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3100000002

第2章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

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超前性

两千多年前,中医学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养生观点的大意是说,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懂得在人体没有患病之前就应该进行防治,在国家没有****之前就应该进行治理。如果等有了疾病再进行治疗,国家发生了****再进行治理,就好比口渴了才想到挖井,战争已经开始了才想到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黄帝内经》中的这个养生观点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治病不如防病”的道理,也就是我们这本书中提到的“治未病”思想。

卫生部长陈竺曾在他的讲话中指出:卫生事业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健康促进”。其中“健康促进”的实质就是要预防疾病,要不生病,从而促进健康。促进健康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它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在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

据古代文献记载,最初出现的未病概念主要指身体健康无病的状态,而与之相对应的治未病就相当于现代的保健卫生、预防疾病的意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治未病的实践活动大约可追溯至远古,即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就已经有了治未病的活动。“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书中首先提出了未病的各种含义及相应的治未病原则,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示范性地将其未病理论应用于防治疾病的临床实践之中,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黄帝内经》中用“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形容病成后药、乱成后治的仓促和被动,告诫人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居福思祸,及早预防。从而提示,健康未病态治未病的基本大法是:养元避邪,居福思祸。

《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既强调了精神内守,固护正气,又阐明了扶助正气,及早预防的意义。此篇还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养元的同时,还应注意避邪。《黄帝内经》中这些未病理论的价值在现代临床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对现代预防医学来说,分级预防是其重要的预防原则,即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临床预防。因此《黄帝内经》的未病理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及治未病的实践。研究和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促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史书曾记载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有一次,扁鹊路过蔡国,见蔡桓公气色不好,便对桓公说:“你已经生病了,病在体表皮肤,如不尽快治疗,就会加重。”桓公听后不以为然。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大臣说:“医生喜欢把没病的人说成有病,借以谋取名利和炫耀自己的医术高明。”过了十几天,扁鹊又遇见桓公,根据桓公的面色,又说:“你的病已深入到肌肉和血液里,如不赶快治疗,将会加重。”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扬长而去。又过了十几天,扁鹊第3次见到桓公,发现他的气色较前两次差得很远,很严肃地对桓公说:“你的病已深入到肠胃,若再不治疗,就无法治了。”桓公听罢,不但不加理睬,反而认为倒霉,非常生气,扭头就走。到了第4次,扁鹊看到桓公已不可救药,只是轻蔑地看了他几眼,便急忙走开了。桓公对此不解,急忙派人追出去问扁鹊,扁鹊说:“病在体表,我用汤药和热敷的方法,可以将其治好;若深入到肌肉和血液,我用针灸可以治好;若病深入到肠胃,我用药剂可以治好,但桓公不听劝告,一再推迟治疗,到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无药可治他的病了,我也只好避开了。”事过几天,桓公果然全身痛苦难忍,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可是扁鹊已经到秦国去了,桓公很快就死了。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中医“上工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其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即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对外邪、内邪要注重防御,尤其在疾病流行期间,要尽量躲避外邪的袭击;而平素则应调畅情志,养生健体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是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指病情轻浅,仅有先兆表现。对于这些欲病未病态,要求医生有精湛的诊疗技术,详审细察,见微知着,救其萌芽。欲病是未病的重要阶段,只有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才不致发展为已病,在21世纪的养生保健中,广大群众也应认识“欲病”观念,并学会预防和摆脱“欲病”。

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起病之初,就要时刻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向,抓紧诊治,掌握主动权,以防病势步步深入。其次是对于一些间歇性发作或有缓解期的疾病,把握未发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治疗,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此时邪气已衰,正气来复,用药攻伐邪气,扶助正气,可使正盛邪退,疾病向愈或减少复发。

四是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大病新瘥的恢复期,由于正气不足体质尚虚,或兼有余邪未净,极易引起疾病的复发,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资预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

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如果把它引申到医学上就是“以健康为本”,即以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健康长寿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生、长、壮、老、死这五个阶段是每个人都必经的,在生、长、壮、老这四个阶段中我们都会遇到生病的问题,如果病没有处理好,就有可能提前进入到“死”这个阶段。因此,要追求健康长寿,就要处理好疾病过程中的保健、预防、治疗、康复与养生,也就是要懂得“治未病”。生病要去看医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早预防疾病就可以避免去看医生了。我们知道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一个真正的好医生是重在预防,了解得病原因,然后把病因消除或把它的来源切断,这样绝大多数病都能预防。

亚健康的提出承袭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思想。中医强调未雨绸缪,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概括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及劳逸适度。正如孙思邈所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患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中医认为,世界上任何生物都与四季的阴阳变化分不开,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任何变化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大自然需要平衡,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需要平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身体,体内脏与腑、表与里都需要平衡,才能保证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脏腑协调,才不会生病。反之,如果失去这种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表现。亚健康状态正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失去平衡而出现的。因此中医理论认为亚健康的防治要从平衡阴阳气血及调理脏腑出发,使机体达到平衡和谐状态,自会病去体安。

同类推荐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讲述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出神入化的医术,还有神医们为钻研医术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医的热忱依旧,更有名医的方子流传至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 豆蛋奶品养全家

    豆蛋奶品养全家

    本书为读者朋友们一一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蛋、奶及其制品类。从食材的营养解析,到食材的对症养生,无论少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还是特殊人群如慢性病患者、孕妇、产妇等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适合您日常保健的豆、蛋、奶及其制品类。
  • 品味谈吃

    品味谈吃

    本书介绍了饮食的基本知识,对食料和品味尤其注重,趣味和知识性都很强。
  • 实用保健手册

    实用保健手册

    为了使人们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更便捷更高效地保持身体健康,我们特凝聚健康生活中的点滴智慧,编辑了此书。《实用保健手册》介绍了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必要知识、常识、秘诀等。如“身体原理”部分简要介绍了身体各部系统及机能原理,“健康地图”部分介绍了身体各部疾病的信号;“健康习惯”部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保养”部分介绍了运动、工作、日常生活时的一些身体保健知识;“身体减负”部分介绍了肥胖的原因、危害、治疗等;“远离误区”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不利健康的误区;“疾病预防”部分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身体与性”部分介绍了健康性生活的科学知识。
热门推荐
  • 深离

    深离

    青春,如烙铁红印刻在心中。青春,又似水无痕般从身边划过。那时候,为之疯狂的举动还记得吗?再见面,彼此还能简单的一个拥抱吗?那些年,不懂情,不懂爱,却少了一点物质,多了一份单纯。深深情谊,浅浅离殇,尽在深离,给您讲述青春里一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故事。
  • 探索未知-走进化学前沿

    探索未知-走进化学前沿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五系之境:银河系

    五系之境:银河系

    他,一世虚空魔法师;她,一世天启者。两人命运的交集,却没有结果他在圣战死去,她为他用尽最后一丝能量送他离开他要回去!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 腹黑丫头花心娘

    腹黑丫头花心娘

    她21世纪杀手一睁眼身体竟缩水回到十岁!她同样穿越而来,成了风韵犹存的美娘亲。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小丫头,一个见色忘义的腐女,史上最强母女档携手闯江湖,正所谓,美男在手江湖随我走!且看乃们怎样威风怎样耍!
  • 白雪红灯笼

    白雪红灯笼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万年回忆录之伏羲女娲平妖传

    万年回忆录之伏羲女娲平妖传

    在女尊男卑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作为比武则天拥有更多男人的中国第一位女皇,女娲岂是屈服于男人统治、建立一夫一妻制的贤妻?请看伏羲与女权膨胀的女娲斗智斗勇,夫妻成二皇,统一四天下。女娲被妖族尊为娘娘,地位犹超帝俊和妖皇。实则娘娘一词,妖族语义为姑娘、女儿,讽刺女娲用招妖幡、炼妖壶虐杀妖族,而伏羲才是护妖神。万年社会、人生的反思,无数秘史、奇闻的演绎。鸿均真败给杨眉?共工葬在哪?功法中可以订制恋爱?小孩归氏族公有?妖族将人当兽来圈养?伏羲与帝俊、亚特兰蒂斯、罗睺什么关系?他懂二进制、纳米、暗物质?标题如七言长诗,叙事能成就散文,可务精熟,可观大略。
  • 血屠末日

    血屠末日

    人类基因变异,异大陆强行插入,生化病毒爆发,地球聚合。异能、生化谁才是地球的主修?
  • 敛财仙姬:呆萌娘亲腹黑宝

    敛财仙姬:呆萌娘亲腹黑宝

    她微笑的样子,就像一只可爱粉兔子,人人都把她当做无害的小白菜,却不知,纯善的外表下,她可是一只爱财贪吃的小狐狸。本来只是到青城山旅游,途遇一个无良老道兜售伏笔、丹炉,磨不过老道死缠烂打,一张红票子当买的纪念品,还附赠丹书、符书。可睡了一觉,却莫名其妙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修仙的世界,从现代知识女青年变身一个带着拖油瓶的未成年寡妇。跟着她穿越的,还有那买一送一的丹炉、伏笔,以及附赠品丹书、符书各一本。带着包子去修仙,母子组合,敛财、升级、打怪,废体又如何,老娘有的是灵石、丹药,照样升级成仙。
  • 游戏之都

    游戏之都

    愉快的,玩游戏吧。愉快的,用游戏决定一切吧。
  • 神魔王座

    神魔王座

    我欲五指触青天,诸神笑卧冷旁观。待得微风稍拂时,一脚踏破九重天!一张无形的巨网渐渐张开,究竟是谁在黑暗中翻云覆雨?野心,欲望,一连串的血案,牵扯出万年前的腥风血雨!仇恨,宿命,一连串的阴谋,即将拉开另一场惊天浩劫!滚滚红尘,王朝兴灭,历史长河,群星闪烁,叹多少天骄红颜?执三尺青锋,快意恩怨情仇!掌百万将兵,睥睨八荒六合!日更万字,保证完本,绝不太监!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