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91800000005

第5章 忽视时间

在当今发达国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现代社会的复杂精密,使得人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工作的数量和品类,要是让上一个世纪的人来做,肯定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蒸汽机和电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身体习惯方面早就作好了准备。尽管我们的祖先除了吃喝和打斗,便无所事事,但人们想不到,会有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这个种族为自己的旺盛精力驱使,不停息地去行动。

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问候语上的差别意味深长。前者碰到熟人时,会问:“吃了吗?”后者说:“干得如何(Howdoyoudo)?”一方的常规是吃,另一方则是干。显而易见,时间就是金钱,这已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通常连最后一秒钟也不会放过;而中国人则与大多数东方人一样,却闲散得很。中国人的一天只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些时辰的名称却不明确,只是指称一天的十二分之一。这样,“午时”是指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整段时间。“现在是什么时辰?”一个中国人用英语问,“月亮的中午叫做什么时候?”用稍微明确一点的话来说,他应该这样问:“晚上,月亮在子午线上之时,叫做几点钟?”

日常生活用语中,时间也是模模糊糊,“日出时分”与“日落时分”,在中文中还算是明确,与经纬度有干系,但“午夜”与“正午”一样,却含糊不清。一般由“更夫”来确定的晚间时分,也是暧昧不定,只有最后一更例外。因为打这一更,总是在阳光初现之时。城市里“打更”的时间间隔,甚至也长短不一。对于我们的手表,绝大多数中国人,从不知晓。有那么几个中国人戴着手表,却从不用手表去安排日常事务,尽管他们过几年,还把手表内部清洗一遍,使它保持准时。一般人以太阳高度来定时间,觉得足够了。日上一杆,两杆,或者三杆,没太阳,就观察猫眼的瞳孔大小,由此确定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已经够准确的了。

中国人利用时间,与他们对时间流逝的度量有关。按照西德尼·史密斯的理论,人世中有两个档次的人:前大洪水时代之人,后大洪水时代之人。后者发现,人类的寿命再不会长得接近一千年时,因而抓紧时间多做事,以适应新时代。相反,前大洪水时代的人,不能明白玛土撒拉(969岁的老寿星——译者注)的时代已逝去,他们依旧按老习惯生活,好像生活已由长老安排好了似的。

中国人算得上“前大洪水时代的人”。像茶馆请来的说书艺人,极力招徕顾客,让人想起丁尼生的长诗《细水长流》。顾客来来往往,他依然声嘶力竭地讲个不停。唱戏的也如此,有时要连轴转,唱上几天几夜,尽管与曼谷的戏子作秀相比,要稍逊风骚。有人告诉我们,他曾在曼谷一场长达两个月的戏棚里,苦苦煎熬!中国人的杂技,要是演得好,是相当巧妙好玩的,但有个让人头痛的缺陷——开场白又臭又长,因此,献艺尚未完结,外国观众就想离场。更让人惊悚的是,中国人的宴会,菜肴之多,品类之盛,不可思议。很少有老外能经受这种宴席的“考验”,但中国人还感到这种口福享受得还很不过瘾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是他们最忧伤的感叹,尽管对于那些掉进陷阱的倒霉“洋傻瓜”而言,他们满怀希望筵席快点散场,但总是为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所淹没。

中国人从小就习惯于按前大洪水时代的方式行事。上学,他一去就是一个白天,从日出到日落,中间只有一两次休息,用来吃饭。学生和老师都遵守不误。科举考试要考上几天几夜,每一级考试都让他们绞尽脑汁,而大多数考生经过这种疯狂的考试,却感受不到这种考试的内在荒唐。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会让人想到他们学习过程的艰辛。中国文字,实际上也是前大洪水时代的,需要玛土撒拉这样的老寿星,用一生去修习。坦率地说,中国人与古罗马人一样,要是迫使他们学习这种费劲难学的语言,他们永远不会有功夫去说出和写出经典之作!

中国人的历史也属于前大洪水时代,他们的史学家不但企图溯源到混沌的远古,而且长河般的史书显得冗长、混杂,既塞满各个朝代的树干,还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枯枝烂叶。只有一个毫无时间观的民族,才会编写和修习这样的历史,只有中国人的“肚量”,才容纳这样的历史长河。

中国人忽视时间,也表现在他们的劳作上。前面已说过,他们劳动的精力投入程度,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曾与包工头和雇工一起造房子的外国人,有几位希望再与他们合作一把?工人晚来早走,还时常停下来“品”茶。他们走得很远,远方的石灰坑里,拖来的只是一布袋石灰浆。要是用独轮车来推,一个人就能干上三个人的活,但他们不想这样做。要是飘起细雨,他们就会歇工。结果常常如此:尽管人们很勤奋,但进展却极慢,要计算这些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不太容易。听说有个“洋”人,对他雇来的木匠钉板条的速度很烦,在他们进餐时,自己亲自上阵,结果他们四个人半天的活计,他一个人就搞定了。

对中国工匠而言,维修工具是件耗时的精品“工程”。不过,要是洋人的工具,那就随心所欲了,工具不可思议地无法用了,却没有人说曾动用过它。“我可没去那儿”,这是一句很烂的托辞。椽杆和小檩条往墙上一架,中间用绳子一捆,脚手架就算大功告成。整个工期里,天天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所有的经验,现在都派不上用场了。沙、石灰和泥巴,本来能用的东西,现在都无法用了。外国佬真是无奈。他就像被土人捆住手脚的格利佛,被一根根绳索拽着,这么多根绳子一起拉,他真的招架不住了。一个广东包工头的经历,深印在我的记忆里。他的誓言和钱财融化在腾腾的烟雾里,因为倒霉的他成了鸦片瘾君子。最后,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只能把他的烂事在他面前摊开:“早就告诉你玻璃的尺寸,窗户你量了三次。你全都做砸了,这些玻璃没用了。门关不严,一点胶水都没用,地板太短,太少,全是节疤,完全不能用。”沉默了一下,这位文质彬彬的广东人,一脸苦相,看着我们,颇有礼貌地说:“请勿说!请勿说!要有君子风度!”

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没有耐心,不仅难以理解,而且不讲道理。聪明人认为,他们厌烦我们没有耐心,就像我们厌恶他们没有诚信一样。

不管什么事情,也很难让中国人感到速度的重要。我们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大包外国邮件,在两个相距仅十二英里的城市间延误了好几天,只是因为邮递人员的驴子生了病,得在家休养!中国电报局的管理,与它应有的形象相比,只不过是一种拙劣的山寨模样。

外国人最恼火的是,中国人在通常社交访问中,视时间为无物。这种访问在西方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能超时。在中国没有这种限制,要是主人不安排住宿,客人再累也得讲个不停。拜访外国人时,中国人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宝贵。他们坐而论道几个小时,倾诉一空,也无率先告辞之意。有位好牧师说过:“想见我的人,便是我想见的人。”要是他在中国住上一段时间,他非得改口不可。有过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他就会像另一位忙得团团转的牧师一样,在客厅里挂出一个条幅:“天主保佑你走好!”这种赤裸裸的警告,即便一个脾气火爆的中国人,也像当头挨了一棍,他会长久反应不过来,长得可以耗尽十个欧洲人的耐心。终于,他开始讲话了,他懂得了“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的真切。要是外国人能像前不久刚去世的马根济医生那样,就会感到解脱了。中国客人接踵而至,朋友又“只来不走”,浪费了接诊时间。马根济医生对他们说:“请随便坐,我现在很忙,请原谅。”要是他能像向一位学中文的学生那样直截了当,他就快成仙。这个学生刚学会几句中文,便来个“牛刀小试”,结果弄得老师目瞪口呆,因为这个学生在下课时,对老师喊道:“开门!出去!”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一生的创作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丁玲本真的一面,展示了女性内心的灵魂。
热门推荐
  • 帝子归来兮

    帝子归来兮

    前世,陵江之滨我们一见钟情;今生,汀州柳岸,你我却无缘再见。我为前世的积怨回来,等你解释那朵衰败的红莲。
  • 灵魂也有一席之地

    灵魂也有一席之地

    拥有信心,所有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缺乏信心,即便是最微小的挑战,都会显得无法逾越,难以克服。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
  • 重生之复仇妖姬

    重生之复仇妖姬

    因为一巴掌,他让她一无所有,被迫留在他的身边;也因为一巴掌,她爱上了他,却换来他的折磨。再一次相见,她为复仇而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爱爱恨恨,最后,谁才是她最后的归依?
  • 逍遥强少

    逍遥强少

    一个自幼坎坷的平凡学生,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华夏神秘门派的传承者,从此开始了他华丽丽的逆袭,纵横校园,行走都市,在末法时代,开创了一条现代科技与传统道法结合的修真捷径,改变了人生轨迹……
  • 成为魔神后的那些事儿

    成为魔神后的那些事儿

    故事是发生在勇者打败魔王数百年后的异世界。有着勇者血脉的威尔,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魔王之上的存在——轻松的世界(养成)之旅……
  • 世界通缉:第一药剂女大师

    世界通缉:第一药剂女大师

    没有魔法天赋的她,却唯独有强烈的制药天赋的她!难产为她而死的母亲,为换她生命而死的父亲,为保护她而一直作战的哥哥,她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神秘的四大部落,五大国的探险,传说中的神兽,人类与魔兽的战争!种种惊心动魄的事情等着她去冒险。还要寻找到为何要拿她做了十年服毒实验的答案!面对种种奇遇她如何能一步一步坐上世界第一药剂女大师的位置!
  • 小凯,我走了

    小凯,我走了

    悲凉,浪漫,让你难忘,我不想多说,你自己看看吧
  • 灾变伊始

    灾变伊始

    灾变开始,是进化还是在进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停地前行。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操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操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剑之君主

    剑之君主

    生长在冰冷的荒原之上,崛起于毫末,于逆境中杀出一条通往无上之途;游走在黑夜之中,愿执孤之三尺剑锋,杀出一片坦荡乾坤;十年磨剑,一朝出鞘,灼伤多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