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4500000005

第5章 命运的偶然与必然(1)

1、少年聪颖

尽管时局不断变幻、剧烈动荡,作为卢姓一族的族长卢九公,却一直都是抱守传统,中规中矩而不偏激,更不参加反官府之类的民间秘密帮会活动。对待孩子的教育,从小也都是按照“学而优则仕”的一套观念严格要求。这也就像千年来所有父亲的理想一样,期望自己的子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始终是一种亘古不变的集体意识。所以,当卢性正一生下来,父亲就对他寄托着极大的入仕期望,并计划着要请最好的私塾先生来给他启蒙。同时,父母对他的管束也相对比较严厉,一言一行都受到更多的约束和规范。

那初生的婴儿是见风就长。五年之后,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这小性正不知不觉便已长成了一个眉清目秀、头留小辫的壮实小孩。九公也就寻思着要将他送到学堂中接受正规的教育。于是,秋季的一天,父亲便带他来到设于村中祠堂的私塾学校。当年的陈老先生,这时在这私塾里也已执教了五年多。卢九公见到他,既笑着道:“陈先生,我这三儿你没忘记吧,当年还是你做了他的踏公,给他取了名。”

陈老先生亦呵呵笑道:“嘿,怎能忘记,他不就是性正嘛!竟长这么大了,真快呀!”

“他现在想读书了。”卢九公又道,“你看可以入学了吧?”

“行,我来问问他。”陈老先生即问道,“性正,你为何想读书啊?”

彼时的卢性正正是顽皮孩童,便答道:“读书有意思,好好玩,能识字,又有伴呀!”

陈老先生不禁笑道:“好好好,读书本来就是一件顺乎本心之事,孺子真可教也。脑瓜灵得很,我就收下了。”

于是,从这日起,卢性正就入了私塾读书。

陈老先生教书的特点是很注重强诵强记。凡他所上的课文,几乎每篇都要求学生背诵,无论长篇短篇课文都一样。学生从最初识字起,就要求必须死记硬背。卢性正的记性好,读过几年书,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便背得烂熟。再过几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书籍也都能背记了。

除了背诵国文,卢性正的算学功课和作文也不错。他写的对联、诗词、文章等也常受到老师赞赏。有一次,老师出了一副上联要学生对:“桃花江畔羞女美”,许多学生应对得不当,卢性正对出下联:“碑记村里男儿俊”。老师含笑认可。接着,老师再出一联:“四书五经如何衡量”,卢性正幽默而对:“半斤八两一样器重”,亦引得老师默默赞叹。

转眼读过六年私塾,卢性正12岁了。老师觉得他天资聪颖,便让他去考秀才。按照当时的规矩,要考秀才,必须经县试、府试、道试(又称院试)及格才算秀才及第。考期由县里张榜公布并派专人先期通知,每个考生还得有一个廪生作保。这年二月下旬的一日,陈老先生以保人身份,带着卢性正及碑记村私塾馆的其他三名考生一起来到益阳县城,参加全县一年一度的县试。当晚,几个人住宿在县衙附近的客栈。第二天凌晨,只听一声号炮响,考生们赶紧起床,解手洗漱毕,即自带干粮,或到街上买了包子、馒头或点心等带着,等到第二次炮响,散住在各客栈的众考生便纷纷来到县衙门前集合,总计约有考生一二百名。稍过一会,第三次炮响,县衙大门随即开启,把关门卫逐个点名认保,然后让考生进门,再到考室领取试卷纸并对号入座。考室共有10多间,每间只坐10多人。入座后,考生就不能再随便走动。点完名,外面的大门就关闭了,任何人不得出入。考试开始,由县官主持,共考了四场,考的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时间是一整天,吃早、中饭都是就地充饥,不出考室。考完试卷,考生也只能原地待命,不能随意走动。

待这第一关考下来,鲊埠乡仅两位考生过关,也即取得“童生”资格,这其中的一名便是卢性正,而另外一名是同乡陈氏豪门13岁的公子陈浩武。卢性正与他在考场上一相识,便成了要好的朋友。两人有了这“童生”资格,也才能参加上一级考试,即获得了府试考试的资格。

又过两月,到四月份,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在益阳开考了。卢性正与陈浩武又顺利过关。

考完府试,还要考院试。院试由省一级的学政主持,每三年只举行两次,卢性正考的这一年,正好碰上岁试。时间是在九月。这次考试,较前两次更为严格,考生的“保人”要两个,一个叫“认保”,一个叫“派保”。认保,由考生自认;派保,则由上面指派。这一次,卢性正和陈浩武的认保仍然是陈老师,派保是另一姓张的老师。

在这两个保人的伴陪下,卢性正和陈浩武第一次来到了省城长沙参加考试。此次考试,监考也更加严格。考场上悬挂着考试章程,进考室还要搜身,对号就座后不得走动,也不准外出如厕,每个座位之下,专放有一只罐钵,以供考生方便之用。总之,这一天的进食与方便都不准离考室。

这次院试,整个又有三场考试,分为三次考。第一场和第二场考试最重要。第一场考试,翌日放榜,卢性正及格。第二场考试,其作文题是:“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卢性正见了这题目,举笔一挥而就,写在开头的话是:“士之立世,当有大志方能做大事。有大志者,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者,方能置个人利益为其后,国之利益置于前。方能秉公主持正义,为百姓谋利益而做廉官也。”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觉得这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于是又判卷过关。

翌日晨,两位保人早早去看榜,见卢性正榜上又有名,遂赶紧回客栈报喜。卢性正幸喜之极,因为这一场考试基本就成了定局。

第三日,还有一场“总复”考试,这场考试只是一个形式,一般没出大的差错都可过关,所做文章并不评阅,也不张榜公布。卢性正在试卷中也没出纰漏,也就顺利过了关。

考完后高兴而回,卢性正就在家静候佳音。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就拿着大红报表前来卢家高声叫道:“卢爷,报喜了,恭喜贵府卢公子中了秀才!”

卢九公接喜报一看,只见那红纸上写着:“捷报贵府少爷卢性正取中岁试第八名入泮谨此祝贺”云云,随即激动不已,连忙拿出一块光洋递给送喜报者道:“多谢!多谢你带来喜报!”

送喜报者接过赏银,笑嘻嘻地就转身走了。

与此同时,同乡的陈浩武也接到了考取秀才的喜报。一时间,卢性正和陈浩武同时考中秀才的事传开,当地人都视其二人为神童,觉得这俩孩子天分高,将来必定仕途亨通,前程无量。其先生和家人对他俩都充满了期望。

2、书生、狂生

且说卢性正考取秀才的这一年是1884年,其间清朝当局与法国先后发生了几次战争,互有胜负,但对于当时羸弱不堪的清朝当局来说,敢于向着战舰吨位十倍于己的法国海军宣战,着实激奋起了当时民众的斗志,乱世之中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在此时仿佛出现了一个裂缝,一时间各地涌现出了参军报国的热潮。益阳之地的卢氏一族素有习文尚武的传统,每年农闲时期,青年男子十几人成立一个武术班,请个教练,便组成一个“打场”,每天练武长达七八个小时。卢性正共有两个哥哥,大哥卢体端大了他10岁,与其感情尤其深厚,卢体端长得人高马大,从小就爱舞棒弄枪,对参加这种“打场”乐此不疲,十几年下来倒也练了一手俊秀功夫,因而在当年的8月,激于当时抵御外侮的爱国热潮,还没来得及与刚考上秀才的弟弟庆祝,便弃笔从戎,走上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前线。由于武功底子好,更兼战功卓著,没几年便升任了管带,但在那样一个孱弱的时代,武功卓著者的下场不是饮恨沙场,就是马革裹尸,就在八国联军进占北京的当年,卢体端在陇西一带抗击沙俄流寇的战斗中牺牲,家人几次去寻其尸骨未获,卢性正痛哭流涕地写下“男儿忧国英雄胆,身死沙场尸不还”的诗句以怀恋这位从小照顾着自己的大哥。

而当年卢体端自投笔从戎之后,卢性正很是怀恋与大哥一起度过的童年岁月,除了继续刻苦攻读,准备更高一级的乡试之外,他还一直保留着当年与大哥一起去“打场”练武的习惯。几年下来,他的身体长得更加结实,胡须也比同龄人生的多,加之天生的方面巨口,乍一看起来,不像文弱书生,倒像个沙场武夫。

三年后,卢性正与同乡的几个秀才又一同踏上了去长沙的路程,因为这年是乡试的年份,考试是八月间举行,益阳与长沙相距不过百余里,快马而去不过一日即到,但他们还是提前了一月启程,一来是早到长沙便可有些准备,省得临场忙乱,二来也是第二次出远门到省城,想乘机游历一番也好增加见识。因为第一次到长沙考秀才时,没有多时间游玩。几位少年这次到达长沙后,便在贡院南面的小吴门正街住下。刻苦攻读之余,卢性正便遍游了长沙各处名胜。此时的长沙城,虽然大部分还是旧时的特色,但也有了商会银行、有了教堂铁厂、有了教授英语、算学的新式学堂,沿着湘江口岸顺流北上,沿线还兴建了火柴厂、米厂、面粉厂,各类新式著作、报刊也常见于街头。卢性正在此游历,不仅是认识了许多朋友,更可贵的,是看到了那个和他自小生长的家乡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第一次,他直观地感受到了世界发展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所投下的影子,感受到了在从小接受的四书五经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奥义。于是在长沙的那些日子里,除了每晚的刻韵赋诗之外,每每见到新式言论的著作,辄买下来捧读。同住的朋友都笑话他不务正业,有的更是好言相劝,说是临时抱佛脚说不定真就抱中了,但卢性正却不以为然,说“我们读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追寻道义,只顾在诗文方面花工夫,而舍弃道义本身的价值,不是买椟还珠么。我看的这些著作看似新奇怪异,但与古代圣人之言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然而中举对读书人毕竟是一件大事,也是进入仕途的第一步。就算是再浪荡不羁之人,在年少之时,也对功名之事充满了执著。卢性正第一次参加乡试的题目乃是题“而尽力乎”一句,“质诸鬼神”两句,“故说诗者得之”。第一题语出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第二题语出《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考的是读书人对经典的熟悉程度,并能正确释义,此时的卢性正虚岁才十五,在整个考场里几乎是年龄最小的,与那些二三十岁的考生相比,缺少了人生阅历的磨砺,因此,前面两场考试下来,洋洋洒洒几千字,破题倒并不很难,难的是第三场的策问,“故说诗者得之”,语出孟子“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考生不仅要熟读经典,正确释义,同时又要揣度出题人的意思,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策论,并且还要考虑到行文风格,思想倾向,要与地方主考官的口味一致,方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这一年的乙酉科乡试,湖南地区的主考官是江南道监察御史陈琇莹,福建侯官人,乃是光绪二年的进士,入仕九年以来,以编修、御史,累掌文衡,有才子之目,视野非常开阔,对才能之士,颇有不拘一格举荐之胸怀。两年后,正是经他奏准,把算学列为科举项目,戊子科乡试取中算学举人一名,从而西学终于渗入科举,赢得了一席之地。卢性正以其年少,并未对此多加思量,只是以其心中所想,观点之锐利新颖,直抒纸上,倒也是合了主考官的胃口。当时这位洋务派的主考官在阅卷时,确实也注意到了卢性正的清新之气,于是调来卢性正的档案查看,却没想到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心头一想,既是可造之材,便不妨将其放一放,磨炼一番,去掉些少年的轻浮之气,说不定以后还可堪大用。于是,这一年等到放榜的时候,卢性正信心满满的去看榜,却并未看到他的名字。

或许命运的玩笑就在于此,一旦错过命运中的一些机缘,整个人生的路程便完全不一样了。光绪十四年,十五年,卢性正又连续去考了两次,都没能皇榜高中,倒是几次去长沙的游历,让这位少年更多地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

帝制时代的科举考试,原本就是十考九不取的!屡考不取是正常现象;考取了反倒觉得意外,传统中国人的命运观都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读书,只是改变命运轨迹的最末次的因素。最重要的命,是早就天定了的。卢性正少年成名,然而却屡考不中,像极了中国大多数古代才子的命运。同时代的名士萧大猷在蓬心集序中说,“益阳处洞庭之西四百里,左沅右湘,代产磊落孤高之士,稍不得志,辙抱所学以栖岩壑,一发之诗文以自怡悦。”仕途上的不如意,不仅是让卢性正对科举这样的旧制度有了切身的体会,更加笃定了科举制度“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的想法。通过数次游历,卢性正从书斋里走出来,对整个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此时,仕途的暂时中断让他个人的失意、彷徨,与对整个社会的失望,迷惘纠缠在一起,一下子唤起了他心中那股狂傲之性。从此,他倒反而断了科举致仕的念头,整日呼朋唤友,饮酒作文。益阳之地少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却多了一个“磊落孤高”的狂士。

同类推荐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元功之首:邓禹

    元功之首:邓禹

    本书是一本邓禹传记。邓禹早年虽与光武为布衣之交,但在中兴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后来吴汉、贾复等人功绩显赫,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黎元洪传

    黎元洪传

    他,就是辛亥首义大都督、民国大元帅、两任大总统;坚持共和政体、军民分治,反对军人专权;讲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实业的精神;被孙中山先生称赞为“民国第一伟人”的黎元洪。本书细致地描述了黎元洪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编者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稗官野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乐无穷。适合各年龄段的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崩坏世界之诸神事端

    崩坏世界之诸神事端

    (崩坏同人,瞎写的,呃,偏离点世界线)世界被崩坏所侵蚀,时空乱流似乎可以打破次元的限制,各方势力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解析崩坏力量。以御三家为主的组织「天命」在各大学院中培养着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的女武神,并予以女武神相应的等级,有的女武神甚至可以和律者相抗衡。而科技最为发达的世界级组织「逆熵」则将大量资金投入机械研究中,借助机械的完美适性,企图打造出能够完美亲和崩坏源并可以操控的机甲,同时还在背地里进行着人工智能的研究。低调的米高扬中央设计局则是ME社的子公司,在ME倒台前以雷电芽衣的名义脱离了ME社,该社主要是为了寻找雷电龙马的踪迹,据说米高扬和世界蛇有着一些关系……圣魂则是各国高层所组建……
  • 乡村教师花晓桃

    乡村教师花晓桃

    新书开坑,这个是一个短篇故事,讲述的是去乡下任教的女教师花晓桃的故事
  • 汉末男

    汉末男

    张孟玄下意识的耸动着腰腹,忍不住低头再看一眼,身下一美女,面容清晰可见不说,肌肤更是细腻嫩滑,这只怕是有生一来最真实最值得回味的一场春梦。
  • 仙衍记

    仙衍记

    天罡地煞、三千星辰、尽皆我管、执本命、生阴阳、漫漫仙途何其长、阳光少年异界重生、得知修仙一事后、从此执心求大道,他能走到哪一步?一切尽在仙衍记。
  • 从零开始灵魂归零

    从零开始灵魂归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的缺点甚至可以称之为缺陷但是在那些甚至看似致命的缺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真的只是每个人的缺点?还是……来自平行世界的灵魂碰撞洗刷自己让自己从零开始灵魂与灵魂的相互交融以灵魂使灵魂尽归于零横眉冷对千夫所指尽舒自己凌云壮志
  • 重生金牌编剧

    重生金牌编剧

    万小麦被初恋男友抛弃之后,伤心至极不慎落入学校的荷塘。却没想到在冰冷的荷塘中见到了几年前因为车祸去世的姐姐万小米。万小米借妹妹的身体重生之后,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第一步就从作家学院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是万小米从小的梦想,可是面对傅家大公子、鼎鼎大名的金牌编剧月下南风的一次又一次刁难,她究竟是迎难而上还是回家再考虑考虑?好不容易挤进了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台,当初狠心抛弃万小麦的初恋顶着帅气多金、著名海龟翻译的头衔又来穷追猛打。她到底是该避而远之还是遵从身体的本能反应?万小麦啊,万小麦,你就这么走了,给我留下了一堆难题。喜欢本书的妹妹们可以加我的读书群,群号:338954645
  • 墓墓阴阳录

    墓墓阴阳录

    现代的阴阳师,夹缝中生存,还是黑暗的地下和阴森的古宅适合我?冷冰块一样的怪人,一边不得不依靠强大的他一边还要提防被他反咬一口;世家的大小姐,却背负着家族的责任做一个影子家主,她到底在寻找什么;戏台上柔弱无骨的青衣花旦,卸了妆却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倒斗,老宅,病毒,粽子,妖物,嫌麻烦的我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这些东西,到后来我才发现,所有偶然的事件,只不过是一张图中相隔远了那么一点的碎片而已。不知道我能不能拼完,还有到底想不想拼完。
  • 你是我残留的眷念

    你是我残留的眷念

    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化细沙,你--依然是我残留的眷念,手触摸着这熟悉的字句,眼前的这位端庄美女却从眼角流下了眼泪,泪水浸湿着这张卡片,回眸间,我们看见了她清秀的面庞,来照顾她的是她未来的未婚夫,但当她被未婚夫牵走的一刹那,她扔不忍放下左手边的卡片,卡片的右下角模糊的写着--爱你的时宇,谁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不但她旁边的未婚夫不相信,就连同样心系小雨的希哲,她的另外一位骑士也不相信,而她--郑小雨却相信,她始终坚信她的王子还活着,别人都认为她近乎疯狂的想念只是一种痴人说梦的表现,但她却用她的坚持等来了她的王子,但这个王子却不是时宇,那他是.....
  • 花瓶保姆

    花瓶保姆

    她一心想当个保姆,但老爸却不给。现在机会来了,她当然要好好把握咯。这个长得人模人样的司徒裴勒好欠扁。想赶走她就算了,还说她是花瓶。气死了,她一定要留下来证明给他看,她绝对不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死党送给他的“礼物”居然是个女人……保姆!不喜欢有人在他的地盘上,却破天荒答应留下她。他倒要看看这花瓶到底有什么所谓的“实力”!
  • 狂傲接骨师

    狂傲接骨师

    一双蓝色灵瞳,一对修长弹之即破的纤手,倾城容颜将他推上京城第一妖异男子星位,人们只道他是天下花心薄情男子,岂料他却可以掌控人的百骨生死,他是天下第一接骨师,他是天下第一美男,人们堪受骨肤之痛,只为一睹他的绝世风华......王候贵女,驻颜美女,极品女管家,灵慧女弟子,到底哪个才是他的最爱?她,安倩,一个冰冷的战手,为了家族的荣耀和权势,和他开始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死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