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9100000090

第90章 道统万物的自然观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可是,”道”的本义乃是“道路”,那么,”道”是如何由“道路”这样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演变、抽象成为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和决定者的呢?这一任务是由老子完成的。换言之,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道”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上升成为一个世界本原或本体概念。从此以后,”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便确立了。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含义极其宽泛,但概括说来,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①“道”是天地万物的产生和主宰者,所谓道为“万物之宗”、道为“万物之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②“道”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原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③”道”是人生所追求的极致境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所谓“唯道是从”,”执大象(道),天下往”说的就是这一含义。

由此可见,老子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因此,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老子的自然观。庄子自然观的核心,也是一个“道”字,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庄子的自然观。但是,庄子所理解的“道”,同老子是有所区别的。庄子言“道”,对老子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一、道生万物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产生的,而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形无状的东西(“无”)产生的,这个看不见的“无”也就是“道”,或叫做“根”、“母”。在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庄子几乎完全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庄子是这样说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意思是说,道虽然无形无状,但其中又有精有物,千百年来,它自古就存在着,它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自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细读上文,可以发现庄子对宇宙万物的最终根源——“道”的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道”中实有一物,即“道”中含有精气,含有运动变化之理,所以,庄子才说它“可传”、“可得”;其二,”道”无形无状,看不见,摸不着。

庄子为什么说“道”有“情”、有“信”、“可传”、“可得”呢?因为在庄子那里,“道”是天地宇宙的本原。作为世界本原的东西,作为产生万物的东西,不可能什么也没有。如果是什么也没有的话,最终是无法生成世界的。

但是,庄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把“道”规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之物呢?庄子解释说,”物物者非物”意思是说产生万物的物不能是具体之物,而只能是无形不见的无限之物。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具体有限之物不能担负起产生世界万物的使命?原因很简单,因为具体之物是个别的、有限的,而它所要产生的大千世界则是无限的。因此,有限的具体之物当然无法产生无限的物质世界。正是基于这一点,庄子才说,”物物者非物”。

庄子关于世界本原的这两条规定,南宋时的朱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说:假若把世界本原“同于一物”的话,那么,它就“不足为万化根本”;假定把世界本原说成是绝对的虚无“空寂”的话,那么,它就“不能为万化根本”。这两句话实在是说到了要害之处,前一句说世界本体如果同于有限的具体之物,就不足以产生万物,后一句则是说世界本体若成为绝对的空无,就根本不能产生万物。

庄子在对产生宇宙天地的本原—

“道”作了宏观的规定和说明后,又详细探讨了宇宙起源和生成的具体过程。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庄子借鉴和吸取了老子的宇宙创生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老子曾经设想了一套完整的宇宙创生模式,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所说的“一”、“二”、“三”,都是指道创生万物时的不同阶段。”一”就是指混沌无状的宇宙之初;”二”则是指道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两气,它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阴阳不断交合,就一步步生成宇宙间万事万物;”三”则是由阴阳二气交合生成的具体之物,也泛指宇宙万物的不断生成。

从这种简单的宇宙创生模式中,老子总结出天下万物都是从“有”即阴阳两气的交合中开始生成的。”有”又是“无”或“道”所生成的,因而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虽然老子不断抽象“无”,但“无”绝对不是空虚,比如数学中“零”的概念,它作为数的形式,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不是一无所有的意思。

老子这种宇宙演化模式也深深影响了庄子的宇宙观。他构想天地万物的创生历程时说,宇宙的开端是“无”,这个“无”是没有名称、也没有形状的,只是混沌的整体。从这种没有形状的“无”之中进一步分化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由道生成的万事万物仍然保留了道的特性。所以,在庄子的这套宇宙创生模式中,”无”作为创造万物的开端,同时又包含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无”和“有”相互蕴含,比老子抽象地讲”有生于无”更为合理。同时庄子的宇宙万物生成模式在具体解释万物自然生成变化时,具备了简单的科学形态。

庄子模糊地猜测到,万物都是按其种类有所分类的,而且在它们之间可能有某种相通的因素,由它构成了一串物质的长链,其中有动物、植物和矿物,这个物质长链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是完整的生物循环系统。

他还仔细观察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现象,认为现存的物种当中有一种极微小的生物叫几,它游到水里之后就变成了许多丝丝缕缕形状的继草,这种继草一旦附到了湿润的陆地上就成了青苔植物。如果陆地很干燥,继草又变成了车前草,车前草有了足够养料就长成了乌足草,这种乌足草的根须还可能生成蝎子,乌足草的叶子则长出了一群群蝴蝶,蝴蝶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虫蛾,它们附着在火灶底下,形状好像是一些蜕皮的虫壳一样,这就是鸲掇(虫名),鸲掇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变成了一种叫干余骨的飞鸟。干余骨的唾沫上依附了很多幼虫,叫斯弥(虫名),斯弥长大后又变成了蠛蠓(虫名),从蠛蠓身上又生出颐辂虫。经过许多演变以后慢慢变成了人。人最终还要复归于自然。万物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自然就是宇宙生生相因环环相扣的生物圈。庄子这种承认物体都是通过种子变化生成的观念,同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有一些相似之处,他猜测到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对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事实作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这种极其粗糙的进化思想根本谈不上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只是对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模式作了实证倾向的解释。

从庄子这种有实证思想的宇宙深化论再回过头看他关于“无”和”有”互相关系的思想,就会觉得“道”或“无”是包含了宇宙万物的生物基因,”道生万物”表明了宇宙万物是经过生物进化演变而成的。这也应该算是庄子独特的思想贡献。

二、道在物中

庄子认为,从本原上讲,天地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但是,”道”所产生的这个世界同“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庄子指出:

道“无所不在”,它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和法则。

据《知北游》记载,无资愚钝的东郭子曾向庄子请教”道”究竟存在于何处。东郭子问:”所谓道,恶乎在?”庄子答:”无所不在。”东郭子不解其意,请庄子指出“道”具体存在于什么地方。庄子随口说:”在蝼蚁里面。”东郭子有些茫然了,便问:”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因为他想象出来的是道是至高至大的,是不可能与蝼蚁这样的卑下小物相提并论的。因此,他接着又问庄子:”道还会在哪里呢?”庄子仍是漫不经心地说:”道在荑稗里面。”这更使东郭子如坠云雾一般,他接着又问庄子:”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庄子望着他,顿了一下说:“怎么不呢?道还在砖瓦里呢!”接着又说:“你大概不会想到吧,道还在便溺之中呢!”东郭子听得目瞪口呆,干脆闭口不问了。

从表面上看,庄子把“道”说得如此低下,似乎是在同东郭子开玩笑。但事实上,庄子不过是借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来说明“道”与万物的关系。因为“道”在庄子那里一方面是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另一方面更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所遵循的根本原理和法则。所以,宇宙天地、日月星辰有其固有之道,一山一木、一水一石也有其固有之道。庄子在这里有意地撇开天地宇宙的大道不谈,专言一事一物的具体之道,目的是为了让天资愚钝的东郭子明白:道并不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现实的一切事物之中。所以,庄子在对东郭子的问题作了“每下愈况”(今作“每况愈下”)的回答后,思索了一会儿,又向东郭子解释说:”你这个人啊,问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都不得要领。你听说过杀猪人怎样鉴别猪的肥瘦吗?要踩着猪腿,顺着腿向下摸,这样就大致能知道猪的肥瘦了。你现在想要了解道也是一样,愈问得卑下,愈是用世俗普通的具体之物来言道,就愈能明白道的义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每下愈况的道理啊!”

由于庄子把“道”规定为天地宇宙和世间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固有原理和法则,因此,掌握了这个原理和法则的人,就会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庄子说,上古帝王狶韦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天理地;伏羲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画出八卦,创制万物;日月之神由于有了道,从而运行不止;彭祖因为掌握了道,从而活到800多岁;傅说因为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国理政,成为武丁的宰相。

由此可见,在庄子那里,”道”与“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生成关系(道”生万物),而且还是一个主宰关系。就是说,道产生了这个世“界以后,还要主宰这个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道”的原理和法则而运动、变化和发展。可以这样说,某物之所以是某物,之所以与他物不同,原因就在于它有着不同于他物的“道”。因此,”道”不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且,它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灵魂。

三、道“全”物“偏”

为了进一步说明“道”与“物”的关系,庄子提出了“全”和“偏”

这两个概念。

庄子认为,”道”是无限的、完满的,因而是“全”;具体事物是从”道”中派生和分化出来的,是有限的,不完满的,因而是“偏”。由于”道”是整体、是“全”,因此,它可以“分”而“成”数物,乃至万物,即所谓“其(道)分也,成也”;由于具体事物是“偏”,因此,具体事物的形成,也就是“道”的毁坏,即所谓“其(具体事物)成也,毁也。”

所以,昭文是有名的琴师,但是,后来他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终于悟到:弹琴的时候,只要发出一个声音,便失掉了其他声音,即所谓“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徵”。相反,干脆住手不弹的时候,却五音俱全。就是说,吹管操弦演奏出了一些声音,这是“成”;但同时也必然遗漏了另外一些声音,对于这些被遗漏的声音来讲就是“毁”。因此,音乐家只要一演奏,就必定有“成”与“毁”,不演奏,即所谓“大音无声”,反而与”道”相全,无“成”无“毁”。

基于这样一种对“道”、“物”关系的理解,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事实上,不独昭文如此,善辩的惠子和谙于音律的师旷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据《齐物论》记载,惠子靠在梧桐树旁休息的时候,终于悟出了不辩的道理,从此就再也不费心劳神去同人家辩论了。因为他明白了某一论点的辩胜,对于大道来说则是“亏”。师旷精于音律,但当其大悟之后,也只是手持乐器而不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既讲道在万物中,又讲道“全”物“偏”。

这表明庄子既看到了“道”与“物”的联系和统一,又看到了“道”与”物”的对立和冲突。但是,庄子过分地夸大了这种对立和冲突,宣扬无音之音乃为最盛最美之音,无辩之辩乃为最盛最强之辩,从而把“道”与客观事物相割裂,否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四、道无始终

宇宙由“道”而生,但“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道”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庄子认为,道“自古以固存”,千百年来就这样一直存在着,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它“自本自根”,自己产生了自己,自己是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因此,从时间上看,道无始无终;从空间上看,道无边无际,无处不在。

由此出发,庄子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无限性,指出物质世界不可能有一个开始。因为如果说物质世界有一个开始(”有始也者”),那么,在开始之前就必然有一个没有开始的阶段(”有未始有始也者”)。这一阶段叫什么?再推而远之,在没有开始的那个阶段之前必然也存在着一个阶段,即所谓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阶段(”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依次无限类推,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宇宙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那是永远也推不到头的。向前推是这样,向后推也是这样。所以,庄子认为宇宙广大无边,无始无终。

正因为“道”无始无终、宇宙无始无终,所以,庄子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宇宙是“有”或“无”,是“存在”或“不存在”,而只能说“道”和”宇宙”都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因为如果我们说宇宙是“有”(或”存在”)的话,那么,在“有”(或“存在”)之前,就必须有一个“无”(或“不存在”)的状态,这个“无”是什么呢?它叫不叫宇宙呢?而且,进一步推而远之,在“无”之前,肯定还会有一个连“无”也没有的状态,这种状态该如何称呼它呢?你能说这种状态就不是宇宙吗?因此,由”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道”而主宰和决定的茫茫无边的宇宙,我们追溯它的过去,找不到其开始;跟踪它的未来,也找不到其结尾。”道”和宇宙者是无始无终的。

概括地说,庄子的自然观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一元论,把”道”看作是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范畴,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和根据;既讲“道”在物中,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统一,又讲道“全”物“偏”,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对立和冲突;同时,也以直观、推测的形式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热门推荐
  • 狂妃临世:凤傲苍穹斗异世

    狂妃临世:凤傲苍穹斗异世

    雪倾狂被自己的亲弟弟推下悬崖没死,反而被时空漩涡卷到架空王朝,一虎王做宠物,一怪铃做武器,先在宫中同众妃玩心计斗手段,再出宫重抄旧业组织庞大的黑社会,夺地盘,抢生意,发挥她的黑腹狂傲精神掌握四国经济命脉,与四国帝王纠缠。狂妃临世,席卷四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第13号地球

    第13号地球

    当王彻发现自己坠落于平行世界时,他还坚信会有人来救他;而当他认清自己身处的环境时,就明白,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一个天生废柴心怀梦想的穿越旅行一场起点超低、衰运不断的翻身仗一次跨越时空、鸡飞狗跳的大搜救一群身怀绝技、不作会死的各路英雄古怪的旅行社、神秘的平行联盟、潜伏于时空隧道深处的盗贼……求放过!科学派狂人、白痴的秀才、处女座的偶像公子……你们是来玩我的吧!第13号地球,不管走到哪里,你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誓死保卫的地方!
  • 冰雪南极颂

    冰雪南极颂

    1911年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第一个踏上南极——这个地球上最神秘的一块大陆。百年之后,一支人类秘密武装再次降临。一场月下屠杀之后,潜伏于暗流之下的黑暗力量一个接一个破冰而出,笼罩住南极大陆。凶猛雪兽,神秘冰人族,万米冰层下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十三水晶骷髅,万象无界灵犀,玛雅圣言背后又尘封着一段怎样的种族恩怨情仇?权力、仇恨、阴谋、背叛……死神唱起颂歌,谁能主宰命运?
  • 青涩小青梅竹马太妖孽

    青涩小青梅竹马太妖孽

    出生时他是她第一个对着笑的人,她两岁他四岁,整天就围着他~,还自己傻乎乎的把初吻都送出去,她五岁他七岁,懵懵懂懂的叫“老公”,她十岁他十二,明白了打倒他身边的小情敌,她十五他十七,处于防备中(不过貌似已经晚了)她十八他二十,“乖,领个证就和我回家~”
  • 变身圣女传说

    变身圣女传说

    废柴少年变身绝色少女,华丽变身,成就巅峰之梦……一样的变身,不一样的精彩故事,2014年度最经典变身小说火热登陆创世嘞,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__^*)……【壳子新书,求点、求推、求收藏,谢谢大家嘞^_^】
  • 有些人有些事

    有些人有些事

    青春是永远的话题,有些人,有些事,在转过身之后,原来还会回到最初的那个选择。高考后过的林樱也没有想到,爱情有时候就是分分合合,和一人分手,又和另一人牵手,当曾经爱过的他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是会选择回到过去还是坚守现在呢?
  • 九歌迷梦

    九歌迷梦

    这是一条贯穿整个大陆的水脉,天下诸多江河皆源于此,曲折婉转,如苍龙入海。当第一个统一这片大陆的绝世强者燕怀秋出现后,分天下九州,以苍龙江支脉为界,在诸多支脉汇合之处建帝城,世人称燕皇,其在位?41年后留一图给后人,然后便不知所踪……在他失踪后的50年,蛰伏在民间的诸多宗派突然崛起,一举割裂天下,随之帝城被攻破,他所留之图也公布于世,图上只有一副山水画,右下方有一行小字“神兵为辅,云落为主,得秋怜者得天下---燕怀秋留字”虽有诸多不解。所有东西跟“最强”二字沾边都会引人疯狂!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中国民间环保组织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中国民间环保组织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是一套科普类图书,旨在通过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来向大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这本《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由刘芳主编,为其中之一。
  • 上主

    上主

    简介:这是一个练气士的世界.
  • 道逆九霄

    道逆九霄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宗门,一段传奇,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