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9700000034

第34章 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1)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怎么能够用有限的能力,做出无限的成绩呢?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不是想尽办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部下的才能,并给他们最好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机制和环境。这样,就能得到下属的认可和支持,就可如虎添翼、逐鹿天下。

人际关系——管理者最大的资本

人们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与人交往。这种交往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除了他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难想象,一位管理者如果没有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来。

因此,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我们仔细用心学习研究的技术。它的范畴不只是与人交往,还有别人对你的信任和服从度。作为一个领导者,除去工作之外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大都是和自己的下属有关的。那么,下属对自己的服从度,也就是一个领导在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诸葛亮刚开始跟随刘备的时候,由于初来乍到,没有什么人脉资源,除了刘备外,刘备手下的那些人不仅张飞关羽不服他,别的人也不太相信他。诸葛亮本身又是一介文人,在那个崇尚武力的乱世之中,要想立住脚本身就很难,要想作为三军统帅来指挥军队,首先就得让下面这些将领服他。

虽然当时的刘备给了诸葛亮很大的权力,让所有的将领都听从他的调遣。但是,那些将领们不知道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们还是从内心不服啊。不能让这些将领真心听自己的话,就无法指挥好他们统帅大军。于是,诸葛亮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事先知道曹操败退会走华容道,他也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偏偏把这个任务交给关羽,而且让关羽立下军令状。这中间的原因,一个是诸葛亮想留下曹操来牵制东吴的势力,以确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另一个,诸葛亮想借这个机会来让关羽服从自己。关羽是刘备手下最难管束的将领,诸葛亮如果要让别人听从指挥,就得先让关羽服他。

关羽果然如诸葛亮事先预料的一样,放走了曹操。于是,诸葛亮按照关羽事先立下的军令状,吩咐人把关羽给绑上拉出去砍了。当然,这只是做做样子,诸葛亮在刘备的一再劝说下,放了关羽一马。但是,这一招果然管用,关羽这下表现得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了。刘备手下的其他人,看到心高气傲的关羽都乖乖地服了诸葛亮,自然也就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了。

用到现代的管理学上,人际关系就是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第一生产力。对领导者来说,能够得到员工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不但可以帮助公司渡过危机,也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

美国有一家公司,他的一家分厂正面临破产的境地,于是向总公司求助。一星期后,总公司派去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来到了分厂。这位临时上任的经理,先到厂里了解情况。结果,他发现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这位经理发现工人士气不振,工作时无精打采;迟到早退成了正常现象;基层管理员的工作指示,总是得不到的执行;生产现场浪费严重等不好的景象,在工厂随处可见。这位经理就想找机会和工人进行交流,可是,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候。原来,管理人员因为工厂处于危机之中,所以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员工的加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都非常忙,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闲聊。

这位经理在调查了这些情况后,他开始实施他的重振工厂的计划。要重振工厂,需要的就是提升员工的士气,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用怎样的方式和工人沟通比较适合呢?这位经理宣布了一项决定:每天中午由公司提供免费的午餐给员工,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留在公司吃午饭。同时,他让员工知道,工厂现在正面临困境,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工厂的发展问题,和工厂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此计划一开始执行,工厂的气氛马上开始改变了。中午的时候,工人们都留在工厂食堂吃饭。大家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气氛中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经理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还亲自支起烤肉架,为工人烤肉。工人们也知道工厂面临的危机,现在有了机会和经理进行直接交流,很多人对经理说出了自己对工厂生产和管理上的一些看法。经理认真地听着他们的意见,还不时地发出微笑表示赞成。他把员工们说的意见记在了一个随身带的小本上,然后拿出来和工厂的其他管理者一起研究。

短短三个月,奇迹发生了。工人的精神面貌和以前截然不同,每个人上班时都是精神抖擞的,再也看不到那种无精打采的现象了。工厂也从亏损状态中摆脱出来,开始重新盈利了。

这位经理靠人际关系的转变,实现了整个工厂的改变。工厂一直把他制定的改善员工人际关系的方法延续下来。如今,你到这家工厂去,每天午餐的时候,你还可以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正在给工人派发烤肉。这个人一定就是这家工厂的现任经理。

管理难,主要就是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进入职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说:“以前我总以为,工作中最需要的是有关工作的知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工作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和人打交道!”这位学生只是刚刚进入职场,担任的也是较低的职务,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事实上,作为管理者,职位越高,人际关系在他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在企业中,维系企业正常运转的是公共关系,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但是,真正让企业中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团体的行为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则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能力。如果把这种让人和谐相处、让企业对个人具有凝聚力的行为系统化,就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所在,一个企业所奉行的企业文化,应该在它的管理者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研究表明,当员工在与上司关系不好时,心理上会处于一种冲突状态,精神也会跟着受到影响而变得紧张。很难相信,一个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的员工能够完全漂亮地做好工作。所以,作为领导,处理好与属下的关系是让属下的精神处于积极状态的方式之一。

曾经有人批评刘邦身为帝王,却不知道尊重臣下。举的例子是:有一次,一个大臣去见刘邦,结果刘邦正抱着一个女子在那里说笑,看着大臣进来也不理。于是,这个大臣气得回头就走。刘邦放下怀里的女子去追那个大臣,追上后就把这个大臣按在地上。然后,骑在这个大臣的脖子上问:“你为什么一看到我就跑?”这个大臣说:“因为你不懂得尊重人,是个桀纣一样的昏君。”还有一个批评是刘邦看不起儒生,有一次,竟拿着一个读书人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然后,就从这两个例子中,说刘邦是个痞子样的君王,没有一点自己的形象。

但是,这里我们反过来想,这两个故事其实表现的是刘邦的开明。第一个故事中的大臣是自己进去的,一进去就看到刘邦在和女人亲热。如果是落在别的帝王手里,这可是犯了大忌,是死罪。刘邦非但没有生气,而是开玩笑般地跑过去把他按在地上。后来,这个大臣笑骂他是桀纣一类的昏君,他也没有生气,而是哈哈一笑了之。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度的君王。试问,从古以来,有几个君王能够有气量忍受这些事儿?

第二个故事,是说刘邦不尊重读书人,也是一种误解。其实,在刘邦从创业到做皇帝以后,一直是很重用读书人的,比如萧何、张良等。而且,刘邦制定了很多制度来鼓励人们读书。他不喜欢的只是那种只知道读死书的腐儒。这类人做事总是照着书本上来,没有什么实际本事,又自认为读过一些书,所以总是自视清高。作为一个当权者,如果看重这些人,才是最大的失误。

作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刘邦是非常注重处理和下属的关系的。除了在重大事情上他不会手软外,他对属下一贯是很宽容的。当然,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刘邦有一点做得丝毫也不马虎。那就是不管是谁,不管关系怎样好,当他威胁到刘氏家族的统治时,一定不能手软。比如刘邦在他晚年杀了很多功臣,虽然中间有一些是冤枉的,但是,更多的是真正会危害到刘氏集团的实际利益者。

当然,作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并不只是局限于被管理对象的层面,这其中还包括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对领导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初刘邦和项羽打仗时,两人相持在那里,就是打不出胜负来。这个时候,决定胜负的就是两人的人际关系了。

两人带着各自的军队在打仗,天下的各国诸侯都在观望之中。如果他们出兵帮谁,显然谁的力量就会强大。后来,刘邦派随何去说服英布投靠了刘邦,虽然英布最终被项羽手下的龙且打败,但是,他成功地拖住楚军几个月时间,为刘邦赢得了时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韩信了,可以说当韩信打败齐国后,他帮谁谁就能赢。当然,刘邦巧妙地处理好了和韩信的关系,终于让韩信出兵最后战胜项羽。

同类推荐
  •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你安安静静听智者之言,心里就明白,头脑就清楚,就这么简单。可别再去跟人嚷嚷,少瞎掺和,多读《圣经》与中国圣贤书,大有益处。犹太人为什么富?因为他会祷告。遇见困难他明白关键问题不在于去解决什么,而在于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犹太人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把一切交给帝,放放心心,这样做人有望,做事有底。我们可不敢认为自己能力大得盖过上帝,那样将很快因虚妄而灭亡。本书讲做人做事,其实都不过让人把自己搞明白,借一切问题反省自己,这是智慧。你又凭着信仰看轻智慧,这是更大的智慧、真正的智慧。
  • 处世锦囊.1

    处世锦囊.1

    有人形容,“求人难,难于上青天。”一谈到求人办事,有些人不免长吁短叹,或以之为痛苦,或以之为苦恼。是的,每个人做事都不一定顺手,有的甚至会曲曲折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好结果。原因何在呢?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复杂了,什么样的人都存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者有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者有之;有明枪也有暗箭;有阴险狡诈者的多端诡计,也有盈盈笑脸背后的诸多陷阱。求人力事之前,如果不能多准备几手就赤腰上阵,打无准备之仗,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学会说话闯天下

    学会说话闯天下

    会说话,一靠技巧,二靠个人魅力,两者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本书强调如何主动激发自己提升说话能力,启发读者主动挖掘影响自己说话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传授说话技巧。
  •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本书讲述:要想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生活时间被大量的工作、应酬及出差所瓜分的情形。人们要自由支配时间,否则就不能保证睡眠、进食和运动,而这些正是摄取营养的根本。只有善于保养自己的人,心才会变得更加宽容。把握好平衡才是经营健康之道。希望大家通过本书找到健康与活力的经营之道,也祝愿大家早日走出“亚健康”的困扰,踏上健康之路!
热门推荐
  • 误惹腹黑总裁:萌妻太傲娇

    误惹腹黑总裁:萌妻太傲娇

    叶牧好后悔,后悔当时一时冲动招惹了靳少新这个腹黑鬼。“老公,我想去游乐园玩!”“去那干什么?”“坐过山车啊!”某男扶额。“宝贝,脱衣服!”“啊?为什么?”某男邪笑着将它放到叶慕手中,理所当然道,“坐过山车啊!”“靳少新!我的睡衣怎么成...成那样了?”叶牧气冲冲从卧室跑出来,“哦?哪样?”靳少新淡定的坐在沙发上道。“你...你明知故问!”叶牧气的手指都在打颤。“我不管,快点让人给我换个..正常的!”“宝贝!你确定?”当绵羊闷骚女遇上大灰狼闷骚男,激撞出不一样的爱情火花。
  • 重生金陵人家

    重生金陵人家

    她以为她是乡下丫头,偏做了世家小姐。她以为她是打赏的过客,偏成了上台的花旦。她安慰自己这是一场民国旧梦,天亮了梦就醒了。可是在梦醒之前,她要做的是明哲保身还是放手一搏……PS:这是一幕正剧,也是一篇囧文,更是一部踩爆天雷不偿命,撞破JQ强自定的辛酸血泪史。
  • 血障

    血障

    修真,去伪求真,追寻真我,方为修真。凌霄宗外门弟子沐云惨遭欺侮,却得神秘之力得以翻身,但却不知这世间真伪到底为何物。
  • 仿生趣谈(新课程百科知识)

    仿生趣谈(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仿生学中的许多趣闻,带广大读者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受益匪浅。
  • 兵乓旋风之强者争锋

    兵乓旋风之强者争锋

    在高手如林的乒乓球赛中,蓝天队如何战胜自我,打败比自己跟强的敌人,由兵乓球手门展示的极限的操作,华丽招式交织成一场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 恋爱殇

    恋爱殇

    回忆总带着些伤痛,不愿去回忆,甚至被提及。不要说自己年少太单纯,只是情感坎坷一些,悲观主义的李晓薇,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夏薇,男主周鹏,三人及其周围朋友有着我们不愿去回忆的青春,那些被藏在心底的痛再次被挖掘,或者挖掘后淡忘。
  • 末日重生之丧尸进化录

    末日重生之丧尸进化录

    末日到了,苏小雨上辈子化作半人半尸的怪物,庸庸碌碌,东躲西藏,一辈子只拉扯大了一个少年。不认识的强大如魔鬼的人冲进了避难点,她被杀死了,又重生了。很凑巧的,她认识并和还是人类的恶魔在末日前相恋。末日后,她又变作了半人半尸的怪物,捡回了自己的小小少年,又帮助虚弱的恶魔重新变的强大。但问题接踵而至,丧尸进化、人类争斗、野兽变异,丧尸皇者和人心难测。她想要在末日安稳度日。太难。新换的封面另外有个群313545931敲门砖:苏小雨可以进来聊天~
  • 千代世子妃

    千代世子妃

    传闻天朝最受百姓爱戴的千代世子是断袖,消息刚出来不到三天,又一个更加劲爆的消息出来了,千代世子娶妻了!听说那个女子长得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一手女红更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聪智过人绝对是天下第一女!而他收到这些消息时却是微微一挑眉,倾国倾城不假,精通琴棋书画和女红?整天只会吃和睡,还爱钱,谣言果然不可信!千代煜:“你能舞?”一舞倾城她惹上风流王爷紧追不舍。千代煜:“你能弹?”高山流水,她却与美玉医仙成了知音。千代煜:“你能写?”唐诗宋词,她绝世才华又惊了谁的心?千代煜:“你能逃?”逃亡天下,她从此便一个人自由自在。千代煜:“天涯海角,我也要捉你回来!”
  • 法师时代

    法师时代

    法师方林,从元素枯竭的时代穿越而来。而此刻,先后经历几次文明后,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巅峰文明——法师时代!"有的人,身份高贵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可他,实力强悍到象征一个时代!凭一己之力,推动整个时代!”——《大陆通史》
  • 我在雪地里等你

    我在雪地里等你

    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