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6400000023

第23章 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3)

尽管松金通过这句话——“我知道烧火的那个女人是个真正的草鬼婆”——确定了一个女人“草鬼婆”的身份,但这个女人到底是不是“蛊婆”,有什么异常之处,我们作为故事的听众还是没有办法确定她被当作蛊婆的缘由并将此故事理解成为一个“斗法”事件。从松金略带自我夸耀的描述来看,我们只是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女人正在灶屋烧火,被松金用一点热油泼了一下,后来跟别人赞扬巫师捞油锅的手法很好而已。

我们忍不住会猜想:她可不可能知道自己被这个巫师当作蛊婆看待了呢?

如果她知道,她会有什么反应?

苗族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多人相信“蛊婆”和“斗法”的说法。我认识的一位六十来岁的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名苗族巫医,他给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我年轻时,有一回与几个朋友去一个寨子出诊,朋友刚坐下来,屁股就粘在凳上,无法分离,于是我们知道今天遇到了草鬼婆,与我们斗法来了。于是我说,半个时辰内将有人前来求医说他家有人肚子痛。果然,不到一个小时,邻居家有一个小姑娘急急忙忙跑来,对着那家主人说,我妈突然肚子痛,她说她输了,请这里的师傅过去给她治病。后来我就出马给她治病,我的朋友和草鬼婆都安然无事。此后我在那一带苗乡都颇有名气。

在村寨的生活实践中,苗寨有两句俗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那就是——“无蛊不成寨”,“三户必有一户草鬼婆”,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蛊”——这种有趣的对骤发的、不造成严重后果的身体病痛和生活中偶然事件的解释体系的笃信,同时也表现了在村寨内部,苗族人与他们的家庭成员之外的家户来往时,对于人际关系过于亲密的警惕,这表现了家庭之外人们彼此之间的疑惧和自我保护。若我们再往前引申一点,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出于对蛊婆(草鬼婆)的惧怕,人们强调村寨各个家户之间的疏离,从而彼此之间得以保持一种客气的礼数。

三、山江苗族的“鬼”意识

“鬼”的观念在山江苗族的信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们认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东西,无论是魔鬼、祖灵或神祇,都可统称为“鬼”,它是当地祭祀中一个最主要的范畴。鬼又有善、恶之分,善鬼有时也被称之为“神”。在山江苗族看来,鬼无处不有,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乃至人的命运,都是各种各样的鬼主宰的结果。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奇异的现象或反常的状态,用世俗领域中的知识能力不能去控制解释时,就以为是“鬼”在作祟或保佑,于是人们举行种种仪式祭鬼、驱鬼或酬鬼。

村寨之间流传着的鬼怪故事与驱鬼仪式相辅相成,循环不尽。

祭祀鬼的目的,主要有三类:一是除病。若家中有人病痛久治不愈,人们就得请巫师驱鬼(山江苗族认为主家得了什么样的疾病,首先要找准是什么样的“鬼”作祟,找不准,病就不会好)或祭祀祖先鬼,希望得到祖先鬼的保佑,同时辅以服药治疗。二是求子。缺子嗣者为了求得后代也得进行祭祀。三是敬请五谷神等,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得到好运气,过上好生活。

接连运气不好或者家有重病之人时,人们会请仙娘“走阴”查看缘由。人们认为,祖先鬼会假借仙娘告诉后代禳解方法。

不管对鬼做何种禳解仪式,我以为都出自于人们内心的一种惧感:一方面人们置身险恶的自然环境,疾病多,生存发展不容易;另一方面苗族人民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对异常现象充满恐惧,又想祈福消灾。为了使一切顺利,人们需要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人们认为,通过各种驱鬼仪式,人们就能避祸趋吉。同时,苗族驱鬼巫术还有一个道德优势,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出了一种公共生活规则。它不但能“驱鬼治病”,还能呼风唤雨进行“神判”,禁止人们偷盗、****,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驱鬼仪式包括咒语、仪式过程和仪式执行者。咒语的功用主要是送灵、驱鬼和祈福等,吟唱时有严格的时空规定,不能随便吟诵。

(一)巫师、仙娘与巫医

说到“驱鬼”,我们就不能不先提到驱鬼仪式的执行者——巫师。苗乡的巫师有两种——苗老司“巴得雄”和汉老司“巴得卓”。在过去,苗族的巫师往往集“理老”、“歌老”、“药老”等职责于一身,维系着苗寨乃至整个苗族地区内部的安定,保证苗族在长期的内忧外患、生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直至今天,在边远的乡村山区,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存在,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各种疾病无力抵抗,只有通过巫术乞求鬼灵保佑,佐以巫师开的中草药,采取“神药两解”的办法求得解脱。巫师可以给病患者、受害者、祈福者一种精神安慰,从而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苗族巫师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功,还需精通一些巫技,如“吞火炭”、“吐火”、“上刀梯”、“踩铁铧”和“捞油锅”等,这些都是为了向鬼显示神力、驱逐疫鬼所采用的手段。此外,巫师还用道德批判来应对社区危机。

巫师是苗区民间宗教的职事人员,为葬仪和驱邪仪式提供服务,或以其他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在礼仪上的需要,因而在社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应的,人们对苗族巫师的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在湘西苗区,要成为一位巫师必须通过“择徒”、“验身”、“度身”三个阶段的考察。

“择徒”就是巫师对自己的子孙、或前来学习的弟子举行人品考察,看他的为人是否忠厚、善良、正派;是否热爱本民族、热心民族公益事业、敬重祖先;是否诚心学艺、尊重师长;是否聪明、能言善辩等。考察合格才开始学习祭词和祭仪。“验身”,主要是考察弟子能否进入“角色”,不能进入者为俗身,劝其退出师门。“度身”就是学徒经过三年五载的学习后,可以出师另立法坛(世袭者不另立坛)了。“度身”时须举行隆重的仪式,并约定此后严格遵守五条戒律:一要忌口,不吃狗肉和五爪肉;二要净身,不触摸死尸;三要禁欲,不准说流言秽语,不准调戏妇女;四是止盗,不许有偷盗和赌博行为,更不许为匪抢劫;五是正行,平时行为要端正,不欺侮弱小,不伤人性命。所以人们说,苗族巫师带徒弟,首先传的不是“技法”,而是道德戒律。苗族巫师多系祖传,传子不传女,不设馆建庙,只需在自家堂屋里安一神坛。平常举行祭祀活动,主家不请不到,也没有定期的祈祷和礼拜。

通常来讲,苗族巫师严格遵守戒律信条,安分守己,因而深得苗民的敬重。苗族巫师都是业余的普通劳动者,其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经济收入不主要靠巫术活动获得。巫师必须做到爱人如己,在人们需要他的帮助时随喊随到。同时,巫师在苗乡还需要用巫术做一些善事。比如帮助村里的可怜人获得一些技能谋生或者做法术帮助老光棍找到配偶。我的一位访谈人说到某个村子有一个弱智男人,什么活儿也不会做,既不会打鼓,又不会做饭菜料理自己。巫师看他实在可怜,就给他做了一个法术。巫师画符以后朝他吐了一口水之后,这个弱智男人就昏迷不醒了。醒来之后,这个男人就打鼓、做饭菜都会了,而这些技艺原先都没有人教过他。

巫师群体中也有一种例外。有一种学了“认路”的巫师据说便是作乱乡里的人物。学这种法术的人,在学习法术之前,先得发重誓:一辈子打光棍断子绝孙,还会不得好死。这种人在寨子里比较讨厌,不讨人喜欢。火仁村就有这么一个巫师,后来被香港一个老板花高价请去专门作表演,作些奇奇怪怪的法术给人看。据说这种巫师爱捉弄人,如果他不捉弄人,自己就会生病。这个角色在社区的位置在我们看来颇有些类似“蛊婆”。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苗家小伙子向我介绍了这么一桩奇事:有一年我下乡检查工作,正碰上村里有一家人正在杀年猪。我就在那家坐了一会儿,大家都看着那头猪被杀死、吹气吹得鼓鼓的,猪毛都被剃光了,整个身子净白净白地朝天躺在坪坝中的门板上。这时候,一个巫师打这家门口走过,随口说:“看啦,这猪跑了呢!”说时迟那时快,那头猪听了这句话,忽然从板凳上翻身爬起来,对着门外跑,大家错愕之间,一时还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坐在主人家的人群中一个巫师接口说:“只会跑到田坎那里,不会跑远的。”大家听了这话,才不着急。在巫师的吩咐下,拿了绳索和扁担远远地在这条猪后面跟着。果然,那只削干净了毛的猪迅速跑到田坎底下,然后就倒下了。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又捆又绑,将那只全身沾满了泥浆的猪抬了回来又洗又冲弄干净。主人家心里十分窝火,旁观人觉得十分好笑。只因为随后的那个巫师封了口,让猪只能走到田坎那里,同时大家当时没有紧跟在后头追那只猪,这个法术才被破解,据说过去就常有死猪这么跑丢了的。

——这类故事我在别的访谈人那里也听说过,可能确实非常广泛地流传于山江苗族村寨。

在社区内部的人看来,仙娘(大部分为女性)与巫师(全部为男性)围绕着“鬼”而发生关系,体现出男女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他们是给人帮助的,是“正教”。

而“蛊婆”则与男性社会完全对立,她们和学“认路”的巫师给大家的生活制造麻烦,是“邪教”。因此,我们可以由人们对蛊婆(邪恶而无奈,能放蛊害人)和学“认路”的巫师、仙娘与大部分巫师的认知,看出这个社会有关正和邪的一个道德系统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男女关系。

苗乡的巫师并不是在每个苗族人的眼里都有一个好名声。山江苗区工作人员中有些不信巫术的苗族人就很坦率地对我说:“巫师都是一帮游手好闲的人,吃了东家吃西家,怕吃苦不肯从事农业生产,编排些莫名的鬼名来威吓百姓,乘机敛财。”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工作人员毕竟不太多。普通百姓都相信巫师的法力,在有需要时延请巫师帮忙。

作为山江苗族精神信仰世界重要角色的仙娘(也称“仙姑”),往往是些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述:……但凤凰情形不同。行巫术多非自愿的职业,近于“迫不得已”的差使。大多数本人平时为人必极老实忠厚,沉默寡言。常忽然发病,卧床不起,如有神附体,语音神气完全变过。或胡唱胡闹,天上地下,无所不谈。且哭笑无常,殴打自己。长日不吃,不喝,不睡觉。过三两天后,仿佛生命中有种东西,把它稳住了,因极度疲乏,要休息了,长长的睡上一天,人就清醒了。醒后对病中事竟毫无所知,别的人谈起她病中情形时,反觉十分羞愧。

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行巫时,在神前设一座位,仙娘于是头蒙帕子、口哼曲子,两腿抖颤,“登车”去寻找这家的祖先鬼,向它查问事情的凶吉,问询祖先鬼,是由什么鬼作祟导致的,并请问当事人的寿年长短、没有儿子的人家还可以请仙娘代向阎王求子。仙娘托亡魂说话时,半哼半唱着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的情形。说到伤心处,涕泗横溢,听者自然也嘘泣不止。初次行巫后,该女人就成为众人承认的神之子,她潜意识被压抑的狂躁因为仪式的疏通得以消解,狂病此后不再发。初执行巫术时,一般都很灵验,至少有些想不到的古怪情形,说来十分巧合。

问完各项事情,人们就在桌上供放肉、酒、饭,一一念祖先的名字,邀请它们来进食。仙娘于是“退车”回来。家中有需要的人,在得到仙姑的指点后,就会接着请巫师做各种禳解仪式,请鬼或者驱鬼。

对于“仙娘”行巫一事,不同的观察者站在不同立场持有不同观点。

如湘西的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在其专著中说:“通常仙姑,多属女人,求得真传,本知过去未来祸福。唯以今日世道日衰,人心败坏,有借此为业者,不学无术,故以骗人为生活。”

尽管石启贵先生认为“有借此为业者,不学无术,以骗人为生活”,但由“本知过去未来祸福”一语,我们推知仙娘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曾经起过的重要作用。而同是湘西苗族的知名作家沈从文在其散文集中则用朴实的文字对仙娘的来龙去向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因为有事前狂态做宣传,本城人知道得多,行巫近于不得已,光顾的老妇人必甚多,生意甚好。行巫虽可发财,本人通常倒不以所得多少关心,受神指定为代理人,不作巫即受惩罚,设坛近于不得已。行巫既久,自然就渐渐变成职业,使术时多做作处。世人的好奇心,这时又转移到新设坛的另一妇人方面去。这巫婆若为人老实,便因此撤了坛,依然恢复她原有的职业,或做奶妈,或作小生意,或带孩子。

为人世故,就成为三姑六婆之一,利用身份,串当地有身份人家的门子,陪老太太念经,或如《红楼梦》中与赵姨娘合作同谋马道婆之流妇女,行使点小法术,埋在地下,放在枕边,使“仇人”吃亏。或更作媒作中,弄一点酬劳脚步钱。

小孩子多病,命大,就拜寄她作干儿子。小孩子夜惊,就为“收黑”,用个鸡蛋,咒过一番后,黄昏时拿到街上去,一路喊小孩名字,“八宝回来了吗?”另一个就答,“八宝回来了”。一直喊到家,到家后抱着孩子手蘸唾沫抹抹孩子头部,事情就算办好了。行巫的本地人称为“仙娘”。她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她的群众是妇人和孩子。她的工作真正意义是她得到社会承认是神的代理人后,狂病即不再发。当地妇女实为生活所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与梦想寄在她的法术上,靠她得到安慰。这种人自然间或也会点小丹方,可以治小儿夜惊,膈食。用通常眼光看来,殊不可解,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它的产生同它在社会上的意义,都有它必然的原因。

巫师吸取和积累了医药经验和知识,并假借鬼神的作用,用祈祷的形式给人治病,就变成了巫医。人们普遍认为,巫师的治病效果要更好一些。因此为了在苗乡行医效果好,有些医师也会主动去学巫,从而成为巫医。在苗乡,巫师和巫医往往是合二为一,他们和苗族医师一道,传承着苗族民间的草药知识。苗族巫医和医师在苗乡是并存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有些医师医术可能不错,但不懂得巫术,不能举行仪式,因此对有些病的治疗效果就欠佳。

巫医在苗乡没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实质上是该社会的法师、药物宝库。巫医的存在和盛行,首先在于人们无法解答一些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使巫有了生存余地。同时,巫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点特别了解,在了解得病的前后情况后能准确地猜到病人发病的诱因,而且对人的生理、病理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研究,也在用药物为人治病,因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巫医善于用自己特有的治病方法——精神治疗法治疗。苗族人多暗示型人格,巫医在治病时兼用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病人就能迅速恢复健康。一般来说,巫医最显自身水平的地方,恐怕主要还在于医治病人的心病,调理和化导其心理障碍。

同类推荐
  •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沿新修的青藏铁路进藏,从藏北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然后,从拉萨到达西藏的各个地区,去实地感受西藏的神奇和美丽。请注意,《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分区是按旅行线路划分的,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完全符合现在的行政区划。
  •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人的蛮狂是执著坚忍,同时也是僭越否定。这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性格结构。靠着怀疑、否定和浪漫的少年品质。楚人为中国贡献了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世界、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一种标新立异的价值传统。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段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倾城狂妃废柴要逆天

    倾城狂妃废柴要逆天

    她曾是大名鼎鼎的鬼医,万人敬仰的存在。可惜多少人知道她那张冷酷面具下的温柔,本想与爱的人一起走遍天涯海角,谁知生日那天迎来的却是绝望的背叛...自己的好姐妹因嫉妒她而杀害了她,自己深爱的那个人背叛了她。也许是苍天不忍心,让她重生了一次,草包?废柴?很好!伤害我的人,我会一点一点的讨回来!“女人,你是第一个敢这么和我说话的。”“你也是第一个敢触碰我底线的人!”...男子邪魅一笑,仿佛天下苍生在他眼里都是那么渺小,为了她,负了这天下又如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却只为博得她嫣然一笑。
  • 追夫三十六计

    追夫三十六计

    无敌女主夏天,敢爱敢恨,大胆真诚,一眼相中未来夫君,各种计谋追到手啊~挫折算什么,追不到手死不罢休!别人觊觎时,“他是我的小月月~你们谁都不许看!”;别人欺负他时,“我的男人你也敢动,不想活了吗?!!”;被拒绝时……“我知道他也喜欢我啦,就是脸皮比较薄不好意思承认啦!”;被引诱时!!“除了我家小月月,别的都跟猴儿似的。”;相守时……“小月月,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恶毒女配:重生王爷求包养

    恶毒女配:重生王爷求包养

    都传墨王妃恃宠而骄,桀骜不逊,骄横奢侈,飞扬跋扈。可有谁知道,她日日委曲求全,夜夜忍辱负重!顾璟岚表示:待她解了寒毒,恢复神功,必将那个魂淡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终于,她了却心愿,一柄弯刀深植恶魔的心脏,但本该领盒饭翘辫子的人,从棺材中蹦跶出来,肆无忌惮吻着她的双唇,堵住她来不及说出的话,“嘘……娘子,玩够了,我们该洞房了!”
  • 旋风少女之不忘初歆

    旋风少女之不忘初歆

    我,是喻初歆,是松柏道馆的大师姐,却也是著名元武道宗师李云岳的女儿,我和恩秀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当然,我的哥哥初原也是如此……
  • 凌摩剑神

    凌摩剑神

    在凌摩大陆上,一个天资聪颖、英俊挺拔的少年,从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剑王之子,在凌摩帝国的边城摩州,带着被别人猜疑的凶险,带着父亲被谋杀的仇恨,带着被郡主退婚的耻辱,开启了他的剑神之路。
  •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我要回去了。。”“那你告诉我你住在哪我会去找你”阿淼凝望着看不到边的大海摇了摇头“不,你找不到”不可能,即使是十年,二十年。只要我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
  • 微微一笑很倾城婚后精彩生活片短

    微微一笑很倾城婚后精彩生活片短

    相信电视剧版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大家都没看够吧,中了微微毒的人有很多。我为大家带来奈微夫妇的一些精彩,有趣的婚后生活片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桃源颂:百变皇妃

    桃源颂:百变皇妃

    21世纪天才少女南瑞希,被情敌陷害,穿越到古代,辛苦打下事业,谁知转眼国破,被迫和亲,中途被新皇风随影抢亲,囚禁宫中。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南瑞希就无时无刻的惦记着一件事情,那便是跑路。各种卑鄙陷害,各种妖魅留言,各种阴谋阳谋,看她智斗君王,整恶妃,治疑难,抗天灾,戏王爷,百变皇妃,傲世天下!1
  • 修玄纪

    修玄纪

    序:“师父,修仙真的可以长生不死吗?”“何为长生?又何为不死?”“唔..就是可以一直活着,不管经历了一千年、亦或是一万年也永远不会老、不会死。”“那你的心呢?”“心?”“须知长生易修,心难守。自天地初开,恒古以来,修得长生者不知凡几,可又有几人能一直‘活’到现在?”“恩,弟子明白了。”
  • 黑帮恶魔的第一专宠

    黑帮恶魔的第一专宠

    失忆醒来,她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冷酷的恶魔黑帮老大。感到他厌恶自己,那她就乖乖躲着他。可为何他还霸着她不放?她警告,别惹我,否则兔子急了照咬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