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49000000060

第60章 当代文学(7)

当时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听说天一阁遭此浩劫,并得知有些书商正准备把天一阁藏本卖给外国人,便立即拨巨资抢救,保存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涵芬楼因有天一阁藏书的润泽而享誉文化界,当代不少文化大家都在那里汲取过营养。但是,如所周知,它最终竟又全部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

这当然更不是数百年前的范钦先生所能预料的了。他“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也终于失效。

然而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张元济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努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使它不要全然成为废墟。这在现代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无济于事。幸好,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着,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游览宁波时大多要去访谒的一个处所。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信息密集、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因此或多或少也是天一阁传代系统的繁衍者,尽管在范氏家族看来只属于“他姓”。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很少有其他参观处所能使我像在这里一样心情既沉重又宁静。阁中一位年老的版本学家颤巍巍地捧出两个书函,让我翻阅明刻本,我翻了一部登科录,一部上海志,深深感到,如果没有这样的孤本,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侧面将杳无可寻。

由此想到,保存这些历史的天一阁本身的历史,是否也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呢?裴明海先生递给我一本徐季子、郑学溥、袁元龙先生写的《宁波史话》的小册子,内中有一篇介绍了天一阁的变迁,写得扎实清晰,使我知道了不少我原先不知道的史实。但在我看来,天一阁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什么时候能把他们的目光投向这种苍老的屋宇和庭园呢?什么时候能把范氏家族和其他许多家族数百年来的灵魂史袒示给现代世界呢?

【注释】

〔1〕本篇选自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阅读提示】

20世纪90年代在散文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大散文”概念的提出。

此类散文以文化气氛的宏大和思想的恣肆为特征,创作上往往呈现出博大、深邃、雄浑、阳刚的风格。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正是这类“大散文”的代表。

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方法,而采用了诸多小说手法,如通过合理的想象,把枯燥乏味的历史材料还原成一个个历史现场,并赋予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同时借用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等各种表达手法,成就了把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人文思考熔为一炉的“大散文”。他自己曾经讲过自己的创作思路:“让自然山水直挺挺地站着,然后自己贴附上去,于是,我身上的文化感受逗引出他们身上的文化蕴涵”。

天一阁是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也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地方,正如余秋雨形容的“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明代嘉靖年代范钦建起了天一阁,并定下了严密的家族规矩来防范藏书的散失。他的子孙一代代接力般守着这个天一阁,但天一阁最终无法逃脱走向破败的命运。天一阁的变迁实际上就是中华文明变迁的一个缩影。

·刘以鬯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系。抗战时期任重庆《国民公报》副刊编辑,重庆《扫荡报》电讯主任兼副刊编辑,抗战后回上海,任《博正文化社》编辑,1948年到香港,曾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新闻界工作。1957年后定居香港。曾任《香港文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香港作家联谊会会长。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天堂与地狱》(1951)、《寺内》(1977)、《春雨》(1985),长篇小说《酒徒》(1962)、《陶瓷》(1979),论文集《端木蕻良论》(1977)、《看树看林》(1982)、《短绠集》(1985)等。

蛇〔1〕

许仙右腿有个疤,酒盅般大。有人问他:“生过什么疮?”他摇摇头,不肯将事情讲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讲出来,决不会失面子。不讲,因为事情有点古怪。那时候,年纪刚过十一,在草丛间捉蟋蟀,捉到了,放入竹筒。喜悦似浪潮,飞步奔跑,田路横着一条五尺长的白蛇,纵身跃过,回到家,右腿发红。

起先还不觉得什么,后来痛得难忍。郎中为他搽药,浮肿逐渐消失。痊愈时,伤口结了一个疤,酒盅般大。从此,见到粗麻绳或长布带之类的东西,就会吓得魂不附体。

清明。扫墓归来的许仙踏着山径走去湖边。西湖是美丽的。清明时节的西湖更美。对湖有乌云压在山峰。群鸟在空中扑扑乱飞。狂风突作,所有的花花草草都在摇摆中显示慌张。清明似乎是不能没有雨的。雨来了。雨点击打湖面,仿佛投菜入油锅,发出刺耳的沙沙声。他渴望见到船,小船居然一摇一摆地划了过来。登船。船在水中摆荡。当他用衣袖拂去身上的雨珠时,“船家!船家!”呼唤声突破雨声的包围。如此清脆。如此动听。岸上有两个女人。许仙斜目偷看,不能不惊诧于对方的妍媚。船老大将船划近岸去。两个女人登船后进入船舱。四目相接。心似鹿撞。垂柳的指尖轻拂舱盖,船在雨的漫漫中划去。

于是,简短的谈话开始了。他说:“雨很大。”她说:“雨很大。”舱外是一幅春雨图,图中色彩正在追逐一个意象。风景的色彩原是浓的,一下子给骤雨冲淡了,树木用蓊郁歌颂生机。保俶塔忽然不见。于是笑声格格,清脆悦耳。风送雨条。雨条在风中跳舞。船老大的兴致忽然高了,放开嗓子唱几句山歌,有人想到一个问题:“碎月会在三潭下重圆?”白素贞低着头,默然不语。高围墙里的对酌,是第二天的事。第二天,落日的余晖涂金黄于门墙。许仙的靴子仍染昨日之泥。“你来啦?”花香自门内冲出。许仙进入大厅,坐在瓷凳上。除了用山泉泡的龙井外,白素贞还亲手斟了一杯酒。烛光投在酒液上,酒液有微笑的倒影。喝下这微笑,视线开始模糊。入金的火,遂有神奇的变与化。荒诞起自酒后,所有的一切都很甜。

烛火跳跃。花烛是不能吹熄的。欲望在火头寻找另一个定义。帐内的低语,即使贴耳门缝的丫鬟也听不清楚。那是一种快乐的声音。俏皮的丫鬟知道:一向喜欢西湖景致的白素贞也不愿到西湖去捕捉天堂感了。从窗内透出的香味,未必来自古铜香炉。夜风,正在摇动帘子,墙外传来打更人的钟声,他们还没有睡。

许仙开药铺,生病的人就多了起来。邻人们都说白素贞有旺夫运,许仙笑得抿不拢嘴。药铺生意兴隆,值得高兴。而最大的喜悦却来自白素贞的耳语,轻轻一句“我已有了”,许仙喜得纵身而起。

药铺后边有个院子。院子草木丛杂,且有盆栽。太多的美丽,反而显得凌乱。“这院子,”许仙常常这样想,“应该减少一些花草与树木。”但是,树木与花草偏偏日益深茂。这一天,有人向许仙借医书。医书放在后边的屋子里,必须穿过院子。穿过院子时,一条蛇由院径游入幽深处。许仙眼前出现一阵昏黑,跌倒在地而自己不知。定惊散不一定有效,受了惊吓的许仙还是醒转了。丫鬟扶他入房时,他见到忧容满面的白素贞。“那……那条蛇……”他想讲的是:“那条蛇钻入草堆”,但是,说了四个字,就没有力气将余下的半句讲出。他在发抖。一个可怕的想象占领思虑机构。那条蛇虽然没有伤害他,却使他感到极大的不安。那条蛇不再出现。对于他,那条蛇却是无所不在的。白素贞为了帮助他消除可怕的印象,吩咐伙计请捉蛇人来。捉蛇人索取一两银子。白素贞给他二两。捉蛇人在院子里捉到几条枯枝,说了一句“院中没有蛇”之后,大摇大摆走到对面酒楼去喝酒了。白素贞叹口气,吩咐伙计再请一个捉蛇人来。那人索取二两银子。

白素贞送他三两。捉蛇人的熟练手法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坚说院中无蛇。白素贞劝许仙不要担忧,许仙说:“亲眼见到的,那条蛇游入乱草堆中。”白素贞吩咐伙计把院中的草木全部拔去。院中无蛇。蛇在许仙脑中。白素贞亲自煎了一大碗药茶给他喝下。他眼前有条影不停摇摆。他做了一场梦。梦中,白素贞拿了长剑到昆仑山去盗灵芝草。草是长在仙境的。仙境有天兵天将。白素贞拿了长剑到昆仑山去盗灵芝草。草是长在仙境的。仙境中有天兵天将。白素贞走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盗草,只为替他医病。他病得半死。没有灵芝草,就会见阎王。

白素贞与白鹤比剑。白素贞与黄鹿比剑。不能在比剑时取胜,唯有用眼泪赢得南极仙翁的同情与怜悯。她用仙草救活了许仙。……许仙从梦中醒转,睁开惺忪的眼,见白素贞依旧坐在床边,疑窦顿起,用痰塞的声调问:“你是谁?”

同类推荐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郁达夫作品集(1)

    郁达夫作品集(1)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拾螺记

    拾螺记

    十五夜,月亮升上天空,母亲坐在门口对我说:“在圆圆的月亮里面,有—棵菩提树,树下有—位老人,坐在那里打草鞋。”接着,念月亮儿歌:月光光,荷宝箱,猪衔柴,狗烧火,猫咪蒸饭气呵呵,鸡公洗碗铃铃响,猢捌挑水井边坐,一坐坐出个大窝窝,窝里栽上几株禾,收成够养老婆,老婆养不起,只好养猪婆,猪婆养得肥又大,它若不下崽,冬天牵到街上卖,卖了几块大银元,一家人留下好过年。
热门推荐
  • 万事儒医

    万事儒医

    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中医学教授彦波希,在传道授业中,屡遇种种疑惑。面对世间的伪医泛滥,假道盛行,执守中正的他,又将经历人间怎样的烟火戏虐,演绎世间怎样的冷暖眷念.......
  • 只缘君心似我心

    只缘君心似我心

    二十一世纪的冰冷杀手凌清瑶,铁血无情,聪颖机智。一朝穿越,竟变成了盛国将军府府一个毫不得宠的小姐。凭着自己智慧,她周旋于各人之间,势必要解开自己身上的秘密。但面对感情之事,她究竟是要选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还是会做选那温柔俊美的世子?本书甜虐,反正我是信了。
  • 通天札记

    通天札记

    在星辰寥落的南极冰原上,巍峨的三棱塔擎天而立,塔身三段倾角,通体透明。梦幻般的粉白流光从中轴向外流动,又从塔壁弥漫出来,消弭在虚空之中。其巨大的基座占据了1332.4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的三分之一,高度则达到了1500000米,0曾经站立在雪原之上观察,只觉得庞大的塔身几乎要遮住天幕了,以其的角度来看,这座高塔实在过于庞大。0是此高塔的唯一管理实体,而如今0正盘膝漂浮在位于高塔透明塔尖中的一个巨大的青色球状空间里,双手握着一个透着青光的小球,双目微闭,静坐良久,意识已经飘入了意识世界之中,而塔尖之外无尽的太空静谧而璀璨。
  • 鸣剑阁之少年游

    鸣剑阁之少年游

    他们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是江湖中众人瞩目的佳公子。她们是磊落大气的关外女子。佳人,侠少,相遇便是一出绝佳的好戏。一念起,未曾相知便已相思。一念落,爱生贪嗔痴怨。上一辈人的恩怨让他们不得不刀剑相向。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她,夜来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他,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音乐大师

    重生之音乐大师

    默默无闻的音乐制作人林浩歌病死重生。前生,太多的憾恨,这一世,他要不留遗憾。合不合胃口,都请欣然接受吧,下一刻要为你擦出火花!——《浮夸》书友群:193301435
  • 梦让幸福有点沉重

    梦让幸福有点沉重

    一个梦被现实撕裂泪到彷徨;一场殇被寂寞撕裂痛到绝望;一场梦,殇一场。
  • 追梦的人:朝阳夕下

    追梦的人:朝阳夕下

    一群1997年落榜的高中生,遇上工业时代,大环境给了他们再次梦想的翅膀,他们将如何选择?他们追梦的途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当时代转变,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 凤舞幻虹界

    凤舞幻虹界

    重生投胎还有扎堆的?扎堆就算了,为嘛会撞架啊?撞伤了没关系,咱可以救回来。可你为嘛一副被人非礼的样子,不就是给你洗了个澡,上了个药,外加换了个衣服么,要不要这么认真啊?啥?负责?老大,咱俩一共加起来才十岁,要不要这么早?灵根?咱有五个,都说是废的,可是咱修炼速度却像飞灵药?咱有满空间,都说财不露白,咱可以自产自销功法?咱有满脑子,可是老是少那么一两句,悲催法宝?咱没有,却可以打劫别人的,谁让咱不会炼站住!灵石,灵药,法宝,还有储物袋统统交出来
  • 王的魅妻:废材小姐不好惹

    王的魅妻:废材小姐不好惹

    “你奶奶个熊啊,滚开,别缠着本小姐。。。”原来在现代令人闻风丧胆的云大小姐也会有麻烦啊,不过风华绝貌的他是不会放手的。“哼,总有一天本王会吃了你这个顽皮蛋,乘早服我吧,嗯?”一个做事不留情的小姐,一个狠情强大的王爷,两人之间会查出怎样的火花呢?“好重的暧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