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9500000009

第9章 网上公众表达的发展历程(2)

互联网商业化带来的效应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互联网用户激增,网络传播的范围大大扩散。1994年1月,联到互联网上的主机数是221.7万。1995年1月的数字是485.2万,1996年1月是947.2万。互联网在美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事物,美国学者莫里斯和奥根说,即使一个人没有电脑,也没有机会去网上冲浪,他都不可能错过各种各样关于互联网的新故事。美国退休者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3300万网民。其中包括200万5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上网费用的持续下跌,以及政府在成人中推行电脑培训计划,网络在一般社会公众中获得普及。网络传播促进了人际交流和社交支持,帕克斯通过对网上新闻组的抽样调查发现,60%的人在第一次进入新闻组后,就会以某种方式与他人建立人际联系,从本质上,它与传统的人际交往并无差异。人们不仅利用网络渠道进行私人性的沟通,也借助这个平台来讨论公共事务。美国学者坦勒对网上出版物La Tercera Internet进行了个案研究。这是一个由侨居美国的智利人建立的网站,以讨论智利时事和文化为主。坦勒发现,这种网上讨论已经具备了公共领域的最重要特征,如可接近性、理性协商的态度等。而且这个公共领域也只有依托网络才能存在。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分散居住的智利移民很难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自然无从在彼此之间建立持续的交流关系。从这个角度,网络传播实际上是拓宽了公共领域的范围。

但是,互联网的商业化也带来负面效应。莱因戈德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隐私面临被商业利用的威胁。人们在参与网络传播的时候也留下了个人的行踪,商家通过特定软件可以方便地收集相关信息;二是公共领域的商品化;三是商业力量联手政治力量可以对社会公众实行更为有效的控制。从奇迹(Prodigy)公司的发展轨迹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据说,IBM公司和希尔斯(Sears)公司当初投资10亿美元来抢夺网络商机。现在,每月只要交很少费用,奇迹的用户就可以上网玩游戏、预定飞机票、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到公共论坛上就各种各样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由于费用低廉、提供的服务内容又十分丰富,奇迹公司的业务增长速度非常迅速。但是,用户也为廉价付出代价。莱因戈德说,在奇迹网上,所有公开的电子邮件都要受到审查。因为私人邮件受到美国法律的保护,为了逃避审查,奇迹的用户曾经一度利用免费的私人邮件服务,创建电子邮件群进行交流。但是私人邮件服务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奇迹公司手里,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空间被商业力量操纵的局面。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企业(包括那些巨型公司)和一般公民同样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公民并不能以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强行要求企业执行某种标准。在缺少竞争的寡头垄断的环境中,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势必陷于岌岌可危的处境。美国目前的在线业务主要是由America On Line、CompuServe和Prodigy三大老牌企业掌控,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Network也成长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些巨型公司的发展必然挤压那些如The WELL这样的民间网络和小的网络运营商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虚拟社群》一书的结尾,莱因戈德对电子公共领域的发展非但不抱乐观的期望,反而是忧心忡忡。这种担忧与其他一些批判学者对于传统大众媒介被商业力量所扭曲和异化的担心并无二致。

总结起来,网络传播在国外(美国堪为典型)的发展大体上走过了一条“精英游戏——大众参与——商业渗透”的道路。网络从最初的技术平台演变为人们沟通交流的平台,强化了社会公众获知信息和彼此联系的能力,因此,也就是扩展了公众表达的空间。但是,当商业力量开始进入这一崭新的领域后,人们对于传统媒介所担心的问题同样表现出来。在商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渗透和操纵下,网络传播在公共事务领域的意义并没有突出表现出来。西方学者对于网络传播研究的偏向也可以侧面反映这一点。网络传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新塑造成为社会学取向的研究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而批判学者们最为关注的地方则是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就公众表达层面来说,网络传播的影响波澜不惊。其中原因可能在于,在西方社会,表达自由是一个基本信仰,西方的媒介体制即依据此理念而被建构,网络技术只是在这个体制规范下出现的一种新工具。它一开始的突破意义在于它的草根性,而当这种草根性一点点被修正后,网络传播的意义与传统媒介对于公众表达的意义也就变得接近起来。

三、我国网上公众表达的发展概况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跟美国相比要延后许多,在互联网大事记中找到的最早有关中国的信息是在1987年。这一年的9月14日。清华大学钱天白教授以“越过长城,通向世界”为内容,向德国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标志我国与互联网最早的联系。但是迟至1994年,我国才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当时我国大约拥有300多个网络用户。

1988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与世界互通的网络,称为中国学术网(CANET,China Academic network)。1989年,依照国家计委和世界银行的一个合作项目,我国建成三个园区网络:中科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在中科院网和中关村地区教育和科研示范网的基础上,1990年,我国开始建立大型网络中国科技网,并于1994年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直接连接。1993年3月,我国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并在其上组建金桥信息网,1995年10月,该网正式开通,并成为面向社会提供商业性服务的两个网络之一。1993年底,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工程CERNET开始规划和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和科研网络。同一时期,中国邮电部(现信息产业部)还建设了面向社会和商业服务的中国网(CHINANET),并于1995年4月正式开通。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全面开放Internet服务,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络进入商业化阶段。

我国网络传播的发展并没有如美国那样有一个长长的培育期,在社会精英的手里被反复塑造,形成其特定的精神和追求。然后再慢慢渗透到民间。相反,在政府投资完成基础建设。并建立四大网络后,它几乎是以“一夜梨花”的形势在社会上扩散开来。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约1万台。用户数达10万人(另一种说法为20万人),到1997年10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国内上网计算机总数已为29.9万台(直接上网4.9万台,拨号上网25万台),网络用户数则达62万。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所以,互联网服务在国内开放后,很快就为社会的各个层面所接受。

除了政府机构对于网络平台的应用,媒体迅速领悟这是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并积极利用。早在互联网服务正式开放之前的1994年2月,《杭州日报》率先利用网络,创办了我国首份“电子报纸”,入网用户可以通过电脑调阅报纸的内容。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30多家报纸发行电子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1月1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正式接入因特网,并以其网络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调阅速度较快而迅速发展成为因特网上一个较大的中文站点。另外,商业力量也很快发现互联网资源。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尚没有成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但是,一些有海外经历的人显然从国外公司开疆拓土的行为中获得启迪,致力于拓展互联网中文信息资源。“瀛海威时空”是早期商业网络中最有名的一个代表。这是一个挂在中科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用户必须在登陆之后才能进入该网站,而网站就从用户缴纳的入网费中获得收益。有文章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网站的内容情况:“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

从公众表达的层面,我国网络传播主要分三条线索发展。一是民间线索。和国外网络传播的发展一样,当互联网概念进入国内后,首先是一些科研机构的技术精英设法建立网上论坛,作为小范围内彼此联系和交流的园地。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开放,社会公众在网上建立的论坛、BBS也蓬勃发展起来,从而成为网上公众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二是商业线索。随着商业性互联网公司的建立。为了吸引人气,这些网站也十分重视与网民的互动,重视网上社区建设。一些知名商业网站,特别是以新闻见长的门户网站,由于聚集众多网民。在表达层面有巨大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除了论坛、聊天室、BBS外,新闻跟帖也是重要形式,因为能及时反映公众对时事新闻的态度、意见,因而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三是主流线索。随着网上公众表达的影响力日增。政府和管理机构意识到网上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整合既有资源,着力建设面向一般大众的网站,传递主流的声音,并设法以之影响社会公众。

根据CNNIC网站上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的记载,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是曙光BBS站。1994年5月由中科院的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先生认为,早期一些有名的BBS并不都是基于互联网。网络传播在我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精英到一般公众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十分短暂。当互联网的商业化服务开放后,其中一些就转移到互联网上,而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论坛和BBS得以建立。由于互联网服务开放之前的网络传播范围狭窄,公众参与程度低,而且缺少相关资料,我们这里对中国网上公众表达发展历程的梳理将其忽略。依照网络发展规模以及一些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从1995年邮电部宣布全面开放Internet服务以来,我国网上公众表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5—1997年:网络传播的酝酿和起步阶段

1995年8月,清华大学一个网名ace的学生苦于经常无法登陆中科院的曙光站,萌发了创建一个属于清华内部的BBS站点的想法,在得到另一位在清华网络中心读博的网名Lucky的同学支持后,8月8日清华的BBS站点正式开通,并被命名为“水木清华”。这成为学界比较公认的大陆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BBS站点。早期另一个比较知名的网上社区是瀛海威公司所属的“瀛海威时空”网络的聊天室。该网络出现的时间大约也是在1995年8月。由于当时网上中文信息稀缺,而瀛海威则致力于做中文领域里最大的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一时之间在网民心目中,瀛海威差不多成为中文网络的同义词。很多人是从瀛海威才知晓互联网。

同类推荐
  •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三农”问题,而其中最为严重的又是农民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的改善,而且越来越影响到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农村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可以说,“三农”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躲过骗子(经济篇)

    躲过骗子(经济篇)

    出国的巨大诱惑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血本,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原则。唐某是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出国潮的不断冲击下,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了。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热门推荐
  • 蔫坏

    蔫坏

    蛟龙入海方能隐,御空彩凤任其游,人力有穷谦则亮,风月虽好不可留。若有雄心摘明月,莫管是否照西楼。切记一朝喜得佳人意,莫使佳人空榻独坐---纱---罩---头。
  • 林记大宅门

    林记大宅门

    林家有三个姑娘,大姑娘林琼萱,二姑娘林琼玉,三姑娘林琼芳,个个长的眉目如画,丽质天成。然而林宅里的下人都道,这大姑娘是真懦弱,三姑娘也是真嚣张。唯独只有这二姑娘,面上看着且是温柔娴静,其实内里最是冷心冷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信解智力经

    佛说信解智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排毒治百病

    排毒治百病

    大家都知道要排毒,可是究竟什么是毒呢?究竟要排什么毒?什么时候该排毒?用什么方法排毒?还有更多排毒问题,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回归自然、尊重个体的“自然养生法”,通过对饮食、精神、运动、拔罐、按摩、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重视人体的自愈机能,启动身体原有的康复系统,帮您轻松、快速打造无毒、健康、美丽的身心!要健康,就要排毒;要美丽,更要排毒!了解排毒,让您一生都健康!
  •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一座矿洞内,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再次爆发。各国科学研究院都发现了这种病毒。感染者都是发烧.咳嗽,紧接着就恢复如初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将人体你的癌症治愈。世界卫生组织用这种病毒救下无数重症患者,但危险才刚刚来临......有一个人带领幸存者恢复了安定,甚至开始研究病毒,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灾难被埋下......
  • 跨越千年的守候

    跨越千年的守候

    瑾玉,是21世纪的新女性,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北焰国,认识了北焰的战神三皇子秦逸枫,并与之相知相爱....
  • 系统之专业红娘二十年

    系统之专业红娘二十年

    陈梓从没想到自己的一生会那么憋屈,死后碰到那奇怪的月老就算了,就连那个系统也是个渣。别人碰到系统各种金手指各种欢乐生活,为什么自己却辛辛苦苦的帮别人做介绍!明明男主是人渣,还要在女主面前各种夸赞??完成之后又要不停地穿越到另个时空?末日?都末日了还丫的谈个毛线的恋爱!女儿国?女性为尊那就直接把男人抢娶啊,矜持个头!人鬼恋?你们口味够重的啊,你丫演人鬼情未了?!早恋?你丫...额,这貌似可以有。。。。。陈梓表示,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某个无耻的月老:抗议无效
  • 锦衣肉食

    锦衣肉食

    乃们是要过清贫但又健康长寿的布衣素食还是极尽奢华但又污染混沌的锦衣玉食呢?(放眼四周我们是被过了什么日子??)女主武断:“当然是过健康长寿又低调奢华的锦衣玉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傲娇乡土女和她的二货闺蜜带着魔宠小金蚊一起打家劫舍,发家致富的创业歪传。
  • 爱上你或许是我的错

    爱上你或许是我的错

    【这本书可是大大的倾心之作,不要嫌弃,不然我会伤心的~】林郁雅,这个像韩国名字的中国人,在出道时就凭着实力偶像派掳获中国人的心,出道两年后,却走了一条极其危险的路——年仅20岁打进外国市场。到底是太自负,还是早有打算?在这条道路上,她遇到了能托付真心的人,不过好像有点多惹~她会选择谁呢?或者谁都不选?无从而知~【伦家把第一次都给你们了,要对我负责yo~伦家都不好意思惹~哈哈内啥偏题惹~看了有木有炒鸡冻,打赏打赏,不然伦家连写的兴趣都没惹~】
  • 多云,有小雨

    多云,有小雨

    5岁时,白晓雨抱着娃娃流口水,木云溪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7岁时,白晓雨刚学会了ABCD,木云溪已经能和隔壁的老外James愉快的聊天。12岁时,白晓雨被市重点初中录取后欢天喜地,木云溪却因为获得了国际少儿数学竞赛一等奖被英国某所中学直接录取。让白晓雨这个不学无术的少女真正欢天喜地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被录取,而是从小让自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阴影之下的罪魁祸首终于离开了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白晓雨直接荣升为邻居口中那个考上重点中学的“别人家的孩子”。时光匆匆而过,少年总是忘性很大。18岁时,白晓雨没有辜负重点中学的栽培,成功考上了S市的H大,正欢天喜地的准备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