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2600000038

第38章 《中庸》(2)

二《中庸》源流

(一)《中庸》版本

与中国古代很多典籍在流传刊刻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混乱版本相比,《中庸》的版本则几乎未见多少变化。我们现在可见到的《中庸》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礼记》中收载的《中庸》篇,称为古本《中庸》;另一种是宋代朱熹编定的《中庸章句》,被称为新本《中庸》。由于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编定的《四书》为标准范本,因而后者自宋代以后就成为长期通行的定本,以至于后世在刊刻《礼记》时,把其中的《中庸》、《大学》篇删除而仅存其目,从而使得原始面貌的《礼记·中庸》篇为人所少知。实际上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版本的《中庸》,可以发现两者不仅在章节次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内在逻辑性上也有差别。古本《中庸》的内在逻辑性不如今本《中庸》的逻辑性强,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点也正可作为其为先秦时期典籍的证明。朱熹从宋儒的性命之学角度对古本《中庸》进行了新的改造和阐释,经过他编定后的今本《中庸》,虽然在逻辑性等方面得以增强,但古本《中庸》思想体系的原貌也就难以确知了。

(二)《中庸》注疏

与其他的典籍一样,作为儒家典籍的《中庸》,对之进行注疏者代不乏人,尤其是自宋代开始,对《中庸》进行注解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的是对《四书》的整体注解,有的则是对《中庸》的单独注解,其中很多注解已经亡佚。现将一些现存的比较重要的《中庸》注疏列举如下:

汉代:郑玄《中庸注》。

唐代:孔颖达《中庸疏》。

宋代:释智圆《读中说》,释契嵩《中庸解》,陈襄《中庸讲义》、《诚明说》、《中庸义》,张方平《中庸解》,司马光《大学中庸义》一卷、《中和论》,司马光等《六家中庸大学解义》一卷,晁说之《中庸传》,范镇《中庸解》,苏轼《中庸论》(上、中、下),吕大临《中庸解》一卷,游酢《中庸义》,李侗《中和旧说》,朱熹《中庸章句》一卷、《中庸或问》三卷、《中庸辑略》二卷,项安世《中庸臆说》,赵顺孙《中庸纂疏》三卷,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四卷,王柏《中庸论》(上、下),真德秀《中庸集编》,叶适《进卷中庸》,黎立武《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吕祖谦《中庸集解质疑》,陈藻《诵中庸》,杨简《论大学中庸》,薛季宣《中庸解》,史尧弼《中庸论》,史绳祖《中庸心性》。

金代:赵秉文《中庸说》一卷、《中说》、《庸说》。

元代:陈天祥《四书辨疑》,刘因《四书集义精要》,胡炳文《中庸通》三卷,张存中《四书通证》六卷,王充耘《四书经疑贯通》八卷,詹道传《四书纂笺》二十八卷,朱公迁《四书通旨》,史伯璿《四书管窥》八卷,吴澄《中庸纲领》,许衡《中庸直解》,倪士毅《四书集释》四十三卷,许谦《读中庸业说》,景星《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明代:张洪《中庸讲义》一卷,湛若水《中庸测》一卷,王渐逵《中庸义略》一卷,高拱《中庸直讲》一卷,胡广等《四书大全》,赵南星《学庸正说》三卷,倪岳《中庸讲章》,刘宗周《中庸首章说》,张志淳《中庸》,章衮《中庸口义》一卷,夏良胜《中庸衍义》十七卷,廖纪《中庸管窥》一卷,宋大勺《中庸说要》一卷,焦竑《焦氏四书讲录》十四卷,顾宪成《中庸意》二卷,《中庸说》一卷。

清代:孙奇逢《四书近指》,陆陇其《四书讲义困勉录》,颜元《四书正误》,李颙《四书反身录》,王夫之《四书训义》(上、下),《读四书大全说》十卷、《四书笺解》十一卷、《四书稗疏》二卷,张岱《四书遇》,阮元《四书笺义》,毛奇龄《四书胜言》四卷、《四书近指》、《四书改错》二十二卷,阎若璩《四书释地》一卷,何焯《中庸全旨》,张沐《中庸疏略》一卷,李塨《中庸传注》一卷,戴震《中庸补注》一卷,江永《四书按稿》三十卷,郭嵩焘《四书章句质疑》二卷,陈宣意《四书疏记》四卷,常增《四书纬》四卷,孙应科《四书说苑》十一卷,俞樾《四书辨疑辨》一卷。

现代有关《中庸》的注解本有:陈蒲青《四书译注》,沈知方《四书读本》,夏延章等《四书今译》,江希张《新注四书白话解说》,陈戍国《四书校注》,赵定宪等《四书通译》,杨亮功和宋天正《四书今注今译》,来可泓《大学直解·中庸直解》,杨天宇《礼记译注·中庸》等。

(三)《中庸》历代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对于经典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注解方式进行的,尽管形式上是注解,但实际上却是在阐发作者自家之意。对于《中庸》的研究,同样也呈现出这样的情况,这些新的理解和诠释也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来源。

1.唐之前的《中庸》研究

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录有《中庸说》二篇,但未知其作者,后人认为,汉儒之《中庸说》二篇应该是对《中庸》的最早解诂。《中庸》被作为独立篇章而受到注意大致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南朝刘宋时期的戴颙曾撰有《中庸传》二卷。据《梁书·武帝本纪》记载,梁武帝萧衍曾撰《中庸讲疏》一卷,又载武帝的大臣张绾、朱异、贺琛等为敷衍其义而官修《私记制旨中庸义》五卷,但此三书均已亡佚,后人无法得知他们对《中庸》的具体诠释,也无法推知他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学者从梁武帝、戴颙均为虔诚的佛教徒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推测他们所解《中庸》有可能是对《中庸》中的性命思想进行了佛教化的阐释,这种阐释可能对于中国佛教心性理论的创立和完善起了推动作用。但总体来说,唐之前对于《中庸》的研究基本上处于沉寂状态。

2.唐代的《中庸》研究

在唐代儒佛相争的背景下,儒家的《中庸》开始受到关注,柳宗元、刘禹锡从“统合儒释”的角度出发,提倡研究《中庸》,认为《中庸》探究心性,与佛教内典有异曲同工之效,将《中庸》作为会通儒佛的途径。同时,佛教僧人也开始注重儒家经典,也力求从中寻找与佛教教义的共通之处,如章敬寺的百严禅师就认为,佛教所讲的清静之心与《中庸》所说的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的思想可以会通。

唐代对《中庸》的研究和阐发可以李翱的《复性书》为代表。《复性书》力倡儒家的心性之学,认为此性命之说由孔子建立,子思得孔子之道而述《中庸》四十七篇,传之于孟子,孟子可能将之传给了自己的高足公孙丑、万章等。后《中庸》遭秦焚书之祸,故此性命之学不知其传。因此,李翱著《复性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中庸》的本义,进而倡明孔子的道德性命之学。

首先,《复性书》认为《中庸》的“天命之谓性”所谈的就是“性命之源”。以此为据,李翱认为,人人都有此天命之性,同时人还有情,但性是纯善的,而情却是恶的,性是情之本,情是性之动。圣人和凡人都同时具有性情,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由性决定的,虽然圣人有情,但圣人能够做到“寂然不动”,所以情不足以惑乱圣人,故圣人虽然有情却似无情。而百姓虽然也有性,但却被情所惑,所以终身有性却不自知。因此,所谓复性,指的就是去除情的困扰而使性恢复到本来的样子,复性之道便是《中庸》所说的“至诚”。

其次,《复性书》以《中庸》“至诚则明”的理论具体阐述了复性的步骤,“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弗思弗虑也。……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也即复性的过程是由正思,也即无思无虑,到“动静皆离”,最后到“寂然不动”,“寂然不动”就是《中庸》所说的“至诚”,到了“至诚”的地步,原本的善性就得到恢复了。

再次,《复性书》理解《中庸》的视角和方法也与其前千余年的主流方式不同,“问曰:昔之注解《中庸》者,与生之言皆不同,何也?曰: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在李翱看来,之前的儒者对于《中庸》的理解往往只是从现象层面上进行解释,并未深入体会到《中庸》的心髓。《中庸》本身是关于“性命”之书,因而只能通过以心印证的方法,才能掌握其真实涵义,“以心通”和“以事解”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为理解《中庸》开创了一条新的认识路线。

由上可以看出,李翱的《复性书》以《中庸》为立论的基础,通过性与天道的结合,以天道为诚,人性为善,天人同源,而建立起具有价值源泉的本体论,是对《中庸》思想的进一步阐释,所以欧阳修直接将《复性书》看作是“《中庸》之义疏”(《欧阳修全集》卷七十二《读李翱文》),叶梦得也认为《复性书》“出《中庸》而不谬其言”(《岩下放言》卷下)。李翱通过对《中庸》性命之学的再诠释,使得《中庸》的地位凸显出来,可以说开了宋明理学的先河。后世宋明诸儒所重视的性情之辨、理欲之辨几乎都可看到“去情复性”的影子,而作为这一理论基础的《中庸》思想,则更是得到宋明诸儒的重视。

3.宋代的《中庸》研究

张载继李翱之后,宋代的《中庸》研究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中庸》研究的顶峰。宋代最初研究《中庸》的并非儒者,而是佛教中人释智圆。释智圆将《中庸》与佛教经典《中论》相提并论,认为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教的中道义具有共通之处。之后云门宗禅师契嵩作《中庸解》,后又作《辅教编》,吸收了《中庸》的性情说,宣扬儒释一致。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对《中庸》也有专门研究,胡瑗说《中庸》,始于情性。与胡瑗同时的陈襄著有《中庸义》、《诚明说》,发明《中庸》大义。周敦颐作《通书》,大力提倡和阐发了《中庸》“诚”的观念,以“诚”和仁义中正为圣人之道。之后的司马光作《中庸广义》,认为《中庸》之要在于“治方寸之地”,并提出正心、诚意等修养方法。王安石则以体用之说解释中庸,并根据《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思想,认为性乃情之本,情乃性之用,因此反对性善情恶说,而主张性情统一论。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则以《中庸》思想与佛教思想相比附,以《中庸》的“喜怒哀乐之未发”比慧能的“不思善,不思恶”,将《中庸》之“中”比作“佛性”,又将《中庸》之“和”说成是佛教宣扬的“六度完行之总目”。理学中关学的代表人物张载,“观《中庸》义二十年”,其学“以《中庸》为体”,借《中庸》诚明之说阐发天人合一思想,其言曰:“儒者因诚致明,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得天而未遗人。”(《正蒙·乾称篇》)并认为《中庸》的“自诚明”和“自明诚”是转化“气质之性”为“天地之性”的两种途径。

至二程、朱熹出,则对《中庸》更加推崇备至。二程认为《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认为《中庸》的基本内容就是在讲“理”,并据此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其对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解释为后世所公认;而《中庸》“诚”的观念则直接构成了其道德修养论的主要内容。朱熹的一大成就就是对《四书》的重新辑订诠释,其中对《中庸》的诠释,是朱熹《四书》诠释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朱子一生中,先后作《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删定《中庸辑略》,并留下了三大卷与门人研讨《中庸》的语录。自有《中庸》以来,在对《中庸》的诠释史上,朱子可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朱熹用《尚书》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十六字来解构《中庸》,并把《中庸》奉为“传授心法”。在这“十六字诀”中包含着理学的重要哲学范畴,如“人心”、“道心”、“精”、“一”、“中”等。这些范畴广泛涉及到理学的宇宙论、认识论与修养论等各个方面。在朱熹看来,“前圣之书”没有一部能像《中庸》那样,既明白又详尽地“提挈纲维,开示蕴奥”,从而把《中庸》抬到了超乎所有“前圣之书”的高度,并据此“孔门传授心法”重新编定《中庸章句》。值得注意的是,朱子是把包括《中庸》的“四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的,也就是说,“四书”中的思想理念在相当程度上是融会贯通的,如朱子说:“孔子所谓‘克已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在思想贯通的基础上,朱熹最终实现了他理学思想体系的构建。除此之外,还有杨时、吕祖谦、张九成、叶适等人的《中庸》研究。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揭示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与国情的相关性。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正是从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文化状况、文化特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和政策,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热门推荐
  • 三回九转风飘摇

    三回九转风飘摇

    三回九转,她忘了自己是谁!三回九转,她居然成了替身!三回九转,她还是负了他的情!三回九转,她还是伤了他的心!
  • 崛起于虚拟网游世界

    崛起于虚拟网游世界

    他,本是一个平凡的小子,却因一款名叫《第二世界》的游戏,而变得不再平凡。游戏里肆意纵横,横扫八荒;现实里扮猪吃虎,我自为王。
  • 重生之侯门毒妃

    重生之侯门毒妃

    宅斗是门技术活,心要狠,手要硬,爹地大腿要抱好!不信?渣男退婚,庶妹毒计,爹地就能只手压倒。不成想,仇家太多,全能爹地也失手。老天!小命休矣!某爷轻松救场:“小骗子,快来投怀送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币生财

    和币生财

    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系统,超级亲和力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孙小牛在商场上无往而不利,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巅峰。孙小牛语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些普通的事情而已。”“没有我,中国一样会崛起,只是速度会慢一点点而已。”
  • 不良少女奇遇记

    不良少女奇遇记

    她,抽烟喝酒堕胎纹身偷钱,从没从事过正经职业,在这个城市里一无所有,是众人眼中标准的不良少女。他集才华与美貌与一身,不但囊括无数国际音乐大奖还帅到让人无法呼吸,是众多少女梦中的男神,洁身自好的大明星。当他在环球巡回演唱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跪在她的面前,宣布她是他的唯一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爱情呢。很多时候,我们相信冥冥中的力量,相信超自然,相信前世今生,相信善恶有报,相信因果,相信缘分,相信那些未经科学求证的奇妙体验,大多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一些期待,不是吗?!
  • 杀手崛起

    杀手崛起

    一代铁血杀手的成长史,高科技魔法亦不能阻止黑暗战神统一宇宙的步伐....
  • 病娇娇妻:腹黑总裁别上门

    病娇娇妻:腹黑总裁别上门

    “你这个混蛋,我要告你们医院!骚扰女病人!”某女恶狠狠的擦着自己的嘴唇对一脸满足的男人说。“哦~是吗,欢迎来告~告赢了我,我给你当老公,告输了我,给我当老婆。”本文女主是个病娇,男主一个大腹黑。不弃文,偶尔断更,会写完。是一个隐瞒身份的大boss的医生和自己病人的故事。
  • 驱魔灭魂师

    驱魔灭魂师

    一个还算富有的高中生,父母出车祸而亡,因此他的性格大变,有一天夜晚,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看到一个两个黑影闪过,驱魂密法,拘灵,随着灭魂师占先的咒语响起,他走上了跟鬼怪打交道的路,一条可以走到黑的路……
  • 南北墓记

    南北墓记

    一段珠峰探险,一次天象异变,一次险象环生,一个重大发现,珠峰上究竟有什么是古墓还是天外来客,长白山昆仑秦岭与其有何联系,神秘火山与其是何关系……
  • 百年倒计时

    百年倒计时

    异兽,异人,人族,每百万年的轮回演替,相继成为财神大陆的主宰者,是生命自主的进化,还是天意冥冥中的安排!眼看人族主宰大陆的百万年光阴将至,百年倒计时,又将发生什么?主角吴凡,至百年后回归,又将为财神大陆带来何等变化!九神回,天意乱,世家兴,浩劫起,龙蛇演绎,谁与争锋,芸芸众生,于时代的乱流中,逆流而上,皆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