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1600000006

第6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5)

到出版社工作时,钟叔河正好五十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时时谈论的多是有关《走向世界丛书》的话题,对晚清一些杰出的士大夫如数家珍,仿佛他是一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物。为了编辑《走向世界丛书》,他先后浏览了三百多种晚清中国人亲历西方的记录,从中选出一百种编成这套后来颇为著名,也给钟叔河本人带来很大声誉的丛书。他在每一种书前写有一篇叙论,评介其文与人,后收成四十万字的一本专著,由中华书局出版。钱钟书先生尚破例为他写了一篇序,且于序言中说:“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中肯扎实,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而且很能引导我们提出问题。”一向以孤傲著称的钱先生此番抬举,使钟叔河有一点惶恐,说“如果把‘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换成‘《走向世界》这一部丛书’,我倒可以大大方方表示赞同”。在这里钟先生也着实谦恭了一下子,与钱先生的抬举相呼应。这件事很有点惺惺惜惺惺的意味。要知道钟老前辈年轻气盛之时也是十分孤芳自赏的一个人。“早年在《湖南日报》社,年终评语都要说我骄傲自满,年年如此。”他回忆说。事隔多年,做过小工当过囚犯的钟叔河似乎本性难移,仍不能也不想抑制自己的傲气,于是与之共事者怎么评说他的都有。不过,有一点是需要特别说明的,只要看过他发的书稿,他的卡片盒,以及整理得有条不紊只要点名定可随手拣出的资料,那是凡人都要称道的。钟叔河自我调侃说,其实我的特长就是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把有用的挑出来,然后分门别类保管。可是我们都知道,在破烂里挑出宝贝好像更需要眼神好。

因为调离了湖南,有几年没见过钟老前辈了。可正是在这段音讯不通的时间里,每每梳理出过去的人和事来写时,都觉得写一写他大概有趣。不久前回乡省亲,抽空到他家小坐,除探访之外,自然也带了几分采访的目的。

钟叔河已从岳麓书社总编辑的位置上退下来了,独自搞了个“晚清士大夫对西洋事物之认识”的课题,同时编辑一套洋洋六百万言的《周作人文类编》。不用说,都是些须得耐心与安心才能操作的事。因听说他曾两次轻度脑血栓形成,我问起他的健康状况。他说:“还好,就是住在八楼活动太少。”我说:“你可以下去散步,旁边不就是烈士公园吗?”他说:“我最不爱傍晚时去公园散步,碰到的全是跟我一样为苟延生命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彼此看见就像照镜子,相互提醒日子不多了。所以我宁肯去前边看工人修路,那地方尘土飞扬乱哄哄的,但我觉得气氛比公园好得多。小时候我就爱看人做工,家里请了木匠我整天守住看。现在老了,还一样,想看别人建造点什么才开心。”他拿出书柜里一只做得十分精致方正的木工刨子,介绍说是他亲手制作的,又指着客厅墙上两米长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很得意地说,这其实是一本台湾出版的挂历,他精心裱糊之后挂在这儿唬人。这些物品的制作当然与他宁愿看人修路的行为非常吻合,而且全都与他人老之将至时节的感觉和心境大相径庭。对人生三大阶段,钟叔河有他的划分法则:年轻人幻想明天,中年人注重今天,老年人靠回忆昨天生活。就他本人而言,二十六岁那年被打成“****”,他就已经结束了幻想的时代,提前进入中年;五十岁平反改正之后,一头扎入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之中,实际上进入了老年。

回海南之后,给钟老前辈写过一封短信,交代他托付我的一件小事。他回信竟写错了我的名字。我看着那些字,觉得较之记忆中规整的钟体零乱了许多。钟老前辈到底老了,顾不上处处精致。可在信的末尾,他夸奖海南作协的信封蛮气派的,这句话又让我觉得,他还能寄审美眼光于信封一类的细枝末节,还有很高的兴致发现和享受生活。一个经磨历劫之后提前进入老年的学人,真正步入老年时,反而保持童心未泯的热情,也是件令人称奇的事情。

钟叔河预告说,《周作人文类编》将是他经手编辑的最后一套书,从此便要金盆洗手了。对周作人的学识,他极尽佩服之辞。他说:“周作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最早一个知识分子。”我就此请教他:士大夫与知识分子究竟区别何在?他解释说,知识分子的英文本义,是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而中国的士大夫,是一些依附于统治阶级的读书人,不能形成独立的阶层。他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是以知识自食其力,不必依附什么人而独立存在的阶层。钟叔河是否从年轻时代起,便矢志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知识分子,为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才不幸落难的呢?纵观他的大半生经历,也许真是如此。

(原载一九九四年三月《今日名流》。收入本书时,经作者同意作了必要的修订。)

长访钟叔河

黄成勇

长沙有一位钟叔河,是出版界、读书界尽人皆知的。

钟先生隆鼻、大耳、短平头,长长的手臂和手指,指甲修剪得整齐、光滑。穿一件石磨蓝衬衣,里面是一件黑色圆领衫,看去皮肤显得更白晰。是浓重的湘音:“气色好对高血压病人不一定是好事。去年因为这个住了几个月医院。没有其他的病,那些年拉板车,当搬运工,身体不好就不行了。”闲闲的口气说沉重的往事。

“那些年”形诸文字的也只寥寥几句:“历经丧乱,夏日秋风,书剑飘零,形神俱敝。”或者“引车卖浆”,“力佣为生”。其实,苦难的历程始于一九五七年,直到一九七九年,阿·托尔斯泰所谓清水、血水、碱水都已泡过、浴过、煮过了。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几乎大致相同,但凋零的、枯萎的、开花的、结果的,各各不同。对有些人来说,人生苦痛有时可以成为一笔巨富。钟先生如果没有经历几次劫难,包括九年牢狱之灾,当然有可能成为报纸知名编辑、著名作家,却不一定成为卓有成就的出版家、编辑家并获得韬奋出版奖,也不一定具备过人的胆略、超凡的识见而成为当今图书编辑的一个范本,说不定是一个“遵功令作文,按模式思想”的庸常之辈亦不可知。倘没有钟先生的努力,《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周作人的一系列著作也许会由别人出版,但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房子装修,四处零乱,我失掉了观赏藏书的机会。在唯一一间可以工作、活动,也权充书房的屋里,放着一大堆已打包的书。一个独凳上放着高把工具箱,里面装有刨子、锯子等,据说这便是他“那些年”力佣为生,自己制作的谋生工具。据说先生的夫人原是报社记者,到了平反时,已是一个五级木模工了,现在正在美国短住。我坐在一张逼仄的床上,一腿之间是他的书桌。他顺手拿起桌上一叠校样,说:“现在正忙这个,快完了。”是《周作人散文类编》,他正在校《读〈孔子集语〉》。“我喜欢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写点文章,编自己喜欢的书,再就是对历史有些偏爱。”

“嘟嘟”的电话,装修工人的请示,锤子声、锯子声……钟先生忙了这样忙那样,刚刚坐下意欲再说,电话又响了。我遗憾地感到又要丧失听他聊书的机会了。先生却执意赏饭。既推辞不过,又得到聆教的机会,我是乐而从之。

中间的空隙,由他女婿王君陪着去了不远的博物馆。看了那具著名的女尸和她的五脏六腑,看了置放她的巨大棺椁,闷得一身汗。出门顿觉清爽,远远便看见先生立在天心酒楼的道边。绿荫之下.闲闲散散的样子。

读过他编的《知堂谈吃》,吃的场合当然要谈到周作人。

“周作人是有远见的,‘****’之前他就把很多手稿转移出去了,现在搜集起来,有很多困难。他的很多论点,关于妇女的,关于儿童的,现在看来也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周作人散文类编》出来后,你就会发现,文学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周作人首先是思想家、启蒙家。”钟先生与周作人五十年代开始通信,八十年代开始编辑周作人著作,现在的十卷本散文类编,是目前国内搜罗周著最全的文集。连知堂的亲授弟子也表示钦佩。周作人终其一生,有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三十年代沦为汉奸,终为国人唾骂。但他在“五四”期间作为一名骁勇的战将,其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作用,放到现在,仍然具有不灭的光芒。不少人(包括一些散文选家)把周作人当悠闲、闲适作家看待,实在是太片面了。也正因此,钟先生这套书便在更高的层次上具备了认识价值。几百万字的周作人著述行将问世,世人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又好像非钟先生莫属。不过,仅仅在几年前,对周作人著作,还有曾国藩著作的辑集出版,都给钟先生招致了麻烦。世事变化起来还是很快的。

然而,《走向世界丛书》却使先生成为学术界知名人士。丛书编辑的是清(主要是晚清)人出国笔记,近代中国人从闭关锁国到走向世界,他们的见闻、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国人目为天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西(外)比较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的相形见绌。这套书动议于一九八〇年,出版于八十年代初,从一个十分独特的领域对改革开放产生了良好的作用。版本学家李一氓、大学者钱钟书都对此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丛书收在每本书前的钟先生所写的长篇叙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见地,充分显现了先生的深厚学力。他的狱友朱正先生曾著文说许多史籍包括这些清人出国笔记,大多是钟先生一九五七年以后读的,即使是后来劳改,也是只要有机会就读书,“他是抱着使自己弄清楚一些问题的目的而读书、而思想的。在广泛的阅读中,他越来越把兴趣集中于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方面,这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思”。几个月前,我得到先生赐赠,有了这套丛书的叙论集《从东方到西方》,是十分考究的精装本。他说:“这本书是出版社赔钱出的。在这之前,中华书局出过一本《走向世界》,可以说是这一本的姊妹篇。”

钟先生对烹调也是十分在行的。这使人想起出版界关于图书装帧的一个说法:“北有范用,南有钟叔河。”范用先生刚好也是喜欢此道的。装帧比之烹调,犹如美味佳肴的色和形,钟先生的著作和编著装帧都以朴素淡雅取胜。而校勘之细,注释之精,少有人及。最近他为海南出版社主编的一套“父亲看了儿子还要看”的书,叫“人人袖珍文库”,第一辑二十种,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曾国藩家书》,到《呼啸山庄》等。一律四十八开本,精编精校精印,我已得着一本样书,光看样书也是很舒服的。

从烹调说到吃的环境,先生说这家酒楼菜过得去,但主要是空气好,能看得远。他挪开椅子示意我往外看,我一侧目,果然看见长长的林荫大道和远远的蓝蓝的天。

(一九九四年八月六日《十堰青年报》)

学人之缘

马力

癸酉之夏,钟叔河先生为编一套书,来京查阅相关资料,住翠明庄。我们见过面。出门,我给张中行先生去电话,告以钟先生到京事。这样做,是此前我知道他们二位曾有过往,大约也只是纸笔之缘,能见一面,最好。像是在第二天上午,钟先生打来电话,说已和张先生联系过,定好,这就去见他,从翠明庄到沙滩,不远,想走着去,希望我也能同往。我,一是忙于看稿,二是也不愿相扰,就客气地推谢了。后来知道,他们不只见了面,还吃了晚饭。晤谈之情,虽未见,却不难想象是颇如意的。根据是从张先生不多日后写的那篇《书呆子一路》(收入《负暄三话》时,易名为《钟叔河》)中获得的,几乎是专为钟氏其人绘形传神了。据此,不妨想见钟先生平日里的声音笑貌了。他们的相见,可谓半面之旧,张先生事后的成文,却很快。凭一时之思或者倚马千言之功?细想,是,又不尽然。原因,更深的,还应该来于相印之心。看经历,在读书和写作之外,两位常年所操劳的,都是编辑和出版,身务同业,心就不能不怀有同感。引古典,是《尚书》中的成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这种情,如涓涓之水,流淌于文章字句间。像上来这一段:

“钟叔河先生住湖之南,我住河之北,相距弱水三千,只今年夏他北来,住东华门外翠明庄十许日,我们在我的城内住处景山之左见一面,招待他一顿晚饭。他著作等身,如果连编印的也算在内,就要‘超’身,可是我手头只有两种。其一是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是掏自己腰包买的,其二是《书前书后》,是他北来过访时当面送的。见一面,相聚不过三四个钟头,即使是长舌妇,又能谈多少?总之是很想多了解而了解并不多。可是我仍然想写他,是因为,即使只根据皮毛,也觉得很多方面,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或者退到家门之内,专打自己的小算盘,与我臭味相投。所以,也曾沉吟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写。”

这段话,虽只是开场白,却耐咀嚼,犹似杜少陵《春日忆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意境。

同类推荐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

    从分析日本汉诗中吟诵四季景物花鸟风月的代表性作品入手,通过与中国诗歌的对照比较,展现日本汉诗特有的景观风貌及抒情特色,进而揭示日本之心的美妙奥秘。
  •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青春是一首诗,雅丽奇秀;青春是一个谜,让人永远猜不透,青春是蕴藏于心中的一种信念,她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她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片绿叶。青春,就意味着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意味着有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和勇气。《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讲述青春的自信、美好、青涩、纯真、执著……让行走于青春路上的我们手拥此卷且歌且行吧!
  •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本书全部收录了诗人桑克的代表作品,力求系统地收录桑克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以及创作风格。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
热门推荐
  • 天涯跋涉

    天涯跋涉

    如果要我自己给《天涯》一个定位的话,那它应属于“玄幻灵异”类的小说。玄幻赋予了灵异磅礴的想象空间,而灵异赋予玄幻足够的惊险和刺激。辽阔的世界,惊险的历程。诡谲的深山鬼墓,恐怖的神鬼世界。既有超越巅峰的热血玄幻,又有环环相扣的千年布局。这就是,《天涯跋涉》。
  • 西游之五百年前

    西游之五百年前

    在五百年前未取经之时,猪八戒还是天蓬元帅,悟空也还是美猴王,那个时候究竟是怎么样的,紫霞仙子又是什么角色,佛与仙又如何,尽在五百年前
  • 剑魔乱

    剑魔乱

    顾维早年结印脉受损,无法吸收灵气也无法修炼灵力,沦为废材。同时因为顽劣又被人恶,被冠以外号小妖。经过十年苦修,终于炼成无上功法,恢复结印脉,开启修炼之途。机缘巧合下又获神奇木剑,身拥抵抗灵魔之能。一代混世小妖,就此降临。“你看我是孙子,其实我是你老子,当我踩在你脸上时,我是你祖宗!”
  • 魔方四叶草

    魔方四叶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力神为体,魔方四叶草为媒,惩奸除恶,打击社会主义留下的诟病!为了寻母,陈诚遇到了……
  • 机械与魔法

    机械与魔法

    魔法师通过施展强力的魔法叫人们畏惧资质平庸的人却能依靠机械征服魔法师们各有利弊的两个文明相互碰撞,谁是最终的赢家米格被恶意改造成可以吸收日光、月光的‘电池’人,当作战争中一枚决定胜负的‘炸弹’,因偶然读懂火系大魔法师费南思的唇语,释放出召唤魔法免遭爆体结局...
  • 超龄女生

    超龄女生

    超出人类年齡极限的萧雅熙接到紧急通知,‘她已死亡,时年98岁’。为了获得自由之身,她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唐氏农场,拥有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爱恋。
  • 豪门娇女:冷酷警官别惹我

    豪门娇女:冷酷警官别惹我

    第一次见面时,他警告她不要多管闲事……第二次见面时,她千娇百媚对他讨好,却只换来他冷漠的逐客令……惨遭利用以后以为这一生不会再有关联,却不想生生牵绊,落入他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无处遁逃……(1V1,宠文,HE)
  • 遗落之境

    遗落之境

    我的梦想是,成为后宫王。御姐、萝莉、明星、偶像都是我的。后宫王来拯救世界!小说开车了,职业司机带路,要上的赶紧咯。
  • 装太后

    装太后

    齐朝皇帝驾崩太早,留下年幼的太子继位,有意谋位的庄丞相表示,有必要把大龄待嫁长女庄宜珺送进宫装一下太后,对此庄太后表示:啧啧,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儿啊,教哀家如何下得去手啊。皇上则表示:太后,还满意你看到的么?
  • 梁哲幽冥录

    梁哲幽冥录

    梁哲,不是什么捉鬼道士,也没有什么通天异能,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住在澄州这个小城市里。他最怕麻烦,却总是惹上许多离奇的事情;他可以亲近人,亦可以亲近鬼,人们把这种体质叫做通灵体质。对了,他还有一只猫,是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