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121

第121章 明末天主教的传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7)

数于艺犹土于五行,无处不寓。耳目所接,已然之迹,非数莫纪。闻见所不及,六合而外,千万世而前而后,必然之验,非数莫然。已然必然,乘除损益,谲诡莫掩,颛业莫可诳也。(《天学初函》第2782页)

就是说,数学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科学,数量的规定性是任何已经存在的事物和将要存在的事物的必然属性。已有的可凭感官把握的事物可由测定其数量关系来描摹它的存在与运动,已存在而尚不为感官所及的事物可由它与其他事物的数量关系推知,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事物可由它的性质推断它的数量关系。任何事物都无逃于数量性存在,任何虚假的东西在数量的尺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李之藻也批评当时由科举引领的重经史、轻科学的风习,并呼吁对西方传入的学术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带来民生之利,他说:

其在于今,士占一经,耻握纵横之算;才高七步,不娴律度之宗。无论河渠历象,显忒其方;寻思吏治民生,阴受其蔽。吁!可慨已。……若乃圣明在宥,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以昭九译同文之盛!矧其裨实学,前民用如斯者。(《同文算指序》,《天学初函》第2782页)

李之藻这里非常沉痛地指出,吏治民生之不竞,很大程度上由于数学这种“百学之宗”不发达。数学的不发达,影响了许多实用学科如农田水利、天文历象的发展。接受西方传入的学术,对中国的学术发展和民生日用有益。

李之藻和当时的一些士大夫认为,中国人可以接受西方学术的一个根据是,天地间的事物有同一的法则,人的理性具有相同的功用和规则。传教士可以学会中国的河洛象数,中国人也可以学会传教士传入的几何学、逻辑学等。李之藻说:

西方远人安所窥龙马龟畴之秘、隶首商高之业,而十九符其用,书数共其宗,精之入委微,高之出意表。民亦心同理同,天地之然之数同欤!(《同文算指序》,《天学初函》第2783页)

当时的名士孔贞时也有大致相同的意见:

世固有奇文妙理发于咫闻之外者,第吾人罣涉方内,安睹所谓奇人而称之?予于西泰书,初习之奇,及进而求之,乃知天地间预有此理,西士发之,东士睹之,非西士之新奇而吾东士之未尝究心也。(《天问略小序》,《天学初函》第2622页)

就当时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来说,李之藻和孔贞时的说法是卓越的,他们的思想中实有“科学无国界”的因素,天地间相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理则,东人西人具有相同的理性。这正好证明了人们可以研究异质文化的任何东西,也可以大胆汲取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科学研究成果。

当一般民众尚在注意传教士的虬髯隆准,尚在询问传教士的圣像和十字架的寓意时,一些目光敏锐的科学家已经把注意力转向西方人认识物理的方法。李之藻等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除重视西方已取得的科学成果之外,还特别重视西方人的科学成果赖以成立的思想基础。徐光启注意的是几何学,李之藻注意的是逻辑学。徐光启对几何学的基础作用有一极好的说明:

昔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吾辈言几何之学,正与此异。因反其语曰:“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于人。”若此书者,又非止金针度与而已,直是教人开丱冶铁,抽线造针;又是教人植桑饲蚕,湅丝染缕。有能此者,其绣出鸳鸯,直是等闲细事。然则何故不与绣出鸳鸯?曰:能造金针者能绣鸳鸯,方便得鸳鸯者谁肯造金针?又恐不解造金针者,菟丝棘刺,聊且作鸳鸯也!其要欲使人真能绣鸳鸯而已。(《几何原本杂议》,《徐光启集》第78页)

“鸳鸯绣出”喻具体技艺,“金针”喻获得技艺的方法基础。几何学就是绣出鸳鸯的金针:“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徐光启集》第76页)它不但能给人实用利益,而且能给人根本科学方法。徐光启译《几何原本》的目的就是教人掌握这一科学方法,“执一以用万”。它较一般拿来主义又高出一层:不要拿来具体技艺,而要学习和培养指导具体技艺的思想方法。并且要在将科学方法贯彻到实用技艺的过程中,既握得金针,又自绣鸳鸯,收体用兼赅本末一如之效。此意可谓深远。

精于历算并同是天主教中人的李天经对逻辑学的作用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在为传教士傅泛际和李之藻合译的《名理探》所作的序中说:

研理者,非设法推之论之,能不为谬误所复乎?推论之法,名理探是也。舍名理探而别为推论,以求真实,免谬误,必不可得。是以古人比名理探于太阳焉。太阳传其光于月星,诸曜赖以生明。名理探在众学中,亦施其光照,令无舛迷,众学赖之以归真实。此为用固不重且大哉?(《名理探》第4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符合逻辑规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逻辑以概念、判断、推理(李天经谓之“一直二断三推”)的方法和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概念、判断、推理是研究任何科学都要涉及的基本思维要素。从这个意义说,逻辑学好比月星赖以得其光的太阳,逻辑之光照彻思维之路,它也可说是“众学之祖”。李之藻之子李次虨则在《名理探》又序中阐述了逻辑学的特点和作为诸学科基础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寰有铨》详论四行天体诸义,皆有形声可晰;其于中西文言,稍易融会,故特先之以畅其所以欲吐。而此则推论名理,迪人开通明悟,洞彻是非虚实,然后因性以达夫超性。凡人从事诸学诸艺,必梯是为嗃矢,以启其倪,斯命之曰名理探云。(《名理探》第5~6页)

他认为,逻辑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不同。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本身的规律的学科,它的目的是使思想通彻明敏,洞察思想形式本身出现的纰漏。逻辑把研究对象从具体事物转到无形无象的领域,由具体思维到纯概念思维,它可以训练人由具体的格物穷理提升到形上思辨的能力。

以上诸人对几何学、逻辑学的认识在他们那个时代是非常卓越的,他们为其他具体科学的译介和传入做好了思想方法的准备。特别是《几何原本》,它的译介对以辞章艺能相尚相高,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特点、为主流的中国文人,具有振聋发聩和补偏救弊的作用。就徐光启本人说,《几何原本》奠定的思想方法,是他注重实地调查、注重推步测算,甚至重视火器、训练新军的基础。这些方面与他富国强兵的志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共同构筑了他一生的伟业。

需要指出的是,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来的目的并不是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他们的目的是传布福音,使更多的人皈依天主教。科学技术是他们叩开中国大门并吸引信徒归向的重要手段。徐光启在介绍利玛窦的学术时就曾谈到过这一点:

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其分解擘析,亦能使人无疑。而余乃亟传其小者,趋欲先其易信,使人绎其文,想见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学可信不疑。(《刻几何原本序》,《徐光启集》第75页)

这里徐光启不仅点明利玛窦之学中格物穷理为其小者,而且向世人告白:他译《几何原本》是为了使利玛窦征信于人,进而知其学之全。徐光启的初衷与他的工作实际所起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中国当时的知识界受益于利玛窦的,主要是他传入的科学技术和其中包含的西方思维方法。当时受洗入教的官吏文人并不多。手段和工具实际上起了目的的作用。

传教士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旦他们叩开中国的大门并立定脚跟之后,他们就会宣说到中国来的真正目的,比如继利玛窦做在华耶稣会士首领的龙华民就曾说:“吾友之本业,则事天主讲学论道也。学道余晷,偶及历数耳。”(《表度说序》,《天学初函》第2536页)传教士对中国人在天主和科学仪器上的不同兴趣所表示的褒贬也明确地表明了他们的根本目的:中国教友问及天主则喜,问及他事则不欲答。这一点徐光启在《泰西水法序》中有清楚的记述:

迄余服阙趋朝,而先生已长逝矣。间以请于熊先生(指熊三拔),唯唯者久之。察其心神,殆无吝色也;而顾有怍色。余因私揣焉:无吝色者,诸君子讲学论道,所求者无非福国庇民,矧兹土苴以为人,岂不视犹敝屣哉!有怍色者,深恐此法盛传,天下后世见视以公输、墨翟,即非其数万里东来,捐顶踵、冒危难,牖世兼善之意耳。(《徐光启集》第67页)

世兼善”即传教,这是本业;公输、墨翟之巧,其余事也。传教士时时注意不以余事妨本业。利玛窦在说到他译《几何原本》的缘起时也曾提到,徐光启与他“时得晤,言多咨论天主大道以修身昭事为急,未遑此土苴之业(指译《几何原本》)也”(《译几何原本引》,《天学初函》第1939页)。

利玛窦在传教士中是持本土文化调和论最有力、译科学书最早且最多者,他尚且重视传教如此之甚,其他传教士可想而知。传教士“泛海九万里,历时三年”到中国,他们是被对天主强烈的爱和忠于传教事业的精神所鼓舞的。中国人对他们带来的东西的接受分为两个层次。社会精英——官吏学者主要接受了科学技术,下层劳动者主要接受了天主教。官吏学者中信教的也有,但毕竟不多。像“天主教开教三大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及冯应京、王徵、李天经等,虽然他们在天主教圈内影响很大,但对于中国庞大的官吏学者群来说,只是极小部分。他们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是他们所译的西方科技书。后来《四库全书》所收皆科技书而对介绍天主教教理的书摒弃不收就是明证。中国政治中枢对西学的去取原则是“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引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寰有铨》的评论)。这些移译过来的科技书,尤其是天文、算学类,对清初王锡阐、梅文鼎等当时第一流的科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清末民初大量介绍西学的浪潮中又不断地被重新提起。这些都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明代后期入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它使中国这个封闭的内陆大国第一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它和佛教传入的背景绝不相同。佛教的输入是中国主动地请一种异质文化进入中国(汉明帝感梦遣使求法),最早进入中国的只有经书,僧侣的进入也只是作为传译佛经的专家,没有强烈地改变中国人宗教信仰的愿望。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是主动进入中国的,他们带着归化中国人的使命。随同印度佛教一起输入的印度文化中的其他成果如音韵、因明等,是为佛教服务的。它们在中国实际发生的作用甚微。而西洋传教士输入的科技,其目的虽是叩开中国的大门,但这些原本是传教媒介的东西实质上起了最为重大的作用。佛教输入中国时,有很长的格义阶段,它们是慢慢被中国人首先是具有老庄思想的人信受。这种信受是相当自由的。信奉佛家学说的人不必是佛教僧侣。西洋传教士传入的天主教没有格义阶段,他们恐怕中国接受者混淆了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界限,一开始就强调两者的不同。而且信奉天主教的即是信徒,这中间没有思想的缓冲带。天主教一开始就同中国本土文化处于尖锐的冲突之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的主要敌手是道教,佛道之争的实质是争与思想界的主流儒家文化的联姻权。它们的争论对中国文化的主体发生的影响不大。而西洋传教士的主要敌手是势力非常强大的中国主流文化,与它抗争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佛教与中国主流文化发生的冲突原因在文化之外,如三武灭佛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政治上的原因是其借口。而天主教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冲突是政治的(夷夏之防),不过这种冲突在明末还是潜伏的,到康熙、雍正朝才表现出来。佛教传入中国时,它的受体是强大的,中国的统治阶层对异族文化较为宽容。天主教传入中国时,它的受体则相当虚弱,它时时警惕夷人与民间推翻朝廷的秘密结社勾连,同时警惕它们有可能作为入侵海盗的眼线而对明朝造成危害。佛教传入中国时,它是仰慕中华文明的,而天主教传入中国时,虽然传教士对中国的物产、政治体制及礼乐声教持尊敬态度,但它的教义中的沙文主义成分(如把东亚人的始祖看做诺亚的后代)则使传教士中的许多人持强硬的不与中国本土文化调和的立场。而当时中国人的“天朝为世界中心”的心理及因闭锁造成的对于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缺乏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容易激化本有的矛盾。所有这些不同,都造成了天主教与中国文化的潜在冲突。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将这种冲突公开化,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明代末期传教士的活动总的来说只是小范围的,明帝国对它采取了严密注视但相安无事的态度。这是传教士能取得丰硕的译述成果的原因之一。这种相对的平静随着传教活动的展开,由此引起的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的加剧而宣告打破。

同类推荐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二重论

    二重论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热门推荐
  • 驱鬼

    驱鬼

    驱鬼师帅气吧?霸气吧?可为毛他要被师傅嫌弃,被师兄欺负,还要被委托人鄙视!这世界太糟心了!
  • 其实我们都还好

    其实我们都还好

    不知道何为爱情,不知道何为背叛。世间纷纷扰扰已让我傻傻分不清自己。也许我没有自己选择出身的权利,但我却有选择人生的权利。不要总是问我为什么,我为你失了维持了怎么多年的坚强,失了自己的伪装。我可以爱上你,但你不能抛弃我。因为。。。。。我为你,以改变灵魂。
  • 无聊的救世主

    无聊的救世主

    四个主角,一个故事,没那么好,没那么糟,平凡生活,不凡人生
  • 渡劫争仙

    渡劫争仙

    修真千百劫,一劫一生死。白玉京惊现天外飞仙,丞相独子沈天玄毅然抛弃富贵生活,前去修仙问道。两年之后一道莫名其妙的必杀令从仙宗传出,原因竟是沈天玄这个练气五层的小喽啰杀了自己金丹期师尊......天道茫茫,因果循环,几经生死的他在人世间兜兜转转,苦熬千百载,最终渡劫成仙。“与我融合,我助你成就真仙果位,同意否?”殷红的地面上,少年看着漫天剑影,有气无力的点头:“同意!”QQ群:170784067
  • 你会教孩子吗2: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你会教孩子吗2: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本书包括孩子品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情商教育和想象思维能力,注意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智商教育两部分,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情商,智商的全面培养提供科学的帮助。
  • 刍狗

    刍狗

    少年面对现实社会的成长历程,爱恨情谊纠结时将会经历怎么样的阶段呢?他们该何去何从?如何安放青春?
  • 深闺囚爱

    深闺囚爱

    顾挽,你就是我的命,但是我宁愿一起死也不要你再离开我景然,我想爱你,可是我却不敢爱,爱你已经让我遍体鳞伤“不管她在哪,你们都要把她给我找出来!”顾挽这一次,我会用我的命去宠你,你想要的我都会给你“景然,我今天不想去上班了,好累!”“夫人,少爷让您去机场,说要带您去清迈!”“景然,我喜欢隔壁那个小鲜肉!你儿子都不让我玩!”“那我们再生一个吧!”
  • 异世道魂

    异世道魂

    天元大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这无尽秘密。这里的职业多的数不胜数。高贵的魔法师,强悍的武者,神秘的刺客!只要能打倒一切那就是王。柳清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在这力量决定一切的世界。为了不被践踏。他将掀起什么样的飓风?????
  •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八年的点点滴滴,有感动,有温馨,有豁然开朗……还有未完待续的幸福,留待白发苍苍的时候,坐在摇椅里慢慢聊。一位睿智而豁达的小女人,用其真实的生活体验,跟你分享幸福的真谛:幸福,不是去追问到底谁才是你的Mr.Right,而是要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你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
  •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不管你对商务应酬了解与否、谙熟与否,《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都能给你带来益处。《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立足现实需要,囊括实际商务应酬的方方面面,它能给你指明商务应酬的总法则和大方向,也能教会你一些简单的商务应酬小技巧和小窍门。同时,这本书更多地指出了在商务应酬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让你在实际应用中有纲可循、有例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