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2800000018

第18章 本不该消失的生命冯远理

一九七○年的三月,青藏高原仍然是春寒料峭。这时,从青海贵德县走出一支队伍,这是一支主要由来自江浙两省的两百多名新兵组成的部队,他们要渡黄河进行野营拉练。这一天,部队准备在一片叫做老虎坡的荒无人烟的山岭附近宿营。离老虎坡还有三里地时,天已经快黑了,走了一天的战士们已经筋疲力尽。就在这时,一个战士突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几只狼,悄悄地尾随着队伍前进。随着天色渐渐地变暗,狼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不时有几只狼仰天嚎叫,恐怖的叫声在山间回响。不知不觉间狼的数量已经增加到四五十只,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这时,向导——一个当地出生的牧民,快步跑到连长的跟前,问战士们枪里有多少子弹。连长告诉他,这里都是新兵,从来没有打过枪,枪里一发子弹也没有。听了这话,向导的脸色大变。他说,这样走下去,只怕凶多吉少,这些狼能把附近的狼都招过来,说不定我们这些人都要喂狼!因而他建议:改变路线西渡黄河,因为狼是以河为界的,大河东西两岸的狼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互不来往。队伍原地休息,连长、指导员和副连长马上研究。指导员坚决不同意西渡黄河,他的理由是,革命战士就应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军旅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怎能被几只狼吓倒。

与领导们的愚蠢决定相反,西北的狼倒是聪明绝顶。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狼已经聚集了几百只。

它们先在部队必经的大路上,把队伍拦住。不得已,大队人马只好走山口小路,而这正是狼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一排走出山口后,三路狼一下就完成了对二百多人的包围。

一路截断山口的出口,一路堵在山口的入口,另一路完成对一排的包围。这样就把一排和二、三、四排完全隔离,为把一排吃掉创造了条件。事后证明,狼的部署完全成功。

在二、三、四排和狼僵持的同时,一排六十二名战士被狼啃得惨不忍睹,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连同向导和二排的四名官兵在内,共六十七人遇难。

显然,如果按照向导的意见来办,这一惨痛的死亡也许就不会发生。从这次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年代意识形态对人的毒害。

那位指导员,在他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生命的半点珍惜和敬畏。“****”中大力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际上演变成了“一怕不苦,二怕不死”。“苦”和“死”就是生活的目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多少人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当时的团长把这一切都归结于狼,因而有了大举向狼复仇的举动。将近七百人的队伍,七辆军车,浩浩荡荡地向老虎坡开去。自然,这一次群狼大败。

【作品赏析】

六十七名新兵就只因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实在令人感到震惊。然而这背后存在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在面临重大的抉择时。在生死攸关时,大多数人竟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而极少数人的正确、明智的抉择却被无情地否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呢?

很显然,这一悲剧的产生,正是因“****”思想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归之于当时时代的反常和变异。但我认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是,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十年,浩劫百世。它最大的害处不是在于对政治、经济的伤害,而是对文化的摧残,对人们意识的毒害。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抹杀,使某些人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竟然敢于为了所谓的“革命”而置生命于不顾。我们试加以分析:指导员坚持不同意西渡黄河的理由是革命战士应该不怕苦,不怕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深受“****”思想所毒害的例子,他对“****”中大力提倡的“不怕苦,不怕死”一味地推崇,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不敢提出任何与此思想相违背的意见,生怕会颠倒结果。正是这一心理,才酿造了悲剧,给人类增添了深重的灾难。

同类推荐
  • 庐隐精品选

    庐隐精品选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与著名作家冰心、林徽因齐名,誉为“福州三大才女”。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情感宣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她借助日记、书信等形式,直接宣示自己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索,传达自己在心理苦闷中的彷徨与叹息,具有一种沉郁、阴柔之美。《庐隐精品选》是其散文、小说、书信的作品精选集。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yànguòliúshēng):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热门推荐
  •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是一部意蕴丰厚、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新中国解放前夕,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文革,一直到新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煤炭工人邵士喜及儿子邵合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在充满种种悖谬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或以“瞒和骗”、隐忍、溜须拍马等朴素的处世哲学顺应着悖谬的社会,或反其道而行。
  • 同桌男神不好惹

    同桌男神不好惹

    高中学霸的她被他夺走——全校第一名次,从此她深居老二。更要命的是被他奴役三年,顶着风险和他同桌。大学苦逼的她又被他奴役四年,身边异性一个一个被他KO。绝地反击她决定把他卖了赚钱,谁知他突然对他说“别想了!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当然我也是你的”女主:……
  • 移动就是一切

    移动就是一切

    未来一切都将是移动的。移动将成为全球遥遥领先的商务平台。移动设备的尺寸和便携性,将开创生意的新模式,而且会改变很多商业领域。但所有这一切,将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另外,你如何保证你的机会大于风险?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开始改变这一切。移动电子商务事实上远远超出了商务的范畴,它是人类未来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当你的工作与生活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进行,那该是怎样一种充满生机的美好未来?
  • 诸界唯一

    诸界唯一

    天雷惊响,带来的是福是祸?一个武道受阻的少年因缘际会,得到上苍的垂帘,从此龙出浅滩,傲笑风云.........
  • 斗破苍穹之奇迹穿越

    斗破苍穹之奇迹穿越

    他本来是无限恐怖里的王者,就在一次意外中,他来到了斗气大陆,他将翻起怎样的风云?
  • 青青校园我的老公

    青青校园我的老公

    在倒霉的一天中,最倒霉的就是遇见了得罪不起的人,她跑她逃。书包被盗,桌椅被毁,被迫喊他哥哥,这些都不重要。没想到的是大人竟然逼着她搬进了那个恶魔的家中。他的女朋友连同死板粉丝想尽法子跟她作对……我只是最平凡的高中生,而我却有不屈挠真性情。老公,你是我的……
  • G弦之歌

    G弦之歌

    你听过巴哈的G弦之歌吗?听起来似乎是哀伤的,可是背后却是感动的。安以贝一个看似普通却背负着身世秘密。很小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母亲死在自己面前,却不知道父亲是谁。从小生活在育幼院,却没有丧失爱人的本能,院长爸爸对她像自己的女儿,可是,上帝最后还是让她独自面对外边的世界。悲伤地咏叹调。交织着,爱情,亲情。至少,在这里是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意志力:受益一生的潜能开发工具书

    意志力:受益一生的潜能开发工具书

    你还在因为自己与成功无缘而愤愤不平吗?你还在为自己的平庸和麻木而苦恼不已吗?成功学大师弗兰克·詹宁·哈德克的这部著作将为你揭秘成功与幸福所需的一切。本书完全抛弃了那些晦涩枯燥的说教,而是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论述意志力与成功的关系,致力于将最实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成功训练方法带给广大的读者。《意志力:受益一生的潜能开发工具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其清晰具体的操作流程、实际睿智的训练方法、醍醐灌顶的心灵激励是同类图书中难得一见的。
  • 嫩草我染

    嫩草我染

    大哥你行行好,收留我了吧,我会做的事情有很多,我能打字,能复印,能修灯泡下水道;会做饭,会暖床,会搬梯子上房梁。文能妙笔生花,武能二等擒拿,跳芭蕾把狗溜,边发短信开宝马。如今女子不娇娘,敢跟男人抢新郎。求大哥您就收留我了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淤泥

    淤泥

    《淤泥》写了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顾小伟、范明、小胖,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因为个人家庭状况、学习和自身修养的不同,在社会上的机遇和遭遇也截然不同。书中通过顾小伟和美亚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不同的爱情在遭遇到金钱、名誉、利益等的挑战和考验时的不同结果,通过几个青年在现代化都市中遇到的挫折、喜悦和成功,展现了80后的成长历程以及年轻人在当下社会的困惑和物质超越精神的可悲,同时也流露出青年一代对生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