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3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

(2)华严宗的圆融哲学。华严宗主要在陕西终南山一带形成。真正创始人为法藏,着重于建立庞大的华严学哲学体系。[注释:法藏的同代人、华严学者李通玄(635~730)在山西五台山一带阐发经义,应用《周易》来解释《华严》,并主张从自己的身心中找佛,着意追求成佛的实践方法,在法藏一系之外,别树一帜。]法藏华严宗哲学体系的中心是阐述佛所在的境界,强调佛境原为众生心地所具有,并指出观照佛境的方法。法藏的师父智俨首先以一与多(一切)相即相入的观点阐发成佛的境界——觉证的世界。法藏继承与发展师说,用“十玄”[注释:“十玄”,指阐明佛教的十个玄妙法门。法藏认为这些法门是彼此互相关联、互相摄入而又周遍圆融的,进而说明宇宙万物之间也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错综复杂的统一关系。]、“六相”[注释:“六相”,指事物的总相和别相、同相和异相、成相和坏相六种相状。法藏认为六相之间也是相即相入的圆融关系,以说明一切事物虽有自性,但又是融合无间、没有差别的。]等法门,系出理(本体、性空)、事(现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四法界说,阐明宇宙万物,相依相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即世界万事万物大圆融、大调和、大统一的情景。澄观还把华严宗终南山系和五台山系的学风结合起来,并开创了融合华严与禅的新风。他在智俨、法藏的唯心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万有即是一心,一心容万有,推进了华严的唯心学说。宗密继承澄观的思想和学风,更加强调禅教的一致,并调和佛与儒、道的关系。他还提出以灵知之心为宇宙万物本原的观点,给宋明理学以重大的影响。唐代华严宗哲学广泛地涉及了宇宙生成论、现象圆融论、认识论和主客体关系论等内容,思想丰富、深刻,形成了中国佛教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

(3)禅宗的顿悟哲学。禅宗尊奉相传在北魏时来华传授禅法的菩提达摩为初祖,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慧能南宗和神秀北宗两系。后来北宗衰败,南宗特盛,南宗实为禅宗的主流。慧能禅师的思想纲领是性净自悟,就是说,人人本性清净,只因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而不能自悟;一旦妄念俱灭,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这也就是慧能《坛经》的核心思想。慧能还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悟道途径,要求排除一切杂念,不执著外界事物的相状,不在任何事物上定住,执为实有,从而灭除妄念,顿悟成佛。慧能的众生心性论和成佛方法论对尔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都发了重大的影响。此后的禅宗南岳的青原两系都循此道路前进,在悟道实践上作出多姿多彩的发挥。南岳一系偏于倡导“触类是道”的禅法,强调人在禅修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佛道的自然流露。青原一系则偏于提倡“即事而真”的禅法,主张在禅修时从个别的事象中去体悟真理。前者是从理看事,后者是从事看理,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理事圆融的境界。

从上述介绍可知,隋唐佛教哲学是中国佛教哲学的巅峰,与以前佛教相比,其特点是:第一,佛教哲学体系化。隋唐一些重要的宗派都建立了博大的哲学体系,与以前多数佛教哲学家的学派缺乏哲学思想体系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前也有形成哲学体系的,如僧肇、道生等人,但他们的体系只是由一些论文组成,规模不大。隋唐佛教宗派(除早期禅宗)都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的各个方面,而且十分系统,对于人生的本质、价值、解脱方法、思想境界以及相应地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学说。隋唐佛教宗派还吸取南北朝两地佛教之长,构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体系,这也显示出隋唐佛教哲学体系全面性的优点。第二,佛教哲学中国化。隋唐佛教宗派以我为主评判印度佛教经典的高下,禅宗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贬低印度佛教思想。隋唐佛教宗派根据中国文化的总方向,吸取儒、道思想观念;又独立于儒、道之外,自主地创建佛教哲学体系,其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正是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表现。第三,佛教哲学深刻化。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不仅具有结构体系和内容中国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思想深刻化的特点。如天台宗的直观认识论、华严宗的圆融世界观和禅宗的心性论及直觉论,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思维深度,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家思维的深邃的精湛。

心性哲学的合流

自唐代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转变。从五代至近代一千多年历史的总体来看,统治阶级着重提倡的是儒学,对于佛、道两教则时而扶植时而限制。经过对三教的长期比较和深刻反思,新儒学——理学被确定为社会正统的主导意识形态。理学家们吸取佛教的心性理论,援佛入儒,更加内倾于心性的探求与修养,着意建构一种新型的主体人格理想,以适应维护社会纲常秩序的需要。

五代是中国佛教由盛变衰的转折期,其后直至近代是佛教的延续期。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佛教宗风、学风的历史性转变。在佛教内部,由繁芜转入简易,由义理与修持并重转为侧重修持,由分歧、争辩趋于融会、调合。在佛教外部关系上,则更自觉、全面地融摄儒、道。在这种学风的推动下,佛教理论的兴奋点越来越集中于阐述心性问题,并归结为与儒、道合一的心性论。佛教学者在所谓“不昧本心”的共同思想基础上,阐扬儒、道、佛“三家一道”的理论,把佛教与儒、道合流的佛教道德精神境界论,这成为五代以来佛教哲学思想的中心论题。

五代以来的佛教哲学思想,比较重要的是:

(1)文字禅与看话禅。禅宗思想在宋代的重要发展表现为出现文字禅与看话禅。在禅教一致思想和文人学士的影响下,宋代禅师走上从文字上追求禅意的路子。禅师们既要用文字解说禅意,又要避免直截了当地道破语中真意,于是创造了所谓“绕路说禅”的方法,即竭力在文字语言技巧上下工夫来解说禅法,这就是文字禅。看话禅是把祖师语录中的某些语句作为“话头”(题目)来参究,以求真解。这是矫正文字禅只从文字中求理解的方法,倾向于自发地产生觉悟的非理性主义。当时还有一种反对看话禅的默照禅,主张静坐看心,求得心地的解脱。

(2)两种“观心”法门的对立。宋代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两派,其原因主要是在“观心”问题上的理论分所致。山外派受华严宗的影响,认为事物的实相就是真心,观照实相就是观心,是真观心;离开实相去观心,是妄观心,是不对的。山家派则认为,观心是把所要观的道理集中到心上来观,也就是以无明妄心为对象,来观照佛教妙理,即主张妄心观。两派笔战不休,波澜起伏,后来山家派影响超过了山外派,成了天台的正宗。

(3)三教同心说。儒、道、佛三教合一说流行甚久,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大约在唐代以前,多是从所谓不同功能的角度,即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来立论的,或是从培养理想人格——成圣、成仙、成佛可以相通来立论的。唐代以来,儒、道、佛三家各自为了重建新的理论,在心性学说上交流、交融日益增多。宋、明时代,佛教学者不仅重视与《周易》、《老子》、《庄子》三玄的融通,而且特别注意与论及心性问题的《中庸》、《大学》等“四书”的沟通。他们还进一步在同心的基础上统一了儒、道、佛三教,真可说:

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注释:《长松茹退》,《紫柏老人集》卷9,31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878。]

如上所言,儒、道、佛三家所不同的是名称,相同的是心,是本心。心是成就儒、佛、道理想的共同根据,三家都以“不昧本心”为宗旨,以“直佛本心”为同道。由此看来,所谓三教合一的“一”就是指“本心”。把三教最后归结为本心的同一,的确是从根本上调和了三教,真可谓消除了三教的实质性差异。

(4)唯识新论。由于一批散失了的唯识学典籍重见于世的推动,以及将佛学与自然科学相比附思潮的影响,唯识学在近代得到复兴,并成为一代佛教学者和研究者探研与争论的热点。欧阳渐把大乘有宗的唯识和法相加以区别,得到章太炎的赞赏,却受到太虚法师的批评。章太炎作自视“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以唯识释齐物,以齐物明唯识,遭到了熊十力的批评。熊氏提出“新唯识论”,援儒入释,又受到欧阳渐等人的否定。太虚也欲建与熊氏不同的“新唯识论”,以调和唯识学与现代科学理论,十分有趣的是,谭嗣同竟论定儒家典籍《大学》是“唯识之宗”,把唯识学的八识与《大学》的致知、诚意、修身、正心等一套主张比附融合,成为沟通儒、佛的典型论述。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1)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衰落三大阶段,凸现出一种博大的哲学体系由低潮到高潮再退潮的普遍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宗教哲学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2)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决定于深刻、多元的内在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构造原则、发展方向、民族风貌和时代特色。中国佛教哲学思想无疑是中国佛教学者经过长时期消化,真正把握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之后的巨大创造,但其所以能够超越外来的佛教,重构哲学思想,创造出中国化的宗教哲学理论,其内驱力则在于中国历史的需要,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土壤。

(3)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主旋律和真精神,在于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印度佛教哲学的基调是宣传一切皆空,否定存在(包括个人生命内在)的客观性、真实性。这种思想与中国固有哲学的基调——承认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是旨趣迥异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的大师们,自觉地吸取了中国固有的思维方式,运用圆融的思想方法,把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强调理想寓于现实之中,主张回归现实,从现实中实现理想;也就是立足现实,消解对立,超越现实,成就理想。这也正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4)要成就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关键在于认识、重塑和完善主体世界,也就是认识、改造和提升人心、人心的本质(本性)。这样,心性论就日益成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先后展开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大体是因果报应之辩、神灭神不灭之争、佛性问题的纷争、真心说与妄心说的对峙、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最后统一为主张与儒、道两家同一本心的三教心性合一论。这基本上是围绕心性问题而展开的。

(5)中国佛教心性论是阐述心的本性(自性)的理论,它的重心不是论述心的本性是净还是染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而是阐明成佛的可能性和开悟人心的理论根据。因此,天台、华严和禅诸宗都重视“观心”、“见性”,或观真心,或观妄心,或明本心,复本性,尽管法门不一,但贯穿其间的其同点是较多直接的感悟,也就是直觉方法。可以说,富有理智的直觉思维是中国佛教的心性论基础上构筑主体理想价值世界的基本方法。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我们今日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有两层难处。第一是材料问题:周秦的书,真的同伪的混在一处。就是真的,其中错别字又是很多。若没有做过清朝人叫做“汉学”的一步功夫。所搜的材料必有很多错误。第二是形式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庄子》的《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略》,均是平行的记述。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方人的哲学史。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塑料娃娃没有罪

    塑料娃娃没有罪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堕落之神,通过体内一杆老式手枪和一堆精致的纯手工塑料娃娃,审判一众恶念鬼魂的故事!他没有名字,但是,经过他的百年征战,他有了一个人人敬畏的称号,七原罪审判者之一,Y欲之奴,张三!而现在,他只不过是一个上身穿着宽松旧汗衫,下身套着一条泛黄大裤衩,手中握着一个纯手工塑料娃娃,厌恶工作,一心只想宅在家里自生自灭的无良宅男罢了!“嘭!嘭!嘭!”听,又是恼人的敲门声!难道,又是恼人的四翼天使来催命了吗?让我们一起一窥究竟!PS:本书少儿不宜,请十八岁以下小朋友自觉点右上角红色的“X”,谢谢合作!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师兄有点坑

    师兄有点坑

    愔愔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遇见了师傅,那个倾城佳人。而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遇见了她的师兄,那个腹黑的男人!愔愔:我家师兄有点坑,空有一副好皮囊,每日三更不睡觉,喜欢偷偷爬我床,如果有天我翻身,定把此人踢下床!某人:听说,你要把我踢下床,嗯?愔愔:没有的事……某人:来,咱们进房好好聊。
  • 塔罗牌少女之流星下的守护

    塔罗牌少女之流星下的守护

    九百年前,塔罗族堕落。族人惨死,塔罗族公主是当年一位幸运的存活者。公主要复兴塔罗族?不可能,塔罗族血脉已将近断。公主要复仇?对,当年屠族的事情已经成了公主最大的心事。可,复仇很容易?不,复仇很难。在好朋友面前复仇?怎么可能!公主可是一个心慈手软到爆的。但最后,公主却因情…“我问你,你喜不喜欢我!”公主高傲的问,“我喜欢你,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男子答到,公主轻轻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在那遥远的山坡上,一个孤独的身影对着流星许愿。在数亿年的轮回之后,21世纪的再次来临,不知道是否有人记得那雪山之上那抹孤独的背影……
  • 岁月变迁一世美好

    岁月变迁一世美好

    如果说结婚是所有人心之所向的完美结局,那么离婚应该是秋风扫落叶的凄凉一片!牵手兵哥哥的远思离婚了,被好脾气的医生缠回家的晓凝也离婚了,连飞上枝头变凤凰嫁入豪门的静兰也离婚了!如果说离婚是她们人生中的一道坎,那么离婚便离家离子的凄凉与孤独,更成了几个失婚女人难以言说的痛!爱过痛过以后,她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她们又是怎样在变化万千的岁月中,追寻人生安好的呢?
  • 加速世界之无色之王

    加速世界之无色之王

    假想体来自心之伤,来自心中深藏心底的那一抹绝望或者希望。那么,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的话?那一抹无暇的白覆盖住了他眼中的全部色彩。【透明的约定】transparent.promise这就是八木海的假想体的名字,无色的即使透明的。直到……直到那一天……“我是坏孩子,你们打我就好……”男孩说道女孩扑哧的笑了“你知道brainburst么?要一起玩么……”男孩伸出了手……从此无色的世界中出现一抹色彩,只属于女孩的色彩。ps:没看过原著的也可以看看,或者说我这写的,看过原著的和没看过的几乎差不多的样子。。【大概只是借用了加速世界的一些设定,和原来故事大概几乎完全不相同了(语病啊?)...不过黑雪姬等人应该会上场的...总之,你把这个故事当做发生在平行世界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就行了……不喜勿喷】
  • 尘冥月

    尘冥月

    界有阴阳,月有尘冥。尘月之化身历尽红尘为本心不变,于冥月之化身,本为对立阴阳。却敌不了感情的迸发。
  • 赤甲

    赤甲

    世上之人,体内皆生有一根异骨。此骨名为根骨,又称命骨。命骨乃是天生神授,若坦然接受,命途坦荡;若逆天而为,命途多舛。然,承天命者,万中无一。天生“王骨”的龙族少主龙城,因一场阴谋算计,被人拔除武命灵骨。自此,武道受阻、大运崩摧;然其刚毅不屈,一朝奋起,赤龙再现。步仙途、争天命、搅弄风云;夺造化、窃阴阳、风凌九天;缔命赤甲,霸绝天地,杀神屠魔逆苍天!
  • 帝皇成长之路

    帝皇成长之路

    帝皇是高不可攀的。高贵的。然我们的帝皇是悲哀的。没手下。没国家。没权利的三无帝皇。就在他他建立势利的时候总是受到天道的算计。导致最后失败。新建帝皇群293362103欢迎大家的加入。。。
  • 龙组小妞

    龙组小妞

    一个平凡普通的30岁男人,一个来自河外星系的女猎杀者,在命运女神的安排下,在地球上一个十分普通的城市里偶然的相遇了。她(他)的人生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正是因为年少所以轻狂,正是因为年少所以无知。青春总是参杂着许许多多的故事。缘分很奇妙,它让林杳和沈墨寒相见、相知、相爱、相守。还记得林杳和沈墨寒的第一次遇见,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行李箱。然而林杳与沈墨寒相遇的那一刻,缘分便已把他们两个人拴在了一起,但是命运的道路总是坎坷,布满荆棘,他们能终成眷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