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91800000015

第15章 随遇而安(1)

在探讨这个主题时,必须指出一个前提:这里断言中国人“随遇而安”,不是用东方的标准来衡量,而是西方的标准。我们的目的,只是展示这两个标准是怎样的不同。

我们首先来看中国人的服装。在谈到中国人轻视外国人时,我们已说过,西方的服装式样,中国人完全不感兴趣;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反过来也一样。我们感到吃惊的是,把头部前面一半头发剃光,让这个本来应受保护的地方暴露出来,这样一种反常行为,这个伟大的民族居然顺从。但由于中国人是在刀剑之下被迫接受的,也如前所述,这是忠诚的标志,因此,我们就不必再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样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中国人已不感到这样有什么难受的,可能再恢复明朝的发型,反而感到很不习惯。

中国人光着头时,也一样不考虑是否舒服,他们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季,都是如此光着头。在炎夏的那几个月,人人都只是举着打开的折扇,用这个三角形的东西遮挡一部分阳光,在太阳底下行走。也有人打伞遮太阳,但为数太少。中国的男人有时是戴起怪怪的帽子,但据我们观察,中国的妇女只有头巾可戴。在西方人眼中,这种头巾纯属装饰,毫无遮阳之用。按照中国人的观念,营造舒适的东西几件就够了,其中扇子就是其一,也就是说,在需要扇扇子的时候,扇扇子就是舒适。夏天,经常可以看见不少苦力差不多一丝不挂,费力地拖着沉重的盐船逆流而上。却一边拖,一边起劲地扇扇子。即使乞丐,也时常会摇晃着破蒲扇。

中华文明,让人奇怪的事情有这样一件,即这个民族据称是最早从事畜牧业的,那么这个在利用自然资源上显现极高的创造性的民族,却从没学会把羊毛纺线织成衣服。这个帝国西部地区的羊毛纺织已达到一定水平。这算是不在这个总论断之列的一些例外。但想不到的是,羊群数量众多,特别是山区,但羊毛纺织却不常见。

人们认为,古代还没引进棉花时,衣服是用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比如灯心草。不管过去是使用什么纤维,那么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全国都是用棉花了。这个帝国冬季寒冷地带,人们所穿的棉袄,差不多把人裹得像两个人那么臃肿。穿棉袄的小孩,就像捆在桶里一样,一旦摔倒,自己就根本爬不起来了。我们从未听到中国人对这种笨重服装有什么抱怨。难受常常是自找的。但可以肯定,只要有一点机会,任何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愿忍受其种种不便。

谈到笨重的冬衣,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人从未有过内衣内裤。对我们而言,要是没有毛织内衣经常替换,生活就没法过。这种需要,中国人意识不到。他们沉重的棉衣挂在身上,好像挂着许多布袋子。寒风从缝隙中钻进来凉彻肌肤,但他们却并不在意,尽管他们也承认这种服装并不理想。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抱怨自己冻僵了,于是他得到一件外国内衣,人家叫他每天穿着,免得受冻。一两天之后,他居然脱下了这件内衣,说是“烧得慌”。

中国的鞋子用布做成,容易进水,一碰到水,里面就湿漉漉的。天气一寒冷,双脚就多少有点冰冻的感觉。是的,中国有一种油靴就是用来防潮的,但是,像其他许多舒适的物品一样,考虑到价钱,就没有多少人会用了。雨伞也是这样,这些东西属于奢侈品,中国人从不视之为必需品。哪怕风吹雨打,全身湿透,中国人也不认为更换衣服是件要事。看来,他们也没有发现用身体焐干湿衣服有什么难受。中国人虽然羡慕外国的手套,自己却从来不做。他们也知道有一种除了大拇指其余四指不分的手套,但即使在最北的地方也极少能看见这种手套。

从外国人来看,中国服装最让人恼火的地方,就是没有口袋。一个正常的西方人需要许多口袋。他需要在外衣的上面口袋放记事本,后面口袋放手帕,衬衣口袋放铅笔、牙签和怀表等等,其他顺手的地方还要放小刀、钥匙串和钱包。要是这个外国人还要带上小梳子、折叠尺、开塞钻、鞋扣、镊子、小指南针、折叠剪刀、弹子、小镜子、自来水笔等,那他对于他的种族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他已习惯经常使用这些东西,一刻也不能离开。至于中国人,这样的物件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要是别人给他,他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要是他有一块手帕,他就把它塞在胸口,而他带在身边的孩子也是如此。要是他有重要文件,他就仔细地松开绑腿,塞进文件,继续赶路。要是他穿着外裤,什么都不用解开了,他只需把文件塞在裤腰带上。在这两种情况下的任何一种,要是带子松开,而他又不知道,文件就丢了——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文件之类的东西还可以放在卷起的长袖子里、卷边帽的帽沿里,或者帽子与脑袋之间的地方。中国人都会一些随手而至的小窍门,尽管都是些小事,比如他们常常把钱卷起来搁在耳朵上。要保证随身携带的东西不丢失,主要靠裤腰带,带子上系着小钱袋、烟袋烟杆,以及诸如此类的小物件。要是带子一旦松开,东西也就肯定掉了。钥匙、木梳和一些古钱,都系在外衣那些固定的纽扣上,每次脱衣服得小心,以防弄掉了这些“附件”。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服装,要是在我们看来难看难受,那么,他的睡衣就起码让你“无语”了,因为他是脱得精光、裹上被子、倒头就睡。男人或女人都没有睡衣这一说。孔子说过:“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这确有记载。但据称这是指孔子斋戒时穿的礼服,不是通常的睡衣。但可以断定,现代中国人是不会仿效他而穿上晚礼服的,并且能不斋戒,就不斋戒。即使是新生儿,尽管他们的皮肤对温度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却是随便塞在被子下面,一有人来看,母亲就掀开被子。这种荒唐的做法,会让孩子突然受凉,因此,这足以解释为何许多中国婴儿还没满月就死于惊厥。孩子稍大一点,有的地区,不是给孩子用尿布,而是用两个沙袋。光是这种“创意”,就足以使西方母亲温柔的心中充满恐惧。被这种奇怪的重物坠着,这个可怜儿一开始就被“钉”在那里,不能乱跑了,像一只“夹着”大号铅弹的青蛙。流行这种风俗的地方,说一个人浅薄,常常说他还没有脱掉“土裤子”!

对于我们所说的舒适,住房同服装一样,中国人也是不在乎的。为了确立这个论点,应该不考虑穷人的“窝”,因为他们是不得不住在里面的,我们应该考虑那些家境足以做到“舒适”的人的情形。中国人不注意在房屋四周种上树木来遮荫。而宁愿搭起凉棚。但那些没钱搭凉棚的人,本应很容易地种几棵遮荫的树,但他们不种,却满足于种一些类似石榴树这样的花哨的灌木。当院子里热得难受时,主人就走到路上坐着,而当路上也热得受不了时,他们又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去。朝南的部位是主要出入口,但很少有房子对着南门再开个北门。要是这样安排,就可以通风,并在一定程度上散去一些三伏天的暑气。若是问他们为何这种简单的事却不常见,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开北门!”

北纬三十七度以北的地区,“炕”是中国人通常睡觉的地方,用砖坯垒起。用烧饭的火来加热。要是不巧没有火,那么,对外国人而言,这个冰凉的土炕真是难以忍受。要是碰巧火太大,他又会在后半夜热醒过来,感到自己正在活活忍受作为“烤肉”的滋味。不管怎样,总不能整夜保持一个热度,全家人就这样挤在这个平台上。垒土炕的材料又导致小虫子大批出没,即使每年换砖坯,也无法保证除去这些“不速之客”,它们占据了各种不同层次住房的墙壁。

到处都有动物的侵害,对此,大多数中国人都已见怪不怪了。但是,即使他们视之为害虫,好像也从来也没有谁会想到这些害虫是可以防治的。除了为数极少的城里人挂着帐子躲避蚊子之外,据我们所知,其余地方就差不多没人使用蚊帐了。蚊虫的确最让人讨厌,有时也会用芳香植物熏一熏,效果可不太明显,但对中国人而言,这些虫子的恼人程度却不及我们的千分之一。

枕头的式样也是一个范例,反映了不同的舒适标准。在西方,枕头是一只袋子,装着羽毛,正好托住脑袋。在中国,枕头的支撑点在颈部,它是一只小竹凳、一截木头,更常见的是一块砖。没有一个西方人,能使用中国人的枕头而不感到难受。同样,也可以肯定,也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在我们作为枕头的袋子上煎熬十分钟。

我们已讲过一件怪事:中国人没有任何规模的羊毛纺织业。更为费解的是,他们吃掉大量的飞禽,但对拔取的羽毛没有兴趣。用羽毛做被褥,是很便当的,而且几乎也不花什么钱,但它们却在处处俭省的中国人眼皮底下随风飘逝。除了把它们卖给外国人,要不就把大一点的羽毛扎起来掸灰。而在中国西部,有时则把它们厚厚地铺在麦地或豆子地里,防止觅食的动物啃吃庄稼。此外,我们就不知道如今这些羽毛还有什么用途。

对西方人而言,好床应该结实而有弹力。据我们所知,最好是钢丝床,近年来已经使用得很广泛。但当中国一家最好的医院提供这种时尚极品时,好心肠的医生却吃惊地发现,只要他一转身,那些还有力气挪动的病人,就已从弹簧床上爬下来躺在地板上,因为睡地板就像睡在家里一样舒适自在。

中国的房屋一到夜晚,就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当地的菜油灯气味特别呛鼻,但却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他们也真的知晓煤油很好,但许多的地区还在继续使用豆油、棉籽油和花生油。这种情形的造成,是由于习惯的力量,加上对舒适生活的完全忽视——他们选择了那些昏暗的土油灯,而不是让人更为舒坦的煤油灯。

西方人感到中国的家具既笨拙又不方便。我们的祖先习惯坐在宽大的椅子里,中国人坐的是非常狭窄的长凳。要是凳子腿松了,或者只有一端坐着人,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中国人是亚洲唯一使用椅子的民族,但按照我们的观念,中国的椅子是“难坐”的典范。有些椅子式样,造得像伊丽莎白女王或安妮女王时代的英国时尚座椅,座位高,靠背直,一副呆板的模样。更普遍的式样,看上去足以支撑一个二百五十磅的胖子,但椅子受力不均,不久就会四分五裂。

无疑,西方人对中国房屋最难受的便是潮湿和寒冷。建筑的大错在于打地基时太图省事。其必然的结果便是总是潮湿。泥地或者砖坯地,不仅令大多数外国人极不舒服,并且也特别有损身体。同样烦人的,是装在转轴上的门太松。两扇这样的门,上下两端都吹得进冷风。哪怕贴上硬板纸,一道门也无法御寒,因为差不多无法教会中国人随手关门。有位商人在他办公室的门上贴了“随手关门”的标语,但这在中国是不管用的,因为从来就没人关门。进出房屋和院子的门,门框太低,一般身高的人进出时也要低头,否则就会头撞门框。

中国的纸窗,抵挡不了风雨、阳光、热气和灰尘。百叶窗不普及,而且常常是有,也不起作用。

大多数中国家庭只有一只炊锅,它是一只凹下去的大铁碗,能装几加仑东西。但是,每次只能煮一样东西,烧饭时就不能烧开水。必须有一个人或蹲或坐在小灶膛前,不时朝低低的锅底下面塞进一把干柴或者干草,以充当燃料,烧煮基本上都用这个办法。房间里全是水汽,常常还有烟,足以使外国人熏倒过去,但中国人却好像对这些害处不在乎,尽管他们也明白会弄出严重的眼病。

对西方人而言,中国屋子最难受的是冬天没有暖气设备。绝大多数百姓,即使在严寒地区,除了由烧饭而传到炕上的那点热量之外,就没什么东西可以取暖了。中国人极为赞赏它的舒适性,女人有时称炕为“我的娘”。但是,西方人希望热源能够稳定供给,热量传遍全身,而中国的炕,在冬夜却是壁炉或火炉的极糟糕的代用品。因此,对西方人而言,炕一点都不舒服。产煤地区确实也用煤做燃料,但与全国相比,这样的地区实在有限,而烟又常常吹进房间,渐渐的整个房间全是。家境好的人用木炭,但也用得十分节省,而且若是烧不得法,其危险也像烧煤一样大。房子真是让人不适,天冷时即使在家里,人人都得穿上所有的衣服。一旦出门,就没有衣服可加了。“冷吗?”我们问他们,“还用问!”他们经常这样回答。以西方人的标准来看,他们一生都没有让自己暖和过。冬天,他们的血液就像河水,表面冻住,底下在慢慢流动。考虑到中国人住房的这些特点,难怪一位曾经出过国的道台说,美国犯人住的监狱要比他的衙门住得舒服。

同类推荐
  •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本书分为古代文化之谜、东南亚文化之谜、印度文化之谜、古埃及文化之谜、抒不尽的神秘文化、远古文化之谜、神秘的痕迹、中国文化之谜、复活节岛的神秘、会飞的祖先、没有沉入海底的幸运者等共11章,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足迹。
  •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本书收录了《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访谈录》、《面向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艾朗诺访谈录》、《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夏志清访谈录》、《文化转向与人文传统——李欧梵访谈录》等文章。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从大话西游开始

    从大话西游开始

    帮主,我是瞎子啊!葡萄师傅,能帮我把这金刚圈弄下来吗?师兄,白晶晶姑娘来了!
  •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肩挑国仇家恨,单瑞滢放手了爱情。浴火而亡,有让那人重生的途径摆在她面前,要抓住吗?当然是必须滴!穿越异世?可以!历经多个世界?可以!完成不同的高难度任务?可以!一切条件都可以,通通放马过来吧!只要能够重塑爱人三魂七魄,使其重生,她单瑞滢愿意付出一切!(注:这文本质上是个快穿文,穿越的世界还不少,作者脑洞强大……1V1,金手指貌似蛮粗?雷者误入的哟~~)
  • 灯花影里落长安

    灯花影里落长安

    那一次转身,注定成为终身遗憾;那一次放手,让他尝尽世间冷暖
  • 火影忍者之地大无穷

    火影忍者之地大无穷

    一个因为一场车祸从现代穿越到火影世界的绝世天才,受到过初代火影千手柱间的指导,他将会碰到什么样的事呢?
  • 鬼徒

    鬼徒

    本书带你走进真实的阴间世界。死亡并非终点,阴间亦有世界!人之死,魂之初,阳间走官道,修肉身,阴间行鬼道,修魂魄。五气朝元,三花聚顶,魂魄实则肉身成……
  •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如果你听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毕加索、奥本海默、托洛茨基、基辛格、洛克菲勒、普利策、迪斯尼、华纳兄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犹太人骄傲地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塔木德》是这个古老民族流传至今的智慧结晶,是犹太人终生研读的人生指导。《就这样HOLD住幸福》解析犹太人必读圣经中关于幸福的箴言,并将内容本土化。
  • 微凉时光2

    微凉时光2

    若是当初的我们没有碰撞,若是当初的我没有弄错,是不是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怎么坎坷了?
  • 末世进化侵袭

    末世进化侵袭

    十一永远想不到的是自己最后是死在同类的手里。末世里的人形武器十一苏醒。接管弱智儿唐步语的人生。不小心得到一只全能机械小正太,可惜宝贝和功能都要能量。从现在开始,抢我晶核的人都得去死!+++++++++不正经版简介++++++++++老爸走散,小妹无影无踪,大哥远在天边,唐步语只好瘫着一张老脸踏上末世版寻亲记。PS:升级流,尽量不小白,不圣母。又PS:新手作,望各位看官多多海涵,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不对,求看官您动动您的芊芊玉指多多留言!
  • 新星Nova

    新星Nova

    飞来命案,神秘凶器,资深警探身陷惊天谜案。一串莫测电波,一段诡异梦境,掀起惊涛骇浪,席卷全球。思想与世界观的碰撞,理念与欲望的交锋。这是新纪元的降临,这是旧世界的挽歌,这是大革命的号角,这是文明高速爆发的超新星。……抛去上方简介的噱头,其实这就是一本庸俗的软科幻小说。脑洞之作,不含任何流行元素。兴趣之作,绝不可能稳定更新。……最后:向刘慈欣大叔致敬……
  • 花落风散

    花落风散

    身世高贵,绝世倾城的暮嫣笙下嫁给一个没落的大学士府的嫡子唐上松,女主唐清晗得知父亲宠妾灭妻的行为,改名换姓为暮清晗,从此与唐府断绝血缘关系,踏上了此生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