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300000029

第29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4)

天台宗人智顗的“三身相即”等新说,颇具宗教哲学色彩。智顗说:“一身即是三身,不一不异。”[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大正藏》第34卷,129页上。]认为法身不仅指遍于一切处的如来,而且也就是报身、应身,报身、应身是法身。这是天台宗三身相即的佛身观。这种佛身观强调三身都是本来自然,不假任何造作的原来佛,也称“无作三身”。智顗说,这种三身相即说是“秘密藏”,对一般修行者是秘而不传的,“秘密者,一身即三身名为秘,三身即一身名为密。又昔所不说名为秘,唯佛自知名为密”[注释:同上书,129页下。]。这是天台圆教的说法,即不只是从纵横两个方面解说佛身,而且还从不纵不横的相即关系来说明佛身:“若但性德三如来者是横,但修德三如来者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不纵不横三如来也。”[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大正藏》第34卷,128页中。]意思是说,只从真如法性的角度,以究尽实相、所得智慧和名称普闻来分别说法身、报身和应身,是横的说法;只从修持功德的角度,依于法身得有报身,再依于报身得有应身,是纵的说法。圆教是不纵不横,不分先后,也非并列,不偏一方,圆融相即。天台宗认为这是最圆满的说法。

天台宗人把佛教经典从教法内容的角度,由低到高分为藏、通、别、圆四类,称“化法四教”。由此又根据四教的差别而立三藏佛、通佛、别佛、圆佛四种佛。此宗宣称,信奉四教的众生由于根机的不同,所见的佛身、佛的形相也是不同的。藏教人见的是佛的“劣应身”,佛现丈六卑小之身,住于凡圣同居的国土。通教人见的是佛的“胜应身”,又称“带劣胜应身”,此身虽也丈六,但具有种种神通,变现自在。在这里,天台宗人把应身分为两种。胜应身又称“尊特身”,意为尊崇奇特之身。天台宗人又视胜应身为报身中的“他受用身”。此宗就报身的受用情况分为“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两种。前者是指如来修习无量福慧,而受用广大法乐之身,后者指的是如来以平等智慧示现清净功德身和弘扬佛法之身。别教的人,观他受用报身之佛,至于天台宗圆教的人则是观清净法身之佛,这是法、报、应三身相即的佛,其相状最为庄严美好。天台宗人知礼(960-1028)和其门下仁岳还就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以及毗卢遮那佛形相优劣等问题展开辩论,构成了佛身说丰富而生动的一页。[注释:详见《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大正藏》第37卷,221~223页。]

(二)华严宗的解境十佛说和行境十佛说

华严宗人十分重视从整体思维上观想宇宙,观想佛的功德、佛境、佛身。智俨(602-668)提出了解境和行境二种十佛说:“此之三位(按指法身、报身和化身),若一乘义,所有功德,皆不离二种十佛:一行境十佛,谓无著佛等,如《离世间品》说。二解境十佛,谓第八地三世间中佛身、众生身等。”[注释:《向生成佛德差别义章》,《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3,《大正藏》第45卷,559页下~560页上。]认为按照一乘佛教的究极教理,佛的全部功德可以分为二种十佛来说明。这又称二种十身说。其后,法藏、澄观又相继加以发挥,从而形成了富有哲学内涵的佛身说。

行境十佛说。“行境”,指修行的境界。华严宗人从十个方面来说明菩萨修行所达到的佛果和所成就的佛身。这佛身指毗卢遮那佛,也称周遍法界身,具足了十德或十身,澄观称之为“佛上自有十身”[注释:详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208、211页。]。根据旧译《华严经》卷42《离世间品》载,十佛(十身)是:(1)无著佛,谓已完成真实的觉悟,不执著于生死(迷)、涅盘(悟),而安住于世间,也称正觉佛。(2)愿佛,生有宏大的誓愿力。(3)业报佛,由庄严修行而得果报。(4)持佛,以精神主体“净识”维持善根,以成就正觉。(5)涅盘佛,常住于涅盘。(6)法界佛,佛身遍满一切法界。(7)心佛,一切唯心现,心是佛,心即佛。(8)三昧佛,常住于深沉的禅定状态之中。(9)性佛,以不变的真理为本性。(10)如意佛,具有如意自在的神通力,能对众生如愿施以教化。[注释:详见《大正藏》第9卷,663页中。]十佛的名称,旧译《华严经》卷37所载略有不同,与新译《华严经》卷53、57所载也略有小异。十佛中的无著佛表示如来的总德,其他九佛表示如来的别德。行境十佛是表示佛的功德、特性和功能,强调一佛具有十身,十身集中于一佛上。

解境十佛说。“解境”,指解悟照了的境界。华严宗人认为,菩萨以真实的智慧解悟照了法界时所见的万事万物,无不是佛,都是佛身。大略加以区分,可分为十类,称解境十佛,或解境十身。据旧译《华严经》卷26的《十地品》载,十身是:(1)众生身,一切众生身即是佛身。(2)国土身,指一切山河大地草木国土,即是佛身。(3)业报身,众生前世业报即是佛身。(4)声闻身,声闻的果位即是佛身。(5)辟支佛身,缘觉的果位即是佛身。(6)菩萨身,菩萨之身即是佛身。(7)如来身,完成佛果的佛自身。(8)智身,具足完全智慧的佛身。(9)法身,佛自身的精神主体。(10)虚空身,虚空是无形、无相、无名、无碍而无所不在,此即是毗卢遮那佛的身相。[注释:详见上书,565页中。]华严宗人还认为,菩萨了知众生心的喜怒哀乐,而以众生等十身为自身。澄观认为,这十身是融通三世间的,故又称“融三世间十身”[注释:《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208~213页。]。三世间指众生世间(有情世间)、国土世间(器世间)和智正觉世间。十身中的众生身、业报身为众生世间,国土身为国土世间,此后从声闻起乃至法身和虚空身为智正觉世间。十身与三世间相互对应,融通无碍。十身融摄三世间而为毗卢遮那佛的觉体,又以十身为解悟毗卢遮那佛的觉体所知的境,称解境十身。解境十佛说体现了华严宗人的染净相融性和佛身多重性,以及对世间和出世间的融摄性等思想特征,颇富有哲学思维的理论意义。

(三)净土宗的阿弥陀佛“是报非化(应)”论

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中国净土宗尊奉的主要对象。阿弥陀佛是什么身?是报身还是化身?这是关乎阿弥陀佛佛格的大问题。隋代时一度流行的阿弥陀佛化身论的说法,曾引起净土宗人的深切关注和强烈反驳,他们强调阿弥陀佛是报身而不是化身。

隋代佛学大师慧远、智顗、吉藏等人都重视净土经典的研究,都把阿弥陀佛解释为应身(化身)。如净影寺慧远就说:

此佛从其寿命彰名,寿有应真,真即常住,性同虚空,应寿不定,或长或短。今此所论,是应非真。于应寿中,此佛寿长,凡夫、二乘不能测度知其限算,故曰无量,命限称寿。云何得知是应非真?如《观世音及大势至授记经》说,无量寿佛虽长远,亦有终尽,彼佛灭后,观音、大势至次第作佛,故知是应。[注释:《无量寿经义疏》卷上,《大正藏》第37卷,92页上。又,慧远在《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云:“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大正藏》第37卷,183页下)。]

“应”,应身,此指为化导众生而示现的佛身。“真”,真身,此指法身与报身。慧远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以寿命来标佛名的。寿命有两种,真身的寿命是永恒无量的,应身的寿命则长短不定。无量寿佛是应身而不是真身,他在应身中寿命很长,但也有极限。在他入涅盘以后,就由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依次接替作佛了。

净土宗人道绰、善导反对上述的解说。道绰(562-645)在《安乐集》云: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然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经云:阿弥陀佛如来、莲花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知佛也。”[注释:《安乐集》卷上,《大正藏》第47卷,5页下。]

这段话强调了在净土或秽土中所成就的佛是不同的,并以此为论据,批评以往那种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化身化土的说法,强调阿弥陀佛不是在秽土中成佛的化身佛,而是在清净佛刹中成佛的报身佛。

善导(613-681)在《观无量寿佛经疏》卷1中也说:“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注释:《大正藏》第37卷,250页中。]这里所说的“是报非化”,就是对慧远等人的“是应非真”说法的否定。善导还说:

又《观经》中上辈古代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然报应二身者,眼目之异名,前翻报作应,后翻应作报。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又三大僧祇所修万行,必定应得菩提。今即道成,即是应身。斯乃过现诸佛辨立三身,除斯已外,更无别体,纵使无穷八相名号尘沙,剋体而论,众归化摄,今彼弥陀,现是报也。[注释:《大正藏》第37卷,250页中。]

这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的说法,进一步明确“报身兼化”,认为报身阿弥陀佛兼有化身。又说报身和化身是同实而异名,只因翻译不同而有别。从修行的结果来看,报身和化身是统一的,但从根本上说,今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善导还回应了阿弥陀佛的入涅盘问题,说:“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注释:同上书,250页下。],强调阿弥陀佛的佛境界是永恒的。

(四)禅宗的一体三身自性佛说

禅宗慧能(638-713)从人的自性上立论,也是自性来解释佛三身。他提出了一体三身自性佛的思想,说:

令善知识兼自三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当来圆满报身佛。色身者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何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何名千百亿化身?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一念善知惠即生,次名自性化身。何名圆满报身?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惠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常思于后,常后念善,名为报身。一念恶报却千年善亡,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无常已来后念善,名为报身。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报身。[注释:《坛经》[20]。]

意思说,众生自身即是三身佛,三身佛是众生自性派生的。众生自性本来清净,能生出一切诸法,这是法身佛。众生自性变化多端,不断思量,善心即向上化,恶心即向下化,此是化身佛。众生念念都善,就能荡尽欲望,灭除愚痴,即是报身佛。慧能把三身统一于众生自身,这是自性即佛和众生即佛思想的必然逻辑,也是对印度佛教三身说的重大发展。

慧能以后,禅宗学人又吸取法相唯识学的思想,运用八识说来阐述佛三身观念:“……转灭三心得三身:一根本心,即第八识转得法身;二依本心,即第七识转得报身;三起事心,即前六识转得化身。”[注释:《宗镜录》卷89,《大正藏》第48卷,900页中。]这是把八识分为三类心,心与三身相应,进而强调三身是三心所转得的。禅宗学人还从佛果位的视角来说明三身观念。《佛性论》卷2刘佛果位具有三种德相:断德、智德、恩德,禅宗也以三德配于三身,说:“一断德,断一切烦恼,即法身;二智德,总四智为报身;三恩德,恩怜悲育一切有情为化身。”[注释:《宗镜录》卷89,《大正藏》第48卷,900页中。]“四智”,此指法相唯识宗所立的佛果四智,指由八种识转变成的四种智慧,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认为灭一切烦恼惑业即是法身;具有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是报身;由于救度众生的愿力,而予众生以恩惠之德的是化身。禅宗以众生的八识三心和佛果的四智三德来配合说明三身,体现了唯识所变和转识成智的思想,反映了法相唯识学对后来禅宗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康德谈道德哲学

    本书集中了康德关于道德哲学的论述:关于人的意识、道德的力量、行为的准则、实践的智慧、道德与体验、人性的善恶、伦理与法理、道德与良心等。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热门推荐
  • 云曦传

    云曦传

    尘曦的生母沉妃无法养育她所以将她放到将军府让穆哲误认为尘曦是弃婴把她收留。可是天不如人意,将军府被人陷害遭受重大的打击,三哥和五弟都为了保护尘曦和四弟而丧生,夫人,大哥和二哥则被抓入大牢。将军被斩首。尘曦为了报仇走上了不归之路。
  • 寡妇门前是非多

    寡妇门前是非多

    (起点女生网二组B班签约作品)穿越了,是个寡妇;要改嫁,宗族不许;人未死,牌坊已高高竖起;想偷人,家里一屋子女人,却独独缺男人!她一个现代女人怎么容许自己被一座牌坊给压死?想她乖乖的做贞节烈女,做梦!总之——牌坊不倒,我心不死,招募奸夫,势在必行!良家的男子看过来,这里有女人需要你们的爱!牌坊之下,她淡定的偷人中……
  • 我是火影世界的王

    我是火影世界的王

    方凌宇穿越火影世界,用卡片召唤各种强力的帮手,有着无限的查克拉量,可以召唤各种各样的神兽及通灵兽,神奇宝贝。【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最终的反恐之游击队传奇

    最终的反恐之游击队传奇

    最终的反恐之游击队传奇,讲述了巴库蒂利安人入侵地球,美国的特种步兵小队“G·D·Y”游击队与外星人血战到底的故事
  • 邪剑曲

    邪剑曲

    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绝学魔功,神兵利器,这就是江湖!俗话说:“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如若天下正邪不分,何以分胜负?唯一可判定胜负者,唯实力尔!胜者为王败者寇!正道也好,魔道也罢,我意唯心自逍遥!人生苍茫若浮萍,渺渺大道身飘零。破碎虚空武极境,邪剑一曲我心清!人剑合一,天人之境,窥破生死,破碎虚空,这就是武道最终的极境吗?我想不是的,所谓学海无涯,武道更是无止境,所以,我依然要在这条道路上一直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凌风应书友提议,有意交流者请加群116803819!
  • 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有一种爱让我们震撼,有一种爱让我们流泪,有一种爱让我们成长,有一种爱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坚强……这就是源于血脉亲情、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父爱与母爱。感恩父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具有的美德。当一个孩子,在父爱母爱的沐浴下,能够理解爱,懂得爱,并且学会报答爱,就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本书中讲述了家庭的温暖,见证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记录了你的成长足迹。书中的互动环节让你和爸爸妈妈的心贴得更近。
  • 复仇公主的心

    复仇公主的心

    三个6岁的女生,过了十年个个貌美如花。她们为了复仇在“地狱学校”炼了十年就是为了复仇,在这过程中女主遇见男主会有什么阻碍呢?
  • 紫藤花之恋

    紫藤花之恋

    Angle'ssmile小说团梦律再创新作,第一天上学就被迫得罪了一群花痴,美男的围攻,少女落千冉能否招架得住。这一切是阴谋还是偶然,敬请期待!
  • 盛世绝宠之太子休逃

    盛世绝宠之太子休逃

    本文女强,男更强!一对一!天,想她屌屌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说活到上百岁,成个人瑞,起码也该活到七八十,寿终正寝吧!谁成想,因为一破镯子,她穿越傲风大陆,成了东临声名狼藉的纨绔太子落羽,从此开始了被人压榨的悲催痛苦生活!东临有一太子落羽,人人闻之,唉,皆忍不住叹气。纨绔、惹是生非、欺软怕硬......提起他,几乎就没一人说他好的!不想,东临老皇被人下毒,太子落羽主动为父出海寻药,众人看向落羽的眼神,总算有了一丝欣慰,不曾想,这太子出海后,药是带回来了,竟还带了一艘装满了美男的大船!龙夜夙:落羽,你休想染指本王!落羽:我没想染指你啊!你别老是欺负我就不错了!霸王龙!龙夜初:羽哥哥,我好喜欢跟你一起玩儿啊!落羽:呵呵,你还是不要喜欢跟我一起玩儿吧。我担心,一不小心,我的小命就没有了。况且你太纯洁了,我不忍心摧残。穆飘然:本国师掐指一算,本国师跟你是天定的姻缘,所以太子还是乖乖投入本国师的怀抱吧!落羽:滚粗!老子可不想被你算计死!老子还想多活几年看美男呢!蓝珏:小羽儿,你不是最喜欢美男吗?本公子可是天下第一美男,你还不快快投入本公子的怀抱?落羽:蓝珏,你别对我放电啊!我要流鼻血了!你太美了,美得简直是人神共愤!可本太子要是摘下你这朵鲜花,肯定是要被人群攻而死,就算不被群攻而死,也要流鼻血而亡!所以老子还是离你远一点吧!......美男还在持续增加中!亲们还在等什么呢!快快入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