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032

第32章 聂豹的归寂之学(2)

聂豹这里意思很明显:学问功夫的结果应是对人心整个道德理性、知识理性本身的改造,是在根上发生效果,不是在心体所发生的意念上。诚意即诚心体,不是诚心体上发生的意念。心体若诚,则对所发的善恶意念,皆有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的自然反应。若只在意念上用功,意念憧憧,倏忽起灭,不仅不可望一一皆置之适宜之地,而且主体的判断、去取之功将不胜繁劳。同时,这种功夫进路容易养成修饰掩藏、“义袭而取”等徇外、装缀的弊病。所以他曾说:“子思以后无人识‘中’字,随事随时讨求是当,谓是为中而执之,何啻千里!”(《答应容庵》,《双江聂先生文集》卷九)亦反对认“中”在事上时上而不在心上的弊病。

聂豹对钱德洪“后天诚意”之学的批评,表现了他一个十分明白的趋向:对于形上本有的东西的喜好。黄宗羲曾述及,聂豹归寂之学得自体验:“先生之学,狱中闲久静极,忽见此心真体光明莹彻,物物皆备,乃喜曰:‘此未发之中也。守是不失,天下之理皆从此出矣’。及出,与来学立静坐法,使之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明儒学案》第372页)此即“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也即陈献章所谓“静中养出端倪”。可以看出,聂豹的趋向是通过静这条途径,直造先天本体。他认为学问立于本体之上才算有了稳固的基础。对于本体的喜好,使他对所有以后天功夫代替先天本体的各派学者皆加以反对。钱德洪后天诚意之学本出于阳明,不仅四句教“为善去恶是格物”已成了师门定本,而且阳明平日“实落为善去恶”、“

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等语不一而足,可以说此正阳明学的基本精神。直造先天本体的趋向,使聂豹不仅反对钱德洪,而且对阳明核心理论“格其不正以归于正”的格物说,也不慊于心,他说:

格其不正以归于正,乃是先师为下学反正之渐,故为是不得已之辞。所谓不正者,亦指夫意之所及者言,非本体有所不正也。不善体者,往往赚入袭取窠臼,无故为霸者立一赤帜。此予之所忧也。(《答亢子益》,《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聂豹所忧者,在“只要外面做得好看,不来心上做功夫”,离开本体来谈末节。他所执持的,除了他狱中的真实体验外,还有阳明早年“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的精神。所以,聂豹对钱德洪的批评,实际上是以己所得于阳明者批评钱德洪所得于阳明者。其间个人体验(如狱中闲久静极)、喜好趋向等都对他主体思想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聂豹也批评了同为江右王门的邹守益、欧阳德。在他看来,邹守益、欧阳德即感求寂、即用求体、即和求中是将本末混作一片。他认为,自己的学问是正本以清源:归寂之“寂”,是本原,有此本原之“中”,才能有发而中节之“和”。他曾致书邹守益,申论此观点:

若以虚灵本体而言之,纯粹至善,原无恶对。若于念虑事为之著,于所谓善恶者而致吾之知,纵使知为之、知去之,亦不知与义袭何异。故致知者必充满其虚灵本体之量,以立天下之大本,使之发无不良。是谓贯显微内外而一之也。(《答东廓》,《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他所谓至善,并不是一般儒者所谓善性、天理,而是虚灵的心体本身,也即寂。此寂不与感相对,故不与善恶相对。修养功夫若不着在归寂,则必循后天为善去恶以求先天本体。但凡不在寂体上用功者,皆孟子所谓“义袭而取”,侥幸合于善的原则,并非发自本心。归寂之学即所以立大本,有大本才有达道。所以他认为,他的学问并非像某些学者指斥的那样,是割裂了本末内外,而是归寂以通感,立本以达道。

他也致书欧阳德,以水与源、枝叶花实与根本为喻,反复申辩此意:

源泉者,江淮河汉所从出也。然非江淮河汉则亦无以见所谓源泉者。故浚源者浚其江淮河汉所从出之源,非江淮河汉为源而浚之也。根本者,枝叶花实之所从出也。培根者,培其枝叶花实之所从出之根,非以枝叶花实为根而培之也。今不致感应变化所从出之知,而即感应变化之知而致之,是求日月于容光必照之处,而遗其悬象著明之大也。(《与欧阳南野》,《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他所谓源、本皆指寂体,有寂体才能通感;所谓致知即归寂,非“推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善于事事物物”。所以,聂豹认为,归寂之学不仅是周程以来宋儒所反复倡言者,且契合王阳明一贯宗旨,是王学正法眼藏:

问:良知之学何如?曰:此是王门相传指诀。先师(指王阳明)以世之学者率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圣人,以有所不知不能为儒者所深耻,一切入手,便从多学而识、考索记诵上钻研,劳苦缠绊,耽搁了天下无限好资质的人。乃谓良知自知,致而养之,不待学虑,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孟子所谓不学不虑、爱亲敬长,盖指良知之发用流行、切近精实处。而不悟者,遂以爱敬为良知,着在枝节上求,虽极高手,不免赚入邪魔蹊径,到底只从霸学里改头换面出来。盖孩提之爱敬,即道心也,一本其纯一未发,自然流行,而纤毫思虑营欲不与。故致良知者,只致养这个纯一未发的本体。本体复则万物备,所谓立天下之大本。先师云:良知是未发之中、廓然大公的本体,便自能感而遂通,便自能物来顺应。此是《传习录》中正法眼藏。(《困辨录·辩诚》,《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这里聂豹认为,他的归寂之学正为纠正王学偏弊而来。王阳明良知之学,产生于学界以知识湮没道德之后,故倡良知人人皆具,以良知陶熔规范具体知识之说。但良知是发用,必本其未发之中,这个未发之中是虚寂湛一的。致良知即养其虚寂湛一之体,由此得感而遂通之用。直信发用而遗本体,是违离师说。

聂豹这段话,不仅意在为自己的王学正统地位辩护,而且对王阳明之学产生的背景,他所引起的学风的变革,都有深刻的说明。此或为后来刘宗周、黄宗羲所本。他的归寂之学对王学补偏救弊的作用,黄宗羲也有公允说明:“阳明以致良知为宗旨,门人渐失其传,总以未发之中,认作已发之和,故功夫只在致和上,甚之而轻浮浅露,待其善恶之形而为克治之事,已不胜其艰难杂糅矣。故双江、念庵以归寂救之,自是延平一路上人。”(《明儒学案》第458页)

江右王门另一学者陈九川,对聂豹归寂之学,既褒扬其中一意本原、扫荡支离之精义,又批评其割裂寂感的错误,他说:

昔晦翁以戒惧为涵养本原,为未发,为致中;以慎独为察识端倪,为已发,为致和。兼修交养,似若精密,而强析动静作两项功夫,不归精一。今吾丈以察识端倪为第二义,独取其涵养本原之说,已扫支离之弊。但吾丈又将感应发用另作一层,在后面看,若从此发生流出者,则所谓毫厘之差尔。(《与聂双江》,《明儒学案》第463页)

陈九川认为,寂感不可分,本原发用不可分,格物功夫在发用上,但发用上用功即本原上用功,达用即是立本。如果强调在本原上用功,待本原涵养好了再发用而中节,这是宋儒李延平以来相沿之学,虽若精微,实非孔门体用一源宗旨。

聂豹归寂之学出,遭到王门许多弟子问难攻击,聂豹一一致书答辩,往复良苦,独江右罗洪先、刘文敏与之契合。罗洪先曾谓:“双江所言,真是霹雳手段,许多英雄瞒昧,被他一口道着,如康庄大道,更无可疑。”(《明儒学案》第373页)刘文敏晚年也说“双江之言是也”,并有临终遗言与门人:“知体本虚,虚乃生生,虚者天地万物之原也。吾道以虚为宗,汝曹念哉!与后学言,即涂辙不一,慎勿违吾宗可耳。”(《明儒学案》第432页)对聂豹之学,深表赞同。

聂豹以上辩论,涉及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就是心本体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知识理性、道德理性为之主,还是仅仅一块白板?在邹守益、欧阳德看来,心本体是相对的,它必须在它所反映的事物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这一派主体用合一。欧阳德即用水和流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道理。在他们的老师王阳明这里,心本体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道德理性是绝对的,良知见父知孝、见兄知悌的情感是天赋的,是必然要表现的,但它和知识理性的结合却是一个不断修养的过程。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的趋向是先天的,但知是知非的能力必待后天修养而后丰富和完善。王龙溪也认为心之本体——良知是绝对的,后天的作用是使良知本体通畅地表现出来,即“疏浚河道以畅其流”。钱德洪认为良知心体是相对的,在具体的为善去恶的道德活动中,才能完成这一本体。而聂豹的心本体是绝对的,并且可以说是一块白板,在其用、其感上才显出道德、知识上的意义。这个绝对的心体即“寂体”,是超乎具体的动静之外的。具体的动静是感、是用对外部事物的反应。反应本身是知识活动和道德活动的合一:格物是“物各付物”,使物各得其所。而这种各得其所既是知识方面依照事物的必然规律去做,又是道德方面“知天地之化育”。这就是他的“良知本寂,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的哲学意义。因为聂豹之学主要讨论的是良知的动静、体用、寂感等问题,所以他仍不越王学门径;但因他的结论与王阳明道德与知识统一、体用统一、寂感统一的说法不同,所以招致王门各派的反对。

三归寂之学的推广

聂豹归寂之学,得自狱中体验。此前,他循王阳明“知是知非,为善去恶”的学说去做,久而无得。及系狱,经困顿忧患,见心体本寂,见静主宰动、未发主宰已发,故立归寂宗旨。罗洪先曾叙及聂豹前后立说的变化:

昔者闻良知之学,悦之,以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吾惟即所感以求自然之则,其亦庶乎有据矣。已而察之,执感以为据,即不免于为感所役。吾之心无时可息,则于是非者,亦将有时而淆也。又尝凝精而待之以虚,无计其为感与否也。吾之心暂息矣,而是非之则,似亦不可得而欺。因自省曰:昔之役者,逐于已发;而今之息者,其近于未发矣乎!(《困辨录·序》,

《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归寂宗旨确立后,聂豹又以它融释儒家主要范畴,如中、易、仁、诚等,皆有发明,于是执之愈坚。他的这种融释,可以看做归寂之学的推广。

聂豹首先将它融释《中庸》。在他看来,寂体即是道心,亦即是中,归寂即致中,他说:

中是道心之本体,有未发之中,便有发而中节之和。不睹不闻,便是未发之中,过与不及,皆恶也。中也者,和也;言中即言和也,致中而和出焉。(《困辨录》,《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因此,他赞成二程门下龟山一派的静中体认,在他看来,主静是上根人直指本体的学问,他反对当时学者诋静敬二字为禅学,说:“近世学者猖狂自恣,往往以主静为禅学,主敬为迂学,哀哉!”(《困辨录》,《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聂豹所谓中,是本体之中,心无一物而不偏不倚。这种中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在应事接物之际,这种中即体现为权。权,即根据具体的时地条件对定则的灵活运用,也即《中庸》所谓“和”。权是中的自然发用。他说:

盖中无定体,惟权是体;权无定用,惟道是用。权也者,吾心天然自有之则,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然后能发无不中,变易从道,莫非自然之用。(《困辨录》,《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聂豹此意甚精。“惟权是体”是说,有未发之中,就能有发而中节之和。但和不过是中的自然流行,因此,归寂是根本功夫。

聂豹也把归寂之旨与“易”相比拟:寂体是先天,感通是后天;寂体是太虚,感通是太虚所涵之物。他说:

寂然不动,中涵太虚,先天也;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可以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故曰“天弗违”。触之而动,感而后应,后天也;何思何虑,遂通而顺应之,故曰“奉天时”,言人力一毫不与也。(《困辨录》,《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归寂自能通感,通感是循物之性,不以私意挠之,故曰不着一毫人力。归寂以通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对中的比拟思量。最后,聂豹认为,他的归寂之学,是为了反对当时的学风,他指出:

今世之学,其上焉者则有三障:一曰道理障,一曰格式障,一曰知识障。讲求义理,模仿古人行事之迹,多闻见博学,动有所引证。是障虽有三,然道理格式又俱从知识入,均为知识障也。(《困辨录》,《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十四)

他指出,义理是随事变而适用的,并不能预先讲求是当,然后临事照搬。事变是一个时间内各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并不能先立一个格式。所以必须向本体上用功,归寂然后以一御万。

聂豹归寂之学的发挥,虽然其理论深度比之对于归寂之旨的论证要差得多,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归寂之旨的真正意思,看出他的功夫的真正指向。对主静理论的全面概括,深入阐发,要待江右学派的巨子罗洪先了。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本书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解读,包括: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
  •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提案,填不完的报表,赶不完的进度,参加不完的各种聚会……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你会不会有一点担心:我会不会在无尽的忙碌中不小心弄丢了自己?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热门推荐
  • 神魔大陆

    神魔大陆

    强大到极点的职业“仙侠”的诞生,铸就他成为游戏中的强者,拥有无与伦比的超神器东皇盾!现实中小混混头头也不是平凡之辈,身经百战造就黑道王者,同时拥有两名绝色美女老婆,羡煞旁人!
  • 美男大混战:白痴女仆别想逃

    美男大混战:白痴女仆别想逃

    这是神马情况?抢劫?带头的还是一个帅哥,劫财还是劫色?好吧!她承认自己不是有钱人也不是什么大美女,莫名其妙被偷走了初吻,还被赐予专属于她的怪称“白痴”,却因为这段开始,她的命运开始变的悲惨。他,大名鼎鼎的不良少年,只为找个女仆,将错就错抓了她,那在她面前的温柔邪恶中隐藏着什么?他,少女心中的偶像王子,却说要守护她,原因仅仅是一句承诺,这份感情她要如何回报?他,男扮女装出现在她的身边,喜欢上她的一切,当他以真面目出现,却吓得她落慌而逃。他,19岁便是堂堂巧克力集团总裁,她的出现改变他的世界,她想逃他便让她逃,总有一天,她还是属于他。
  • 武周风云

    武周风云

    大唐创造了中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拥有不可争议的功劳,故事就是发生在武则天统治的时代。
  • 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气冲天

    血气冲天

    被献祭的人类,斩断食物印记,最终成为死亡世界最底端半食物半奴隶的存在!!!你将在这血腥黑暗、残暴饕餮、冷酷嗜血、贪婪痛苦……无时无刻充斥在死亡阴影的地狱中,如何生存?!!!唯有战胜死亡的威胁,顺从饕餮的食欲,释放嗜血的冲动………………每天两更(11点之后一更,17点之后一更),请君收藏阅读。
  • 世界之燮州

    世界之燮州

    世界大陆共有七州,燮恒两州人间战乱刚平,仙界祸乱再起。张炙从修仙的路上,渐渐明白,守护与杀生,不过人心。现在,请静静听我说燮州的故事。
  • 69道灵性鸡汤

    69道灵性鸡汤

    所罗门之冠,一份哲学,祷告之手,人生没有机关神迹……阅读这些值得深思的美文,就是服用一道一道的心灵鸡汤。给心灵一些养分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的心灵累积劳苦重担,何不静下心来阅读本书所提供的68道心灵鸡汤,让疲惫的心重新给力。
  • 白蛇和表哥

    白蛇和表哥

    平安此时遇到了一个见过的女人,也不是女人,是一只女妖怪,白蛇。她要找平安的表哥,因为表哥就是许仙。所以呢?为什么要找我,不直接找表哥?那隐藏在岁月长河的真相,或许就要拉开帷幕了。他们都说天道已经残破不全,可能需要我来拯救?噢,我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妹子啊。只是因为上天给了我一双看见众生悲欢的眼睛我就得背负这样的命运吗?那我会闭上眼睛的。
  • 重生之医药系统

    重生之医药系统

    意外回归,面对偏心祖父母,面对各种自私自利的亲戚,面对已知的未来。林穆璇表示背靠系统大树好乘凉。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幻世封神

    幻世封神

    龙之帝国兵马大元帅星霸的四孙,出生时便被测定出不能修炼,当世人渐渐忘却这位星家废人的时候,这星家废人却与一条奇怪的紫金小蛇在世人眼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