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2300000005

第5章 古渡口滋沃的书画艺术(2)

人们还会记得,甘肃省歌舞团1979年5月首演的大型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以舞台艺术造型复活了敦煌壁画,将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以最生动逼真的形式呈现给世人,显示了我们民族艺术、文化传统的巨大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弹指一挥间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剧中创造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及其爱女英娘与波斯商人伊努思等人物形象,用舞蹈讲述了他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回味经典”、“重温自豪”的绝不仅仅是一出舞剧,还有历史上那诸多的“神笔张”和“英娘”以及他们创造的艺术珍品;当我们欣赏古代舞蹈“反弹琵琶舞”、“伎乐天舞”、“莲花童子舞”、“凭栏天女舞”、“霓裳羽衣舞”、“马铃舞”、“黑巾舞”、“印度舞”时,想到更多的自然是卓立于世的敦煌壁画和多民族融合、中外文化融会的丝路艺术!

文化兰州,是一个崭新的命题,一个美好的憧憬,一个有灵魂的定位,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

其实当我们如数家珍地翻检兰州书画艺术、民间艺术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兰州先后推出的两部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它的根须深深扎在兰州文化艺术的沃土里。许多人士都曾这样说:“兰州是个很出戏剧的地方”,其实兰州也是一个很出书画艺术的地方。

既然兰州是一个从千年古渡发展而来的都市,是一个具有移民性质的城市,它的文化艺术形态中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着开放的、流动的显著特点,具有着兼容天下艺术的特质。的确,如果兰州的艺术没有多方文化的渗透和提升,今天的兰州就不会有现在如此的魅力、灵气、品位和文化内涵。

文化遗存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得以考证城市历史轨迹的重要依据。浸润在浓厚文化氛围中的兰州,它丰厚的艺术遗存,体现着城市内涵和文化韵味,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深沉的民族文化。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西北交通要道,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汇中,兰州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绘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画家创作时对外部形与象在心中升华、迹化的繁复过程。古往今来,守着一方艺术圣土的陇上画家们关照造化、体悟生活,用多样化、个性化、地域化的笔墨赞美祁连黄河、戈壁大漠;赞美西部人壮丽的生活图景和万死不屈的生命意识,从而也营造出古雅清新、大朴不雕的高格调和西部人超拔的精神品位……

与书画终身为伴的唐琏

多才多艺的书画家

唐琏,兰州市皋兰县人。清代陇上有名的艺术家。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因其书屋名为“松石斋”,故又号松石老人。

他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享年81岁。唐琏一生坎坷,虽聪敏好学,只因家道贫寒,少年辍学,读书不多。他20丧偶,终生不再娶,绝意仕进,专心于笔墨。24岁时拜栖云山道士刘一明为师求长生术,并深入研究道教。他曾学画于崔蒿斋,学书于大劳山人王伯崖,学医于复初老人,学琴于王珊苔。由于苦学与不懈钻研,他精通诗、文、书、画、印、琴、医、道学等,集多种技艺于一身,尤擅书画和医学。清乾隆年间,他到栖云山(现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兴隆山西山)修道40余年,著有《松石斋印谱》等,作品流传甚多。

唐琏有三位书法老师,一是榆中县兴隆山的刘一明道长(道号悟元子)。二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唐琏赴京途中,在山东即墨得大崂山人黄先生指点,授以李后主拨镫法及王右军书法三昧。他的第三位书法老师王光晟,其字立夫,号柏岩,祖籍皋兰,寄籍辽州(今山西昔阳县),工诗文,妙八分,以蔡邕九势相授。他学书用功甚勤,常效法古人苦学精神,抱定“非笔秃万管,不得其妙”的决心,每日必写,谓之“书课”,身后留下许多本大小楷书册,就是他发愤好学的证物。

在书法上,他要求甚高,非常重视书道,要求书法与人品必须一致,书如其人,不作媚世之书。他很重视执笔和运指回腕功夫,学蔡邕九势和李后主拨镫法,主张学书贵在筋骨,不贵形貌,如魏钟繇说的“多骨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唐琏作书,极重视章法,认为一字、一行、一纸都有自己的章法。在一字上有错落、欹斜;一行有趋避、争让;一纸有忽大忽小、忽长忽短、忽轻忽重,不拘一格。他主张学书者首先应从楷书人手,然后再攻行书、草书。他的学生任国钧说他“行年七十有余矣,而画法入唐,且能日作蝇头千余字,勤勤忘倦。”

古朴雅健,是唐琏的书法特色。他所著《松石斋集》其书包括《证道录》(谈“道”的专集)、《书画琐言》、《三十二书品》、《三十二画品》、《信手拈来》、《松石斋印谱》几部分。其中《书画琐言》虽“不数页而终”,却保留了一个勤劳艺术家毕生的心得。唐琏论书法,首重骨力,他说:“学书不贵形貌,筋骨精神尚焉”,如学形貌,依样葫芦而已。假使学二王者欲书“道贯古今”四字,倘二王法帖中只有“道贯”二字,并无“古今”二字,将依何样乎?是以唐太宗云:“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但求其骨力。骨力得,形势自生矣。”(引自《松石斋集》,下同)他说:“书法一道,为师者只授其规矩法程,至于变化之巧妙,为要自己心领神会。历观古人每见万类以画象之,如闻江声,看蛇斗,观舞剑,非心领神会,何能笔意变化多端,不拘一定乎?学者若尤悟心,欲求毫端神妙难矣。”

唐琏喜爱草书,他写了《草书赞》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其诗云:

草书之妙,放纵为先。

急就恰好,颠狂天然。

快健险绝,刚柔绵延。

生死相托,浓淡牵连。

唐琏积累了数十年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出《学书七要》。曰:一要师授法,凡执笔、筋骨、轻重、缓急、向背、开合等法,必由师授。二要考古,必须从篆、隶、八分学起,考究其文字结构。三要读古论,从秦汉以来,各家立论,都要一一阅览。四要专攻,初学时务要专攻钟繇、王羲之或唐人一家小楷,每日摹写三五百字直至二三千字,十余年后再攻行草。五要领悟,书法的神奇变化,要由自己去体会领悟,以求触类旁通。六要心手相应,即心应手,手应心,随思随造,进入规矩准绳。七要心手相忘,要达到心忘手、手忘心、笔忘字,才能进入妙境。唐琏著有《证道录》、《书画琐言》、《信手拈来》、《印谱》等,收入《松石斋集》,雕版传世。《书画琐言》是他学习前人书画理论和从事书画创作的经验总结,这里先介绍他的书法理论。

他还提出了《三十二书品》,其中较形象的有“端正”、“欹斜”、“怒容”、“笑语”、“放纵”、“收敛”、“参差”、“错落”、“险绝”、“奇特”、“变幻”、“筋骨”、“快健”、“闲逸”等。在《三十二书品》中,每一品配有一首四言诗阐明其内涵和境界。如书品之二“欹斜”诗云:

农夫日暮,荷锄还家。牛背牧童,笛声哑哑。

月映前溪,水边鸣蛙。林下高士,醉卧欹斜。

在其他书品中,他或以“金刚怒目”、“宝杵特立”表示“怒容”;或用“旭日初出”、“宫女晓妆”借喻“笑语”;或用“风雨晦明”、“海市蜃楼”比喻“变幻”,都十分恰切地说明了每种书品的特点与变化。唐琏书法涉及的范围很广阔,从篆隶到草行楷再到篆刻,无一不精。其书法大轴多行草,小帧以楷书居多。他对小楷用功最勤,临习王羲之《黄庭经》,日书千字,至其老年,尤具功底。

《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是唐琏为其恩师刘一明所写的具有墓表性质的塔铭。刘一明卒于道光元年(1821),火化后藏骨灰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为之题塔铭,中有“住世逍遥,自在随缘,栖隐云山,演道阐真,四十余年”,“紫府传诰,顺时承天,羽化金蝉,脱壳崇山,筑塔长眠”等语。他怀着感恩的心情,以道家语言写下这篇赞铭。全文用正楷书写,严肃而不板滞,端正而有变化,疏密得体,虚实相辅,不落馆阁体窠臼,甚为难得。唐琏还留有一副行书对联:

花间闲披长庆集;

竹窗静仿永和书。

“长庆集”即白居易诗文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时称“元白”的元稹为白居易编纂诗文集五十卷,名《白氏长庆集》。“永和书”即王羲之书于永和九年的《兰亭序》。此联道出唐琏一生以读书、写字为乐,其诗宗元白,书法右军的艺术苦旅历程。

时人誉为小“伯虎”

崔蒿斋是唐琏的绘画老师。崔氏字奇石,山西文水人,善书画,尤工山水。“先生作画,古峭淡雅,其源盖出倪云林。”蒿斋先生又摹清人李世倬山水、人物、花鸟和指画多年,介亭善倪派平远山水和指画,就是得益于崔先生的传授。临洮诗人吴松崖曾赠唐琏诗云:

崔君信妙笔,乃感六如唐。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诗中的“六如唐”,就是将唐琏比之于唐寅,说崔先生将绘画妙诀全都传给了唐琏。因吴镇先生诗意,时人多称唐琏为“小子畏”,即小唐伯虎也,可见评价之高。唐琏论画主张“骨格清奇,笔意生动”,主张“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在用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古人用墨,浓淡不拘;盖浓处固宜浓,淡处亦宜用浓,且浓之天然虽有定法,却无定位。”同时,在学画方面,也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从名师,二要避俗,三要读古人论,四要会悟,五要师造化。这几点要求,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可以说是学画者的必经途径。这些理论,简明剀切,不像过去一些士大夫那样故神其说,使人如坠五里雾中。在艺术上他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学力功夫。他说:“真行草之法既明,然后效古人坐则画地,眠则画被,万类画象,务使铁观磨穿,何患不到魏晋之室也。解大绅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余谓非笔秃万管不得其妙。”这些话,比那些妄谈性灵,谬说天分的言辞,似乎要踏实得多,中肯得多。

唐琏所绘的花卉不多见。他的一幅指画梅花图上,清癯老健的树干,发出瘦硬横斜的新枝,蓓蕾、繁英直傲霜雪,写出了他心中的圣洁。右下角题:“癸巳秋八月,栖云山人唐琏指画。”此画作于癸巳,即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时年78岁。作品上还留有《题梅》诗四首,其二云:

贞姿瘦骨,雅操孤根。

冰心皎皎,俗尘不昏。

千红万紫,莫可比论。

惟此清气,充满乾坤。

这首诗,正是这幅梅花图最好的注脚。

唐琏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卉、人物。他先学倪云林平远山水,但“平林远岫”的景色多在江南,不符合陇右实情,有违“师造化”的主旨。后改习荆、关山水。山西荆浩、长安关仝常以高山大壑入画,同陇上自然景色相近,可供借鉴。介亭虽出入倪、荆、关,但只取其气势,不循成法,喜用小斧劈皴,以篆隶笔法点染雄浑豪放的陇原山水,略施赭、黄色,劲而不板,细而不碎,为创立陇原画风,开辟了一条道路。他的墨画和指墨画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小品和其他种类:其特点为:以书入画,讲究线条,浓淡相问,枯润并施,虽以指画,但求通神,虚实有度,构图别致,气势雄伟,生动自然,禅味十足,款式干练,钤印到位。

《国朝画后续集》、《墨香居画识》这两部书对他均有很高的评价,说他“点染云山,苍茫古秀,陕人目之为小子畏”。他的《秋山萧寺图》,在尺幅中真有千岩万壑之势。山峰庙宇,掩映有致,数株老枫,色极浓艳,而古淡萧瑟气象,已然在笔墨外。又有一幅《古木寒鸦图》,树身苍劲离奇,枝乱而整,简而有趣。寒鸦数十,姿态横生。有的缩着脖子,有的反顾相呼,有的盘桓将落,有的还没有站稳,树枝儿仿佛还在颤动。每一只鸦虽只有三四笔,但却一个有一个的样子,没有雷同。

对绘画理论,他作过不少精辟论述。他在《作画管论》中说:“要皆骨格清奇,笔意生动,远近相称,前后左右有情。如画树木,不论多寡,凡趋避、争让,虽极狂怪,亦须四肢分开,繁简恰好。如画山否,峰峦凸凹,随处峻峭,即纵笔写去,亦须三面毕现,姿态横生,奇怪叠出。山石树木既能随意纵横,心手不违,然后布置分合、向背、俯仰顾盼之势,使云烟之逗合、水之源流出入,与夫桥梁、道路、楼台、屋宇俱若天成。”他认为作画要力求画面清奇、生动,用笔矫健、放逸。书画同源,凡书法上的趋避、争让、分合、向背、俯仰、顾盼等法,都可用在绘画上。他特别指出,切忌“画云烟如板片,画泉渊如披练”,“以软弱脆嫩为细秀,以干枯板滞为苍老”。如此,就犯了作画之大忌。

唐琏提出的艺术论

唐琏提出学画要有师授法,如画技、画风、布局等,都须师授。他善指画,即由其师崔奇石传授而来。他把“师造化”看成作画最重要的一条,说:“天地之四时变化,阴阳晦明,活活泼泼,均是自然粉本。其间如奇峰峭壁、怪石嶙峋,林木茂密、烟云缭绕、泉渊曲折、瀑布飞溅、仙窟灵宅、楼台屋宇,又如江湖之风浪汹涌、舟楫繁杂,渔网罾钓、樵子野叟,其闲情逸致,果能从游览中豁然贯通,加以学历年久,下笔自有天地造化之妙也,此为妙境。”他主张将各种自然奥妙、人间奇迹都当成创作素材,比一味临仿古人作品要高明得多,如此坚持下去,自然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

他的学生梁宗礼说:“介亭唐君,余父执也。先生以书画驰名,凡周籀(大篆)、秦斯(李斯简化大篆而成的小篆)、汉繇(钟繇)、晋羲献(王羲之、王献之)、唐颜柳诸书法及顾氏虎头(顾恺之)、吴氏道子、王维摩诘、唐寅伯虎诸画家,****敲髓,神妙天然。”而唐琏的另一个学生徐悖文论唐琏的画说:“初学倪高士(云林),壮岁变通诸家,不拘一格,近年(道光初年)出入荆浩、关仝、李龙眠,遂成一家法。至楷隶行草,专宗钟(繇)、王(王羲之、王献之),若分书,则直入汉人之室矣。”总之,唐琏在书画方面,出入于汉唐,涵泳于宋元,博采众家之长,兼师造化,参以己意,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书法古朴雅健,运笔峭拔不凡。绘画点染云山,苍茫古秀,有出尘之致。唐琏在诗、书、画、篆刻上的成就很大,受到当时不少名人的称赞。如临洮吴镇《赠唐介亭》诗云:

潇洒唐生号介亭,图章人妙画通灵。

几家篆籀镌奇石,随处云岚挂小屏。

白塔山前风浩浩,红泥岩下水泠泠。

与君把酒欢无极,沉醉何妨倒玉瓶。

综观唐琏的艺术成就,他的确是清代兰州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书画篆刻大家。他一生却如他在“松石斋”一诗中所说,生活是在“淡饭充饥肠,读书务农圃”中度过的,这在当时也至为难得。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秋天,即唐琏逝世的前一年,他为自己写好的碑文中,还深有感慨地说:“生平所学,自知不足”,“自愧志不坚”。他的坟茔据说在兰州市伏龙坪附近,其墓与碑至今在何处仍不得而知。

温虚舟父子的山水缘

同类推荐
  • 吉尔特大陆之始皇

    吉尔特大陆之始皇

    潜龙伏渊十八载。腾空万里吞祥云。我为始皇今始载,从此天下只一人。天下纷乱,我自横刀立马。揽四海英杰,战天下群雄。秦政出上联:龙战星野,携白虎朱雀,四方为敌。郭嘉对下联:王定寰宇,聚白起郭嘉,八面称尊。众人指着郭嘉笑骂道:“臭不要脸,”郭嘉环视众人深施一礼:“过奖过奖。”一点点小幽默,一段段血泪史。一首年轻人的征战诗篇,一曲金戈铁马的古筝旋律......中国历史上的十七个国家在吉尔特大陆上矗立,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在吉尔特大陆上涌现。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在吉尔特大陆上上演。
  • 混战浮生记

    混战浮生记

    平行空间历史,请勿代入。如有巧合,实属雷同。在低魔环境下,凡人如何自处?雏鹰在恰当的地点,并不是没可能弄死老秃鹫,只是比较费劲罢了;但是如果对手是老鼠的话,雏鹰也是鹰啊。
  • 邦国天下

    邦国天下

    穿越轻松吗?一点都不轻松!还很泪~~于是泪着累着就磊出啦一个帝国》》》》”吾等笑谈天下之事,举足之间万万人俯仰,帝国东抵倭国之畔,西越葱岭之巅,南海之上泛舟闲钓,北漠之中牧牛羊无数!君问此国谓曰何名?此国名曰华夏。”华夏,在北方被称为神圣华夏帝国,在南方被称为华夏联邦。
  • 秦末之章邯

    秦末之章邯

    章邯,秦末着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一个现代人成为了重新领兵的章邯,那么章邯还会是城破自杀的结局吗?请看本书。作者话:由于本人学历,能力有限,没法做到完全对照历史,大部分是根据《楚汉传奇》来进行创作的,所以考究帝,数据党勿入。声明:本人文笔不行,所以通篇都是白话文,不喜误入,如果因为这个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本人删评论。勿怪。。。。
  • 红楼未完结

    红楼未完结

    贾珍你有本事,就休了我,这么多年守活寡,我够了。你们俩再闹,我就自杀。蓉儿有话好说。
热门推荐
  • 文成公主传

    文成公主传

    他是长安翩翩佳公子,和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也曾一纸婚书,许诺白首不相离!可种种情深,抵不过一道圣旨!和亲远嫁,生离死别,他亲手把她送入别人的怀抱,又悔恨不已,生死追随。他是雪域高原的战神君主,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他爱她怜她,更恨她心里有别的男人!
  • 向天使忏悔

    向天使忏悔

    那一年,母亲的狠心离开,冰冻了她的心,父亲的死亡使她再次见到母亲,可眼前呈现的是另一个家和一个受宠爱的妹妹,母亲向现任丈夫隐瞒自己身世,声称是捡来的弃女,她恨,她要把痛苦一一还给那家人。那年,妈妈带回家了一个漂亮姐姐,姐姐多才多艺,优雅迷人,成为了她崇拜的偶像,她热爱着她,却没想到她让她家破人亡,几乎毁了她一生......
  • 血夜神祗

    血夜神祗

    拨开重重阴霾,一度欲要踏入她黑暗的心境,却被一次次隔在门外。欺骗、背叛、利用、陷害,她早已落下空壳不见曾经的灵魂,美好的幻想一次次破灭,她终于不再为自己而活。逃离、防御、避舍、依赖,她终究明白一切的徒劳,选择沉默顺从,紧紧抓住心中仅剩的牵挂,苦苦支撑。神的救赎没有降临在她的身上,因为她早已不再为人。一直念叨着的男人,为她带来最后的希望,但留到最后,又有谁能够安然存活?“痛过的心还会再痛一次,死过的心还会再死一次;伤痕绝不会退去,痛苦绝不会抹去;留下的印记会证明你的一切。”这是她最后的感悟......
  • 相府千金

    相府千金

    赵府千金赵云儿,前世从掌上明珠落入万劫不复。被亲生父母陷害,唾弃!再重生,今生,她看透人生,决心复仇,所有对她不恭的人,都只有,死!
  • 复仇总裁很嚣张

    复仇总裁很嚣张

    他费尽心机找到他,为的只是十年前,她的母亲破坏了他的家庭。酒吧里的相遇,一场算计,一场阴谋。当她走进他为她精心编制的陷阱里,注定要尸骨无存。楚晋,如果你那么恨我,就杀了我!江芷澜忧郁的看着楚晋,一字一句的说道。此时此刻,楚晋漆黑的眼眸里闪烁出危险的光芒,他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般,大手狠狠的捏着江芷澜的脖子说道:你以为我不敢吗?江芷澜缓缓的闭上眼睛,一滴泪从眼角划过。楚晋竟然下不去手。
  • 妖孽王爷:王妃要乖哦

    妖孽王爷:王妃要乖哦

    医学天才白墨涟一次任务失败意外穿越到修仙世界——云焰大陆,什么?说她是废柴?她偏要逆天改命!说她颜值低?哪有人家只是低调而已~可是……却偏偏遇上他,一不小心情根深种,看他如果追她到手携手共走天涯……
  • 一条河,流动的往事

    一条河,流动的往事

    关于感情同性友情亲情社会人生是一条河,或者说我的人生是一条河,里面有许多的落难者,挣扎着,是情感,里面飘着些许的浮木,等待着,是理智。有的抓住了浮木,有的共享浮木,有的为浮木争夺,有的则没抓到浮木。那些抓住浮木的逃生了,获救了;那些共享浮木的休息着,停歇着;那些为浮木争夺的呐喊着,厮杀着;而那些没有抓到浮木的消沉了,永生了。
  • 钟馗是我把兄弟

    钟馗是我把兄弟

    爆笑的灵异故事有情有义的神鬼还原一个真实的冥府呈现一个仁义的仙界写的不是恐怖,而是段子要的不是害怕,而是真情(新书已发:《一卦天下》恭请各位爷捧场)
  • 题新昌所居

    题新昌所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被谁动了爱情?》

    《谁,被谁动了爱情?》

    她是席蕾,一个幸福的疯子。为了爱,她甘愿付出一切、倾尽所有,可换来的却是长达四年的情感囚禁。他是邹川,一个像天神宙斯般不可一世的成功商人,却在爱情面前如履薄冰,惨遭不幸。他是齐喧,一个满腹仇恨的天才画家,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掠夺邹川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女人。在这场犹如海啸般肆虐的悲剧中,任谁都无法做到全身而退,无论是卸甲投降的逃兵、或是全力以赴的战士,都无法在最后的战役中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局。而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玩火自焚的小孩,自以为是的用“爱”作为武器去刺伤别人,不想到了最后,伤得最深的那个人原来竟是自己。当仇恨与报复不断的升温,嗜血的真相演变成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杀戮,到那时,谁还会记得他们最初时的样子?又有谁,能够救赎早已沦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