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47200000027

第27章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1)

杨叔子 余东升

摘要:就高等学校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围绕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各自本身的以及它们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首先,就前一根本性问题与文化、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其次,就后一根本性问题与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与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素质教育

在高等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负责同志明确而深刻指出:高等学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明确发展思想,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为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关系到思想政治领域的和谐和稳定。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对重点大学更是如此。

本文拟就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而且,今年又是****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颁布十周年,所以,我们曾为此专门撰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1]以志纪念。本文就是在该文的基础上写成的。

重点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同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为的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些讨论仅作为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认识与体悟,来参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主题的讨论。

2005年1月,胡****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06年8月29日,胡****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首要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教育的本质,理解素质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文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延续,以大自然作为其前提与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文明、文化作为其手段与方式。不是文化的,就是自然的;不是文明的,就是野蛮的。显然,人类一切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都会随时间而逝去,留下的就是历史,就是文化。动物界靠基因的遗传而延续,靠基因的变异而演化;而人类社会及其文明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靠文化的创新而发展。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基因”。而文化主要靠教育通过“育人”而传承,靠教育通过“育人”而获得创新的基础与前提;社会越发展越进步,教育的作用就越重要。

显然,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教育定位在文化领域内,即以文化育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与发展的人。此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又以此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与发展。可以说,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一大硕果,素质教育就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一个科学论断。《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明确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十七大还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既表现为未来社会应有的理想状态,也体现在现实社会应有的努力发展之中。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固然需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需要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以达到人本身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认为,素质教育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面发展,一个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亦即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有“德”、又有“才”;既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又有实际的办事能力;既有抽象的优秀内涵、又有具体的感人外显。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必备的基本要素,缺一就不完整。全面发展是一种共性要求。而人是以个性而存在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自由发展是指对每个人这一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由其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潜能所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与发挥,亦即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现。显然,自由发展是一种个体化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寓于不同个体不同的自由发展之中,不同个体不同的自由发展应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我们讲全面发展,实际就隐含着自由发展。我国自古至今所倡导的“因材施教”与“自由发展”,我国古代所倡导的“成人之学”与“全面发展”,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尤其有相通之处。

正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既是一种理想状态,又是一种现实发展一样,素质教育也体现着这一教育的结果与过程、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相统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礼记.学记》一开始就指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就是教育;“化民成俗”,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化民成俗”,来自《周易》中的《贲卦.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化”指的是教育的方式,即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内生;“俗”是“化”的结果,即将外在的道德伦理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品质,转化为内在品质的情感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化民成俗”就不仅仅是指提高国民素质,而且是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当然,这个素质教育的内容与今天的素质教育内容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其本质却一脉相通。

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我国人口众多,这是个严峻的现实。如果国民素质低,人口多则成为极其沉重的人口包袱;相反,如果国民素质高,人口多则成为十分巨大的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既包括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也包括普遍地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所以,可以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特别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显然,这个“科学文化”既包含“科学”(即科学文化),又包含了“文化”(即人文文化)。

对高等教育而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既能真挚爱国、又会自主创新的,既有深厚民族情怀、又有现代科技视野,能有高度责任感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人才。爱国、创新、民族情怀、科技视野、高度责任感、服务于中国,这些都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体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培养什么人”,主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教育的目标;“怎样培养人”,主要涉及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其核心是教育的过程。“培养什么人”,决定了应该“怎样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也决定了能够“培养什么人”,从而也决定了这个方法、这个模式、这个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能够“培养什么人”这一思想、这一理念、这一目标。培养什么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怎样培养人?实施以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胡****同志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对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简明而深刻的阐述。

如果说第一个根本性问题主要涉及“办教育”的问题,那么,第二个根本性问题则主要涉及“办学校”的问题。区别这两个问题,对更好更准确地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这一根本性问题,意义尤为重要。

学校不等于教育,高等学校不等于高等教育。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机构,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培养高级人才。显然,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是培养高级人才。

然而,高等学校之所以称为“高等”,则因其固有特性是学术,是治学,是做大学问,是研究高级文化,是营造有关学科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学科建设。不将实施高等教育、不将培养高级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就不是学校,更不是高等学校,而是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产品生产机构、经济机构、政治机构等等。而不将学术、治学、做学问、学科建设作为其固有特性、作为其存在的基础的,就不是高等学校,就既不能以高级文化、创新文化、前沿文化等一切学术成果以及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来培育高级人才,也不能以其学术成果以及相应的大学精神直接服务于社会。

因此,高等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学术机构。教育是文化,学术是文化,而且是高级文化,因此,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更是文化的凝聚和体现。作为教育机构,它的首要任务是“育人”,以文化“育人”;作为学术机构,它又承担着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并将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运用相结合,从而创新文化并以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育人”与“治学”的关系,是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的前提。

对高等学校而言,育人必须立足于治学,治学首先服务于育人;高等学校首先以其首要任务育人来服务于社会,同时又必须以其治学及其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所以******同志在2007年5月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而作的讲话中,在引用了《礼记.大学》开宗明义的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后,紧接着指出:“《礼记》这段话,就是在讲大学生命在它的日新之德。”这个日新之德,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社会服务之德。正因为如此,******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大学精神第一位就是“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他深情地讲:“要把学校的命运,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时候,都要与国家和民族同舟共济,都要与国家和民族合作。”[2]学术就是大学问,就是高级的文化、深刻的人文、高尚的艺术、现代的科学、先进的技术、犀利的哲学、基础的理论、前沿的知识。十分清楚,从一定角度上看,正如上述,高等学校作为学术机构,本身就是文化组织,承担着文化的传承、选择、创新、升华、交流与储存、服务的任务;既以文化首先服务于育人,通过育人来服务于社会,同时,又以文化直接服务于社会。育人,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级人才,这固然同文化传承、选择直接有关,但也同文化创新、升华、交流与储存、服务密切有关,不可分割。

既然办教育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那么,办大学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自然是:“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显然,办大学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既包含了办教育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这是首要的,是高等学校的主旋律;但又不完全是这一问题,还要回答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做什么样的学问(术),怎样做好学问(术)。”与此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与准确地处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育人必须立足于治学,治学首先服务于育人,同时还必须服务于社会。讲细一些,育人必须立足治学,这个治学固然首先服务于育人,但是还必须服务于社会;育人不仅首先从服务于育人的治学得到服务,而且也必须从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治学中得到服务,此即育人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紧密结合服务社会的实际,一直要受到“以天下为己任”的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的引导、熏陶、启示与激励。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公民学的发展史本质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公民学是对公民生活的总结、提炼和概括,是对公民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理想表述和美好设想,起着传承思想、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三农”问题,而其中最为严重的又是农民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的改善,而且越来越影响到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农村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可以说,“三农”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错子劫

    错子劫

    “这满天星斗,在天成象,落地为形,而你,却不在天象里,不在地形中。这样说,可以吗?”“你以为学了这个就能避祸消灾?很多时候,命运是注定的,躲不开,避不了。星斗卜筮之术,窥了天机,十算九伤,逆天改命者,少之又少。”“又是空卦,祸兮?福兮?”“无天命,既可乱天命。天不能主宰你,何不试一试与天争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辉暗年代

    辉暗年代

    《辉暗年代》是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小说,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描写了50年代末,云南偏远地区,一段祖孙三代的人生坎坷之路。
  • 往生天

    往生天

    “往生天,往生天,万古往生一片天…”稚嫩的童谣在他脑海中回响,如同一柄开天巨斧想要凿穿他的识海…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又是从何而来,包括他自己。他在谱写着他的传说他在缔造着他的传奇而当他屹立巅峰环顾无人之时,他想起了那时的一切,还有那一句话“天道无情,众生如蚁”….
  • 魔王即是君

    魔王即是君

    圣祖帝国将“天神之触”公会会长艾德叶斯冰封下界一万年。一万年后,艾德叶斯并没有死去,而是与其的两位孪生姐妹女仆从冰封中解脱。在永冬的寒荒山脉艾德叶斯就下克蕾尔,从而了解了下界的黑龙帝国。在克蕾尔的帮助下,艾德叶斯在黑龙帝国中的声望愈来愈高,各方势力都盯上了他,但是……我为魔王,即是君。
  • 蛇精,往哪跑

    蛇精,往哪跑

    抽烟伤肺喝酒伤胃,洗桑拿太累夜店消费太贵,打麻将赌博打扰和谐社会,不如看本书来的经济实惠,该收藏的收藏,该推荐的推荐,传播国学的精髓,我不赚大家一分钱.你不用挑不用选,十四K写的都保险,一样的朋友一样待,一样的馒头一样菜。一分钱不用花,你把方便带回家,时间短,见效快,保证大家心里都畅快!
  • 都市龙人

    都市龙人

    在现在科学与网络不断发展的社会,曾经年幼时的游戏已被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所替代,你会这个世界曾经有龙的存在吗?你又会相信有妖魔的存在吗?
  • 守望先锋之智能危机

    守望先锋之智能危机

    【正更】【同名游戏改编守望先锋国服预购中】“这个世界需要英雄!”“兄弟们站起来!”猎空“死吧死吧死吧!”死神“又一个...”夺命女.........
  • 奇异爱情故事

    奇异爱情故事

    秦始皇焚书坑儒,无数书生含恨而终。执念太深者,魂魄化为灵,附于玉器之中。千年之后,机缘巧合,发生了一系列奇异之事。辑一合集,暂且称作故事。
  • 豪门的近身风水师

    豪门的近身风水师

    为了她,他努力考上这所贵族学府成为了这个美丽校花的近身保镖神秘的文化揭开面纱,风水玄学,鬼怪离奇他倾尽全力却是另有目的豪门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哀愁腹黑男友究竟何其何从且看近身风水师打开重重迷雾
  •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