都那么合理。而最为让我战栗的是,这些鲜明的合理的个人的欲望一旦和时代的欲望、社会的欲望突然相逢时,则显得那么飘摇不定,那么弱势无着,时刻会被颠覆、篡夺、扭曲和变形。
  • 角落天堂

    角落天堂

    笔者在医院护理两年病人的亲身经历,用大视角用大胸怀大爱记录了面对死亡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反应,有的是残酷的心灵洗涤;有的是温情的细心守候;有的是痛彻心扉的不甘心……医院,由其是肿瘤医院,确实是检验感情的圣地!一个人,得小病能被关心照顾;生大病不离不弃,生死面前始终如一,才是我们常人眼里的坚固的亲情、爱情!医院确实是检验感情的圣地,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小卒都脱去世俗的外衣,归还本真,健康为大,过去做过的种种善恶,拥有的种种名利地位都盼与健康来交换…..医院是检验感情的圣地,让社会和患者家人都多些关爱多些真情,让检验不再是生命离世的冰冷体验,而是温馨践行人与社会临终关怀!
  •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n August 18, 1814, Admiral Cockburn, having returned with his fleet from the West Indies, sent to Secretary Monroe at Washington, the following threat.
  • 旷世迷途

    旷世迷途

    突如其来的灾变造成的空旷,正义与邪恶突显,温暖与寒冷并存,在人类寥寥无几的末世,你在那里能做些什么?是一条求生之路?还是一场心路的旅程?
  • 斗罗大陆之剑圣传说

    斗罗大陆之剑圣传说

    张意,华夏第一剑客,一生执着于剑上,三岁练剑,十岁出师,十五岁就已闻名中华,二十岁就无人可以一战。独孤求败,希能有人与其一战!意锋,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学生,热爱机械,枪支,善于改造与创造,平时喜欢看小说,犹其是唐家三少之著《斗罗大陆》让其流连忘返,向往着斗罗大陆中无所畏惧的冒险,希望能够成为其中一员,亲身经历一次所谓的疯狂。在一场大雨中,两个不同的灵魂在命运的安排下,发生了未知的交错,也成就了一段在斗罗大陆上新的传说。不喜不喷,和谐上分谢谢大家支持!
  • 鱼轩恋

    鱼轩恋

    生活总会有坎坷,不平凡的人生造就不平凡的人。当你登上巅峰才发现,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的起点。
  • 凰诀

    凰诀

    指腹为婚,两小无猜,贵女温慕仪和皇子姬骞本应是这世上少有的神仙眷侣。但世家皇权,从来互为掣肘,没有谁能远避。作为大晋第一世家出身的贵女,慕仪更是一次次被父亲和爱人欺骗利用,一颗心早已千疮百孔。朱墙深宫,惊心动魄,爱人之间竟只余算计利用,父女之间也再无丝毫温情。中秋夜宴,慕仪落入敌人圈套,被诬与臣子私通,姬骞顺水推舟,父亲亦为家族大局未加搭救。慕仪绝望寒心之下,突见刺客刺杀姬骞,为其挡剑而陷入昏迷。清醒后,慕仪感到厌倦,世家与皇权的战争即将到来,面对母亲的遗命,她将何去何从?姬骞真的一直在伤害她吗?这一切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和误会?
  • 核心之源

    核心之源

    远古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0日是世界末日,这天日落之后,世人将不再见到第二天的太阳。然而,12月21日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远古预言不攻自破,甚至成为世人一时笑谈。或许,所谓的远古玛雅预言,世界末日只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实现,比如,复制和传送.......
  • 老乌哲学

    老乌哲学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