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100000011

第11章 大都的政治生活(1)

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元朝政府对这个城市的控制十分严密,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都在这里发生。在大都,阶级对立是非常鲜明、尖锐的。

一、元代的政治中心

大都新城落成后,成为元朝的首都。原来的都城上都开平,则降为陪都。元代惯例,每年四月,皇帝及其家属都由大都前往上都,度夏避暑。八九月间,再由上都返回大都。历史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一般均采取两都或几个都城的巡回制度,这是和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辽、金都实行这种制度,元朝上都所在地金莲川,原来就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场所。元朝的两都制,继续了前代的传统。

在蒙元政权统治下,官制十分混乱。忽必烈上台后,“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①(《国朝文类》卷四〇,《经世大典序录·制官》)。新建的官制,以中原原有制度为主,同时也保留了蒙古族的一些特点。在大都建成后,中央统治机构,都设置在大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都设置在宫廷附近。其他重要的机构,如管驿站的通政院,管工匠的将作院,管“劝课农桑”的大司农司,管佛教和吐蕃地区事务的宣政院等,分布在大都城内各处。大都城内的官僚机构十分庞杂,人员众多,据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的统计,“在京食禄者万人”,后来还陆续有所增加。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忽必烈上台以前,大蒙古国所属军队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蒙古贵族统辖的军队。蒙古制度,兵民合一,成丁即要服兵役,各部首领在出征时即是将领。还有一部分,则是由汉族军阀统率的汉军。无论蒙古贵族或汉族军阀,都是割据一方的军事政治势力,有很大的独立性,大蒙古国统治者并不能完全控制。蒙哥一死,阿里不哥就在北方纠集一部分蒙古贵族,自行称帝,与忽必烈对抗。紧接着,山东的汉族军阀李璮也起来叛乱。忽必烈将阿里不哥和李璮的叛乱镇压下去以后,深感改革军队制度的必要。他听从汉族谋士的意见,采用前代封建王朝的“内重外轻”之策,从各军中抽调“精勇富强”,先成立了左、中、右三卫亲军,后来又添设了前、后卫亲军。①(参见《国朝文类》卷六〇,姚燧《姚文献公神道碑》)忽必烈死后,相继继位的元朝统治者都采取了这个办法。在五卫亲军之外,又先后建立了二十一卫亲军。每卫亲军有数千人至万人不等。这些侍卫亲军,是由皇帝亲自指挥,归枢密院直接调遣的。其中以蒙古军、汉军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军队。它们中的大多数,部署在大都的周围,“列置诸营,环拱京都,分立屯田。居者佃作以为养,出者扈卫以启行”②(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一,《前卫新建三皇庙记》)。军队集中在大都附近,既用以保卫首都和宫廷的安全,又可以在四方有事时,随时调遣优势兵力出征。

为了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密切联系,使中央的政令能迅速传达到各地,元朝政府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的站赤制度。站赤就是古代的驿传。③(站是蒙古语Jam的音译,赤也是蒙古语,意为某项工作的从事者。现在汉语中的站字,即由此而来。)设立站赤,“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④(《元史》卷一〇一,《兵志四·站赤》)。元代全国共设站赤一千余处,远至今天中国的新疆、云南、西藏和俄罗斯的蒂尔等地,都有站赤。站赤有陆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也有水站,“则以舟”。北方还有狗站,“以犬曳小舆,载使者行冰上”①(《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驿传》)。随着站赤的建立,道路也得到一定的整修。以大都为中心的站道,主要分东、西、南三道。东道由大都至通州,再到蓟州(今蓟县),然后分四路,或往东,或往北。西道由大都到昌平,在榆林站分道,或趋上都,或向山西。南道由良乡、涿州南下。②(参见《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六,《站》字门之《析津志·大都东西馆马步站》)卢沟桥便在这条站道上,行人由此“饮马向南去”③(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一四,《卢沟南道上三首》)。使者从大都出发,通过站道,可以一直到达边远地区。急递铺则是专门传送官府文书的机构,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文书一昼夜行四百里。大都东、北、西三道,就立有一百铺,再与其他路、府相接。④(参见《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急递铺》)站赤制度和急递铺制度,对于保证大都的政治中心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也对从大都通达全国各地的站赤和急递铺作了相当详细和比较准确的介绍,说明这两项制度曾经引起他的注意。

作为一个规模空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大都的居民包括多种民族成分,汉族依旧是大都居民的主体,蒙古族也占有很大比例。大都路的回回人户(来自中亚各地的******教徒)在忽必烈统治初期即近三千户,其中以大都居多。后来,相继建立的侍卫亲军中,也有不少回回人。来自今天新疆地区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的一部分,居住在今新疆东部)、哈剌鲁人(居住在今新疆西北部)和于阗(今和田)人、哈密里(今哈密)人等,在大都均为数不少。他们中间有官僚、学者、僧侣、手工业者等。元末诗人欧阳玄在描写大都风俗的《渔家傲·南词》中写道“高昌家赛羊头福”。高昌指的就是畏兀儿人。后代把北京西郊的一个居民点称为畏吾村,应即元代畏兀儿人聚居之处。大都还有一批来自吐蕃地区的藏传佛教僧侣,以及跟随他们而来的藏族劳动人民。

大都经常接待来中国参观访问的外国使节、教士、旅行家和商人。13世纪下半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广泛游历,曾在大都长期居留。在他的闻名世界的游记中,对大都城市、宫殿以及各方面社会生活都作了相当详细而且生动的描述,为我们今天研究大都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意大利的另一个旅行家鄂多立克,也在14世纪20年代来过大都。14世纪中叶,非洲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也曾来到中国,据他在游记中说,他先到中国南方,后来也到了大都。差不多同一时期,来自欧洲的教皇使节马黎诺里远越重洋,来到中国,向元顺帝献马及其他礼物。他所进献的马匹形体魁伟,被誉为“天马”或称为“拂朗(当时对欧洲的一种称呼———引者)马”,很多诗人为此事写下了诗篇。马黎诺里在大都居住达三四年之久。至于来自亚洲各邻邦的使节和各方面人士,为数更多。高丽的好几个国王都曾来过大都,官员、学者、僧侣来大都者可以说络绎不绝。元末,高丽名僧普愚还曾在大都南城的永宁寺说法。①(参见《朴通事》卷上。李穑:《海东金石苑》卷八,《高丽太古寺圆证国师碑》。普愚到中国学佛法,回国后得到高丽统治者尊奉,名重一时。)尼波罗(今尼泊尔)的杰出匠师阿尼哥、印度僧侣指空等都在大都生活过很久,他们对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②(指空经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青海等藏族居住地区的统称)、云南到上都开平,再到大都,中间一度去高丽,后回大都,受到元朝皇帝尊奉,至正十九年(1359年)死。)

二、元朝政府对大都的严密控制

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全国的心脏。确保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元朝的统治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元朝政府多方采取措施,对大都地区加以十分严密的控制。

当新城建成后,元朝政府就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和加强了大都地区的各级政权机构。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朝政府正式设置了大都路总管府,不久又改称大都路都总管府(简称都府),以示其地位特殊,与其他路总管府有所区别。大都路都总管府下辖“院二、县六、州十。州领十六县”③(《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上,《腹里·大都路》。)。比起金代的中都路(辖四十九县)来说,范围要小得多。

大都路都总管府的机构,比其他路都要庞大。一般上路(路分上下,以十万户为准)总管府达鲁花赤(镇守官,规定只能由蒙古、色目人充任)一员,总管一员:大都路则有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三员。下属的其他官吏也比其他路要多出一倍。

在大都路都总管府下面,仍保留了大兴府。大兴府的管辖范围是六县(大兴、宛平、良乡、永清、宝坻、昌平)。实际上大兴府尹均由大都路都总管兼任,路、府是一个衙门,并没有单独的大兴府这样一个机构。因此,在一些记载中,大兴府有时就被忽略了。①(如《元一统志·大都路》和《元史·地理志一》都没有提到大兴府。)二院就是左、右警巡院,“分领京师城市民事”②(《元一统志》卷一,《中书省·大都路》。按,《元史》卷二三《武宗纪二》“至大三年二月己未”条云:“增大都警巡院二,分治四隅。”则自此起,北城内有警巡院四。但据后来有关记载,都说北城只有左、右两院。(危素:《危太朴文集》卷一,《兴学颂》)可能增设是临时措施,不久即撤销。)。后来又添设了南城警巡院。警巡院设有达鲁花赤和院使,秩正六品,比上等县县尹(从六品)还要高。大都城内居民区共分五十坊,分别属于左、右警巡院。南城有六十二坊,属南城警巡院。③(《元一统志》卷一,《中书省·大都路》。按,《元史》卷二三《武宗纪二》“至大三年二月己未”条云:“增大都警巡院二,分治四隅。”则自此起,北城内有警巡院四。但据后来有关记载,都说北城只有左、右两院。(危素:《危太朴文集》卷一,《兴学颂》)可能增设是临时措施,不久即撤销。)从大都城内坊的分布来看,很不均衡,南部和中部较多,北部较少,显然坊的划分并非按地区大小而是按居民的多少。各坊都设有坊正。坊下面有巷、里,设巷长、里长。坊正和巷长、里长是一种差役,也就是说,没有薪俸,是从居民中选充的。入选的首要条件是家道殷实,亦即有钱人家,元朝政府依靠他们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路—府—院—坊—巷(里),这是元朝政府管理大都城内民事的行政系统。

除了民事的行政管理机构之外,还设有“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的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秩正四品,分两处,一在北城,一在南城。两兵马司各有巡兵一千人④(参见《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弓手》),名义上隶属于大都路,但实际上由一名刑部尚书直接提调。此外,还设有东关厢、南关厢、西北关厢三处巡检司,“掌巡捕盗贼奸宄之事”⑤(《元史》卷九〇,《百官志六》)。整个“畿内”即大都路所辖地区,共有巡检司五十二所,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侦缉网。①(参见《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弓手》)

大都城郊,是由宛平、大兴两县分治的。两县以丽正门分界,大兴县管辖丽正门之东,宛平县管辖丽正门之西。两县各秩正六品。县以下是乡,如大兴县下辖燕台、招贤、崇让、崇礼等乡。宛平有香山乡等。乡下是里或庄、村,如燕台乡下有契丹里、海王庄、大市庄,香山乡下有七园里等。

元朝政府还在大都设立了大都留守司这样一个机构,规定它的职责是:“掌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亿诸务,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禁关钥启闭之事。”②(《元史》卷九〇,《百官志六》)也就是说,它有两方面任务,一是负责宫廷和都城的安全,二是负责宫廷各项建筑、车服和花木之类的修缮。③(此外,留守司对大都的治安也负有一定责任,当皇帝出巡上都时,大都巡逻的军队每夜由鼓楼出发,到各街道巡逻,“察盗贼至晓”,便是由留守负责的。(《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政典·宿卫》))本来,前代也往往在都城设置留守,但一般是因为统治者外出而临时设置的,“天子巡守亲征则命亲王或大臣总留守事”④(《宋史》卷一六七,《职官七》),或则设置在陪都。金朝原在燕京设有留守,等到迁都以后,原来的留守也就相应撤销了。只是到金末南迁时,才在中都重设留守。元朝却把首都的留守司变成了一个常设机构,“在宫城西南角楼之南”,有固定的官署,不论统治者是否出巡,留守司始终存在。为什么有这样奇特的制度?至元二十年(1283年),有人谈到此事说:“大都非如上都止备巡幸,不应立留守司,此皆阿合马以此位置私党。今宜易置总管府。”⑤(《元史》卷一七三,《崔彧传》)但是,元朝历代统治者对官制的重叠和混乱,从来不太在意,因此,尽管阿合马已死,这项制度并没有取消,仍然保存了下来。元代大都留守司设留守五人,品秩正二品,比起大都路的都总管(正三品)来要高一级,但不能过问民政,权力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大都城有十一门,每门都设有门尉和副尉,“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门尉秩正六品,与大兴、宛平两县县尹及警巡院使的地位相等。门尉和副尉是隶属于大都留守司的,他们都由“四怯薛八剌哈赤为之”①(《元史》卷九〇,《百官志六》)。四怯薛是皇帝的“宿卫之士”,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功臣的后代。“怯薛”是轮番当直之意,这些“宿卫之士”分四批轮番当直,故称四怯薛。四怯薛成员都分担一定职务,这种职务是世代相袭的。八剌哈赤是守门者之意,门尉就从四怯薛的八剌哈赤中间选充。可见,元朝政府对门尉和副尉的职务是特别重视的,要由自己的亲信来掌管。元朝政府规定,城门夜间封闭后,不准出入,“夜有急务须出入者,遣官以夜行象牙圆符及织成圣旨启门,门尉辨验明白,乃许启”②(《元史》卷一〇二,《刑法志一·卫禁》),违犯者就要处死。也就是说,夜间开启城门,必须经皇帝亲自批准。元朝皇帝亲自过问城门的开启,这件事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却很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精神状态。他们统治着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表面上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实际上内心是虚弱的,老是害怕内部发生事件,人民起来造反,总是想筑起坚固的城池宫殿,保卫自己的安全,可以永远作威作福。对大都城门的控制,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

元朝政府在大都周围屯驻了大批军队,这对于严密控制大都起着重要作用。元朝政府还从各卫不时抽调部分军队,到大都城内围宿(守卫宫廷)、看守(重要机构和仓库)、巡逻,用以确保大都和宫廷的安全。

元朝政府对大都的严密控制,从一些法律禁令中也得到了反映。和其他城市一样,大都城内实行夜禁,晚上一更三点以后禁人行:早上五更三点起,才许通行。③(参见《元典章》卷五七,《刑部一九·禁夜》。)违犯者要判刑。大都居民“夜聚晓散”④(《元典章》卷五七,《刑部一九·禁聚众》)者,在严禁之列,犯者有罪。除了禁止汉人“持兵器”之外,还特别规定:“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⑤(《元史》卷一〇五,《刑法志四·禁令》)而在外地其他州县是不在禁限的。仅此一事,可以看出元朝政府对大都民众的防范到了何等的地步。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王朝盛世

    三国之王朝盛世

    飞燕临池云影透,岁月摧锋断吴钩王擒牧野江败走,阴平曾表护桥头烈火旌旗一应沧波三千里,回头顾曲天下英雄复更名江流石不转,多少遗恨随风去乱世重演,乾坤任我行江山易改,何妨成英雄东汉末年,雄逐鹿,天下大乱江山在手,美人在怀,开创一个盛世王朝(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回到南宋当少卿

    回到南宋当少卿

    现代刑警离奇穿越到南宋初年,依靠着自己的推理和侦查的本领,在普陀寺救赵构与危难之间,并与赵构第一宠妃结成了莫逆之交。因其有功,被赵构封为大理寺少卿。山河破碎,风雨飘渺,大宋江山内忧外患,在赵构的密令之下,携丹书铁劵彻查屠龙堂谋反一事,经过重重险阻,最终直捣狼窝,活捉欲谋朝篡位的活死人赵柽,立下赫赫之功。被官封丞相,领假节钺,兼一字并肩王,泉州侯;与秦桧同掌朝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当志在四方,驰骋疆场。岳飞被害,丞相挂帅,效仿武侯,北渡黄河,六战大名府,直捣黄龙,雪耻靖康!此书与2014年7月18日在起点签约,为了准备存稿,近期内一日两更。待情况稳定之后,一日至少三更,绝不断更!
  • 世外天朝

    世外天朝

    一个千年前的承诺,一句前人的誓言,改变了一个少女的人生轨迹,在纠结千年的恩怨情仇中,她付出的是心血、青春、爱情和能够付出的一切,也收获了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曾经那么坚定的信仰,理所当然的付出,到最后却不过是一大群人在一起做的一场大梦,是另一群人的精神依托而已。
  • 寻找被遗忘的王朝

    寻找被遗忘的王朝

    本书包括敦煌三探、黑城一瞥、俄邦二度、塞垣六记、王朝遗梦和寻寻觅觅补新篇六部分。
  • 龙鳞万点金

    龙鳞万点金

    建文四年,靖难大军攻破南京城。混战中,皇宫突起大火,留给朱棣的只有一具被太监称之为建文帝的焦尸。而建文帝本人,在打开了皇祖父朱元璋留给他的一方锦盒后,早已踏上了另一条道路……
热门推荐
  • 薄爱萌妻:高冷总裁请让路

    薄爱萌妻:高冷总裁请让路

    “娶我?我是学生啊学生!你是脑袋长水泡了还是短路了?”What?女大学生被称霸亚洲实力前十强的天樱集团总裁相中并强行要求娶她为妻?为什么一定要和这种超没品,超自我,个性超拽的大叔连成一线?那只会挡她前车之鉴的人,别以为自个儿有几个臭钱就为所欲为了!渣男!明明有着天差地别的两个人,怎么会在一夕之间变成他的妻子?她是品行端正,行侠仗义的优等生,曾赢得WWE职业摔跤大赛总冠军。然而,这位所谓的高冷总裁,又该如何制伏这只随时发飙的小猫?终究是她被制伏,还是他被制伏?“喂!这位大叔!麻烦你,请让路!好狗不挡道,挡道的~都是路障!”
  • 暖寒花待放and盛夏栀子开

    暖寒花待放and盛夏栀子开

    国庆放假,夏栀回家会会坑女儿的爸妈,却不料闯入大冰山韩梓的家。此后,他们是对门邻居。夏栀被委托照顾小熊猫6个月。于是她就经常以小熊猫去欺负韩梓再后他们是同桌冤家,他是全科学霸,她是杂科学渣。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这个季节,又看见了你

    这个季节,又看见了你

    本来当年离开了就再也没有想过要回来,但命运总是那么奇怪,兜兜转转的我又重新来到了这个我非常讨厌的地方,而且又看见了你……很想问你,是不是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里就注定要有你……
  • 闷呆女与花心男

    闷呆女与花心男

    简介:沈梦岱,27岁,却没有真正地谈过一次恋爱,闷呆型。常开朗,24岁,却早已是一位爱情游戏高手,花心型。那么,当闷呆女遇上花心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人生的圆

    人生的圆

    想了很久,就怕自己会挖坑不填坑…………结果还是手痒想开个坑666666ing。简介:他,看着她长大,据说小的时候还抱过她呢!那么,是否是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会栽在她手里吗~她,要美貌……呃……貌似离天仙差得有点远,仅仅只是中等偏上而已;要身材~~她表示离魔鬼身材差得不是一点点(但也不是个胖子)………………总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对上了个爸妈口里那个所谓的别人家孩子的那个他
  • 第12夜之XYZ谋杀案

    第12夜之XYZ谋杀案

    一束匿名送到、无人签收的铃兰花牵扯出一桩桩意外事件:生日宴会上、时装秀场中,分别有人惨遭谋杀。被害者身边唯一的线索是出现了X、Y、Z的标记。侦探程启思与神秘心理学家钟辰轩深入调查后,发现凶案现场的宾客间人际关系异常错综复杂。隐藏多年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是否深爱到极致的情感背后蛰伏着另一个灵魂?而那束铃兰的花语究竟是“圣母之泪”?“天堂阶梯”?还是“幸福再来”?
  • 恶少扛上拽千金

    恶少扛上拽千金

    “白痴别走!”竟然撞了人就别想一走了之;撞我,抱我,吻我,短短的两天,我的初吻初抱就这样栽在了一个紫毛怪的手里;想死吗?别看我有一副天仙的美貌,但我决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病西施,扛上了,就看看倒底谁会更倒霉……“喂,你到底是谁?”“喂,你喜欢我吗?”“喂,你为什么不说话……”伤心绝望的清泪,无声的滑过我的脸庞。爱一个人有错吗?没有。丫丫滴,小子,爱上你了,就别想逃……
  • 伏羲芥子书

    伏羲芥子书

    浩瀚卷帙,寥寥笔墨,呕心沥血,肺腑之言;虎蛇逐鹿,水虿自噬,追本溯源的天下之争,一笔一字皆斟酌。欢迎点击,感恩收藏。
  • 多情应笑我

    多情应笑我

    众人皆以为林芳洲是个游手好闲的男子,而从小女扮男装的她,其实很忧伤。倘若被人知道她是女儿身,告到官府,说不定就要流放三千里,去沙漠里种西瓜。所以,打死也不能让别人发现她的秘密。然而她誓死保卫的这个秘密,却被她意外救下的一个“从天而降”的小少年抓了“小辫子”,林芳洲顿觉生无可恋!
  •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死亡,是绚丽的。鲜血,是火热的。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血一定得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路要走。活,就要像二月的花,多姿多彩。死,也要像深秋的霜叶,红于二月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