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35900000018

第18章 聚会中的教养(3)

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三四杯,而应以正式的咖啡杯的分量为最好。普通人喝咖啡以80-100ml为适量,若想连续喝三四杯,这时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过仍然要考虑到生理上需求的程度,来加减咖啡的浓度,也就是不要造成腻或恶心的感觉,而在糖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趁热喝是品味咖啡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在夏季的大热天中饮热咖啡,也是一样的。

正式开始喝咖啡之前,先喝一口冰水,冰水能帮助咖啡味道鲜明地浮现出来,让舌头上的每一颗味蕾都充分作好感受咖啡美味的准备。喝咖啡要趁热,因为咖啡中的单宁酸很容易在冷却的过程中起变化,使口味变酸,影响咖啡的味道。

最后建议你先喝一口黑咖啡,你所喝的每一杯咖啡都是经过多年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的,经过了采收、烘焙等等繁复程序,再加上煮咖啡的人悉心调制而成。所以,先趁热喝一口不加糖与奶精的黑咖啡,感受一下咖啡在未施“脂粉”前的风味。然后加入适量的糖,再喝一口,最后再加入奶精。

当然,咖啡虽好还要适量饮用,咖啡中含有******会使你精神焕发,也会令你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哦!

品茶

如同西方人热爱咖啡一样,东方人对茶也有着说不清的迷恋。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咖啡走入东方的同时,茶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正是出于对茶的热爱,有教养的人在饮茶的时候总是心静如水。

衣装大方仪表整洁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有教养的人会精心挑选干净整洁的服装。有教养的女士不会浓妆艳抹或是大胆暴露;有教养的男士也应避免乖张怪诞。没有人在品茗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着装,认为穿什么样的服装都无伤大雅。

敬茶的礼仪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有教养的人放置茶壶时不会把壶嘴正对他人,因为那是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俗话说,“茶满欺客”即是此意。奉茶时应注意:水温不宜太高,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以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还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饮茶的礼仪

不论是作为主人还是客人,有教养的人都不会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响。他们会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时,他们会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没有教养的人会用手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有时候还会吃茶叶。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有教养的人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客人饮茶。在茶馆里遇上外宾同桌饮茶,有教养的人会不卑不亢、以礼相待,既不会过分冷淡,也不会过于热情。

品茶的细节

细节之处往往是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为的,有教养的人不会轻易忽略细节。有教养的人邀请客人品茶,一定会注意下面几点。

冲泡开始前,他们会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以及这种茶的文化背景、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等。在冲泡过程中,对每一道程序,他们都会用一两句话加以说明,特别是对一些富有寓意的操作程序,更会及时指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教养的人在泡茶待客前,会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会用手抓。若没有茶匙,他们会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他们会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也会注意不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他们会略为躬身,说“请用茶”。可能也会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有教养的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会在座位上略为欠身,说声“谢谢”。如人多、环境嘈杂时,他们会行叩指礼表示感谢。品茶后,有教养的客人会对主人的茶叶、泡茶技艺和精美的茶具表示赞赏。告辞时会再一次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派对晚会

悠扬的音乐,香醇的红酒,还有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和亭亭玉立的白雪公主,如此梦幻般的派对聚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盛典。为了让我们梦幻般的派对之旅变得完美无缺,我们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有教养的绅士与淑女是派对上当之无愧的王子与公主。

细节体现修养

淑女们参加派对,要在服装上精心准备一番,不能穿着平常的休闲装就出现在派对聚会上,那样就真的成了没有变身前的“灰姑娘”了,想要引起王子的注意恐怕是没有希望了。淑女的打扮要得体大方,过分的修饰与夸张的造型只能让你看起来像是参加“万圣节”的“女妖”,展现真实的自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一定要化妆,这会让你看起来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淑女们坚信尊重自己就是对他人尊重,所以她们不会应付了事,而是要“盛装出场”。

绅士们虽然不用靠化妆来装扮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须注意自己的形象。绅士在参加派对的时候,要着正装,一套深色的西装最合适不过了,配上干净的衬衫和漂亮的领带,清洁面庞,剃须,整理好头发后,一个现代的优雅绅士呼之欲出。

派对上,女士最怕穿着礼服坐下去、站起来之后就变成了“三宅一生”的褶皱风格。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样不雅的情况,坐下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压一下或撸一下礼服裙摆的后面,使其在坐下后,处于完全平整的状态。当然,坐下后臀部一定要安分守己地待在一个地方,千万不能时不时地来回移动。

另外,除了入座时的手部技巧以外,双腿摆放的方式也是影响美观的关键。正确的方法是将双腿交叉,小腿呈一边倾斜的姿势,关键是小腿交叉时一定不能太用力,如果挤出小腿上多余的赘肉就不太雅观了。

比起男士们,女士们好像更愿意“抱团”,尤其是年轻的女士,她们喜欢站在一起旁若无人地说笑,甚至是哈哈大笑,这种举动很没有礼貌,也会把绅士们吓走。

派对是绅士们体现风度的最佳场所

进大厅时,绅士要走到女士前面,替女士开门,待女士进去之后才进去。坐下之前,如果身边有女士,一定要先给女士移动凳子,然后再坐。用餐时,如果和别人同时看中了某样点心,一定不要和别人争先,要礼让。如果和女士站在一起,拿饮料时,要帮助女士拿饮料。吃东西时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和其他人交流,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旁人交谈。

交谈的话题很重要,要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不要一开始就去要别人的电话。常用的话题有旅游、电影、上网、音乐等,一般在谈话结束时要对方的电话比较礼貌。如果对方婉言谢绝,不要强求。交谈时,出于对女性的尊重,要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不抽烟。说话时要看着对方,如果东张西望,是对别人不尊重。如果想提前结束谈话,最好委婉一些。

SayHello!

如果你没有携带同伴出席派对,那么进入派对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认识的目标。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到伙伴“SayHello”。

当你认识的人身处遥远的地方时,千万不能大声地招呼对方,应当慢慢地走到对方身边。这时,不应该用手重重地拍对方的肩膀或拉扯对方。一般来说,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可以轻轻地抱一下、碰一下脸颊(太过深情的拥抱,会互相沾到彼此小礼服上的珠片)。

另外,年轻的女士之间打招呼往往会出现比较夸张的姿态,除了踱小碎步以外,还会发出“哇”、“啊”的惊呼,这些都是不高贵、没有修养的表现。所以,淑女们要注意了,在派对上应当尽量避免这些举动。

香槟与红酒

香槟与红酒是派对上不可缺少的配角,绅士和淑女在饮用香槟和红酒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礼仪。

派对上,会有服务生端着香槟和红酒穿梭在人群当中,当你感觉口渴,服务生却离你很远的时候,千万不能大声叫他,一定要等服务生走到你的近前,或自己委婉地走上前去。一般来说,派对上服务生所走的路线都经过专门的培训,绝对不会有疏忽遗漏的角落,所以不要着急,等到服务生询问:“小姐,需要来杯香槟吗?”你再优雅地伸出手来拿吧!

拿香槟的手势也是表现派对礼仪的一个细节,正确的方法不是用整个手掌握住杯壁,而是用手指轻轻地捏着杯柄,这样不仅优雅,手的温度还不会破坏了香槟原本的口味。

愉快的聊天

参加派对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交流感情,而不是为了来“饱餐一顿”。绅士与淑女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和老朋友叙叙旧,结交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派队的气氛比较轻松活跃,所以我们的话题也要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避开那些令人郁闷,沉重的话题。

另外,还要注意,派对上不要说家乡话。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聚会里,当两个同乡用方言叽哩咕噜说着的时候,其他人根本不能插上话。的确,“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乐事,能与同乡说两句故乡话当然更好。但在派对聚会上,一种你听不懂的语言在你耳边萦绕,你是否会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而且若用方言论及隐私的话题,那更是严重触犯了国际礼仪的禁忌。方言的使用取决于场合,如果是同乡聚餐,讲方言有助于增加凝聚力,说说也无妨!相反,若在一般聚会场所,最好学会尊重别人,使用共同的语言。

优雅的进餐

派对上除了会提供一些饮料以外,还会有一些精致的一口小食。首先,应当认识到派对上的食物并不是为了让你吃饱的,而是让你在喝酒前先填一填肚子,不至于马上喝醉,所以千万不能贪吃!

当服务生拿着品种纷繁的小食走到你面前时,先决定你选择哪一个再下手,千万不可以东挑西拣,否则太失礼了。

巧妙化解尴尬

派对是个热闹的交际场合,常常会遭遇一些尴尬的事情。其中经常遇到的一大尴尬事是,一个面孔熟悉的陌生人跑上来与你打招呼,你却已经遗忘了他。

绅士与淑女碰到这种情况,不会惊慌失措,也尽可能不流露出不认识对方的神情,因为这样会显得很没有礼貌,也会让对方觉得很尴尬。他们会通过一些技巧性的交流方式,帮助自己恢复记忆。

同类推荐
  • 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国际著名人生专家说过,人一生中能够确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处世。而历览古今,纵观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就正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我们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往往还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相当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 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在路上,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每走一步路、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每有一个念头产生,都像滴滴水珠汇入大海,激起层层涟漪,或稍纵即逝,或挥之不去。凉月为我们一一描画。本书共分八辑,表达处世、读思、做人、励志情怀、温情与慈悲等主题。悠悠苍茫,尘世书香,愿此书为夏雪,带给读者心头一片清凉。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便被视为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融。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方圆合一。
  •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
  •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岁月推动着年华,伴着流水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我们能不能被一些东西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是否健全的PH试纸。”当你孤寂,彷徨,甚至绝望时,阅读一些感动的文字,能让你重新找回自己。当我内心烦躁时,我会放飞自己的思绪,去追寻那早已逝去的往事……
热门推荐
  • 粤游见闻

    粤游见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年绝宠:修罗帝妃不好惹

    千年绝宠:修罗帝妃不好惹

    苏浅野,万恶血统,死于赤焰,生于深海,欲要成魔,踏破修罗!且看千年祸害苏浅野如何降服千年暴君,玩世不恭的个性如何一次又一次挑衅铁血王爷的底线!旷古绝恋,旷世奇遇就在《千年祸害:坑你没商量》
  • 灵魂撕裂

    灵魂撕裂

    灵魂是什么东西?灵力又有何神奇?灵种真的存在吗?灵兽到底在哪里?有关“灵”的一切就由我来告诉你吧。我叫凛天逍,是个灵魂巫师。而我最擅长的就是,灵魂撕裂!
  • 江月何时照初人

    江月何时照初人

    庸王执政,小人当道,且看锦公子如何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巧谋江山,觅得初人。
  • 山海八荒录

    山海八荒录

    没落的蛮荒巫族,一名少年悄然继承了失传多年的祝由禁咒,入大晋世家,搅动八荒风云。扎个草人,咒死敌手,金蝉蜕壳,斩仙飞刀。佛道相争,世家暗斗,门派激战,各族称霸。(本书诗词皆为原创)文青版简介:生命如此孤独,而在如此孤独的路上,孤独的你我彼此交错。从此,一个人的脚步有了另一个人的声音。
  • 娶个老婆是女娲

    娶个老婆是女娲

    吴力是位重度残疾人,只有换头才有可能继续活下去,一次偶然的机会,有机构愿意给他免费换头,从而结缘了他天神一样的妻子,走向了统治宇宙的旅程。
  • 政学录

    政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千叶

    魔千叶

    魔教魔无帝被自己的随从叛变,惨遭杀害,孤女魔千叶复门,引起的爱恨情仇。
  •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思维方式是策划的源泉,一般是不传之秘,但这本书却合盘托出;案例文集是策划的经典,一般是难以求全,但这本书却涉及面广。她,获得过几乎所有中国策划的最高奖:1996年当选“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获“博奥策划元勋奖”,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人”,2004年荣获“中国策划最高奖”(当前策划界唯一获奖者),2005年获“中国策划业12年杰出功勋奖”。她,就是本书作者崔秀芝。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自己近30年策划的经典案例,揭示了策划的基本规律、核心理念、思想体系和最高境界。作品通过全国23位名家精准点评,使读者更准确、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策划的真谛。
  • 系统之林逸

    系统之林逸

    没什么可介绍的,书的好看与不好看不在于介绍,而在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