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5300000051

第51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关系学说(5)

北宋的程颢、程颐是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但也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他们也讲对立的普遍性,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二程遗书》十一)说的是万物不能单独存在,都是成对偶的,有一物就有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物。又说:“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减。”(《二程遗书》十一)对立之间是彼消此长的关系。程颐也说:“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而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无三。”(《二程遗书》十五)强调只是对,只是两,有偶无奇。但是二程又唯心主义地认为这种对立的普遍性是天理决定的。

二程认为事物是变化的,程颐说:“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二程遗书》十五)这里含有转化的思想。程颢说:“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二程粹言》)这更包含了以对立为变化的根源的思想。

但是二程又特别重视鼓吹变中不变的思想,这是无须赘述的了。

(四)邵雍、朱熹的“一分为二”思想

北宋唯心主义象数学家邵雍在重述《易传·系辞》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思想后说:“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是象,一至六十四是数。这里邵雍是用“象”的“顺观”和“数”的“逆推”两方面,来表示由太极直至派生万物的序列,也就是宇宙生成变化的过程。虽然,这种主观安排和数字的推衍,并不能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变化发展,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但是,邵雍毕竟是在我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分为二”的概念,因而是有意义的。

南宋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承袭了邵雍的“一分为二”的概念,他在讲《易传·系辞》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时也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熹深受象数学的影响,同样认为宇宙万物是依据象数由太极依次衍生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分化、派生的变化发展过程。

朱熹的“一分为二”辩证法思想要比邵雍丰富得多。朱熹很重视对立,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双方,对立是普遍的。“如天之生物,不能独阴必有阳,不能独阳必有阴,皆是对。”(《朱子语类》卷九十五)唯心主义者通常认为宇宙本体“太极”(“道”)是没有对立的,朱熹也坚持这个观点,但是他又多少动摇了这个观点,“惟道为无对,然以形而上下论之,则亦未尝有不对也”(《答胡广仲》)。认为形而上的“太极”或“道”,和形而下的阴阳、器物相对。虽然“太极”或“道”是虚构的,但是朱熹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对立的普遍性是有理论上的进步意义的。朱熹还认为,不仅事物之间有对立,就是一个事物内部本身也有对立,他说:“一便对二,形而上便对形而下。然就一言之,一中又自有对。且如眼前一物,便有背有面,有上有下,有内有外,二又各自为对。虽说无独必有对,然独中又自有对。”(《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而对立双方又各包含了对立。这反映了对矛盾认识的深化。

朱熹还认为,凡是两都有一,对立是一个统一体。他说:“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是一气之消息,一进一退,一消一长,进处便是阳,退处便是阴,长处便是阳,消处便是阴,只是这一气之消长,做出古今天地间无限事来。所以阴阳做一个说亦得,做两个说亦得。”(同上)又说:“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非直有两物相对也。”(《答杨元范》)阴阳就是气的消长,统一为气。这就是说,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没有统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无不统一,统一无不对立。对立和统一不可分离。朱熹的这个观点是张载“一物两体”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同样是精辟的。

不过,从朱熹的整个哲学体系来说,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具有严重的形而上学性质。这是学术界经常论及的,这里就不详述了。

(五)方以智“二而一,一而二”的辩证观点

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者方以智,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东西均·张弛》)的对立统一观点,丰富了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宝库。

方以智认为世界万物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他说:“虚实也,动静也,阴阳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交也者,合二而一也”(《东西均·三征》)。“尽天地古今皆二”,事物都是对立的;“两间无不交”而“合二而一”,对立面又是统一的。这也就是说,事物既是“一分为二”的,也是“合二而一”的。所以和形而上学者相反,方以智明确地指出,事物的统一是对立面的矛盾的统一:“吾尝言天地间之至理,凡相因者皆极相反。”“所谓相反相因者,相捄相胜而相成也。”(《东西均·反因》)这里讲的“相反相因”就是“相反相成”,是说相反的东西才有同一性。“相反相成”并不是方以智的发明,但方以智能把它作为“天地间之至理”提出来,却是有新的哲学的意义。

方以智有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有严重的形而上学思想。他有时竟主张“无二无一”(《东西均·三征》),表现出取消矛盾的倾向。他一面反对泥古不化,一面又说:“观玩环中,原其始终,古今一呼吸也。”(《曼寓草·周易时论后跋》)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六)王夫之“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也”的光辉命题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王夫之,是****社会末期朴素辩证法思想最丰富的哲学家。

王夫之认为一切对立面都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含、互相转化,因而是统一的。他说:“天下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乎?求之于天地无有此也,求之于万物无有此也。……天尊于上而天入地中,无深不察;地卑于下而地升天际,无高不彻,其界不可得而剖也。进极于进,退者以进;退极于退,进者以退。存必于存,邃古之存不留于今日;亡必于亡,今者所亡不绝于将来,其局不可得而定也。”(《周易外传》卷七)世界上难道有截然分开而绝对对立的事物吗?天地万物都没有这种情况。例如天在上地在下,而天气入于地中,地气上升天际,没有截然的界限。退和进可以转化。远古的存在虽然消亡了,而消亡的东西并非完全灭绝,其分界也不是绝对固定的。这是对形而上学的有力否定。

王夫之还着重指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自身的统一,并不是另有一个第三者把两者结合起来。他说:“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聚于此者散于彼,散于此者聚于彼。浊入清而体清,清入浊而妙浊。而后知其一也。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也。”(《思问录·内篇》)虚实、动静、聚散、清浊,这些对立的两方面,寻究根本都是统一的。所谓“一”是指对立两方面(“两”)的相倚互伏、交渗互涵的关系,并不是在“两”之外另有一个东西作为对立双方的枢纽把两者统一起来。王夫之提出的“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的命题是很出色的。

王夫之还从物体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合二以一”和“分一为二”的关系。他说:“盈天地之间皆器矣。器有其表者,有其里者。成表里之各用,以合用而底于成。……故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矣。……表里相待而二,二异致而一。”(《周易外传》卷五)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有表和里两个方面,这是“分一为二”;表里合成一个物体,这是“合二以一”。王夫之认为能合成物体,是由于有表里两个方面,所以“合二以一”是“分一为二之所固有”,两者是不可分的。这里王夫之讲的是物体的表里关系,还不是就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讲的,但是以往的哲学家所讲的“一”和“两”通常是就宇宙的生成来讲的,王夫之从事物结构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这对于深化辩证法的认识无疑是有推进作用的。

王夫之认为天地事物是不断地变化更新的,处于“日新之化”的过程中。事物为什么变化日新呢?“易者,互相推移以摩荡之谓。……纯乾纯坤未有易也,而相峙以并立,则易之道在。”(《周易内传》卷一)这里的“乾”、“坤”就是“阳”、“阴”。意思是:变化是互相推移,互相摩荡,单纯的阳,单纯的阴,就没有变化,阴阳对立起来,也就有了变化。

王夫之和扬雄不同,他反对一切变化都是物极方反的观点。他说:“两间之化,人事之几,往来凶吉,生杀善败,固有极其至而后反者,而岂皆极其至而后反哉?”(《思问录·外篇》)事物固然有发展到极度然后才转到反面的,但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要发展到极度才转到反面。他举例说:“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其极也唯恐不甚,其反也厚集而怒报之,……两间日构而未有宁矣。此殆以细人之衷测道者欤!”(同上)这是说,动了就会静,静了就会动,动静相互蕴涵。如果等到动极才静,静极才动,这样,极就唯恐它不过,转化时也就会集积很大力量进行过分的报复,而天地间也就日日斗争,没有宁息了。王夫之认为这大概是以狭窄的心情去推测真理的结果吧!

王夫之这种观点虽然有助于推动人们加深对转化形态复杂性的认识,但是事物必须经过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度才会引起质变,也必定会引起质变。王夫之没有把握物极必反的确定哲学含义,不懂得转化的条件性,也不认识矛盾斗争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必然导致抹杀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这是王夫之转化思想的局限性。

王夫之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最大缺陷是调和论倾向。他特别重视矛盾的和谐、和顺,因此,他和张载一样,一方面承认有斗争,一方面又认为斗争必定归于和解。这也是王夫之主张调和社会矛盾的哲学表现。

从上述我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什么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什么理论性的结论呢?对于古代对立统一思想应当怎样评价呢?

(一)我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呈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从现有史料来看,我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有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秦以前以《老子》、《周易》为代表,对于矛盾的统一性和事物变化的原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虽然这时也存在种种抹杀矛盾的思想,但是,朴素辩证法的思潮显然还是占优势的。从汉代到唐代期间,随着****制度的臻于巩固,统治者希望长治久安,官方哲学家为了论证****统治的永恒性,着重歪曲辩证法,宣扬形而上学,否认运动变化,鼓吹矛盾调和论。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的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虽然也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但是形而上学占了统治地位。宋以来至清代期间,****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地主阶级中极少数有识之士要求改革,自然科学在宋明时期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和长足的进步,所以辩证法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总的还没有超出朴素辩证法的水平,但不论其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比过去前进了一步。由此可见,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虽然是曲折的,但总的看来还是逐步提高的。人类思维方法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我国古代的对立统一思想是丰富的、深刻的,但也是朴素的、不彻底的。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对于对立统一规律有着比较全面的朴素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对事物对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对立的相互依存、渗透和转化,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和“合”、“两”和“一”,即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论述上。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缺陷,除了有的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和普遍的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外,主要是两条:一是没有认识到转化的条件性;一是比较忽视矛盾的斗争性,较多地具有调和论的倾向。

(三)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采用的重要概念有对待与合一,两与一,分与合等,宋以来更出现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这两个比较精确的概念,从而比以往在较为准确、深刻的程度上表述了对立统一规律。

(四)人们对于古代哲学的思想评价,有时把辩证法视为形而上学,有时则把形而上学当作辩证法。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究竟何在呢?我们认为,只有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才是辩证法。是否承认发展是内部矛盾的对立和斗争,这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点的分水岭。

只承认事物的对立、矛盾不一定就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并不一般地否认事物的矛盾和联系,而是否认存在于对立面之间的辩证的具体联系,否认矛盾的具体的统一,也就是说宣扬抽象的统一,反对具体的统一,即反对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承认矛盾而反对辩证法的有各种道路。如庄周是采用相对主义的手法,承认矛盾,继而夸大矛盾区别的相对性,进而否认事物的矛盾和矛盾引起的变化和发展。董仲舒则采取绝对主义的手法,把矛盾双方的地位凝固化,以否认矛盾的转化,从而也取消了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和发展。可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主要地不在于是否承认矛盾,而关键在于对待矛盾的态度,即是否真正承认事物内在矛盾必然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另外,是否讲“合”、讲“和”就是形而上学呢?也不一定。古代讲的“合”,有合一、统一、融合、混一、合并等各种含义,我们要结合“分”来看它是否承认矛盾对立的联结和转化。如前所述,董仲舒讲的“合”,是要“阴”的一面归合于“阳”的一面,一方服从另一方,双方不平等地和平共存,否认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因而是形而上学思想。而方以智讲的“合”则不同,他是不离开“分”来讲“合”的,他讲的“合”就是“交”,“两间无不交”,“合”、“交”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重要的是不能只看字句,而必须注意揭示字句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同类推荐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血阎罗

    血阎罗

    短序:九州会盟至尊顶。一剑寒光耀九州,一掌玄冥定生死。红尘江湖不归路,浴血阎罗归何处?
  • 傲视九天:女皇摄政

    傲视九天:女皇摄政

    一代女皇,8岁便登上帝位,行事果断,从不奢望被人理解。她有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一个妹妹,是和雅公主,为了她,她与敌国交战..却不料受伤,巧遇白兔夫君,他说“别看。”她说“我会对你负责的”他与她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
  • 甜妻很呆萌:冰山总裁的心尖宠

    甜妻很呆萌:冰山总裁的心尖宠

    他,是站在世界顶峰的人物,唯我独尊,是A市K集团的CEO也是黑道叱咤的G帮的帮主。相传他冷若冰霜,不近女色。奈何,却被小时候见过几面的她征服了。从此变成了妻奴。宠妻无下限。“老公,有人说我配不上你”,次日,某公司倒闭。“老公,我被人欺负了”某女撒娇。次日,某人被送进了急症室。小包子抗议“我要和妈妈睡”某男“你不是要泡校花吗,走教你泡妞”“妈妈晚安”小包子非常听话的走出了房间。某女早就看呆了。(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定宠)
  • 仙侠之白雪送歌

    仙侠之白雪送歌

    千年之前是不是也有人想打破陈规却也只是飞蛾扑火,转瞬间就成为神话传说,消散在满天星河;千年之前是不是也有人不甘寂寞引发神魔大战,却也只能躲在黑暗里笑着流泪,逆风行走世间销声匿迹于江湖中。。
  • 小花仙之战神的宿命

    小花仙之战神的宿命

    三位花仙魔法使者,到了最后一刻,都离开了夏安安,而夏安安为了救她们,和库库鲁回到了拉贝尔大陆,但却发生了意外,他们竟然来到了……
  • 曹仁的爱情

    曹仁的爱情

    曹仁在兵峰里是一个少校军医,性格温和,做事稳重,对娜叶那份感情让人看得温馨、感动最后也让人心酸。看得出一个为祖国边防献出了自己青春,也失去了一次次爱情。他多么渴望身后有一个贤惠贴心的爱人,希望有一个撑腰的。但是小说的作者和编剧都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可能他们想的是在结局里总要有些遗憾这样才真实、感动。但是我觉得曹仁这样的人应该有一个美丽、优秀带点瑕疵的女孩作为他的爱人。所以我要给曹仁一个这样的对象,女主薛宁宁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美丽、现代、能干确又有些冒失的女孩,在家庭发生巨变后,她想到要去她曾经旅游过的天堂西藏,她想象那里的人、人心、人情都是她所看到的天空一样纯洁。他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 被遗忘在风中的姐妹

    被遗忘在风中的姐妹

    多年之后我重新来到那些年我们曾痛过哭过的地方,只不过我们的身边都多了一个他。。。
  • 你我二婚时

    你我二婚时

    陆慈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她跪在医院大楼的门口,手握着一张被雨浇透的病危通知单。良久,与她结束两年婚姻许久未见的他,在头顶为自己撑起一把大伞。
  •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最高大的建筑,那便是父爱的大山。无论一个人的脚步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视线,无论人生如何变化,父亲都在默默地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亲情,是不老的树;亲情,是不枯的海……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亲情故事,以懂事明理箴言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感悟、感动,更加以一颗懂事明理的心去看待亲情,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 契约摆渡人:花亦殇

    契约摆渡人:花亦殇

    灵魂摆渡三剧情之番外篇。主人公花亦殇·六界之外韩裔国的遗世王子,韩裔神族最后一个神魔,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煞孤星。出生时无心,母亲玄姬盗窃韩裔国镇国之宝冰魄寒珠,当做花亦殇的心。玄姬后遭天谴被封印,还是婴儿的殇就更随侍卫利一路流浪到人族。后被魔女苏厦利用,私自离开韩裔国,前往人类世界偷盗冥界圣物煞魂骨灯,遇到灵魂摆渡三位主人公。殇犯下滔天大罪,韩裔国王帝得知后,对他下达追杀令,捉到后被封锁进弑神阁,受尽十八般刑法,因心脏冰魄寒珠而难逃一死。冰魄寒珠被挖出令他冲破玄黄之魄,神魔问世,为祸苍生。花亦殇为了天下苍生,设计让自己死在了母亲玄姬的弑神剑下。最终玄姬得知他偷盗圣物是为了解救自己,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