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47200000134

第134章 20世纪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历史研究(1)

马万华 金帷

摘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程度是大学重要的竞争力维度,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维度。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吸引了全世界将近1/3的留学生,每年还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学者去美国从事科研、讲学等交流活动,美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而20世纪无疑是美国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关键世纪。本研究首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并结合美国20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分期,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理念背景和历程进行了再现,以期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最显著的时代标志。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不断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已经成为大学继教学、科研、服务之外的第四功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逐渐成为大学排行榜中的重要指标,成为大学重要的竞争力维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一流的大学也意味着一流的影响力,因此,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决定着其在世界高等教育之林中的地位。在教育理论界,“国际化”也从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高等教育政策辩论和研究的重要命题。[1]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吸引了全世界将近1/3的留学生,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学者到美国从事科研、讲学等交流活动,这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使其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20世纪无疑是美国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最关键的一个世纪。本文将对美国20世纪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实力的历程进行梳理,挖掘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和策略。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及本文分析框架

作为追求高深知识的场所,大学自中世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国际化的机构,[2]而这种国际性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复兴了大学校园生活后被进一步强化。但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这一词汇真正进入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而此前“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和“国际[3]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更为常用。

曾满超认为,国际化的概念既有连续性也有显著变化,而且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化成为世界性的变迁推动力以后,对国际化的兴趣才真正开始在各国间广泛传播开来。[4]此后,学界对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而与国际化相关的如“全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跨国教育”、“无边界教育”等一批新词汇的出现,更使得国际化的概念趋于模糊。

本文中将运用加拿大学者简.奈特(Jane Knight)在2004年提出的,国际化是“在院校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功能和供给中融入国际、跨文话或者全球化维度的过程”[3]。这一定义在本文种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因此,它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②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主要是两个层面上的活动,一为国家,二为院校,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大主体;③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策略,正如奈特和阿特巴赫所说,全球化是一种动力,而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选择,[5]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应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策略选择;④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主要包括目的、功能和供给方式的国际化。

为了能够更加系统、清晰的呈现美国在20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图景,本文还借用了奈特[3]

提出的国际化的理念、实现路径和主体(actor)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本文认为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历程的分析框架。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国际化参与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做出的主动的策略选择过程,因此,各个阶段国际化的主体是不同的,所采取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所以,本文只选择特定的阶段背景下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最重要的政策或者项目进行论述。此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个人在国际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参与主体的角色,尤其是在20世纪初,但并未纳入本分析框架之中。

二、20世纪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三个阶段

关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阶段划分,豪恩(Horn)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雄心勃勃的美国学生的旅居经验。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被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提出,并成为有组织的尝试。而这一国家安全的维度最终在20世纪80世纪被保证美国全球竞争力的需要所打破。[6]曾满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有近一个世纪的国际化经验,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实际上是从1920年代开始的。[3]维卡什(Vikash)认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化是以教育消灭非理想的国家主义,同时通过教育对抗苏联,传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国际化从属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其最突出的特征是教育援助(aid)。而进入80年代以后,援助的国际理念逐渐向贸易(trade)的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商业化。[4]

可以说,20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和理念发生了较为巨大的变化,而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首先,从1900—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中,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受文化和学术理念推动的,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主要是追求智慧和知识的个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参与的国际化时期”。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着鲜明的政治理念,教育国际化被视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成为了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国际化的主体是政府。

第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国家主导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巨大变革中被打破,院校成为更为重要的国际化主体,而此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多地体现了经济和学术的理念。当然,背景与理念的巨大差别也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转变,下文将分别对上述三个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政策和项目进行阐述。

三、个人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时期(1900—1945年)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为了智慧和知识的学生、学者的流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学者认为,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的缘起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学术世界中的学生移民[7]。如果顺着时间的线条延伸这一逻辑的话,可以说,正是一战前近万名美国学子远涉重洋,赴德留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才造就了今日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哈佛大学德国语言和文学教授沃尔兹(John A.Walz)对此的总结是:“今日美国学术所拥有的较高地位以及它在某些分支领域所拥有的主导地位,直接和间接归于许多在德国大学接受先进训练和吸取灵感的美国人。”[8]

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说是19世纪的延续,智慧和知识以及高等教育的学术和制度仍然是推动学生和学者国际交流的重要动力,不过,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陆续出现了一些院校组织的国际交流项目,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在美国的大学中开始出现外国文化研究的教席和机构,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向着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活动

1.学生与学者交流

在20世纪初,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因为当时的学术中心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在高等教育最先实现了现代化的德国。据美国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f Education,CE)190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1902年,美国有415名学生在德国的大学留学,占德国全部留学生的22%。此后的若干年中,虽然苏联赴德留学生人数逐渐超过美国,但美国始终是较大的留学生派出国。[9]学者交流同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全世界的其他机构已经开始讨论“漫游学者”(wandering scholars)这样的概念。美国通过高等学校的外出开拓也加入到这一对话中。管理层会允许教师成员参加组团的旅行以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一教师跨出美国国境的开端继而引发了国际交流、参阅档案和在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会议的更多机会。[9]

虽然受美国所处地理位置、当时的交通等条件所限,但是,国际学生赴美留学在20世纪初仍然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较人们想象的开始得更早。根据美国联邦教育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提供的数据显示,1904年,共有来自74个国家的2,673名学生赴美接受高等教育。而同年,德国接收的留学生总数约为8786名,法国的为2046人。到1911—1912年,赴美国大学、学院和技术学校留学的学生达到4856人,其中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地为加拿大、西印度群岛、中国、日本、墨西哥、英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到1920—1921学年,在美国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5227人。[4]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2.早期的教育援助与国际问题研究项目

除了学生和学者的国际流动之外,美国在20世纪初也小规模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援助项目,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建立国家影响力的最重要的一种途径。不过,此时美国的教育援助对象主要是其殖民地,如,在1898—1901年间,美国在其殖民地古巴共建立了90所学校,而且,仅1900年当年,古巴就有1300名教师到当时的哈佛学习教学方法。

虽然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并没有获得国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也并没有实现组织化和规模化,不过,早期的这种人员流动与交流还是使大学中萌生了国际化的学术因素,大学中出现了诸如印度学、东方学等等。比如说,1901年,哥伦比亚大学获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Horace W.[4]Carpentier)慷慨捐赠,建立了中国研究教席,并成为此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前身。

其他一些大学,如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也都在私人捐赠下建立了类似的外国文化研究教职或者机构。不过,到1920s年代,这股热情渐渐淡漠,而与此同时,随着一战的结束,远东地区政治形势日益重要,因此,古典东方学成为了学院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核心。此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体现开始体现其政治方面的意涵。1925年,美国太平洋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hip,IPR)成立,这是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沟通教育、外交和政治关系的机构。

进入20世纪30年代,随着战前形势趋紧,美国政府开始要求大学承担起设置短期、密集的项目为军方培养外语和地区知识服务人员的责任。到1944年,57所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共培养了15000名相关的人员。[9]发展至此,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活动已经扩展至:学生交流、学者交流、国际问题研究项目、外国语课程项目等,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致力于推动国际化的组织,如IPR等,而且,因为战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受到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一项“联邦事务”。

四、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时期(1945—1980年)

(一)1945—198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并使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占据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核心地位。也正是从这时起美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行权力扩张。但是,美国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世界、对其他地区是多么的无知。[10]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创造了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还创造了一个苏联与其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奉行共产主义的国家,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终结了战争的同时,却制造了另外一场战争——冷战。所以说,正是战后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确立、战后重建援助的任务以及冷战都大大增加了对外国语和地区专家的需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学者认为美国教育的国际化中最大的‘动作’就是为了应对战争。从一定程度上说,联邦政府对国际教育的介入的确是源于对********和地缘经济的考虑。

同类推荐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虎帝

    狂虎帝

    “什么?打架?哥是文明人,怎么能打架呢?好吧,既然你要打,那我就指点一下你好了。”杨天哲满脸笑容的说道。很快,在他那强大技能的攻击下,那个向他挑衅的笨蛋便被他打的,被他打的连他妈妈都认不出来了,那个,仔细辨认一下的话,或许可以认得出来。......杨天哲,孤儿,自力更生。因为对新上任的茅厕之神不敬,被心情极度不爽的茅厕之神给打发到了异界,不过在传送的途中,因为灵力不足,发生了一点意外,杨天哲阴差阳错下获得了网络游戏《地下城与勇士》中,男气功师的技能,开始了一段热血、搞笑。并且令人感动的故事!一切精彩尽在《狂虎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投票!
  •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本书从历史上的三百位帝王中择选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政绩、死因等多角度对其遗留下来的历史疑团进行了具体和细致的剖析。
  • 凡人天师

    凡人天师

    神鬼之说不只是人们饭后闲聊的空谈,人死后会变成灵,而灵对世间有着强烈的眷就会化为游魂野鬼,残害人间。故事发生在现世。祠堂中被解开的符印,不为人知的往事秘辛,充满谜团的黑雾。一名少年毅然踏入旋涡之中,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邪灵残怨,还有不轨人心。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揭开迷雾,解开谜团,探求真相。
  • 眸倾天下:倾城灵力师

    眸倾天下:倾城灵力师

    第一次写文,多包涵哈。简介什么的也不太会写,亲们看了就明白一了。他是30世纪的第一杀手,携好久毒医穿越。如何练丹药,制神器,训神兽。玩转六界。封面什么的,不要在意哈此文已弃
  • 命运之书

    命运之书

    吾之灵承载众生之气运,吾之躯铭刻世间之苍茫,吾之魂当判定万物之生死。万古苍穹谁为主,三千世界谁为尊一本书,一支笔。混沌初开,两件至宝的约定。
  • 失落的梦境

    失落的梦境

    患有罕见心理疾病,终日精神状态处于石化的他,迎来了突变......
  • 璀璨的年华,美丽的芬芳

    璀璨的年华,美丽的芬芳

    不打不相识,如果说生命是上天的恩赐,那么,我与他,是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一生一世一双人,我,等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生转世,绝不会错过!
  • 甜蜜之恋:校草,你够了!

    甜蜜之恋:校草,你够了!

    “我说,你能别跟着我走吗?”“你说呢?”某男厚颜无耻的继续跟了上去,“我......唔!”话还没说完,某男就狠狠的堵住了她的小嘴,许久后。。。“我特么跟你没完!!”“嗯?难道老婆大人还想再来一次?”
  • 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改变一切

    李开复与你分享他的一切微博经验。生活因微博而完整,因为有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已经到来!因为有微博,每个人都有可能,也都应当参与进来,让自己成为新媒体的创建者!微博是一种态度,意味着走向更开放、更有想象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