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0300000006

第6章 天水自然地理环境及古树资源分布(3)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农桑为本”是治国大计。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注定了在以土地为最大资本的条件下,种树造林、卖柴烧炭会成为农民最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副业。其实,我国自先秦时代,就有提倡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最早的造林记载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名宅而知其利害,以毓草木,以任土事……各就土宜,选择树种。”天水为伏羲故里,传说的伏羲氏教人“种树种草”、“繁滋草木”、“养蚕化布”,奠定了天水古林业文明的基础。最近在天水市清水县轩辕谷发现黄帝手植杜梨树的第三代发柯,虽为传说,但却映射出天水悠久的人工植树造林史。西汉成帝时,天水太守陈立“劝民农桑”,清代光绪年间巩秦阶道谭继询(为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之父,后任甘肃布政司。)在秦期间,秉政清廉,曾禁种罂粟,“数年中,民颇畏法,无敢偷种”,成绩显著。同时,“谕民种棉种桑以裕本业”。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从汉中购桑籽,在道署及州署隙地试种二年,约得桑苗数万株,又在汉中历年续购桑籽数千斤,桑秧数十余万株,分交各州县农民栽种。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官府出示收买民间生丝文告。20世纪30年代谭氏所植湖桑在道署和西门外的社稷坛存留很多。青年谭嗣同曾多次来天水。《谭浏阳全集》:“……大人昔官甘肃时以养蚕董民。”谭继询在天水植树造林的壮举是难能可贵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知州费廷珍为阻藉水,在城南水月寺(今人民公园)前东西筑堤,堤长三百六十五丈,内外植柳数万株。民以建坊以志之,称堤为“费公堤”。其后知州陶模筑新堤,“内外各数,柳数百木栈以称柳翼,其根虬结,可以坚堤址也”。天水书院山长任其昌诗云“酣晴万树午阴浓,雨后山光接翠重,行到沙堤幽绝处,一池清水看芙蓉”。费、陶的作为,是天水古城市文明建设中把植树防洪与城市安全、绿化建设紧密结合的创举,他们无疑具有进步的历史眼光,为天水古树与继承发扬天水林业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存的天水古树多分布于寺观庙宇及古城区古街、巷道,以及个别民间村落、历史古道、人工“风水林”等诸多地理空间,这些地方的古树大多是古代人工植树造林的宝贵成果。

与政府的政策和行政措施不同,民间植树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古代庙宇多建在山林环抱的“仙境”中,《秦州直隶州新志》载,“渭水北柏林山有柏林观,多古柏”,“南家铺有吕梁寺,古柏数千株,寺在其中,境甚幽”,秦安俞峡寺“竹树茂密,清幽可爱”,“净土寺在(州)东南九十里,群峰回抱,两溪回流,万树浓阴之中”,后者即秦州八景之一的“净土松涛”。古代僧道大多有保护森林和庙内植树的习惯,且民间迷信认为,庙内树木,神灵所附,伐折均为不祥。今天水现存寺观,多为元、明、清三代建筑,而现存的天水古树又以树龄在100—800年者居多,寺观、庙宇、宗祠,古街巷道、古村落占有绝对数量,这一切绝非偶然,当与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市文明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大有关系。

天水又称“羲皇故里”,开化最早,又是丝绸之路上佛教文化的圣地,历史上,特别是汉唐都曾出现过空前的繁荣。唐代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文化格局在天水表现最为明显,从而形成了悠久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麦积山石窟文化群、南郭寺古刹、玉泉观、天水文庙、汉忠烈将军纪信祠(隍庙)都是天水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在这些古迹胜景中,古树是重要的构成要件。

佛教教义中注重修心、修身的修行之道,在古木森森、依山临水的幽雅环境中,参禅修行,更有利于进入“明心见性”的境界。据载,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后来佛家弟子植树护林的做法,正是源于树木在开创佛学学派之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佛门中人世代心存感激之情,遂对树木百般呵护。此外,佛家有包容万物的思想,也有不轻易伤生的戒律,更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教教义,护养树木,理所当然。

与之相类,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草、木、虫、鱼、飞禽走兽都需要人类“仁爱”之心的护养。中华至圣孔子曾以松柏喻指君子,文庙多植松柏,原因即此。

道教主张“物我齐一”、“清净无为”,任凭自然自生自灭。道教清修派的修道之法是深入山林,独坐苦修。因而,道观多植树木,是道士出于开辟“心向往之”的幽林仙境的考虑。天水寺观、庙宇多古树,主观上与这些传统文化思想息息相关,而寺庙、道观、宗祠皆为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需要幽雅的环境和秀丽的景色,树木是不可缺少的绿衣使者。随着庙宇天长日久的历史变迁,其宗教色彩和民间的信仰程度日益加深,寺观古树也随之被“神化”,成为祖、师、仙、佛的“护院宝物”。就此,古树笼罩上了更为神秘奇异的宗教面纱,不容许人为地随便毁坏,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这是天水古树大多存留于寺观庙宇的重要社会人文因素。

天水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郡县的地方。早在战国时代,秦国在天水地区打败了邦戎和冀戎,建立起了县制,“邦县”即今天水市秦州区,后经秦汉、三国,一直到民国时期,天水古城经历由上邦到天水成纪再到秦州的名称变化,但城址大体一直未改。尤其是明清两代,天水古城规模大备,城市绿化建设尤为可观。古城巷道,如现在的青年北路、解放路、中华东路、中华西路、进步巷、合作巷等处,古树分布集中,栽植方位规矩严格,树龄平均在600年以上,是天水古城建设中绿化事业辉煌的明证。豪门贵族,为了显示家世的显赫和受“庇荫子孙”观念的影响,也往往在府门、庭院种植树木,如天水著名的“胡氏民居”——南北宅子中南宅子“副宪第”牌楼前的两株国槐就是代表。普通人家也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以绿化环境。

此外,在天水古树中多槐,确是与“大槐树底下”的故乡情思大有关联的。

古人在原始社会的社树崇拜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大造“风水林”。农村居民在村落周围、宗祠、坟地(包括回族的拱北)近旁植树造林,以保障村庄安全、家族兴旺、坟茔平安,同时也有美化环境的功效。风水林多为地方乡绅所辟,大则数百亩,小则数十亩,以礼县三国古战场遗迹的祁山堡附近的“柏树坡”尤为典型。张家川县宣化冈(拱北)有一******教的坟地古树林地,即属坟茔墓地种树造林的又一范例;而天水太京乡的毛白杨,地处历史悠久的古树村落庞家沟村旁,是居民点护村树的代表文物,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为典型的社树遗风。

公元1886年前后(清同治年间),封疆大吏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及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14年间,重修陕西潼关经甘肃全境至新疆哈密长达2000公里的干线驿道,极力倡导陕甘两省全境栽种柳树,并在泾川至玉门千里驿道旁广植旱柳约52万株,这些柳树后被人们尊称为“左公柳”,即旱柳。左氏作为一代名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一种思想和作为,可称为是西部开发的先驱。而天水古树中的瑰宝,也非“左公柳”莫属。相传左宗棠驻酒泉时,一次出大营散步,看到一头驴拴在树上啃树皮,他十分恼怒,下令将驴当场斩杀后挂头于树上,并通告民众“再有驴毁坏树木,驴和驴主与此驴同罪。”左宗棠以“斩驴护树”之军令闻名于世,流传至今。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颁布了保护树木之公告,其内容如下:

案据甘肃省政府电呈:“案准甘肃省参议会咨请严加保护陇南小陇山林区森林以防滥伐摧毁一案,除已令饬小陇山林区管理处遵办积极推行护林工作外,谨电鉴核准予出示禁止军民人等砍伐,以资保护”等情。查造林为调节气候、保养水源之要,图关系国计民生至钜。而西北水源缺乏,培植不易,护林尤重于造林。凡我军民自应深体斯旨,切实保护,如敢故违滥伐摧毁,定予严惩不贷。合及布告,仰军民人等一体凛遵为要。

此布

主任张治中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廿一日

并加盖竖长方形篆刻朱印,“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关防”。从该布告内容看,系当时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根据省参议院“严加保护陇南小陇山林区森林,以防滥伐摧毁”的议案,除以令小陇山林区管理处遵办外,还电请西北行辕出示了这张禁止军民人等砍伐以资保护的文告。布告明确指出了植树造林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还特别强调西北水源缺乏、培植不易,护林重于造林的特殊性,对保护天水林业资源及古树文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民国三十七年的护林布告原文照片附之于下。

综上所述,天水古树文物的生成、演变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渊源,其发端于天水悠久的林业文化,它们在战火硝烟与刀光剑影中有幸生长,得到了古代天水人民的保护与关照,浸注着天水历史文化的养料,存活至今。这不但是古树自身之幸,更是天水历史文化之幸。因而古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也已远远超出了古树本身。天水古树的变迁史,从生态与人文的两个角度透视着天水历史文化辉煌而曲折的进程,古树以真实的自然实体和年龄资格证实着天水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沧桑。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历史地位。
  •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热门推荐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残情悲歌

    残情悲歌

    美好的只是开始。那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留下的那个承诺还有彼此之间最美好的回忆,陪伴着她在他离开后所有无助的时刻。转眼三年过去,他回来了。在机场,她激动地拉住他的手,但他却甩开被她牵住的手。然后冷漠的说“分手吧!”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梦醒了,她终于明白,原来一直放不下美好回忆的人,只有她。失去爱情的她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存活着,直到一个温润如玉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 butterfly之桃花

    butterfly之桃花

    恋桃花·月影若浮水,与君共相依··额·没什么好说的了
  • 冷王邪妃:邪帝无限宠妻

    冷王邪妃:邪帝无限宠妻

    她,沐筱,当代女佣兵,杀手。医术超群,武力爆表;伪装是她最好的武器,那张看似无害的脸,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可置信的........就是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被一个手链给带到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穿越到废柴身上,看她是如何废材一朝变天才。。。圣药很牛逼?对不起,神灵药当糖豆吃。圣兽很难弄?对不起,神兽,超神兽巴结着跟随。还有,美男追随一大堆。不过,一物降一物。某妖孽:娘子,等等为夫啊。某女:滚,流氓。某妖孽(坏笑):娘子,今晚我们在床上一起滚,不要着急哦。某女:.........
  • 山村名医

    山村名医

    为了保护姚玉莲不被欺负,刘大柱挺身而出。他学医术,练武功,救死扶伤,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从一个落魄的毛头小子变成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不淡定了,连城里的年轻女老板,还有女明星女老外都争先恐后的要跟他交朋友。“大柱,快到我的碗里来……”“不去,俺要回去给媳妇讲故事……”
  • 这个萝莉爱打架

    这个萝莉爱打架

    她叫罗莉,长得像个萝莉,就是性格不萝莉。这是一个爱打架爱使用斧头的暴力萝莉不断找事儿,且顺带找了一个粘人相公的爆笑故事……
  • 待我征服天下

    待我征服天下

    堂堂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穿越之后,体内的逗比分子终于被激发出来了。一路见到什么都要吐槽一番,然后……就栽在自己的敌人那里了。运气也好,碰见一个逗比炼丹师,见到一堆武功秘籍,一路修炼升级……邪魅无情王爷攻&冷酷闷骚吐槽受讲的是前世互相杀对方的两人穿越到古代继续相爱相杀的故事。
  • 候鸟的归宿

    候鸟的归宿

    每一个候鸟都希望有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港湾,一个像家的归宿,温馨亦如此.
  • 英雄联盟之人物志

    英雄联盟之人物志

    古老的瓦洛兰大陆,上古教派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魔法与科技。就在这大争之世中,一个个英雄脱颖而出,他们又将创造出怎样的历史传奇,他们又从何处而来,又往何处去。
  • tfboys之夏日花火

    tfboys之夏日花火

    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来到新城市,在火车上遇见了tfboys,让我们看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