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9400000061

第61章 太平军和捻军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问题(1)

这原是一篇讨论文章,曾在1961年发表。现在改换了题目,在文字上和内容上也作了较多的修改补充。

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遍地爆发了各种形式的人民起义,捻军起义即其中较重要的部分。对捻军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了重视。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有《捻军》专辑,一些史学工作者作了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既研究太平天国,又研究同时期的捻军和其他起义,我们才会对19世纪中叶的阶级斗争历史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由于捻军和其他起义都是在太平天国的推动下爆发的,研究太平天国同它们的关系总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特别是捻军,它们的活动地区同太平天国相邻,双方还有过密切的、合作的关系。在对捻军的研究和对太平军同捻军关系的研究中,近来有一种重要的意见,认为"捻"不是自称,捻军不应被称为捻军,而应该在它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谓,如称为"大汉起义军"、"太平天国某部"、"太平天国新军"等,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工人阶级的立场;如统称为捻军,则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客观主义立场。这的确是原则性的意见,不仅关乎历史事实,而且关乎理论观点。现在试对这一问题作简略的讨论。

在捻军大规模起义前,捻的活动早已充斥于鲁豫苏皖地区:"山东之兖、曹,河南之南、汝、光、归,江苏之徐、淮,直隶之大名,安徽之庐、凤、颍、寿,承平时在在有之。"(王定安:《湘军记》卷十六,《平捻篇》。)它的产生,或说始于康熙时,这可能失之太早,但至少在嘉庆时,时人记载中已经提到捻的活动了。

"捻"是什么意思?清人记载中有多种解释。据较早报道捻的活动的陶澍说:

成群结队,白昼横行,每一股谓之一捻子。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陶文毅公全集》卷二十四,《条陈缉捕皖豫等省红胡匪徒折子》。)

陶澍说,一股谓之一捻。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捻"就是股的意思:

捻,为皖豫交界一带地方的方言,与股、伙、铺同义。皖北涡、蒙、亳一带,对一股子、一伙儿的习惯说法是一捻子或一铺子。(安徽科学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近代史组编著:《关于捻军问题》,44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捻"最初是由结伙贩私盐、劫富户财物这些活动而组织起来的;起初称为捻,可能只是泛称,后来也就成为进行这些活动的人的专称。

那么,捻究竟是他们的自称还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有一些历史记载说他们自称为"捻":贼多南阳人,自名其党曰捻子。(同治《郏县志》卷十,《记捻匪事》,见《捻军》,第3册,114页,"中国料丛刊"本,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豫省东南接壤江皖蒙、亳、颍、寿,民俗故强悍,往往聚众剽劫,多至千余人,少亦数百人,各推贼中桀黠者为之首,自号为捻,不相统一。(《豫军纪略》卷六,《皖匪》,见《捻军》,笫2册,289页。)

但另有记载说法似有不同:

子弟父兄相率为盗,私立名号,曰堂主,曰先锋,或数百人为一捻,数千人为一捻,故当时号曰捻匪。(《山东军兴纪略》卷二,《皖匪一》,见《捻军》,第4册,28页。)

还有一种说法:

十夫有长,百夫为雄……于集市聚赌,排列刀矛枪铳,名为镇棚,众称为桌主,各集市皆然。每大会,则聚集首领,或数十,因曰此一捻也,彼一捻也……捻子之称盖由此起,于是改桌主之称为捻首。(马杏逸:《捻逆述略》,转引自方玉润:《星烈日记》,见《捻军》,第1册,309页。)

这两种记述是否表明"捻"不是自称而是他称呢?其实没有。

所谓"当时号曰捻匪","捻匪"一词自然是站在统治阶级方面对这伙"为盗"者的恶称,但这完全不能说明"捻"也是他称。正如清朝统治者称天地会起义者和一度称太平军为"会匪",并不能证明"会"也是清朝统治者加于他们的称呼。

他们的首领有堂主、桌主之称,这也与他们的组织是否自称为"捻"无关。所谓"堂主",据研究是"趟主"之讹。("趟主"意为出外贩私盐或打粮的首领,即出外走一趟之主,参见《关于捻军的几个问题》,46页。) "堂主"是首领的名号。首领自称堂主,并不说明他们的组织、团体不自称为"捻";正如会党中有龙头、大爷,不说明他们的团体不自称为"会"一样。至于说"桌主"是自称,"捻首"是他称,这似乎不符合上引这段记载的原意。这里是说有了"捻子"之称后,才改首领"桌主"之称为"捻首",并不涉及自称他称问题。这份资料接着记述了"捻"的各种活动方式和组织情况,说:

捻之恶者曰二捻头;稍通文义能掌计划者,谓之掌捻;凶悍斗狠者谓之领捻;小捻入大捻谓之帮捻;又有不知名姓之类聚数十人到处游行,遇隙便抢,谓之游捻,又名飞捻;更有新捻、老捻之称。(马杏逸:《捻逆述略》,转引自方玉润:《星烈日记》,见《捻军》,第1册,311页。)

很明显,它丝毫没有把"捻"之一词看做他称的意思。掌捻、领捻等名称只可能出于他们自己。如果他们不自称为"捻",怎能有掌捻、领捻这些名称?

其实,"捻"是自称还是他称的问题,对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来说,只在"捻"是不是一种诬蔑性称谓的范围内有其重要意义。"捻"如果是封建统治者加之于一种群众组织或起义者的诬蔑性称呼,今天的史学工作者仍沿用这个词,那自然是不妥当的。但我们找不到"捻"是诬称的根据。统治者或者咒骂他们为"捻匪"(而不是"捻"),或者斥之为"红胡子"。有一位称"捻"有汉代游侠之风的蒋湘南有诗说"其名曰捻子,红胡乃诅咒",自注:"良民詈之曰红胡子。"(《蒋子潇先生遗集》,见《捻军》,第1册,325页。其实"红胡子"的称呼也并没有攻击诬蔑的意思。陶澍在嘉庆十九年(1814)所上奏折说:"查红胡原系漏网之人……人以其凶猛,故取戏剧中的好勇斗狠、面挂红胡者名之。然匪徒闻知怒也,近则居之不疑。")这说明,"红胡子"才是斥责他们的诬称;"捻子"则是他们的自称,至少不是诬称。

前已述及,"捻"的称谓在语义上就是股、伙的意思,可见这是一个没有褒贬是非意义的中性词。正因为这样,我们很难将自称他称截然分开,很难说"捻"只能是自称而不可能是他称,或者相反。"捻"这样的中性词,是可能别人先使用然后他们也这样自称的,也可能他们自己先这样自称然后别人也这样称呼他们的。既然这样,既然历史上已经相沿成习,今天史学工作者称他们为捻,称他们在起义后为捻军,也就谈不到有什么立场问题。

1853年后,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影响和推动,捻众由零散的活动而纷纷武装起义。至1855年秋,乃有安徽雉河集会议,使各路捻军有了一定程度的联合。

在这次会议上,雉河集捻首张洛行被推为首领,称为"盟主",并建有"大汉"称号。

张洛行为什么称为"盟主"?因为这是一次"拜盟起义"的会。张洛行说:

照得首自雉河拜盟起义,众兄弟誓同生死,共推我为盟主,协力同心,共诛妖鞑。(《张洛行檄文》,见《近代史资料》,1963(1)。)

捻军由分散活动而进到联合,是一个进步。但这是"拜盟",是推出"盟主",而不是建立上下相维实行统一领导的政权。后来,张洛行曾以盟主的身份批评一些拜盟者各图苟安、自行其是的情况,说:

太平军和捻军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乃各思苟安之计,回家固守土圩,徒知抢掳。利己之私,久则足以自毙。前经行文再再,承孙葵心、刘学渊……众兄弟来怀,分兵东下……尔等安坐土圩,扪心自问,于心安乎不安乎?檄文到日,早决定见,有志成大业者,整顿兵马,同心一气,会兵北剿,共建基业;其固守土圩者,亦听其自便。(《张洛行檄文》,见《近代史资料》,1963(1)。)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雉河集会议后"各旗统将皆归盟主调遣",其实不是事实。也不是有"归盟主调遣"的制度而部下不服调遣,而是本来就没有达到建立统一领导的程度。张洛行这篇檄文的内容和文字表明了这一点。

雉河集会议上建有"大汉"称号,这是确实的。汪士铎的外甥吴栗生于咸丰六年(1856)正月二十九日从开封写信说:"捻匪伪号大汉。"(吴栗生:《乙丙日记》卷三。)张洛行文告中有时自称"盟主",有时自称"大汉盟主"。但"大汉"称号是否国号?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新国家政权?从雉河集之会是"拜盟起义"之会来看,恐怕还不能给予肯定的结论,特别是张洛行不可能已被推为"大汉明命王"。如果他已被推为"大汉明命王",他在直到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为止的多次文告中是不会一次也不使用这一称号而只自称"盟主"的。

雉河集会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制度。"大汉"称号的存在不决定捻军各部的实际联合程度;从张洛行或自称"盟主"或自称"大汉盟主"来看,"大汉"称号即使对他来说也不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至于这个称号被各路捻军所重视、接受和遵奉的事实,在有关捻军的各种正反面史料中,似乎都找不到。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大汉军"的称谓来代替"捻军",包括未参加雉河集拜盟的捻军呢?这个称谓对于当时的捻军战士的生疏程度、不重要程度,我想是不会亚于对今天的史学工作者的。

1856-1857年,张洛行等捻军与太平天国建立了联系,开始依附太平天国。这是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而实现的。太平天国自"杨韦事变"以后,实力大受损伤。湖北和天京外围的战斗趋于紧张,太平军为在皖北进行反击,需要联络活跃在淮河两岸的捻军。张洛行等由于清军的进攻,雉河集失守,也需要依靠太平天国的力量以图再振。张洛行等依附太平天国,这对双方都有利。

招纳张洛行等,系出于太平天国主动,但张洛行等也表现了热情和积极性。据亲手经理其事的李秀成说:

那时已有张乐行、龚德树在三河尖造反,那时李招寿在我营中共事,李招寿与张乐行、龚德树有交,特通文报与张乐行来投。此时张乐行接得文件,当即复文已肯来投。(《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

接着,李秀成、陈玉成在桐城打破清军,北上破舒城,克六安,张洛行等南下相迎,共破霍邱,即将霍邱交予张洛行为根据地。此后,张洛行等捻军首领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封号,"奉太平天国正朔",即使用太平天国纪元,"遵照太平天国衣冠制度"蓄长发,传说还去过天京向天王朝贺。在淮南、皖中及江北的皖鄂交界一带,张洛行等的部队常与太平军协同作战,捻军大将龚德树还在湖北罗田战场上牺牲。

但这些事实是否表明捻军已不复存在,捻军已成了太平天国军,因而我们必须不再称之为"捻军"而只能称之为"太平军某部"了呢?不然。在研究捻军依附太平天国以后的双方关系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两个问题。

其一,捻军之依附太平天国,接受封号,遵奉"正朔"、"衣冠制度"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听封不听调",保留了行动的自主性。

地方志书谈捻军同太平军的关系说:

归附发逆,受伪官木质伪印信,赴江宁朝贺,不奉发逆调遣。(《亳州志》卷八,《武备志》,见《捻军》,第2册,111页。)

李秀成在谈到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他无计解救京围的艰难情况时说:

我自回全椒,无兵可用。主与我母被困在京。那时在全邑,日夜流凄(涕)。虽招有张乐行之众,此等之人听封而不能听调用也。那时止有部将陈坤书、吴定彩、萧招生、谭绍光、陆顺德,各将愿力拼舍死,愿救京都。(《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

这时的张洛行受有太平天国"征北主将"的职位。李秀成要解救京围,苦于兵力不足。张洛行等"听封不听调",李秀成只调集了他自己部将的战士"不足五千"。从这里可以看出受封为太平天国征北主将的张洛行,同太平天国领导的统属关系,是不同于其他太平天国将领的。

张洛行等依附太平天国后,主要在淮南进行战斗。1858年他们攻占怀远,接着又攻占临淮、凤阳,与太平军的地区基本上连成一片。他们在江北淮南以至淮北多次与陈玉成、李秀成部联合作战,并且为保卫安庆出过力。这些联合斗争,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在清方封疆大吏的奏报中有过某些记载。但这些行动并不证明他们是受了陈玉成、李秀成的调遣。胡林翼多次奏报了他们这些联合战斗行动。如果重视这些奏报,认为张洛行等多次同陈玉成等在一起作战就足以否定他们"不听调"之说,那么,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些奏报中的用词:胡林翼总是称陈玉成等"勾结"、"勾串"、"嗾"张洛行等进犯某处某地,总是称张洛行等为"捻首"、"捻逆",总是将"发、捻"或"粤、捻"并提。(参见《胡林翼全集·奏议》卷十八,咸丰七年五月三十日奏;卷十九,咸丰八年四月十四日奏;卷三十八,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奏;卷四十二,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六日奏等。)这些恰恰透露了张洛行等虽然依附了太平天国,在双方毗邻有共同利害关系的地区内配合太平军作战,但仍是有一定独立性的部队。在胡林翼看来,他们仍是与"发捻"有别的"捻逆"。

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到,除了张洛行等部捻军在淮南以外,还有众多的捻军首领经常在淮北以至河南、山东活动;他们的斗争客观上当然也与太平军互有配合作用,但主观上并不是根据太平天国的战略而行动,有的甚至并不依附太平天国,并没有接受什么封号。如果说,张洛行接受了封号(甚至还可以退一步说,接受了调遣),就应该取消捻军的称谓,那又置张洛行等以外的捻军于何地呢?

张洛行等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太平天国在文书中用这些封号来称呼他们,这完全不能证明别的什么,只是证明了李秀成所说的"听封"。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四月初三日李秀成给张洛行的一封信,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而言是值得重视的,信的有关段落如下:

忠王李书致征北主将张洛行弟青及:缘兄与弟迢迢相隔,未克聚首一堂,共晤兵机,诚令兄有渭北江天之感。但兄客岁奉旨南征,在芜屯扎,其时韩绣峰弟由北抵芜,云称弟困凤阳,请兄分兵往救。兄因京围在急,而力难兼顾,故未统师前来。迨后骇闻江北圣营失利,即于今春兴师进剿……(下叙破江南大营事,从略)第兄与弟天各一方,未稔北路军情近来若何?虽前曾闻贵队收复菁江,军威大振,而究中心摇摇,悬念不置。是以特命平西主将吴定彩、前军主将吴如孝两弟统师前来往援,以修旧好。惟望弟须念该主将北道生疏,祈即时赐南针,俾得有所遵循,庶不致贻阃外之羞耳。谨此布达,余不多叙。并候戎佳不一。(故宫博物院编:《太平天国文书》。)

同一天,李秀成还写信给一位"定天豫康玉吉",是用命令的形式。其首末作:"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谆谕定天豫康玉吉弟知悉……是以特命平西主将吴定彩、前军主将吴如孝两弟统师前来凤阳往援,以修旧好。惟望弟在北凡事须听该来主将铺排,设有调遣,着即应调可也。切切此谕。"(故宫博物院编:《太平天国文书》。)其余内容与致张洛行信相同。

同类推荐
  •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起家词赋皆先泽,报国文章在此身。书生蝇头钻故纸,不输沙场斫贼刀。”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军机处》三部曲之中,我将努力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
  • 二十四史-粱书

    二十四史-粱书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 红色警戒之民国

    红色警戒之民国

    天启坦克在西伯利亚的平原上驰骋黑鹰战机在岛国上空施虐乌云在华府上空汇集西南一颗颗拖着长长尾巴的核弹飞向远方纽约上空无数的伞花缓缓飘落……华丽建了一个千人普通群:128857699VIP群:1267333(需要订阅或者粉丝验证)书名叩门!!!
  • 逝去的中国

    逝去的中国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一个曾经热闹的镇子变得落寞,一个曾经美妙的世界变得苍白。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年,他见证了一个世界的变革,在经历父母的外出,亲人的离去,朋友的分别。最后,他是否体验到他人生的意义?
  • 神音之门

    神音之门

    人类崛起,超人崛起,神话之门。小胖子不知从哪里端来一杯茶水来到三丰面前。老师请用,我对你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那个有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可以在天上飞翔。三丰沉默回答:有是有,你需要体验领悟一下吗,那种感觉不错的哟。小胖子连忙回应:弟子愿意。突然屁股上感受到一股剧烈的疼痛。天空中划过一条弧线,小胖子瞬间飞了出去。啊。。。消失在远方。三丰:小兔崽子还没训练就想着偷懒。突然对准小胖子臀部就是一脚。
热门推荐
  • 首席替补爱

    首席替补爱

    她被姐姐设计上了他的床,只因姐姐不想嫁给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废物少爷,“蠢女人,谁安排你来的?让你上床你就上床,许萧宁,你是有多蠢。”一场商业联姻将他们绑在一起,婚后她对他退避三舍,他却一改常态对她步步紧逼。
  • 小妞你别跑

    小妞你别跑

    别墅豪车有钱花,美女杀手姐妹花。萝莉御姐众美女,都得老子来保护。哎哟,我去,前面那小妞,你别跑……
  • 民国小谈

    民国小谈

    说说发生在民国时候的小镇故事,主角这个卑微的人如何在恶梦一般的奇怪遭遇之中,走出心中的恐惧,直面人性,什么是恐惧?什么是幻境?
  • 秩序与混沌的仲裁者

    秩序与混沌的仲裁者

    悲剧猝死的郝隆,携带着自己“地下城与勇士”中85级的神思者,降临在还没有诞生人类的异世大陆“贝希摩斯”。面对无数的英雄,众多的半神和无敌的神灵,他将如何选择?是选择混沌还是继续坚定秩序?一切都将从这个历史拐点开始!
  • 异能猫之恋

    异能猫之恋

    三姐妹遇见异能猫,奇异故事开始,两个王子分别爱上其中两姐妹,女王,王子,魔王的两个儿子,重要人物陆续登场,拯救一个不存在的星球,开始了救星大战。
  • 都市之超异能学生

    都市之超异能学生

    一个穷学生因一场变故获得了异能从而有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当三位复仇公主遇上三位玉树临风的王子,和王子擦出爱的火花,正值幸福的时刻,却遭遇爱情变质,三年后,复仇再次归来,她们该何去何从。。。。。。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南北风味小炒

    南北风味小炒

    《南北风味小炒》教您制作天南海北各色家常菜、养生菜,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您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营养健康,菜点交融,家常易铸,南北皆宜。让您的家人吃到美味,永保健康。
  • 超级正人君子

    超级正人君子

    他行走在尘世中,我行我素,桀骜不驯。他是一个商人,被称为中国最有良心的商人,他研究的产品让无数人疯狂。他业余还是一名医生,但除了美女他谁也不救……他身份多重,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做一介书生,闲来喝茶,静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