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91800000023

第23章 欠缺同情心(1)

我们已观察到作为“五常”之首的“仁”,它象征着中国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仁是一种善良愿望,而同情心则是人们互相理解的感情。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探讨中国人行善的前提下,欠缺同情心这个主题。

我们要牢牢记住,中国人口众多。这个帝国差不多所有地方都会定期发洪水,闹饥荒。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愿望是无法阻止的,能抑制人口增长的条件,在不少国家中发生作用,但在中国效果就不明显。赤贫者的孩子们也要早婚。而这些孩子又要生出许多孩子,好像他们糊口的粮食不在话下。由于这种种原因,结果使得大部分人只能现挣现吃,“双手刚挣来的东西,马上就得送进嘴里”,这话毫不夸张。为何随处可见打短工的人,这就不难解释了,也无法避免的。不管与哪个地方的中国人打交道,外国人立即就会感受到,差不多所有中国人手中都没有现钱。叫他们干活,他们首要条件就是付现金,干活就是为了吃,因为他们是“无产者”。甚至富人在碰到急事时,也常常弄不到最起码的现金。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口头语,一个人拿钱应付官司、安排葬礼等事,叫做“度饥荒”,就像一个饥者急切寻求救助。除了钱势双全之人,谁都无法单独对付这类事情。贫困而又绝望,这是中华帝国最深刻的写照,而这个真相对人际间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对最肤浅的观察者而言,也是一眼就看得到。生存的忧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习俗,即使在生存不那么艰难之时,人们也克勤克俭。在这个层次上,只有钱与粮这两个明显的事实。钱与粮是一对双圆心,构成中国帝国的这个椭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生活都围着这一对圆心旋转。

中华帝国的人民陷于贫困的深渊,他们常常为最起码的生存拼死拼活。对于他人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他们都已习以为常了。一个中国人,不管怎样仁义,实际上都无用,无法减轻所见苦难的千分之一,而灾荒之年的苦难又成倍地深重。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肯定会明白,减少苦难是毫无可能的,不管是个人的善心,还是政府的介入。所有这些,即便尽心尽力,也只能治标而不治本。他们的治疗手段,就像治疗伤寒病人,只分发一些小冰块——每个病人都只分到好几两,没有医院,没有食物,没有药品,没有护理。因此,毫不奇怪,中国人没有更仁慈的有实效的办法。没有体制、监测和管理,而善行居然还在继续,则更是不可思议。要是人们不断遇到无法抵御的灾难,这对即便最敏感的人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也是并不难预料的。每一场大战都证明这类事,初次看到流血,肚子上的神经会发生颤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很快就会适应,接着就会变得相对麻木了。但看见一次,就会终生不忘。在中国,一场社会战争从不停息,大家对其恶果都已司空见惯了,最多只会关注片刻。

对残疾人的态度,最能说明中国人欠缺同情心。大家普遍觉得,跛子、盲人(特别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聋子、秃子、斜眼,都是要“敬而远之”。好像身体有欠缺,人品上也肯定有欠缺。根据我们的经验,上述之人在西方不仅不会受到刻薄的对待,而且还会让人们马上生出怜悯。而他们在中国,却被看做犯有说不出口的罪恶,才受到这样的惩罚,这种看法与古代犹太人不谋而合。

那些先天残疾或后天致残的“倒霉蛋”,不被人触到痛处,就活不下去。最和善的方式是提及其缺陷,以引起大伙的注目。药铺的伙计对一个病人说道:“麻子哥,你是哪个湾子的?”一个斜眼人经常会听见背后有人说“眼斜心歪”;光头人则经常会被人提醒:“十个秃子九个诈,剩下一个是哑巴。”类似白化病这样的缺陷,也会变成无聊人的笑料,嘲笑好像永远不会停息。像这样不幸的特别之人,必须一生逆来顺受,要想让自己开心,就得把嘲弄当做耳旁风。

对精神上有问题的人,中国人也坦率过头。“这个,”一位旁观者说,“是个傻瓜。”这个孩子也许并不“傻”,但这样不停地当面说他缺心眼,他那尚在萌芽的心智会很快因此枯萎。这样对待一切精神病人或其他病人也是很常见的。他们的“非凡”之处,行动上的细节,发病的原因,病情发作的模样,都要“大公无私”地分享,能当着病人的面一一抖落出来,而病人必须完全习惯于别人称他为“疯子”、“呆瓜”、“笨蛋”等等。

一个民族把生男孩当做头等大事,于是家里没男孩会不断受人唾骂,就不奇怪了。就像古犹太国,先知撤母耳的妈妈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那时撒母耳尚未出世)。要是为了什么原因,或者什么也不为,一个母亲偷偷闷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事让人知晓之后,大家也不会感到惊讶。

中国人欠缺同情心,在对待迎亲那天的新娘时也看得出来,其方式古怪。新娘通常年幼、胆小,突然处在陌生人的包围之中,当然害怕。尽管各地风俗不同,但这个可怜小女孩突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却没人在乎她的感受。有些地方还允许掀起轿帘瞪眼瞅新娘。另外一些地方,不少还未出嫁的姑娘,在新娘子必经之路抢占一个高处,满手捧着草屑或米糠,泼撒在新娘子精心油过的头发上。当新娘子到达公婆家,起身出轿时,她得像一匹刚买来的马一样,被人评头品足,她的感觉会是什么样,不难料想。

中国人很注重礼仪,但他们居然意识不到那些让人不快的言语应该去避免。笔者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很不礼貌,他说初次看到外国人,最奇怪莫过于外国人长着满脸的大胡子,像猴子一样。他接着说:“现在我已很麻木了!”有人当着学生的面,要一位老师评价一下这些门徒,老师回答道,在他们面前,离门最近的学生最聪明,二十岁就会学业有成,但旁边那张桌子的两个孩子,是他见过最愚钝的。人们从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评论会给学生带来什么伤害。

中国人欠缺同情心,也表现在他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家庭虽有不同,但本质上关系都不妙,很容易看到大多数中国家庭根本就不快乐。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缺乏感情上的联系,而这在我们看来,是家庭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国家庭通常是个体的联合,联系在一起的永远是相同利益,也有不少互补的需求。最后的情形是,中国家庭并不像我们理念中的家庭,它里面没有同情心。

中国女孩,从生下来,就不太受重视。这一事实对她们的一生,影响深远,她们为欠缺同情心这一点经受了许多意味深长的事情。

妈妈和女儿生活在狭小的屋子里,这种中国式环境,自然会发生争吵,张嘴就骂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惬意的自由。有一句有意思的谚语,懂得中国家庭的人会觉得意味深长:妈妈骂女儿,仍是亲闺女。女儿一旦出嫁,除了无法摆脱的血缘关系,就不再与娘家有什么牵连了。所有家谱上都没有女儿的名字。理由很自然:她不再是我家的女儿,而是别家的媳妇了。人的天性会使她有回娘家的需求,各地风俗不一,有的走得多,有的走得少。有的地方回娘家走得多住得长,还有的地方则回得越少越好。要是婆家有了丧事,则应该停止回娘家。但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儿媳妇属于婆家的一员,这个原则没错。想要回娘家,就得带上不少活计去做,通常是大量的针线活,娘家人还得帮忙。每次都尽量带上孩子回去,这样做不光是为了管教孩子,免得他们变得顽劣,更主要的是,让这些小家伙尽可能在姥姥家多吃、多住。在女儿经常这样回娘家的地方,在女儿多的家庭,这种不断的袭扰,让娘家都感到头痛,令日常生活资源有着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类回归经常会受父兄们的阻止,母亲则暗中高兴。不过,由于各地风俗定下了一些回娘家的时节,比如在新年之后的特定日子以及特殊的节日等等,这类回归不好阻止。

妇女回到婆家,俗语就是“贼不跑空路”。她必须带点什么礼品给婆婆,一般都是食品。要是忽略这一老规矩,或没能带回礼品,不久就会上演一些戏剧性的场面。要是女儿是下嫁到穷人家,或者嫁去之后衰落了,要是她又有几位已成家的兄弟,她就会发现自己回娘家,用医生的话而言,就是“这东西碰不得”。娘家的几个儿媳与出嫁的几个女儿,她们之间准会有一场恶战,就像腓力斯人与以色列人的后裔,各自把某块地皮视作自己的地盘,而把对方当做入侵者。要是几个儿媳“占地为王”,她们会像腓力斯人那样,对无法消灭和驱逐的敌人进行征税。一个儿媳妇,被视为婆家全家的奴仆,这是她的本职工作。而要找奴仆,自然要找健壮和成年的,而且已经学会烧饭缝补这类女红,以及能在该地劳动谋生的手艺,而不愿要无力无能的小伢。我们知道有一个二十岁的姑娘,丰满而年轻,却嫁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她一半的瘦弱男孩,他们成亲之后的头几年,她很高兴照料这个男孩出天花,而天花是一种幼儿病。

中国媳妇的苦难,可以专门写上一章,而不是简略的一段。中国女子都要出嫁,一般在年幼的时候就出嫁。她们一生中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完全受婆婆管制,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是模模糊糊知道她们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忍受许多难以忍受的煎熬。自家父母对已出嫁的女儿管不了,只能对婆家进行一些警告,或者女儿自杀后索要一大笔丧葬费。要是老公把老婆打成重伤甚至殴毙,只要能举证她对公婆“不孝”,便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我们需要再说一下,年轻妻子的自杀很常见,有的地方,差不多就找不到几个最近没有发生这种事情的村庄。一个妈妈训斥已出嫁的女儿,她自杀未遂:“你有机会,为何没死过去?”没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让人生出同情心了。

几年前的《京报》,刊登了河南巡抚的一份奏折,无意说出了一个真相,父母杀子,以法律而言,有罪,但有一条规定,却使法律无用武之地:一个婆婆谋杀了她的儿媳妇,凶手出钱就能摆平。他上报的案例中,一个婆婆先用燃着的香烫她的童养媳,再用烧红的铁钳烙她的脸,最后,用热开水把她烫死。这份奏折里还提到几个类似的案件,由于写进奏折,肯定真实无疑。这种极端野蛮的事也许不多,但严重虐待而导致自杀或企图自杀的事却常见,以至于人们当时都懒得提及。笔者熟识的不少家庭,都出现过这种事。

当小妾的中国妇女,其命运也很糟糕。在那种家庭中,有快乐可言的人,真的没几个——常见的是不间断的吵闹与公开斗殴。“我们城中的市长,”一位定居中国的外国人写道,“他很有钱,并且学问深厚,多才多艺,管理老到,经典烂熟于心。但他经常干的却是坑、蒙、拐、骗、骂、抢,甚至以折磨他人为乐。他的一个妾逃跑被抓回来,被剥得一丝不挂,两脚倒吊在屋梁上,被打得死去活来。”

在中国,穷人没功夫管病。男人们完全不把妇女、孩子的病痛放在心上,经常任其发展,直到不治的地步,这或是因为没工夫去管,或是因为男人“拿不出药钱”。

在论及孝时,我们已看到,孝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幼儿无足轻重。幼儿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们会成为什么,而不是他们目前是什么,这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做法,但中国却相反。三个人出门在外,最年轻的总是首先承受劳累。最年轻的仆人,总是干最吃力的活。大伙在贫困中屡经煎熬,中国的男孩不堪忍受各种压迫,奋起反抗,常常离家出走,这就不奇怪了。那些决心逃走的孩子,差不多都能找到靠山。离家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据我们观察,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停地被虐待。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刚从斑疹伤寒中恢复,这种病人大病初愈之后,一般吃得很多,而家中的粗黑面食实在难吃,于是他便跑到当地的一个集市,大吃大喝,花了约莫二十美分。因此,他被父亲骂得狗血淋头,而他也就逃向满洲——各省少年眼中的福地,从此一去不复返。

美国诗人普伦蒂斯说过:男人是造物主的杰作,女人只是“一根鸡肋”。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婚姻的目的,对娘家而言,是可以不再养她。婆家的目的,则是传宗接代。这些目的是不会遭到斥责的,我们不能一味深究人的动机。但在中国,人们对这件事心知肚明。

中产家庭婚嫁的目的都这样,对贫民而言,这个动机就更明确了。人们通常如此评论寡妇重披嫁衣:“现在她不会饿饭了。”俗话说得好:再婚再嫁,就为吃饭;没有饭吃,一拍两散。在救济灾民时,经常能看到不少丈夫干脆扔下妻儿不顾,让他们去讨饭,或者饿死。许多情况下,媳妇被送回娘家,娘家有吃就吃上一口,娘家没吃就饿死。“她是你的女儿,你去管她吧。”还有这样的事,分发给哺乳妇女的救济粮,有时也被男人夺走,尽管这几例也许很少见。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代表着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因为这两个字,从古至今,无数人前赴后继,不顾一切的想去接近它,即使丧失生命。冒险者们喜欢它,因为它能带来财富;各国政府喜欢它,因为它能研究考证历史疑团;普通大众更喜欢它,它可以传递着知识并且饱含着传奇。准备好了么?来探险揭秘。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本书共分为基础知识、现代茶文化、技能训练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茶叶知识、茶艺编创、茶席设计、茶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茶叶的识别与储藏等。
热门推荐
  • 女性成才简明教材

    女性成才简明教材

    妇女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促进妇女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女性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女性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拓展的能力和奠基进步的动力。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性成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成才的影响,在理论与实践上做了一定的积极探索。
  • 浅意而归

    浅意而归

    一个女人她了解自己想要的,不会在爱中迷茫,大胆的选择自己想要的。
  • 祸国公主

    祸国公主

    三年前,她是妄图弑君谋反却一朝丧命的叛国公主。三年后,她是举国追杀被逼东躲西藏的祸国公主。前者,瑶光觉得自己绝对是被冤枉的...后者,只能算她倒霉!
  • 如果爱愿意之匆匆那年

    如果爱愿意之匆匆那年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走过一对又一对情侣,可是二十几岁的她对感情仍旧很迷茫,不懂得世间的黑暗险恶,也不懂得感情的现实化会有多可怕,傻傻的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味的追求那一尘不染的爱情,把自己当成灰姑娘,等待王子来发现她,而那个他,还会存在吗?一年四个季节,最喜欢的是冬天,因为有雪的存在。不该幻想生活的四季都有你,但只要结局有你足矣。
  • 觊觎

    觊觎

    赫伯斯,一个充满了硝烟与战火的年轻星球,这个星球上有着以“魄”为核心的修炼体系,有着互为死敌的两大帝国,有着厮杀了十余万年的四大种族。格洛瑞,一座诞生于战火中的荣耀之城。古斯塔夫,这座城的主人,一位不世英雄的遗孤,生来坐拥领地千里。但是与他父亲那通天彻地实力有所不同,他实力平平又不思进取,不仅懒惰还不务正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的一切都成了别人觊觎的对象。“想要就来拿,别装。”古斯塔夫对此倒是很淡定,“你不装,我也就不用装了。”
  • 末世动漫行

    末世动漫行

    神秘老头强行给了叶风一本可以穿越到动漫里的奇书,而且只要和里面的人物关系达到100就可以将其带回到叶风所在的世界!当叶风自动漫回来,地球已然变为一个战场,远古凶兽,上古仙人,一场惊天阴谋展开,它的名字叫做《太虚创世》!ps: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泪奔~
  • 风倾天下:妖孽魔妃

    风倾天下:妖孽魔妃

    她将军府嫡女,也是夜家白痴加废材,人人口中的病痨子,而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腹黑狡诈又极其护短.当废材变天才,她变成她时会有怎样的变化,无意间开启空间灵器沁馨玉,得医典,修真经,废柴之体迎刃而解,种草药,契魔兽,魔医震天下!新婚之日,自己男人抱着她的妹妹在她面前上演大战,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羞辱她。可笑,男人,算什么!我夜薇曦要的男人,定是敢为我掏心舍命之人!一朝惊变,风云起,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就一段惊世传奇!
  • 美人似殇

    美人似殇

    悬崖上,东陵轻言被迫放开陆韶倾的手,望着不断下坠的女子痛苦道“落落,等我。”陆韶倾苦笑,泪水划过脸庞无声的吐出三个字“你不配!”百臻隔着冰棺抚上陆韶倾的脸颊,“倾儿,若有来世,但愿轮回安好。”沐焱说,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不是违背了对师父的跟她相见,而是听师父的话没有习武,以至于在她遭受到危险的时候只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她掉落悬崖,眼睁睁的看着她自己折磨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她为了那个她命定的人失去生命。战场上,陆韶倾挡下本应落在东陵轻言身上的利箭,“东陵轻言,我不恨你,从来都不恨。师兄对不起。”未曾相逢先一笑,初见便以许平生。彼岸花开携君袖,罗带同结莫离分。
  • 大话婆媳

    大话婆媳

    本书告诉你新时代婆媳之间的故事。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女人的地位不断是升高。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
  • 教廷下的法师

    教廷下的法师

    死灵法师的生命之旅,世间万物,缤纷色彩,欢迎来到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