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037

第37章 胡直对心学宗旨的发挥(1)

自陆九渊提出“心即理”,后代具有心学倾向的学者多服膺之。但“心即理”既可以理解为心中具有的道德意识所代表的“理”与天地万物所体现的理从根本上说是同一的,也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之理为吾心所创设,所赋予。陆九渊与他的弟子杨简的不同正在这里,江右王门学者胡直综合了这二者,同时吸收佛教万法唯心所造的观点,提出理不离乎心,察之外无物的思想。

胡直(1517—1585)字正甫,号庐山,江西泰和人,嘉靖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湖广佥事、四川参议、四川学政、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福建按察使等职,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官。著作由后人编为《衡庐精舍藏稿》三十卷,《续稿》十一卷,其中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胡子衡齐》。另有《困学记》记其一生学问重要转折甚详。

胡直年轻时性格豪放,不乐拘检,慕孔融、李白、苏轼等人,酷好辞章,仿李梦阳、何景明做古文,曾著《格物论》驳阳明学说。年二十六,师从欧阳德,契会其“唯真则吾知自无蔽亏”之说。年三十一,往访罗洪先于石莲洞中,洞居一月,听罗洪先讲无欲主静之学,心有感发,于是禀学称弟子。次年,游韶州,太守陈大伦聘为明经书院教谕,因从陈大伦学玄学。又从学侣邓钝锋习禅,甚有心得,自言:“一日,心思忽开悟,自无杂念,洞见天地万物皆吾心体,喟然叹曰:‘予乃知天地万物非外也。’自是,事至亦不甚起念,似稍能顺应,四体咸畅泰,而十余年之火症向愈,夜寝能寐。予心窃喜,以告钝锋,钝锋曰:‘子之性露矣’。”(《困学记》,《明儒学案》第521页)这段习禅静坐的经历,使他有了主客融为一体,我心与宇宙万象浑然一物的神秘体验。这对他以后确立“察之外无理”、“心造起万物”的哲学宗旨有极大的作用。这种万物一体的体验,他认为与子思的“上下察”、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程颢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陆九渊的“宇宙就是吾心”是同一境界。

胡直的哲学宗旨可以归结为一点,这就是“心造天地万物”。他尝说:“吾心者,所以造日月与天地万物者也。……匪是,则亦黝墨荒忽,而日月天地万物熄也。”(《理问》下,《胡子衡齐》卷一)胡直的“心造天地万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不离心;二是,物不外乎心,察之外无物无理。

一理不离乎心,存神过化

胡直的思想受父亲影响极大。胡直的父亲接受了王阳明“心外无理”的宗旨,不满意程颐“在物为理”之说,胡直曾记述:“昔者先府君尝读叔子之言,乃著论驳之曰:‘既曰“在物为理”,而又曰“处物为义”,谓义非理也,可乎?既曰“在物为理”,而又曰“性即理也”,谓性为在物,可乎?是二语者,可谓明矣。叔子之非,宁待攻而破哉?’惜先府君之论,散佚不全。”(《理问》,《衡庐精舍藏稿》卷二十八)

胡直对程颐之学的怀疑深受他父亲的影响,他认为,“在物为理”,指宇宙根本之理赋予物,而使物有了条理和秩序;而“处物为义”指对事物的处理符合道德准则。前者是天赋的性,后者是人为的善,但从根本上说,在物的理和在人心的义两者是同一的宇宙原理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是一回事,故理也可以说即在心内。胡直引述他父亲驳斥程颐的话,是要说明,理在心内。与心无交涉的在物之理,对主体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在他看来,若理与心了无干涉,则物自物、我自我,不仅将堕入物之理与人之性理歧而为二之弊,而且格物之功亦必将变为一种纯知识的活动,与道德修养毫无关系。而要克服这两种偏向,必须承认理在心中。他说:

“万理之实,岂端在物哉!其谓实理,即实心是也。”(《胡子衡齐·虚实》)胡直认为,他的这一理论可由《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中庸》“不诚无物”得到证明。他对他自己所讲的心和程颐、朱熹所讲的心作了区别,他认为,他所谓心,是心即理之心,故为实,程朱所谓心只是指心的认识能力、“灵明”,其中没有理的内容,没有理的内容的心只是空幻。他说:“世儒自幻视其本实之心,而反瞿焉索物以求理,认外以为实,所谓以幻求幻,其幻不可究竟也。”(《胡子衡齐·虚实》)

胡直据此批评世儒以程颐的“圣人本天,释氏本心”为根据而对心学的挞伐。他指出,世儒皆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人心不得增损,否则必堕入佛氏以心法起灭天地的错误。实际上世儒所谓心,与心学所谓心并不是一个概念。在胡直看来,世儒所谓心,指知识理性,其作用在于认知、照察、表象外物;而心学所谓心,涵摄宇宙根本之理,它最本质的方面在道德理性,知识理性是第二位的、次要的。他说:“当皇降之衷,天命之性故已在人心久矣。圣人本天,舍人心又孰为本哉?非心之外别有天也。”(《胡子衡齐·虚实》)他指出:若不能自信其心为天理之凝聚处,以知识之心为心之本体,儒者追求道德修养就只能循“即物穷理”一途,在纷纭繁赜的外物上求理,以外物上求得的理来填补心之灵明,其弊必至于“劈积磔裂,胶固纷披,不胜推测,不胜安排。穷搜愈精,比拟愈似,而天者愈离”(《胡子衡齐·天人》)。

胡直的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于心学与理学(主要是程颐、朱熹学派)在心性上的差别有极强的辨别意向,他继王阳明之后,自觉地排距以知觉为心、心性离而为二的倾向。他认为,程朱学派在心性论上的一个极大错误,就在于以心为知觉器官,它可以盛贮外在之理。所以程朱学者有一普遍的认识:“能觉者心,所觉者理。”析能所、心性为二,以为觉虚而理实,心虚而性实,二者判然相离。而在胡直看来,心性情三者的关系是不离不杂的,性(理)为心所固有,情乃性之表现,二者皆统于一心。譬之火,心为火,性为火之明,明不在火之外;性为火之明,情为明发出的光,光不在明之后。心性情三者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但不可将三者截然割裂。觉是心的功能,觉即性之所在,而性又表现为情,故觉是性情的载体。他尝说:“觉即性,非觉之外有性也,性即理,非性之外有理也。”(《胡子衡齐·心性》)

胡直指出“觉即性”的说法,意在于强调三点:其一,性与心是打通的,抽象的性的层面时时落实于、表现为心的层面,心是天理的昭明灵觉处,性时时发散于外,不是以抽象的性理的形式逻辑地、外在地存在于心中,而是实然地、内在地显发于心中。

其二,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时时缠绕在一起,共同构成心的现实内涵,心不仅仅是知觉灵明,也不仅仅是道德情感、道德意识,而是二者的复合统一体。

其三,性对情的主宰作用靠现实的觉来发生作用,情的意向靠觉来发现,性对情的纠察、判断、评价系统靠觉来执行。心的复杂的联合作用功能最终都要落实到觉上,觉是性的本质属性,故说“觉即性”;觉是情的载体,故说“觉为之运”。性的主宰作用和情的生发作用是时时统一在一起的,故说“方其宰也而无不运,方其运也而无不宰”。心是觉与性情的统一,故说“至虚而无不实,至实而无不虚”。胡直对于心与性情的关系的论述,在明代哲学家中是较为深刻的。在心性与理气的关系上,胡直也有独特的论述。他反对宋代理学家所谓“气质之性”的说法,他说:

气有阴阳五行,杂糅不一者也。二五之气,成质为形,而性宅焉。性者,即维天之命,所以宰阴阳五行者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而统于心。故言心即言性,犹言水即言泉也。泉无弗清,后虽汩于泥淖,澄之则清复矣。性无弗善,后虽汩于气质,存之则善复矣。由是观之,性是性,气质是气质,又乌有气质之性哉!(《胡子衡齐·续问》)

这里,胡直仍然是站在心学的立场上反对程朱之学。陆九渊就曾反对朱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分别,认为只有天命之性,无气质之性。胡直在这一点上与陆九渊相同,认为性只有天命之性,这个天命之性是宇宙运化中所体现的理,它是阴阳五行等属于形气方面的东西的主宰,这个理与人心中本有的道德意识同是宇宙根本之理的表现。此性有善而无恶,它可以为气质所汩没,但并不另有气质之性。胡直这一说法,仍是固守心学立场,它对宋儒所谓气质之性的理解,是不符合其原意的。胡直尝说:“今夫物毙矣,其质犹存,而生奚在?人之初死,其气犹存,而生奚在?然则谓气质有性者,赘也,亦舛也。”(《胡子衡齐·虚问》)

在他看来,“气质之性”这句话本身就是不通的,因为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有性,无生命的东西有气而无生,故无性。无生命的东西可以有理,但不能说有性。

胡直这里所理解的气质之性,与程朱所谓气质之性不同。气质之性和天命之性(或说义理之性)的区别始自张载,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正蒙·诚明》)程颐认为张载此区分“极有功于圣门”,他承认有“生之谓性”的性,但认为这不是性之本体,“生之谓性,论其所禀也”,指人禀受的气,“极本穷源之性”,如孟子所谓性善之性,才是性之本。朱熹继承了程颐,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作了详细解说,朱熹的说法成了后来儒者论性的基本模式。朱熹说:“大抵人有此形气,则是此理始具于形气之中,而谓之性。才说是性,便已涉乎有生而兼乎气质,不得为性之本体,然性之本体亦未尝杂。要人就此上面见得其本体元未尝离,亦未尝杂耳。”(《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朱熹认为天命之性是性之本体,但这个本体是抽象的,必具于形气之中。天命之性具于形气之中后,必然受气质的影响,使本然之性有偏有杂,此即“兼乎气质,不得为性之本体也”。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人在现实中表现出的善,源自天命之性,恶源自气质之性,但天命之性必不能离气质而别有顿放。在程朱学说中,气质之性绝不能无,其根本修养功夫涵养、穷理,亦在于去掉或尽量减少气质对天命之性的影响,全其天命之性。从张载到朱熹的这一区分,贡献在于看到了现实的具体的人性(气质之性)与理想的抽象的人性(天命之性)的区别,看到了现实的人受所禀气质影响的绝对性,对人性中不得不有的弱点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而从陆王到胡直的心学,将天命与形气的冲突豁然提揭出来:非性即气,无有“气质之性”。胡直不承认气质之性,是为了揭示这种直接性,突出功夫途径的斩截。这可以看做心学简易功夫的一个表现。胡直特别强调主宰的绝对性:盖尝观之,盈天地之间,升降阖辟,凡有聚有散者,畴非气也?而孰宰之?则帝天为之宰焉者,是命也,即理也。故《诗》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者是也。人生天地间,呼吸作止,凡有聚有散者,畴非气也?而孰宰之?则心觉为之宰焉者,是性也,即理也。故《书》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者是也。故理之在人也,宰之一心,而达之天下,不期而准;主之一时,而施之千万世,不约而协。是我之知觉,本通乎人之知觉,本通于天下后世之知觉,本非有我之所得私。所谓以我为主,以觉为性者,本未为非,亦未为私也。觉即理也。然至于无准与权者,则所谓感物而动,失其本知本觉者也。(《胡子衡齐·申言》)

盈天地间皆气,其主宰为命,为理,人亦气所构成,其主宰为“心觉”,这个“心觉”,即性在心中的透显,亦即心性统一体。由于人性物理为同一宇宙法则的表现,故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与物,人与人为同一法则,故有“不期而准”、“不约而协”的性质。所谓以我为主,也就是以理为主,以性为主。本体如此,其权衡之失在于后天感物而动时失其本体。

胡直的心性论以性命为主宰,为本体,为权衡,所以他的功夫以尽性至命为宗旨,以存神过化为实功,他对此有详细的解说和发挥:

同类推荐
  • 哲理人生枕边书

    哲理人生枕边书

    人生如水。呱呱堕地时,生命的那杯水是清澈透明,不经搅拌,不经修饰,风平又浪静,单纯而幸福。然而,生命的经过便是调制那杯水的过程,充满了喜怒哀乐。调制的人是生活的主人——自己。你可以放盐,但太多会苦涩;你可以放糖,放多了便甜腻了;你可以放醋,放太多又会淹没前面的两种味道……人生是一种尝试。没有挫折的人生其实并不完美,只有真正尝试到了失败的痛,才能彻底领悟到成功的甜,才有了酸、甜、苦、辣的交汇,人生才更刺激,更深刻,更值得回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剑道斩天

    剑道斩天

    三尺青锋持于手,斩尽天下冷眼狗!剑典传承择吾主,天道鸿蒙为吾开!彼岸之路何其远,问鼎巅峰掌生死!等级划分:小灵元、灵元、圣元、尊元、地元、天元、神元、神圣元、真灵!
  • 北大爱情

    北大爱情

    本书中汇集的北大名家经典爱情篇章可谓是爱情文学作品中一次集中的精彩的绽放。书中的名家先贤敞开心胸、坦率真诚地诉说自己在爱的道路上的经历的坎坷和收获的甜蜜。当你在情感与理智中摇晃,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茫然;当你困惑于方向和选择,当你向天地探问自己的未来;当你向自己探问:风雨兼程,与谁同行?本书或许可以给你答案。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已经找到幸福的人们和不懈追求幸福的人们。
  • 九辰星徒

    九辰星徒

    九辰大陆因为万年前开创出武学体系,六段天极煅身法致使九辰大陆人类生命延长,虽然生命延长,却没有办法更进一步,直至千年前蒜田弓宗师再创九段天极煅身法,从此武道之路被贯穿到星空,之后武道天才璀璨星空,长长星途梦打开。
  • 邪魅武妃:吃定腹黑王爷

    邪魅武妃:吃定腹黑王爷

    五年前的噩梦再次缠身,华服女子,面具男。她,将军府四小姐,拥有绝色容颜,天赋异禀却敛藏光辉,五年前失忆,身世扑朔迷离。他,迟炎国翎王殿下,嗜血冷酷,霸道邪魅,是帝国最为卓越的少年。逃婚之时,她遇见他,从此缘起,共谱凤求凰华丽乐章。看二人如何叱咤风云,睥睨天下。他霸道地说:“你只能是本王的。”她邪魅一笑:“谁是谁的还说不定呢。”他将她轻拢入怀:“丫头,看你往哪儿跑。”[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宠文]
  • 异界的大陆

    异界的大陆

    在这个大陆只要才能强者活下,弱者就必须死亡。在这个大陆有一种人,大家把他们称做行者,行者分等级,白星、绿星、黄星、蓝星、红星、紫星、灰星、橙星、黑星、金星..........且每一个等级有十阶。
  • 可爱甜心遇见恶魔校草

    可爱甜心遇见恶魔校草

    “江逸晨,你个混蛋!”“我还有更混蛋的,你要不要试试,宝贝。”他们是青梅竹马,小时候,他们一起玩过家家,一起喂鱼,这么美好的生活本来可以继续下去,却因一场车祸终止。慕颖儿被家人带回美国,从此,他失去了她的一切联系。10年后,她回国了,他们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惊世帝女:为君倾天下

    惊世帝女:为君倾天下

    一夜之间,天下大乱。复仇女帝攻占天启,一统天下。前朝帝王自焚于望夜,火光冲天。她狠辣绝情,权势滔天,掌握天下大权。他温柔守候,却只有痴心一片。再次相见,却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到底是谁负了谁的情,谁伤了谁的心?看在这万千繁华中,我唯有为你吹起一曲断情。寒风瑟瑟,卷起了谁的思念?身陷红尘,不可自拔。乱世之中,到底是谁在万千风华背后暗棋操纵?世间之人,皆为其掌中玩物。甘为汝摘花,甘为汝盘发。甘为汝......覆天下。这天下负了也罢,我只愿与你,共闯天涯。
  •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养育孩子既不能粗暴压制,也不能溺爱纵容,而要给予正向合理的管教。"开智书坊"创始人成墨初的又一场管教艺术课,以66个教育关键点、约200个管教实例,从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等方面教会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需要,做孩子最信任的朋友……让孩子成为健康自信的孩子,使父母成为快乐幸福的父母!一次沟通与训诲的激情碰撞!一部年轻父母们的管教艺术宝典!
  • 我的现代老婆:王妃升职记

    我的现代老婆:王妃升职记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她爆发了!“端木逸!!你个杀千刀的陈世美,我要休了你!”男人阴霾着脸“陈世美?休朕?”“丫的,人格分裂了不起,失忆了不起,姑奶奶我不侍候了!”某女抬头挺胸大声的吼回去。丫丫的,当初可是这男人用尽手段诱拐她的,一句不记得了,就想拍拍屁股走人,当皇上了就了不起,娶小老婆?哼,老娘不受这个窝囊气。“你是朕的女人,敢当着朕的面跟别的男人眉来眼去,当朕死了,想让朕戴绿帽是不是!”“谁稀罕,端木逸,有种你就休了我,老娘不愁没男人嫁!”某人抽空横他一眼,不屑的冷笑。
  • 王爷乖乖就范

    王爷乖乖就范

    小仙子携手本土暴躁小正太,最终把他养成一个极品优质男!宅斗、权谋,且看小仙子如何周旋各方势力,救小正太于水火吧……这年头,凡间穿越是流行。男人穿,女人穿,男穿女,女穿男,今穿古,古穿今。咱神仙也赶赶潮流吧……当牛做马上千年,下凡一遭就当公费旅游吧。凡间真是好,正太也可爱,只是脾气稍稍大了点,不过没关系,本仙子会好好调教……不过,这小正太命途也忒多舛了点吧?可怜的娃,还是让本仙子来安慰安慰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