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云霄江南第一,清绝尘嚣天下无双。奇险怪秀绝不等闲,仙神灵道凡入九天。
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奇峰怪石,云雾宝光,仙灵众相,维妙维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是为道家福地洞天。玉京、玉虚、玉华摩天柱地,是为三清山三大高峰,其中以玉京峰为最,三峰相倚相望,鼎峙屹立,巍峨雄伟。
传说,在很久以前,三清山还只是一座普通的是山峰。有一日,一老者,途径三清山时,见此山峻拔巍峨,翠叠丹崖,水光山色,烟云清幽,集天地之秀,纳百川之灵,是天下少有的灵山福地,从此便隐于三清山。
很多年以后,一山童进山采药,遥遥见一仙风道骨的老者静坐在一山峰上,出于好奇,那山童便翻山越石向那老者的方向寻去。直到太阳落了山,那山童才找到那老者静坐的山峰,却早已不见了老者的踪迹。此时,天幕已黑,隐约中见山顶一处有淡淡紫光发出。那山童爬上去一看,那紫光竟是从一洞中散发出来的。但见那洞口有一层薄薄的水幕,在那紫光的照耀下如玉帘般倾泻而下,洞口上方“冰玉洞”三字隐隐发光,似有灵气。那山童却也不害怕,拨开水帘径直向那发光的洞中走去。
洞中别有洞天,内里洞壁光洁如玉,交相映衬着的光芒使洞中更加明敞。洞中立有一座玉台,玉台上方竟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珠子,紫光流溢,玉台上平卧一方宝剑,宝剑边上一卷古书舒展平摊,再边上有玉瓶灵丹,而洞中却已不见那老者的身影。那山童仿佛有神灵指引般,走向那玉台,拿起那卷古书,见那古书上写着“太极玄宗”几个字。那山童却无有惊讶之色,对古书翻阅起来,只是片刻间便寂然不动,似乎入於神化。
豁然回神,洞中紫光大盛,宝剑轻吟。殊不知,洞中弹指一挥间,世上已是甲子一轮回了。
那山童已不再是山童了,却变成了一个须发尽白,道骨仙风的中年人。只见他身披紫光,面带微笑,缓缓走出了冰玉洞。
此时三清山紫光祥云冲天而起,山间狂风大作,伴有龙吟虎啸之声,势振百里,久久不绝。
那卷古书却真是妙用无穷,威力之巨,非一般真法剑术所能比。那人修炼所成便具有神鬼莫测之力,雄震天地之威,从此行走天下不见敌手。于是乎,他重回三清山开山立派,创三清门,自称三清道人,招收门徒,传道授法。此后几十年间三清门名重天下,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者不胜其数。自此,世间修炼之风更甚,而三清门更是成为此中巨擘,门阀大派,传承千年而不衰。
三清道人活逾四百岁,其后不知其踪迹。有人说三清道人羽化登仙,乘白鹤而东去,有人说他在三清门寿终正寝享年四百零一十八岁,又有人说他遁隐人间,难见踪迹。
总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三清道人招徒谨慎,一生只收入室弟子三十三人,俱得他真传。三清道人传位之时,将三清门分为三门,长门为主脉在主峰玉京峰,其他两门分列玉虚、玉华两峰,三门共传香火。三清门传承两千多年,历经风雨,虽三门之中有几次大变故,都未伤及根元,后经几代掌教真人惨淡经营,励精图治,几经发展后,其在修真界的巨擎地位已牢牢不可撼动。到如今,其门下弟子已逾三千人不止,人才辈出,修真氛围更胜以往。而这代掌教元阳真人功参造化,登峰至极,已达修真界的罕见境界。
远远的看见三座拔地而起的山峰被烟雾萦绕,霞光在云雾中泛着金色光芒,煞是壮观绮丽。在半山腰处,东方拓徐徐落地,一块高达数丈的巨石魏然而立,平整如刀削的石面上“三清门”三字赫然入石三分,透着灵气。
这就是千古巨派三清门的大门,在此处已经能看到山上若隐若现的殿宇了。
此时门口正有几个看守的三清门弟子,远远的看见东方拓,便立在门口等候,见东方拓和东方寻落地,几人迎了上去,其中一人向东方拓拱手说道:“在下是掌教元阳真人门下弟子泰跃峰,我等受掌教真人差遣在此恭候东方先生。”其他几人亦是对东方拓执礼甚恭。
东方拓早就听闻泰跃峰此人是三清门掌教元阳真人的得意高徒,是三清门年轻一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名列三清五秀之首,今日见他英俊潇洒气宇不凡,心中暗叹后生可畏,却也微笑还礼,道:“元阳师兄真是劳心了,还烦请泰师侄引路。”
“东方先生客气了。”
泰跃峰看向略显虚弱的东方寻,此次东方拓的来意掌教师尊已对他有所交代了,心中明知了缘由,便也不好多问,只是对东方拓说道:“此处到三清宫还有一段距离,东方先生请随我来。”
说罢,一柄宝剑应声而出,泛着淡紫的光芒,泰跃峰越上宝剑徐徐向山上飞去,但见他青衫飘飘,极是俊逸洒脱。东方拓带着东方寻也御剑跟上了。
泰跃峰这番清逸脱尘看在东方寻眼中,不是
泰跃峰在前引路,或许是照顾到东方寻的身体,他飞的很慢,但只是一盏茶的功夫,东方拓等人已在一片宽阔的广场上落了下来。
这片广场是三清门的云海,也是门徒弟子活动的地方。玉京峰高耸入云,这广场正好在云层之中,涛涛云海,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是这片云海的边沿上有石栏砌台为标志,恐怕真要以为这广场是无边无际的了。
东方寻走在后面,看着这浩气胜景,竟是有几分难以置信,迎着直扑而来的云雾,踉跄了几步,方才觉得人是站在地上,而不是飘在云雾里的。
此时,云海之中已经很多弟子在舞剑修法,见着泰师兄领着一个颀伟威武的中年人和一个羸弱的少年,便纷纷的朝这边看来。东方寻却更是好奇的看向他们,心中大感神奇,本来就是走得慢,此下左顾右看,不多时已是被东方拓和泰跃峰落下老远一段距离了,眼见父亲和泰跃峰师兄在前方等着,他便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
突然,东方寻感觉脚下似乎被什么东西缠住了,迈不开去。他本来身体就是虚弱,现在脚步又急,脚被一缠,身体就一下子不由自主地向前倒去,而就在身体倒了一半时,上身又猛的被一股力量往后拉了回去,这才免得摔倒在地。
东方寻定眼看了看脚下,发现有一缕细细的白丝融合在云雾中,丝丝游动,如若活物。他见状伸手去一抓,却不料那白丝竟游走迅速,转瞬间隐在云雾里消失不见了,然后从又另一侧慢慢的游了出来,像一条条灵活的白色小蛇向东方寻缠了过来。
东方寻一手抓空,看见那奇怪而灵活的细丝又出现,便再一次看准了抓去,不料又是抓个空手。他两次失败却也不放弃,右手随着那白色游丝几次欲抓还放,那白丝也好像长了眼睛般,几次都随着东方寻的手势,飘忽不定。
突然,东方寻右手猛地向那白丝抓去。这一次,右手仍然抓空,左手却从后面抓到一缕白丝,死死的拽住了。原来,东方寻见那白丝游走灵活,两次抓空,但都是从后面伸过来的,于是就在右手在前面抓的同时,左手已顺着大腿侧向后迅速捞去,此法果真得效。
东方寻抓起来一看竟是一缕银白色胡须,只是突然间那缕银白色胡须竟在东方寻紧握的手中化作云雾散了去。
此番情景尽看在东方拓和三清门众徒弟的眼中,引得旁观的那一些三清门弟子一阵哄笑,看来三清门的这些弟子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了。
“老仙翁,我儿无知,请不要捉弄于他。”东方拓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东方寻的身边,却是对着那茫茫白雾恭声说道。
东方寻看了看四周却不见有什么像仙翁的人在此,但见父亲以礼相加,心想刚刚捉弄自己的必是三清门的厉害的人物。果不其然,随着东方拓的话音落下,一个银发白须,身着白色道袍,鹤发童颜的老者,从云雾中跳了起来,仙气蓬蓬,却又是一脸的玩世不恭之态。
此刻,见他也不管其他人,就绕着东方寻看了半天,一脸不可思议之色,然后,突然叫了起来:“什么?你说这是你儿子?东方拓,你的儿子怎么会长这般模样?”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东方拓回答,显然也没有要他回答的意思,又一边绕着东方寻左转右转着一边大声说道:“不对呀,他竟然能抓住我的‘莫须有’!”
“什么‘莫须有’呀?”东方寻自然不认得这鹤发童颜的老者,也不知道他嘴里说的“莫须有”是什么。
东方拓对这位三清门的活神仙也是略有耳闻,刚才见他那一缕出神入化的白须,便猜出了是他,只是不知道这老人家竟还知道他的名字。
“就是我的胡子呀!”那老仙翁似乎由于东方寻不知道莫须有是什么而有些又急又恼。
“你的的胡子?我还以为是你的头发呢。”东方寻看着他不足一尺的胡须,显然觉得不太可能,倒不如说那长一点的头发更让人能相信些。
“你这孩儿竟然不信我,来了,我让你见识一下我‘莫须有’。”那老仙翁突然抖了抖下巴,一股银白细丝陡然伸长,如游龙般地掠过东方寻的脸颊,然后又迅速收了回去。众人皆是眼花缭乱,却见那老仙翁轻捋他那半尺长银白胡须,一脸得意。
东方寻盯着那老仙翁的银白胡须看了半天,却还是不足一尺长的样子,没有看出有什么变化,心中又惊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