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200000057

第57章 朝廷视野中的“民众”(2)

这种观念不仅为皇帝所秉持,也为大臣所接受。在奏章上书中,大臣们同样视皇帝为民之父母。北魏宣武帝初年,甄琛上表朝廷禁锢河东的盐池并应向百姓征税,他表文的出发点就是“王者道同天壤,施齐造化,济时拯物,为民父母”,并由此引发一场朝臣的博议,最终朝廷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讨论中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也承认:“琛之所列,富乎有言,首尾大备,或无可贬”,只是“恐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魏书》卷六八《甄琛传》。),缺乏可操作性。换言之,他所说的道理,包括皇帝为民父母之类,反对派也都是同意的。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有人向朝廷献四足四翼雉,宣武帝派人问崔光,崔光乘机批评朝政,也搬出了“陛下为民父母,所宜矜恤”来教导皇帝,结果说得皇帝大悦。(参见《魏书》卷六七《崔光传》。)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宣武帝下诏检查法官审讯时所用枷杖的大小,当时的尚书令高肇等官员上奏引用古训来称赞皇帝的仁慈,说“臣等闻王者继天子物,为民父母,导之以德化,齐之以刑法,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云云,大献谀词,其根据就是他们相信皇帝是百姓的“父母”。到了孝明帝时,崔光曾经两度上表分别劝谏灵太后与孝明帝,均强调了皇帝“为民父母”的角色。(参见《魏书》卷六七《崔光传》。)北齐的刘书在《刘子·爱民》中也说“人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也”。

无论是皇帝的诏令还是大臣的奏章,“为民父母”都是作为进一步论证其他问题的前提或根据出现并使用的,是无须论证的。易言之,这一观念对当时的皇帝臣僚来说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其影响在隋唐以后依然长期存在,直到明清时期,这种说法仍不时出现在诏令奏章中。(参见《明史》卷一八〇《魏元传》,卷一八九《黄巩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4。)皇帝为民父母,这种古老的说法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王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与广大被统治者间的关系。它将君—民关系比拟为父母—子女关系,这种比喻既简单形象又内涵丰富,可以说实际生活中双方多种复杂关系用这样一句话都包括了。但是正如“为民父母”或“作民父母”一语所暗示的,这种关系是虚拟的,非真实的,

需要不断重复来记忆。首先,这种表达暗示了君—民关系中皇帝处于优先的地位。正如这种比喻所明示的,父母乃是生育子女之人,相对于子女,父母永远是本源的、第一位的,因此,相对于民众,皇帝也是本源的、第一位的。显然,先秦儒家思想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在这里被颠倒过来了,作为“子民”,民众不过是派生的,次要的。这实际上强调了“君本”的理念。

不过,与自然界一般的本源与派生关系不同,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存在着血缘上割不断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自有其特殊性:子女年幼时,父母有责任扶养、教育他们,如苏绰所说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而子女成年后,他们则要孝养父母。这两种关系同样被应用到君—民关系中。

北朝皇帝诏令或大臣奏章中提到“为民父母”时往往是与抚恤百姓联系在一起,前引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献文帝下诏禁止随意兴建福业,造立佛寺,说“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十二月的诏令,说到百姓死后找不到安葬之地,“为民父母,尤宜存恤”(《魏书》卷九《肃宗纪》。)。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的一道关于去除齐地的苛政的诏书中也说“朕为民父母,职养黎人”(《周书》卷六下《武帝纪》。)。崔光在北魏正光时的上表中也有“陛下为民父母,抚之如伤”(《魏书》卷六七《崔光传》。)的说法。

当然,作为“民”之父母的皇帝抚恤、慈养百姓并不是“泛爱众”式的无条件的给予,也不能与百姓供养皇帝相提并论。它只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举措,针对的或是荀子所说的“五疾”之人(具体说法见《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或是出现旱、涝、饥荒等灾情的地区的百姓,或是针对罪犯,而且多数是临时性的,或一次性的。

一旦出现了灾情,皇帝的抚恤除了实物性的救济与赏赐以外,还要进行很多“仪式性”的活动。因此,北魏的甄琛在上表中说:“王者道同天壤,施齐造化,济时拯物,为民父母。故年谷不登,为民祈祀。”(《魏书》卷六八《甄琛传》。)文献中这方面的例子相当多,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侍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四月旱,文成帝下诏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本秩,祭以牲牢。”(《魏书》卷一〇八《礼志一》。)太和四年(公元480年)二月春旱,孝文帝下诏:“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修饰祠堂,荐以牲璧。”(《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则是具体一例。遇到水旱不虞,除了祭祀,皇帝自己往往要减膳撤悬,禁断屠杀,并赦免罪犯,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七月,孝文帝就曾因“久旱不雨,辍膳三旦”,并“咸秩群神”(《魏书》卷六三《王肃传》,卷七下《高祖纪》。),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四月、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五月因旱,皇帝也采取过类似的措施。(参见《魏书》卷八《世宗纪》。)

与此相对,皇帝对子民的教化则是全面和长期的,这源于将“民”视为“智不自周”的假设,也是朝廷关注的一个重点。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也就是立三长的次年,孝文帝下诏在民间推广教化,其文云: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叙乱。孟冬十月,民闲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不率长教者,具以名闻。(《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

不论其实际效果如何,这道诏书明确表达了朝廷力图以儒家的德义来引导、要求百姓,规范其行为,希望每个人能够按照儒家的规定在家庭中生活的愿望。它所教化的对象是“诸州”之民,无远弗及,不分远近,充分体现了作为民之父母的皇帝殷殷“轨物”之心。此前太和元年(公元477年)的一道劝农诏书中说:“民有不从长教,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阐述得虽没有几年后那么细致具体,但也明确提出百姓应当服从长者或长官的教导,换言之,民众的行为应处在外在力量的控制之下,这种教导还是强制性的,如不服从,会遭到国法的制裁,他们个人不能也不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在这道诏书中皇帝将管理民众的地方官称为“牧民者”,说:“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北齐时的诏书中也有类似的提法。苏绰的六条诏书中则有“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的说法,更是直白。这实际是皇帝对其存在合理性的解释。《左传》哀公十四年就有这样的说法:“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司”指的是管理,“牧”含有驾驭、引导之意,强调百姓生活需要君主来掌舵,这种说法将百姓比拟为如不加管束则盲目游荡的牛羊,强调需要皇帝或地方官吏等外力的引导与束缚。朝廷的许多措施都与此目的密切相关,如表彰孝义、赐官耆老、选用带儒家色彩的词语作为乡里名称,包括法律上以礼入法等等。

另一方面,百姓作为“子民”,则负担着供养皇帝乃至军国的责任。北魏时甄琛说得很清楚:“天下夫妇岁贡粟帛,四海之有,备奉一人;军国之资,取给百姓。”(《魏书》卷六八《甄琛传》。)百姓通过交纳赋税、从事劳役维持朝廷的运转和皇帝的生活,这正像子女成年后供养父母一样。

父母—子女关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能将君—民之间的多重关系表达得相当充分,正因此,皇帝为民父母的观念能够历久不衰,长期为统治者所沿用,至今犹有影响。

四、君—牧守:共治与督责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君—民关系下又产生出君主与地方官,地方官与民众的关系。由于国土疆域广大,皇帝一人无法直接治理,故设百官协助,用孝文帝的话说则是:“朕总摄万机,统临四海……故内委群司,外任方牧。”(《魏书》卷五一《吕罗汉传》。)宇文泰也说:“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周书》卷二《文帝纪下》。)除了少量封国、镇戍,北朝在地方上分州、郡和县三级,长官分别为刺史、郡守与县令,委派他们协助皇帝治民,当时的诏令中则简称为“刺史守令”或“刺史令长”、“守宰”、“牧守”、“方伯”等,他们“荷治民之任”,直接统治各地百姓,只有都城所在的京畿地区地位特殊。

这些牧守在观念上被认为地位重要。上文提到北魏孝文帝诏书中说:“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五月的一道诏书中则谓:“刺史守令与朕共治天下。”(《魏书》卷九《肃宗纪》。)与此前后,辛雄在上疏中也说:“助陛下治天下者,惟在守令。”(《魏书》卷七七《辛雄传》。)此前元晖在上疏中也说:“臣闻治人之本,实委牧守之官。”(《魏书》卷一五《元晖传》。)魏收在分析北魏****的原因时说,魏末元叉****,“政事怠惰,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于是天下遂乱矣”(《魏书》卷一六《京兆王继传附元叉传》。)。这里魏收同样看重地方官员在治国上的作用。

君臣口中说出的这些话都是在强调牧守责任重大,这种看法是汉代以来的传统。不过,在北朝时期,这种表达与实际有关牧守的制度安排,以及时人对地方官的态度都存在着背离。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萧宝夤上表指出在对官员的考课上内外相差悬殊,守令之类的外官“厥任非轻,所责实重”,却十二年“始得一阶”,而“东西两省、文武闲职、公府散佐、无事冗官,”四年一考,使得“一纪之中,便登三级”,造成守令“以实劳剧任,而迁贵之途至难”,而“以散位虚名,而升陟之方甚易”(《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的局面。也就是说对于牧守一类的地方官,晋升一级需要六年,朝廷的散官则只要四年,而前者任务繁重,后者闲散无事,两者升级的快慢却正相反,待遇偏向无事的冗散官员。这种局面在太和年间就出现了。(参见《魏书》卷四三《房景伯传》,传说“旧守令六年为限”,此制并非正光时才有。同书卷二一《广陵王羽传》记载,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元羽的上奏:“外考令文,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规定的就是守令六年一黜陟。)此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也看不起“守令”,北魏孝明帝末辛雄上疏说:“郡县选举,由来共轻,贵游俊才,莫肯居此。”“由来共轻”一句告诉我们这种风气存在已久,而且具有普遍性。也正因此,他才要设想出一套办法引导候选官员出任守令,并试图恢复前代故事,“不历郡县不得为内职”。可惜,“书奏,会肃宗崩”,没起到任何作用。(参见《魏书》卷七七《辛雄传》。)这一倾向到了北齐时仍然存在,故有“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北齐书》卷三八《元文遥传》;《北史》卷五五史臣曰。)之说。因此,不管君臣在认识上如何重视牧守,实际的制度设计以及时代风尚都轻贱“守令”,两者间存在矛盾,重视也就只能流于口头。

同类推荐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但更是个历史故事,虽然起于荒诞但最终归于真实。如果不是穿越,他注定是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的倒霉蛋。如果不是穿越,他只是考古研究所的小研究员
  • 绿林老大

    绿林老大

    这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一见了王重翻身便拜,口中叫道:“哥哥,请收我上山。”……
  • 白羽染墨

    白羽染墨

    余者,鱼也。于水之处,若隐若现;无水之处,必做妖精。如果你愿意去接触这个世界,那么她就会与你越来越近。
  • 隋唐之吴用天下

    隋唐之吴用天下

    风流成性,凤阳恶霸,强抢民女,就差没裸奔了,十足的败家子一个,比阿斗还败家。老天爷,人家穿越都是豪门贵族,皇室成员,最不济也是人格魅力四射,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仗势欺人无恶不作小人的小人-_-||。好歹老子也是公务员啊!咳咳,虽然没考上。
热门推荐
  • 绝世好男:老婆难娶

    绝世好男:老婆难娶

    当绝世好男人遇到万年冰山美人,三十六计,十八般武艺却劈不开。他,秦逸恂自认为是一股最佳的潜力股,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人人追捧的帅哥一枚,但却惟独栽在了一个冰山美人的手上,勤劳的当车夫,勤快的当煮夫,认真的当个怨夫。为什么赶走了妖孽,又来个了个小狼犬?他看上的女人就是个冰山,却成了香馍馍?哎,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有新奇啊!一奇:好男人没人爱;二奇:冷女人有人爱;三奇:你爱她她不爱你;四奇:你爱,他也爱;五奇:她爱的,他没法扁。哎!只能长叹一句:为啥娶个老婆回家疼这么难啊?
  •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核心和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现象、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本书在参照国内优秀同类教材基础上,力图实现创新,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方法上,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规范与实证的结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介绍与分析,以体现理论对现实的关注和解释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与管理学各专业,也适用子自学考试、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
  • 嗜血唯美

    嗜血唯美

    神秘穿越,她嫁入王府,遭尽无情背叛,当意识渐渐脱离身体,她许下死誓,要让这薄情王爷的血,一滴一滴在她面前流尽!
  • 一瞬之间

    一瞬之间

    我问你:“一瞬之间定人生死,但你真的高兴吗?”看到最后,其实就只是一个关于诅咒的故事。
  • 地外生命探索

    地外生命探索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数字修仙

    数字修仙

    程序做器灵,仙器可量产编程可以练功,编程可以画符,编程可以炼器……数字威武,程序万能!
  • 末未末

    末未末

    公良逸轩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本打算跳墙去外面来点课外生活,却没想到眼睛一闭一睁、穿越了!孤身一人穿越到了末世来临的第二年,穿越到的地点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幸好逸轩得到了神奇的系统,造基地、建势力,拯救世界。一切都不再只是梦想了!末世危机四伏,但生活仍有希望!
  • 异能学院:天界公主下人间

    异能学院:天界公主下人间

    她们是天界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他们是人家贵族异能学院的异能王子。一场魔法的大比拼,一场异能之间的较量。他认识了她,她同解他。命运交割之中,在不经意之中,他携手帮了她。不知不觉之中,她意是救了他。【此文为修改文,慢热化,后续章节会陆续修改,敬请等待!】
  • 邪魅校草很钟情

    邪魅校草很钟情

    【免费】【短篇】“陌上言给你写了一封情书!”“字这么难看。”“陌上言给你送了一盒巧克力!”“我不喜欢吃巧克力。”“陌上言为你在操场上铺了1314朵玫瑰!”“我喜欢蔷薇花。”陌上言彻底失去耐心。“我不打算追你了。”他轻描淡写道。“是吗?那谢谢了。”她莞尔一笑道。听到她的谢谢,他却邪肆一笑,高调宣布:“从现在起,你,易溪锦,是我陌上言的独家专宠!”
  • 仙剑后传

    仙剑后传

    本书承接游戏仙剑奇侠传一的故事,剧情采用小说题裁而战斗采用攻略题裁。背景较仙一结局略有改动:月如魂归地府,灵儿与逍遥生少在一起但已灵力尽失。\r主角李之魂乃林月如的魂魄借灵儿之身为李逍遥所生,出生不久在变故中与家人失散。被好心人收留。李之魂长成一名放挡不羁的少年后,在一系列打抱不平的小事件中渐渐卷入一场三界浩劫之中。自身也由一名菜鸟而成长为一名剑侠,并相继结识各有离奇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位女主角。在人神妖魔是非恩怨的一次次抉择中,主剧情渐渐展开。其中有欢喜冤家的微妙感情,痴心女子的感人举止,鬼精灵丫头的搞笑言行,另有李之魂危难时豪气干云,虎胆闯地府救月如娘亲,阴谋中携手红颜知己同神秘敌人斗智斗勇,火拚上古强敌,善恶生死爱恨割舍等诸多看点。\r本书重在剧情与人物个性的设计,十分注意剧情的合理性。当今中国武侠小说发展不景气,原因多在于剧情空泛,主题低级,激调沉闷,过于现代化。本人作品虽不敢称为上品,但若有心能够读完定然不会让读者失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