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21700000012

第12章 善于用人谋天下(4)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一天,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在宴会上,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王珪和魏征都是当年太子的近臣,我一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又和他们坐到一起了。”唐太宗回答说:“在过去,魏征的确是我所痛恨的人,但是,他忠心耿耿,不过是各为其主,作为臣子,这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称道的。正是因为魏征敢于冒犯我,直截了当地争谏,不允许我做错事,所以我才这样器重他。”

当然,唐太宗是人不是神,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地接受,有时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一杀了之。有一次魏征又当众顶撞李世民,弄得他难以下台。罢朝回宫后,恨恨地说:“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下佬!”皇后闻言大惊,问:“为谁而生气?”李世民告诉她:“魏征这老家伙老是在朝廷上折辱我,令我难堪。”皇后听后未言,却去更换朝服前来向李世民拜贺,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李世民听罢,转怒为喜。后来他说:“贞观之治,尽心于我,敢于犯颜直谏,处处为国家考虑者,只魏征一人。”因而他经常“引魏征入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魏征年老病重,太宗送医送药,使者相望于道路,往来不绝,并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去世。唐太宗闻讯,沉痛涕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寻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唐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官员都去吊唁,都参加葬礼,并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石碑上。出殡时,唐太宗登御苑西楼,远望魏征的棺车,悲哀痛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总有一得。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贤能有短亦属常理。“重大节,宽小过”,以轻罚或赦免不罚来唤起有过者的良知,使其常怀感激之情,使之更加竭力效忠于己。

宋初名相赵普是我国古代著名贤相,陈桥兵变中拥立赵匡胤为帝他立首功。建国后,他为宋太祖出谋划策,用“杯酒释兵权”之计削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解决了唐末以来形成的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太祖对其亲任有加,常亲往府中探视,商议国是。

开宝六年(973)的一天,宋太祖往赵普府中探视,恰逢钱王叔以赠送海物为名派专使携信函和十瓶瓜子金送给赵普,东西刚放到庑下,太祖的车驾就到了,东西尚未藏好太祖就进来了。赵普当时的惊吓可想而知,因为太祖规定:为官者收受馈赠罪在不赦。赵普赶忙跪地请罪,言称自己尚未开瓶不知内装何物。聪明的皇帝当然明白钱王此举的用意,但他不动声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你就收起来吧!钱王以为贿赂你,寡人就会为你左右,也真是太愚蠢了。”没有对赵普实施惩罚,且待之如故。太祖的宽容大度,令赵普感激万分,因此更加忠心耿耿,竭力辅政,太祖太宗两朝的重大政绩,赵普功不可没。

可见,宽恕贤者的小过比杀之而后快更能吸引贤者。正因为宋初统治者坚持了“重大节,轻小过”的方针,四海之内的贤士争相投奔,争取了后周和南方各国的大批官吏,使贤者居其位,能者乐其职,为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乱,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重要保证。

“重大节,轻小过”是正确用人的一个重要方略,合理使用,会收到重赏严罚所达不到的效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从修身来讲,为人必须清、正、廉、洁。但过分的清正,就会变得刻板,不能对人持宽容厚道之心,也就不能容人。和人交往、共事、用人,该糊涂的,就要糊涂,该马虎的,就得马虎。尤其是领导者,更要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行大事者不拘小节,便是这个意思。如果秋毫毕见,就容易让人觉得和你难以相处,愿意跟随你、和你共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终孤掌难鸣,难成大事。

轻小过不仅是指容忍下属的缺点,更包括失败,胜利往往和创新共存,成功多半与冒险同在。对于新事物、新问题、新情况,失足跌跤是在所难免的。容人失败,可激发下属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成就一番伟业,遗憾的是,一些领导者往往不能容忍失败,动辄要下属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给下属造成一股无形的心理压力。虽然给予一定的压力是必要的,但不允许其失败只会使下属畏手畏脚,驻足不前,于事无补,徒增烦恼。

一手用,一手养

——曾国藩薪尽火传严教李鸿章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但人才的珍贵也正体现在这里。

一位有远见的领导或上级,不会只使用现有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潜在能力的人才,这样才可保证事业的持续发展。智力投资或教育投资要花掉许多本钱和气力,但如果因此而放弃育才,那无疑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了。谋事在人,任何事业要想求得大的发展,必须以造就人为根本。

所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用”,用人亦如生产,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惟有用养并重,才能做到用时信手拈来,否则只会是“人”到用时方恨少,自古少“人”空余恨。

曾国藩不仅重视选拔任用人才,提出要“广收、慎用”,而且还重视培养造就人才,提出了“勤教、严绳”的育人方针。在曾国藩的众多幕僚中,影响最为重大、权势最为显赫者,当为李鸿章。李鸿章能够以一介书生而成为晚清重臣,拜相封侯,权倾朝野,主持清廷内政外交达数十年之久,固然与时代环境和个人才识有着密切关系,但曾国藩对其精心培育、着意栽培提携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曾国藩与李鸿章曾有一段师生之谊,当李鸿章兵败庐州,满怀希望地投奔曾国藩时,本以为曾国藩会另眼相待,予以重任,哪知曾国藩却借口军务繁忙,不肯见他。李鸿章信以为真,以为几天之内定可获召见,谁知一过数月,竟没有任何消息。他心急火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找到曾国藩的幕僚陈鼐去试探曾国藩的意图。谁知曾国藩顾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

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何以对他如此冷落呢?这着实让陈鼐难以费解,便对曾国藩说:“少荃与老师有门墙之谊,往日相处,老师对他甚为器重。现在,他愿意借助老师的力量,在老师门下磨炼自己,老师何以拒之千里?”曾国藩冷冷地回答说:“少荃是翰林,了不起啊!志大才高。而我这里呢,局面还未打开,如同潺潺溪流,怎能容得下他这样的艨艟巨舰,他何不回京师谋个好差事呢?”陈鼐为李鸿章辩解说:“京师一别后,少苓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已无往年的少年意气了。少荃是可造之才,老师不妨收留他,让他多历练历练。”曾国藩方才点了点头。

其实身边正缺人手的曾国藩何尝不想接纳李鸿章,而是深知李鸿章心气高傲,想折一折他的锐气,磨磨他的棱角,实包含着曾国藩的一番苦心。李鸿章入幕后,曾国藩更是对李鸿章的棱角着意进行了打磨,以使他变得老成世故,为立足官场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勤教、严绳还表现在完善李鸿章的操行上。曾国藩很讲究修身养性,每天早起查营,黎明请幕僚共进早餐。而且,按照曾国藩的规矩,每顿饭都必须等幕僚到齐后才开餐,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曾国藩、李鸿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惯颇不相同。曾国藩每天天不亮就要用早餐,李鸿章则不然,以其不惯拘束的文人习气,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落拓不羁,贪睡懒散,对这样严格的生活习惯自然很不适应,深以为苦。一天他谎称头疼,卧床不起。曾国藩知道他耍滑装病,便派弁兵去请他,他还是不肯起来。之后,曾国藩又接二连三地派人去催他,说“必待幕僚到齐乃食”。李鸿章没有料到这点小事竟让曾国藩动了肝火,他见势不妙,披衣“踉跄而往”。曾国藩在吃饭时一言不发,饭后却严肃地教训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说完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曾国藩因素知李鸿章才气不羁,故欲折之使其就范。李鸿章自己则事后对人说:“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次饭胜过上一回课。”深感“受益不尽”,从而逐渐养成了“每日起居饮食均有常度”的习惯。由此可见,曾国藩从日常小事着眼尽力培养人的道德修养这一思想作风,对李鸿章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李鸿章素有文才,曾国藩初让他掌管文书事务,后又让他帮着批阅公文,撰写文牍,皆甚为得体,深受曾国藩的赏识。曾国藩赞扬说:“少荃天资于公犊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这一贬一褒,自然有曾国藩的深意。李鸿章也竭力吹捧其老师:“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针,获益匪浅。”于是曾国藩以师长之资对李鸿章精心训导,尽力雕琢,陶冶其志气,培养其才能。

在军务方面,李鸿章进曾国藩幕府后,通过募淮勇,练水师,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李鸿章出幕时,已用兵娴熟,颇有大将风度。以前,李鸿章能浪战而不耐战,不擅防守,曾国藩言传身教,使他学会了高沟高垒的“站墙子”防御之术,认识到保饷道、粮道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悉心教导,才使得李鸿章在关键的虹桥之战、北新泾之战中,未被太平天国军队打败。

李鸿章亲笔书信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勤教、严绳和器重、赏识是尽人皆知的,对他寄望之厚、花费心血之大也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淮系湘出”、“湘淮一家”即对此事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曾国藩把自己的全部政治观点和治国、治军的本领都传授给了这位得意门生。李鸿章本人也自称是曾氏“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的“忠实继承人”。李鸿章谨守曾国藩的谆谆教导,在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对曾国藩的“主和”外交理论加以实践和发扬,特别是对曾国藩倡导的“师夷智”以“自立”、“自强”的洋务新政,加以全面继承和发展,使清王朝得以多苟延残喘了60多年。难怪李鸿章成名后朝野认为他“果毅坚贞,克绍曾门衣钵”,从李的身上能看到曾的影子。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见为了一时能用得其所。用得放心,就不能急功近利,就必须注重第二梯队的建设。有些领导者对于人才总是喜欢只用不养,或者重用却不重养,一旦用养发生矛盾时,舍其养,留其用。只要马儿快跑,却不给马儿喂料,这种只用不养,表面上给人冠以“能者多劳”的美称,但这种扼杀性使用人才的短视行为,无异于涸泽而渔。

养是为了更好的用,领导者应用养并重、用养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对人才加以培养和锤炼,或对人才进行“时间投资”,使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接触外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使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顺应时势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成功恰在回首时:换脑智慧

    成功恰在回首时:换脑智慧

    本书提倡的“换脑革命”,实际上就是通过转换认识方法、转换生活态度,来赢得全新的自我、全新的人生。全书以事喻理,围绕“换脑”展开,对一个个小故事加以全新的诠释,发人深省。
  • 感悟幸福知足常乐

    感悟幸福知足常乐

    人生,路漫漫,悠远长。任何时候,心怀一份感悟,生命就多一份智慧和丰富。所谓思君不见,日怀念,在感悟中留存一份记忆,在思念中保有一份真诚,生命的意思也就在这里慢慢延续。本套丛书是心灵感悟之文章集大成,每篇都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男人要有金口才

    男人要有金口才

    《男人要有金口才》包括了:学会赞美,说有价值的“美言”;善于倾听者,才能主导全局;幽默口才,让你更受欢迎;善言之人,懂得掌握语言分寸;软硬兼施,旁敲侧击的说话艺术等十章内容。
  •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为渴望成功的人士给出了心态的方向定位。从心态的重要性入手,进而对决定人生的7大心态一一空杯、阳光、包容、中庸、乐观、平常、感恩,进行详细论述。众所周知,心态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通过改变个人的心态,完善个人的修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 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本书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谋略运用到军事、经济、日常生活中,教人成功,给人智慧。
热门推荐
  • 夜战惊龙

    夜战惊龙

    行走在黑夜里的幽灵潜藏在阳光阴影下的杀机你不懂我存在的意义我却知道我自己的使命
  • 双魂共体

    双魂共体

    当穿越遇上重生,当逗逼宅男遇上高冷大神,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 好莱坞大亨

    好莱坞大亨

    他的传奇从默片时代开始他的成功让人吃惊不已他的电影影迷们最爱,但影评界褒贬不一他的对手都是对他不免赞赏他是电影百年一来话题最多大亨
  • 缠绵魂界之难啼是非的女人

    缠绵魂界之难啼是非的女人

    在凡间六界的另一端,是万物之源。一个触人心魄的事迹就这样展开…
  •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

    本书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哲学中的思想精华,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学会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获得自信自尊,在演讲场合表现突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从而赢得听众的尊重。
  • 惊魂三星堆7:金面皇朝
  • 武圣龙渊

    武圣龙渊

    失落少年得龙渊剑灵而突破屏障从此一朝龙得水而纵横天下,看不起我?威胁我?欺负我?呵呵,你厉害我太弱我认了但我要有翻身之日便是你死之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百倍还之,这便是我沐风为人之道。
  •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新书签订契约:恶魔校草求扑倒已经发布,各位多多捧场】【剧情超乎常理,结局不是一对一的结局,各位小伙伴要谨慎入坑】高冷,腹黑,霸道是她的代名词,当她遇到他们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温柔似水如他,高傲冷漠如他,她是正面大胆回应还是落荒而逃?敬请期待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 狂凤灭世

    狂凤灭世

    那一日,她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日,她痛失双亲,失去对人性的信任,愤然自杀!那一日,她扶摇直上,冲破封印,却落得个“弑杀亲父”之名!她身中情药之毒,却误打误撞,进入修炼《沫魂功》的法门。突破之际,屏障震死一名猥琐男。要她偿命?还是火祭?好吧,她浴火重生,一声凤鸣,响彻天际!
  • 魔肆

    魔肆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强者,可主宰天下,主宰苍生!从九幽爬出,从炼狱走过!我欲堕入无边黑暗,与暗夜同行,与魔鬼起舞!战尽世间一切敌!肆乱苍生万界!我意所向,必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