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2600000012

第12章 兰州晏公庙与江南移民(2)

大量人口迁入兰州,成为兰州私营商业迅速走向繁荣的催化剂。1945年前后,兰州的商店总数已达到2095家,营业总额增加到10亿多元,店员人数也达1.3万人之多。仅兰州的杂货店就有277家;京货店更是分门别类,形成了专门经营布匹、丝绸呢绒、百货、服装的商店。其中布商114家,丝绸呢绒商26家,百货商98家,服装商63家。此外,茶商、烟商、食品商和粮行等均有较大数量的增加。与之相适应,进出口货物也大幅度增长。

在其他大城市遭受日寇蹂躏、百业凋敝的情况下,兰州商业却异军突起,独占鳌头。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兰州地区的商业与东南沿海和内地城市相比,其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即使是比较有名的京货行、杂货行、茶叶行和烟行等,资本额也大都在几千元之间,最多不过数万元,甚至还有几百元者。在这些商行中,除了极个别的新兴近代商业外,许多都是恪守封建行规、循规蹈矩的的小商小贩,甚至一些京货行、杂货行乃至十分有名的茶销业和水烟业,也不例外。这种状况,使兰州地区没有能够出现十分有名的富商大贾,而且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动荡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兰州商业迅速走向了衰落。

在兰州,抗战时期的经商者始终以外地人为主。如著名的山西绛太帮,在兰州经商者约有一万余人,兰州的海菜行(酱园)、客栈业几乎全为他们经营,其他绸布、百货、五金、铁器、杂货、行商等也大都为其经营;京货、杂货业大都以京、津一带商人专营;水烟中的青丝烟也主要由陕西籍商人经营。所以有人说,兰州“金融之权,操纵于山、陕、津帮之手;各大行店,晋商称胜;钱庄药号,秦人居多;购办皮货绸缎杂货事业,津、晋两帮,又称并驾;制造青条黄烟,陕、甘两商亦足齐驱”。这些外地商人的移居兰州和对兰州商业的大规模经营,使各地先进的经营方式传入兰州,为兰州商业的发展及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代兰州商业的发展,还使兰州再次扮演了“丝路”重镇的重要角色。当时,俄国商人在兰州专门设立机构,运销各种土特产品。即使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仍然通过兰州,经嘉峪关、新疆等地,将大量的皮毛、药材、茶叶等,运销西伯利亚和其他地区。当时,中西交通更加畅通无阻。在国内,兰州的商人将南方大量的工业品运销新疆等地,新疆等地丰富多彩的土特产品如地毯、皮衣、葡萄干又被运回兰州。在甘新公路修通后,这种交流更加频繁。兰州终于再次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明珠,古老而神奇的“丝绸之路”重新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其时,一方面兰州的商人奔波于全国各个地区,从其他城市购买各种工业品运销兰州市场;另一方面,外地商人也在兰州设点立行,运销西北土特产品。由于兰州地区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使本地工业品的销售量迅速增加,尤其是面粉、火柴、纺织等工业品更是名列前茅,年平均销售值均在数百万元以上,纺织品的销售量甚至在数千万元以上。所以,抗战前后,兰州工业格局迅速发生变化,原来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作坊迅速向以机制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过渡。据1943年统计,这一时期,兰州地区的机制工业厂数已达106家,除了战前创办的25家外,战后新增加81家。与此同时,由于烟草、食品、面粉、皮毛等销售量的增加,使农业、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兰州市已成立和筹备的同业公会共有102个,计2252户。1940年,贺笑尘当选兰州市商会理事长。早在抗战前,就出现了“甘肃羊毛的产量及绵羊头数均在中国占多数”的局面。农产品中水烟、棉花更是兰州出口货物的大宗,动辄数百万斤。从此,兰州的水烟和皮毛成为名闻遐迩的土特产。近代兰州,客商的足迹不仅遍及中国各个城市,而且还与欧美人直接交往。这种交流,除了将国内外先进的工业品引进兰州外,客商们也将兰州的工业品和土特产远销国内外。尤其是西北地区有名的农副产品,更成为国内外商人及消费者青睐的佳品。这种商品的交流,使兰州地区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兰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外地先进的经营方式进入了兰州的城乡经济之中,许多农牧业产品不再是一般的产品,而直接变为商品,并一开始就进入流通领域。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广大农民开始自觉接受新鲜事物,并走出家门,去了解世界。

抗战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兰州的商业贸易,主要由山西和陕西商人经营,尤以山西商人较多,仅从当时在兰州的山西商人的人数上就可见一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当时的兰州警察局调查全市人口仅有十余万人,而山西和陕西人就达一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山西人又占多数。这一年的商业已经极为萧条,但在兰州的山西人还有如此之众,可以想象商业兴盛之时,往来于兰州的山西商人该有多少。

柴仲圭便是晋商中的代表人物。柴仲圭(1892—1966年),山西省新绛县北柴村人。13岁时,随其父来兰上学和经商。1929年其父病逝,他继承父业,在兰州经营“致兰斋”海菜铺。仲圭注重商业道德,讲究经营信誉,且以店为家,勤于事,精于业,重质量,创出远近闻名的优质糕点兰州饽饽点心。他善于经营,精于理财,持之以恒,稳步发展,先后在兰开设“中和当”“均和当”当铺两处,“德顺诚”食品店、“顺德”百货店、中盛永洋广杂货批发店各1处,购置房屋10多处,还在家乡新绛县开设顺城食品店1处。

建国前兰州海菜行有五大名牌产品驰名西北各省,即致兰斋的饽饽点心、三合公的水晶饼、恒丰裕的白酱油、高明远的甜面酱、文聚成的蓼花糖。其中饽饽点心,色香味俱佳,名冠榜首。

20世纪中叶,兰州的晋商中名气最大、贡献最多的当属奇才贾继英了。

据考证,贾继英曾因给八国联军入侵而逃亡的西太后借银元30万元,后任清廷“大清银行”行长;抗战爆发后,他带着四儿媳、六儿媳和最小的子女避难兰州,担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兰州分行经理,在兰州生活工作了七八个年头,期间大力支持甘肃办矿。1943年去世后,埋在五泉山的一黄土之下。

实业学堂在兰州长足发展

抗战爆发后,随着工厂内迁,资金转移,兰州地区成为全国的战略后方之一,国民党政府开始重视对西北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兰州近代工商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种形势,一方面对科学文化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而,抗战时期,大量人口的迁移进入兰州,也使兰州的实业学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扩展。

首先是“工合”学校的出现。这一时期,除了各类实业学堂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外,1942年秋,新西兰国际友人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以“工合”组织的名义,于兰州创办了一所培黎工艺学校。该校与后来创办的山丹培黎工艺学校互为姊妹。校内开设纺织、缝纫、机械、陶瓷、玻璃、皮革、造纸、煤矿、垦荒、畜牧、测量、地质勘探、地下水利工程、医院等各种实习场所,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培训贫民子弟,为兰州地区培养了大批中等技术人才。

另外,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5年间,兰州农业学校的高级科班增加了8个,初级班增加了3个;省立兰州工业学校高级班增加7个,初级班增加了4个。到抗战结束时,兰州职业技术学校各科学生人数,农业类603人,分属高级农艺、森林、合作与初级农艺、森林5个科别;工业类380人,分属于高级类的土木、机械、纺织、电信、化工和初类的机械、纺织等7个专业;普通高科类68人。可见,随着社会的需求,实业学堂的专业已有较大变化,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此求学。1939年夏,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后改为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创办于兰州,学生达400多人,并在平凉、武威、榆中等地分设农场、林场,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同时,抗战前已创办的甘肃学院,科系也得到重大扩充与调整,1941年,增加法律系、政治经济系及二年制的银行会计专修科;次年又增设了二年制的人事行政专修科,不久又将银行会计专修科改为4年制的银行会计系。从1943年暑假起,该校改为国立甘肃学院,将人事专修科取消,而把政治经济系分为政治和经济两系。这样,连同原有的2个系在内,就共有6个大系了。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到建国前后,兰州近代实业学堂初步形成了技校、专科、学院这种由中层到高层的配套教育体系,基本具备了培养工、农、商、矿技术人才的能力。所有这些对兰州乃至甘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与此同时,各类与实业相关的高等学府相继兴办,今天的西北师范大学就是在那时候搬来的。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日本侵华的硝烟中,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发展而来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被迫走上了漫长的举校西迁之路,先后迁往陕西西安、陕南城固。1941年开始迁往兰州,并历经了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等沿革,最终发展壮大,成为西部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学校西迁过程中,有一个主要人物功不可没,他,就是李蒸先生。

李蒸(1895—1975年),字云亭,河北栾城县人,著名教育家。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西北联大常务委员兼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40年4月,学校迁兰前,李亲自勘察,选定校址,他说:“学院建在十里店,背山面水,既离开闹市,又距城不远,交通方便,从黄河取水,进城购生活用品,都比较便利;而且,这里蔬菜丰富,枣树连片,桃树成林,环境幽静,是读书的好地方。”就这样,河北籍的李蒸先生就像建设家乡一样,开始在兰州辛苦奔走。

在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建一所高校十分不易。在经济落后、地处偏僻的兰州新建高校,更是难上加难,但李蒸没有被困难吓倒。

1941年4月,他聘请兰州各界知名人员和地方士绅29人,组成西北师院兰州分院建筑设计委员会。5月5日,主持成立了西北师范兰州分院筹备处,并购置地皮275亩,用来建筑第一批校舍。他废寝忘食,多方奔走,购得土平房35间,作为行政办公和师生员工食宿之用。

还聘请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齐国梁为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分院主任,具体主持筹建工作。

1941年11月1日,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西北师院兰州分院举行开学典礼。第一届招收新生150人。1942年,西北师院本部由陕西城固迁到兰州,兰州分院正式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从此,古老的兰州有了高等师范院校,有了中学教师的摇篮。

爱才,是李蒸的一大美德。建院初期,他即聘请了李建勋、胡国钰、袁敦礼、董守义、焦菊隐、孔宪武等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兰州遂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人聚集地之一,对兰州以及西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李蒸先生和著名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师院开设了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教育、家政、公民训育、博物等10个系和6个专修科,成为当时专业设置最全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这里不能不提随师院来兰执教的教育家何乐夫。

何乐夫(1893—1984年),名士骥,浙江省诸暨县人。浙江绍兴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北平孔德学校执教。后考入北平清华研究院,从师于国学大师王国维,攻读中国文字学与考古学,为王氏所器重。

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兼任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中法大学等校的文字学及文史考古诸课讲师。曾对北平附近文物古迹进行了缜密的考证调查,并撰写论文。

1943年秋应聘来兰,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为了宣传抗日,鼓舞士气,撰写了《宋代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史迹考》《宋代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史迹之调查》等著述。在兰任教期间,何乐夫先后在兰州十里店、崔家崖、孔家崖、达家庄、水挂庄、安宁堡、徐家湾、盐场堡、华林山、四墩坪、太平沟、西固城、西果园等地作过多次考古调查。

这次对兰州地区的考古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在此之前,兰州的地下文物,从来没有像他这样高级的专家前来问津过。1944年冬,西北师院举行校庆活动期间,他举办了一次历史文物展览活动,展出石器、陶器、铜器、历代货币、玉器、玉简册(部分)等,还有历代文物拓片、历代碑帖和汉画像石拓片、秦砖、汉瓦等,这在兰州地区前所未有。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北师院师生将复回北平师范大学。他说西北历史悠久,考古工作方兴未艾,遂坚留兰州,继续在西北师院任教,并从事考古工作。兰州大学成立后,他又兼任兰大中文系的文字学与历史系的考古学教授。1947年夏,在西北师院东北角一残堡处,他发现了一件明万历十年的《深沟儿墩墩军碑》,对兰州黄河两岸残存的古长城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他的教学与考古研究对甘肃的考古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期间,随校迁兰的还有曾任北京第一师范学院院长、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教育家李化方先生、李嘉言教授等。

抗战胜利后,西北师院部分师生返回北平恢复北平师范大学,部分师生继续留在兰州,兴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他们把兰州当故乡,在这片土地上又开创出了新的业绩。粗略估计,自1942年西北师范大学迁兰至2005年,累计培养学生8.6万余人,为西北教育战线培养了大量的师资,为推动西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火中兴起的文化事业

抗战时期兰州人口的骤增,还使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在此期间,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茅盾、张仲实、萧军、塞克、吴渤、顾颉刚、丛德滋等相继来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春秋左传)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春秋左传)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夺秦

    夺秦

    战国末年,受秦国杀手追杀的楚国末代王孙熊心在死亡前一刹,心血激活楚国神器“凤神玉”,夺魂附生在了三十五年前被吕不韦抛弃在了赵国邯郸的亲侄子吕渊身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国仇家恨俱在的熊心,他该何去何从?强秦能否依然一统天下?占据秦国大势的法家能否屹立不倒?策划祭起了“农民起义”这一个大杀器的墨家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无为而为的道家能否依然如史上一般,最终篡取了胜利的果实?受到最残酷镇压的儒家能否提前几十年发动致命一击的逆袭?拥有最强武力的兵家呢?神秘莫测的阴阳家呢?春秋战国几百年,合纵连横,不断挑动着天下大势的纵横家呢?兼儒墨,合名法,博取百家之长的杂家呢?在它背后,“奇货可居”,率领杂家全面崛起,连秦王赢政亦要尊称一声“仲父”的吕不韦又是何等的霸气风骚?……画卷已开
  • 大明正统

    大明正统

    我,穿越了!朱允炆说,“你是我的后代,真正的大明正统。”张三丰说,“逆天改命,天岂能如人愿。”孙太后说:“你这熊孩子,过来打屁股!”1435年的大明,盛世巍峨!9岁的小皇帝,板着脸说了一句:“妈的智障。”有骑鹤的道士,有踏莲的和尚,武者一跃百丈,文人一喝断魂!有孔明捶背,有刘基说书,还有李斯打工。朕的目标,是大明之外!
  • 霸王传之战为红颜

    霸王传之战为红颜

    史书上的霸王,不尽完全!破釜沉舟震天下,勇也;破章邯报伯仇,孝也;鸿门宴不杀邦,仁也;鸿沟约不倒戈,信也;虞姬以死相随霸王恩,情也;子弟兵亡不渡江,义也。有人说霸王自傲自负自大,可别忘了高祖亦是沛县一出名的地痞流氓!丢妻弃父,诛杀功臣,鸿沟背信,三妻四妾!若非说项羽之不是,某过于傲也,傲于自认天下之治以一人便可!有人说有史可鉴,可也别忘了,史乃人所作,喜处功臣名君悲处暴君佞臣!别样的项羽,别样的霸王!霸王传之战为红颜
  • 在唐朝的生活

    在唐朝的生活

    回到唐朝的那些琐碎小事儿。(本文有些恶趣,历史方面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热门推荐
  • 古皇大陆

    古皇大陆

    太历元年,大陆突现异象,百里裂缝将天空一分为二,各方势力惶惶不知何所故。而后数月,古皇一脉横空出世,凭借超凡手段一举平定天下,成为不世传奇。——————数万年后,乌荣镇的药铺小少爷林渊,因为一名从天而降的修行者,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小子,想学修行么,我教你啊。”“不想。”——————新书不肥,只求收藏!!!
  • 禁宫绾暒传

    禁宫绾暒传

    人生如一梦,荣华总是喜。浮生能有几,贫富一般穷。当我摇身一变成为伯爵之女,代姊入宫荣登君王妃嫔,卷入争斗之中弥足深陷,才明了命运再由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三界战争

    三界战争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族罢了。...名字?十年前就不用了。当然,你可以称呼我为‘无’。...在十年前,我有幸与魔族人生活在一起。正因如此,我知道魔族人与我一样,喜怒哀乐无一不同。而你们,竟然为了那种荒唐的理由发起战争。...所以,就由我来结束它!
  • 我是茅山道士

    我是茅山道士

    战乱纷飞,枯骨遍地,鬼怪现世。而我作为一个茅山道士,该助纣为虐实现大东亚共荣,还是控制天下鬼怪保卫家园。
  • 郑州,别离开我中不中

    郑州,别离开我中不中

    中原核心,四通八达,这是郑州;屌丝之城,修路挖沟,这也是郑州。越来越多的人抱着梦想离开,但总有人坚守留下来。懦弱或坚强,这都是我们流泪和奋斗的地方。站在大玉米棒下,我咬着牙说,实在不行,我们就离开郑州回家吧。叶晓纯捶打着我的后背哭喊道,你休想,这儿是郑州,不是你的郑州,是我们的郑州。
  • 冷书生讲故事

    冷书生讲故事

    我在一次古镇闲逛时发现一家奇怪的茶室,没有服务员,进门口有一个大茶壶和钱箱,进来的人只收五块钱茶钱,自己取了杯子自己倒茶就可以随意落座,茶室中央的台子上有一个自称是冷书生的人在说书,不过他手边没有折扇,也没有镇木,却在脸上带了个哭脸面具,他背后的墙上悬挂着好一些面具,这些面具有哭的,有笑的,有惊恐的,各式各样,不过都能让人一眼看出面具的情绪,非常大的传神。我好奇的坐下来边喝茶边听,才发现他说书的内容几乎没有耳闻,更像是在讲故事。
  • 斗动天巅

    斗动天巅

    这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也没有绚烂的斗气,有的只是神奇的息气!等级制度:修者,修奇者,修师,出修师,息王,息之,息帝,斗息魂,极斗息魂,修息魂之,(通天)天巅。【在这里,馒头郑重的求推荐票与收藏O(∩_∩)O~~】
  • 黑客染宝:大神求放过

    黑客染宝:大神求放过

    玩游戏和师父去逛街,没想到遇到大神勾引,更没想到大神竟然要我做他娘子,玛得我忍可没想到他还是我学校里的第一学霸校草,从此我哪都可以遇见大神,大神放过我吧!
  • 我爱你,只是你

    我爱你,只是你

    这是一个纯爱的故事,因太多的误会,两人彼此相爱却相互折磨。萧然爱景书,爱到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可是就算死我也不想放手怎么办?“景书爱萧然,却无法放下心里的枷锁,在萧然离开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宁愿一辈子活在愧疚与不安中也不要没有萧然的日子。
  • 乱游记

    乱游记

    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一段始料未及的虐恋,负了你,毁了一切!我命由天,不由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