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81400000029

第29章 文化艺术篇(3)

古巴比伦起初只是两河流域中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公元前2200年左右,阿摩利人攻占了巴比伦并建立了国家。自此以后,巴比伦便成为了两河流域的中心。后来巴比伦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62年,汉谟拉比继位成为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执政期间,由于他很有才干,勤于朝政,很快就统一了两河流域,将巴比伦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强大国家。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让汉谟拉比苦恼的是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申诉案件,而那些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已经不合时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阶级统治,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1750年在位)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最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极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曾经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立法,同时它也为研究古代西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法典内容十分丰富,其由序言、条文(282条)和结语(跋)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到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其次,法典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条文旨在保护奴隶制的私有制。另外,巴比伦社会将人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法典保留了许多习惯法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其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原则。最后,法典诸法合一,并没有区分公法、私法和刑法。

《汉谟拉比法典》作为楔形文字法典的代表,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它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谬论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为人类的法制管理开创了先河。然而随着古巴比伦文明的失落,法典在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一度湮没。

9.东正教的形成

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以语言为区别,划分成为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其中东部教会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西部教会以拉丁语为中心。

东正教又称东方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它又被称为希腊正教,其原因是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这直接导致东西教会的分裂日益恶化。西罗马帝国的国力从此开始衰弱,这使得罗马主教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当时格列一世主教的权力极大,不仅是罗马的行政首脑,还是城防司令和法官。他已经成为了东罗马地区的实际统治者。325年尼西亚公会议后,东西派教会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后,两派在谁居教会首席问题上争斗愈烈。1054年,东西教会终于酿成大祸,公开表示分裂。从9世纪开始,东派教会开始向保加利亚、基辅罗斯等国发展。1054年后,拜占廷帝国衰落。1096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组织十字军东征,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普世牧首区被迫迁往尼西亚。15世纪30年代,奥斯曼土尔其帝国进攻拜占廷,为了使东派教会屈服,要求东西教派合一,确立教皇的首脑位置丁堡向西方求救。为了1438年罗马教皇尤金四世乘机召开佛罗伦萨公会议,,旨在。由于东正教会的让步,次年7月会议签署通过东西教会合一决议,确认教皇为“基督在世代表”,具有全权地位,史称佛罗伦萨合一。但由于东派教会内反对派的抵制,合一未果。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了拜占廷帝国,苏丹出于政治考虑,对东正教会采取宽容政策。但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教是******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实际上处于被征服地位。16世纪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正教会相继成立自主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实际权威性已丧失殆尽。自主教会是指在法规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独立权,并可自选大主教和主教的教会;有时也指不依附于教郡都主教管辖的个别地区。1589年,俄罗斯正教会取得自主地位,建立牧首区。以后,使用俄罗斯正教礼仪的教会,常通称为俄罗斯正教。

10.《几何原理》的问世

在数学界,了解《几何原理》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几何原理》作者的人却寥寥无几。《几何原理》的作者正是古希腊数学界的领袖人物欧基里得。公元前3世纪,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向数学家欧基里得清教不学习《几何原理》而又掌握几何学的捷径。欧基里得毫不客气地拒绝国王,他认为世界上没有通向几何的平易之路。由此可见,欧基里得是欧式几何学的创始人,而《几何原理》则是学习几何的敲门砖。

欧基里得作为希腊数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所留给后人的生平资料很少。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欧基米德早年就学于雅典,曾经在“柏拉图学园”深造,深知柏拉图的学说。后来他接受了埃及国王托勒密的邀请,长期在亚历山大工作。他收集了公元前七世纪以来希腊几何所积累的优秀成果,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同时他还从少数已被经验证明的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方法演绎出许多定理。最后他写成了13卷《几何原理》,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几何原理》原本一共13本书,书中内容由浅到深,从简至繁,一共介绍了直边形、圆、比例论、相似形、数、立体几何以及穷竭法等内容。在每卷书中,欧基里得首先提出公理、公设以及定义,然后由简入繁对其进行证明。这本书首次采用公理化方法建立数学演绎体系,创立了欧基米德的几何学体系。欧基米德通过总结前人的思维成果,对毕达哥拉斯定理进行了准确的论证。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常人所最熟悉的勾股定理,即一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这一定理作为几何学的经典原理,一直沿用至今。在最后的三本书中,欧基米德通过论证,证明等边等角的立体只有四面体、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以及二十面体。

《几何原理》问世后,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只是在少数领域中流传,直到1482年它才得以出版,此后它便被多次再版,成为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教科书之一。作为科学史上千古流芳的巨著,《几何原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基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然而《几何原理》并非都是绝对真理,19世纪新的几何学的出现,纠正了欧式几何学的个别错误,这便是今日我们所学习的几何。

11.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古代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圣贤书,只为科举功名时。它起源于隋唐,成熟于两宋,在北宋达到最高峰,到明清时逐渐颓废。它作为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持续达1300年,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实行“察举”和“征辟”。其中“察举”是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这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征辟”则是由朝廷和地方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这是一种汉代开始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凡是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高才重名”,当地人对之崇敬有佳。因此,士大夫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本是一条通过努力追求功名的有效途径,前期它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有的人为了夺取功名博取高官厚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最后当时的皇帝汉明帝刘庄就说认为选举不实,权门请托,残吏放手。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地方郡州中设立中正一职,其中中正又有大小之分。大中正设在州里,小中正设在郡里,由地方或者中央政府的官员担当此任。这本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但却由于大小中正官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不能公平公正,反而偏袒士族人物,所以九品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由于选拨不公,到晋代时已经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令中央政府五品以上官员,和地方总管、刺史等官员,按照“志行修谨、清平干济”标准选拔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

唐朝对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在唐太宗和唐高宗间(627年到655年)的30余年里,科举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在以后的朝代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公元618年,唐朝建国。不久,唐高祖李渊总结历史,,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622年,李渊下诏,举行科举考试,此诏令标志着以面向社会、自由报考、公开竞争为特点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其中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生来源主要有3类:其中从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的直接被送往尚书省应试的人被称为“生徒”;已经通过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人通常称为举人或“乡贡”;三是,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则为“制举”。大多数考生来源于前两者,即“生徒”和“乡贡”。据《新唐书·选举》载,常科的考试科目包括:“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穷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这些科目中,考生一开始就不为人所重视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秀才一科在唐朝科举刚开始的时候,要求很高,后来逐渐废止。因此,明经、进士这两个科目就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是明经、进士。而一般人很难通过进士科的考试,所以当时流传有“30老明经,50少进士”的说法。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但方法却只有5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帖经”、“墨义”和“诗赋”最重要。所谓“帖经”,就是任意撕取考试指定书目的经书中的一页,然后把这页的左右两边内容蒙上,中间只留一行,再用纸帖盖住这一行中的3个字,考生要做的就是填充这3个字。所谓“墨义”,就是对经文的字句做简单的笔试,也是考察对经书的掌握程度。“诗赋”,就是写一篇文章,这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才能。进士考试通过后,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通过吏部考试的人,才能授予正式的官职。如果落选,只能到节度使(地方官吏)那儿去当幕僚,然后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只不过,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因此,进士的名额也成倍增加,由唐代的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增加到了每次录取二三百,甚至五六百人。此外,宋代还确立了3年一次的3级考试制度。第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第二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第三级是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以后,通过的人不需要再经过吏部考试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第三个有较大发展的制度,就是严格立法,防范舞弊行为。具体表现为: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否则以罪论处;考试时临时指定主考官,实行“锁院”制,所以宋代的主考官都是年年更换的;举行复试和“别头试”;实行“糊名”与“誊录”制度,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后来发现糊名之后,还有人通过考生的笔迹来作弊,因此后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

元朝和后来的明朝,都继承了科举制度。进入明朝之后,科举制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在明朝初期,由于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吏基本上为年少的青年后生,缺乏实际的任事能力,所以朱元璋于洪武六年下诏暂停科举。此后一段时间,明朝主要通过举荐和学校培养的方法来获取官吏,但是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消除原先的弊端,而且还增加了腐败行为,因此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又决定恢复科举制。考试的教材为《四书五经大全》,考试所用文是“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文章具有严格的格式,由8个部分组成。考试程序大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童试”,第二步是“乡试”,第三步是“会试”,第四步为“殿试”。

1904年7月4日,慈禧太后亲自钦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此后1905年,慈禧下诏宣布所有乡试和会试停止。从此,中国告别了延续了16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2.新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文化革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着中国。他们企图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尊孔复古的思想甚嚣尘上。当时一些先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反思,他们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辛亥革命没有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由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这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学者去北大任教。与此同时,《新青年》编辑部搬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等成为了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将军

    最伟大的将军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为华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为华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华夏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华夏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华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林岳将军
  • 窑变之郎红与祭红的故事

    窑变之郎红与祭红的故事

    人生如瓷,瓷如人生!窑变,它是失败中的奇迹,祭红这种人生信仰绝对要避免!窑变,不要过于追求,就如郎红。顺其自然便好!
  • 枭雄大丈夫

    枭雄大丈夫

    一梦惊醒,竟然成了长安城妇孺皆知的河东狮杨紫琼的小相公。家有母老虎,要当小男人?不干!趁着李杜未出,窃惊世诗才入庙堂,伴君侧,经世治国,立志成为死谥当文正的大丈夫。
  • 大隋风

    大隋风

    没实力,想过快活的小日子?太幼稚了,没被流氓打过吧!玩政治,你一小青年能玩的过政坛上的老狐狸们?醒醒吧,配角又不是白痴!但是相信我,你也可以像柳随风一样,成为天下凤主、世间银根、无敌的统帅、中原救星、荒人的精神领袖和罗马人眼里的朱庇特之鞭,然后美滋滋的去过你的小日子。只要你认真学习柳随风的穿越者乱世三法则:“要武斗,不要文争”“漂亮妞,不放过”“制定新的规则,而不是在现有的体系里挣扎”PS:推荐《神魔保姆》,一个大男人照顾一群性格各异神魔的吃喝拉撒睡~~~
  •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与人文启示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与人文启示

    本书系中国历史知识读物,以牛津大学教授汤因比的历史观点为理论基础,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应对各种天灾人祸,并分析共对思想文化的繁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优良本质的形成,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多难兴邦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激斗强者世界

    激斗强者世界

    (注意,前方高能!注意,前方高能!)云雀--因被洗过脑而失去过去记忆的人。当同他一样都是被洗过脑的人都恢复记忆了,只有他没有恢复。没有了过去的人就好像失去生命般的人,云雀就开始走上找回记忆和过去的路,在开始走这段路时,命运齿轮作响的声音,充满波折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 鹰魂抗日

    鹰魂抗日

    六个相貌各异的生死兄弟,六把嗜血锋利的军刀,六种几乎相同的杀敌技巧,在对抗外敌侵入的战场上,刮起了六股旋风,用手中的军刀告诫侵略者,中国已经苏醒,中国将成为全世界侵略者的禁地,如有踏入者,不死不休。
  • 无尽道韵

    无尽道韵

    无尽道韵,本无正邪。神佛不死,天地不歇。——天邪抡起“金箍棒”砸他个天翻地覆,地裂天崩!——逗比猴子
  • 交际要懂心理学

    交际要懂心理学

    《交际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你渴望成功吗?你渴望在社会交际中出类拔萃吗?你渴望得到朋友的欢迎和欣赏吗?你渴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诚爱情吗?你渴望在工作中能得到上司的提拔吗?你渴望摆脱困绕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吗?如果你有上面的这些需求,想在社会交际中占据主动,那么你就必须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从了解社会中各类人的心理活动开始。
  • 唯我独战

    唯我独战

    他原本只是想要当一个普通的玩家,然而好胜且嫉恶的性格却注定了其生活不可能没有波澜。PK!挑战!竞争!各种各样的高手让他热血沸腾!各种各样的强大敌人让他战意勃发!从一个只有小小优势的普通玩家开始,他一步一步开始攀登,最终成为职业玩家界炙手可热的天王战士!“既然你们要战,那么就让我位列这个世界的巅峰吧!”臧刀傲立山巅,看着山脚下无数重来的敌人,豪情万丈!
  • 绝刀圣塔

    绝刀圣塔

    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无门槛、崇尚公正的比赛项目越来越被广大年轻群体接受。dota正是如今玩家群体最多的竞技游戏。游戏本身战术层出不穷,体系丰富,关键时刻的神奇操作又能让玩家力王狂澜。休学在家的张殊峰渐渐被这款叫做dota的游戏吸引了。并靠着自己的天赋一步一步进入了电竞界,成为顶尖职业选手和战术大师。———————————————————————————————————————如果你是dotaer,本书让你技战术更上一层楼;如果你不是dotaer,本书一样让你领略dota的巅峰快感。
  • Tfboys校园故事

    Tfboys校园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tfboys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我们的女主角,后来他们成为了男女朋友,但是在一次女主角们出门被人的车祸了,她们失忆了。请家人们多多支持!我第一次写哦!
  • 皿煮大汉

    皿煮大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抽风运动席卷全国,曾抗过日,留过学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奖候选者,共产党员张枫怀着满腔热情的回到祖国,准备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然而,一场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他身上,张枫在满怀悲愤中被迫害致死。然而,苍天有眼,张枫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张角义子张白骑。此时张角新死,黄巾军四分五裂,朝廷步步紧逼,张枫能否杀开重围,带领黄巾军走向胜利呢?张枫道:“且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褪化危机

    褪化危机

    未来,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时刻进化,同时衍生出新的东西,终有一天,人类将面临自己的危机——人类自身的缺陷。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本科幻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是一本都市。
  • 十七岁的我

    十七岁的我

    我叫龙灵,我是一个大少爷,当老爸去世后,我成了别人眼中什么都不懂的废物,而支持着我的女孩被迫离开了我,我要找到她,告诉她:我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