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000000105

第105章 魔方(26)

出版部毫无损失,郁达夫放了心。他看到邱韵铎、成绍宗、叶灵风小伙计们都没风险,他急于告诉他的情人,所以又到租界来。他们愉快地在新闸路的一间小饭馆庆祝了一番。可是当他要回出版部去时,外国巡警又阻拦如昨,他只得又在租界熬过一夜。

一场风暴过去了。郁达夫读报纸知道郭沫若要来上海,他很兴奋,他决心与他商议,如何整顿出版部,扩大创造社的规模,他雄心勃勃,希望自己能够实行计划,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来。

郭沫若没有来沪,他从交往中终于认清了那位总司令的嘴脸,他即将做出举世可骇的事,同******分道扬镳,他用事实解除了郁达夫的担心,此时他正目睹******露出罪恶的嘴脸,他没有东下,而且正在西上。

郁达夫可不是那种惜命的懦夫,他是一个勇敢的文士。下午他又冒着大雨行动。他先上印刷所看新刊的周报《新消息》,但苦于路不通,他只得绕道上王映霞那里去。两个女士都不在,他大吃一惊,只好到蒋光赤那里去问讯,看到他们三人正在那里说着话,郁达夫欢喜极了,他们四人。未来的两对儿在电灯下谈了二、三个钟头,谈论文学、谈论形势、谈论他们喜欢谈论的一切。

时光过得真快,三月就要过去了。上海的中国界恢复了正常。只是在紧张的生活里,王映霞消瘦多了,郁达夫十分心痛,他带她到自己的医生朋友处看病。她想回杭州去,可是沪杭的铁道还未畅通,只得作罢。郁达夫从他的医生朋友那里看到一份日本版的《上海每日新闻》,那登载着一名叫山日慎一的日本记者评论《创造月刊》第二期的文章,《致郁达夫的公开状》,那里说到了应该同情无产阶级的话,郁达夫不认识山口君,但他有意回答他,他发觉:自己与王映霞恋爱进展的同时,蒋光赤与陈锡贤女士发展迅速,他们共同享受着恋爱的甜蜜。

三德里也开来了军队。租界的外国巡警更是虎视眈眈,工人上街游行,郁达夫也跟随队伍游了一段路,直到队伍结束。

他知道北京的妻子快要临褥了,可是他却在这洋场风味的上海与另一个女士形影不离,他扪心自问,有愧于她。但是这人生悲剧,能不上演么?

军队在戒严。一天早上他想穿过交界进入租界,可外国兵士当众侮辱了他,他恨得牙齿格格响,真想与他痛打一场。他为了映霞,跑到火车南站,去杭州的火车已经通了,只是拥挤得紧。他得到消息,就跑去告诉他的恋人。王女士打算过几日就返杭州去。

李一氓到上海来,他带来了沫若不来上海的信息,并且谈到国民军的现状,以及对当局的担心。他带来信息说当局有意让他接收东南大学,达夫听了颇为高兴。

邮政通了,出版部一下子来了数以百计的信件,其中有成仿吾的一封长信,成氏嘱咐他努力工作。郁达夫决计在文学上多做功夫,卓然成家。他不想做官。

使他恼怒的是他听到了叶灵风等一批小伙计背后中伤他,并设计“陷害”他,他把他们视为几个“坏小子”。

即将离别,郁达夫与王映霞依依不舍。他们都非常伤感,就要离别了,日后如何?他们珍惜这离别前的每一日时光,他们相依在一起,约谈、游春、喝酒、吃饭,他们都把对方的爱珍藏在心坎里。他们频频交往。

值得郁达夫高兴的是,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他的二哥养吾。几年不见,兄弟相遇十分高兴,他与映霞分了手,畅叙了一回。养吾从富阳出来,打算到北京去,准备在上海住几天。

春天深了,在富阳的颧山该又是杜鹃花开了吧?可在上海正面临着一场肃杀的阴谋。

§§§第五章 在方向转换的途中

******远远不是什么政治家、军事家,他只是一个政客、投机师、阴谋家、一个旧军人,一个耍弄权术的老手。郁达夫说得不错,他是新型的军阀。此时的“革命”与群众理想中的革命相去甚远,有必要再来一次革命。

北阀军的节节胜利,特别是西路军,叶挺的独立团——独立师老早就推进神速,在去年就攻克长沙、武昌、南昌。湖南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河南的冯玉祥部倒戈,使吴佩孚部差不多全军覆灭。******亲督的东路军何应钦部却一直在福建、浙江徘徊,在一、二月间还在浙江的温、处、台、严、金华、杭州一带展开拉锯式的战役。******的嫡系何应钦之流是战场上的常败将军。那一支军队不比西路军,共产党员大都已被清退出军队,并无多少战斗力。但是随着西线的急剧变化,东线的地方民众也迅速掀起驱逐孙传芳军队的起义。孙传芳部的军队陆续倒戈。东线是侥幸的,伴随着孙部与鲁系军阀的矛盾,上海的无产阶级——工人的武装起义,他们在三月底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军在恶性膨胀,旧军队倒戈,编制在扩充;

野心家、阴谋家陆续升迁,心理上也恶性膨胀。国共统一战线内部矛盾上升,左右两家壁垒分明,危机四伏……

北伐军是个复杂的联合体,共产党人往往是先锋队,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一批军事专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军阀混战使沿途的老百姓对旧军阀完全失去了信心,起而支持国民军。但国民军的组成也是够复杂的:有旧军人、学生军,而且发展过于迅速,封建因素过于根深蒂固,民主思想远未深入人心,加上中国是个几千年封建独裁的延续,有人以此作为改朝换代、建立新的独裁政权的机遇。而且共产党与国民党都太年轻,思想比较混乱。无力阻止新的独裁政权的出现。这种苗头太显明了,但是有权力的人都在纵容、等待、观望,坐失良机……

一九二七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是血与火的洗礼!是历史的大倒退,是社会的灾难!国家的方向在转换,政权在更替,混乱在延续,独裁政权在死灰复燃,孙中山先生的事业被中途废弃。在三、四两个月,这种压力更甚!风雨如磐黯中国!中国进入了新的血海!进人了新的血战!

只有一批知识分子预感到这种高压,这种暴风骤雨的前奏。******考察农民运动,做了充分的准备。柳亚子向共产党人恽代英提出非常可骇之建议,希望刺杀******。郁达夫也直言不讳地痛斥新军阀的出现。现在轮到郭沫若了。

******一路残杀共产党人,捣毁工会,杀机一再显露。郭沫若目睹******的爪牙制造“三·六”赣州事件,制造九江“三·一七”惨案,又在安庆制造“三·二三”惨案,他耳闻目睹******的真实伎俩与手腕。郭沫若义愤填膺,当他发现自己已被监视的时候,冒着风险游说桂系军人李宗仁反蒋举义,终因对方优柔寡断,不能成事。因走漏风声,郭沫若在月底潜入南昌,写成讨蒋檄文《且看今日之******》,历数******叛变革命的行径,在武汉的国民政府《中央日报》上发表。

******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

……同志们,我们赶快把对于他的迷恋打破吧!把对于他的顾虑消除了吧!****不除,我们的革命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的数万战士所流的鲜血便要化成白水,我们不能忍心看着我们垂成的事业就被他一手毁坏,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

郭沫若经过痛苦的抉择,已经与他的朋友郁达夫处于同一意见,而且更为直抒胸臆!为了革命事业,豁出去了。

这是革命的紧急关头,方向在急遽地转换!

沫若的这一切,郁达夫不知道!但他们都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都受到马克思、列宁书籍的影响,都在同情共产党人,同情无产阶级,都在反对军阀的战乱,反对独裁政权的到来。

郁达夫的交游更广,工人、文士、旧官僚,他目睹租界现状,又目睹上海工人的伟大,但是他更担心******这个新军阀已经在磨刀霍霍了!

他处于家事、国事、出版部公事的忧忿之中。

他听到******已经与外国帝国主义者相勾结,与流氓相勾结,他知道,腥风血雨就要来了,凭着一颗正直的文人的心,他不能沉默!

一九二七年的四月二日,那时郁达夫正在上海闸北创造社内。天气沉闷,他头昏脑乱,只想着那个多情的王女士,因为明天,她就要回杭州去了。

痛快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他真想立即到她的身边去。他更换了衣服正想到梅白克路时,邮局却送来了一些信件,他看到一封北京来的快信,那是他的妻子孙荃的!北京的寄信是旧历的二月十一日,可今天却是三月初一了!他做梦也料想不到一封快信居然要花去二十天的时光!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想骂人,这就是中国么?

孙荃的信,在诉愁诉恨,更申诉自己的无钱。郁达夫倍感负疚,心里知道自己太对不起她了,他善良的心震动了,自己谴责自己,后悔得很。他只在心里默默地诉说着:“荃君呀荃君,请你饶恕我,这是我的弥天大罪,竟丢下自己的妻子不管!”他着急起来,想跑到在租界的银行里去电汇一二百元钱到北京去。可是道路不通。人高马大的英国兵士荷枪实弹阻止任何人进入租界,郁达夫冒险到银行附近,但可望不可即,盘桓了三四个钟头,道路不通。他气愤极了,捏紧了拳头。如果这时有武器在手,他一定要扑上去杀死这些帝国主义的禽兽泄愤。

郁达夫不得已,只得跑到准备去北京的养吾居住的旅馆那里去。

他看到二兄正与他的几个富阳老乡在打牌。郁达夫诉说孙荃的窘境,二兄默默不发一语,几个同乡却在那里评说达夫的长兄曼陀的不是,说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自己的弟媳处于孤独无援的穷困地步,郁达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能责备他的长兄。他自己呢?只觉得自己有罪,如何能怪他的长兄?当自己大把花钱与王女士花前月下的时候,想到过荃君么?他自责,心里也有些气恨映霞,使他乐不思蜀,不负责任到如此地步。心气平了些,他跑到王映霞那里告诉了他的儿女窘况。

王映霞也大为孙荃不平,痛责了他一番。郁达夫看到映霞的仗义,只想高声痛哭。之后他们共同上街为映霞买了些东西准备带回杭州去。因杭州已经派人来让她回去,说她的外祖父、母亲想念她。王映霞焦心地急着回杭州去了,嘱咐郁达夫立即寄钱给太太,以救燃眉之急。他们在四马路的商店里为她买了些点心之类的礼品,预备明天一早就直返杭州。郁达夫一直为她忙到傍晚五点,亲自送她到坤范女学的门口,约定明天一早送她上火车,映霞答应了。

郁达夫带着一颗寂寞的心,回到四马路二兄寄寓的小旅馆来,他心里难过死了,强颜欢笑与二哥以及一些同乡到六合居吃饭,并与他们打牌直到天明。

一宵未睡,到了翌日清晨五点,他就上街来,路上静悄悄的。他乘车到那女校门口,只觉寒气逼人。直到六点多钟,他们与陈女士一起(陈女士也要回杭州哩)坐车到火车南站,想起两个多月前在寒风里等候映霞去杭而一无所得至今觉得好笑。在喧嚷的候车室里,他们拥抱着,一次次道别,又一次次亲吻,颇有点外国的情调,他们要离别了,他们生死恩爱了一个半月,又要分手,他们来到站台上,依依难舍,他觉得心都碎了,虽然陈女士离他们不远,他们在站台上频频亲吻,他们眼中都蕴含着无尽的泪花。

临别时,王女士递给他一封信,郁达夫不忍火车把他的情人载走,于是别转了身,这时火车响了。啊,郁达夫心都碎了!

一连几天,郁达夫白天忙着出版部的业务。晚上到二兄那里去畅叙,给王映霞写信。星期一的早晨,他赶忙到银行电汇了两百元给可怜的荃君。星期二,郁达夫送别了去北京的二兄,并把刚从法科大学领取的工资托二哥又带了三十五元,一直送他们上十六铺的轮船码头。

王女士走了,二哥走了,他一身轻松。他手中正有几个钱,人家是著书为稻粱谋,可他是著书全是为了买书,他最大的爱好便是流连书店。他买来大批的英、法、德、日文的外国书,使老板大为吃惊,出来搭话,并叫他以后常常去看,他们是经常购进新书的,直到中午他才返回闸北三德里来。

创造社的业务不少,《洪水》二十九期即将付排,他在精心选稿。蒋光赤又来谈天,到了傍晚,创造社的小伙计为庆祝战火中平安无事,大家合凑份子请客,郁达夫极为高兴,一起去了。晚上还得去法科大学教书,可风声正紧,学生来得太少,他顺路在一家白俄人开张的书店里买了一摞书,“凯旋”而归。

时光已经七点半,他急忙乘坐电车赶回闸北来。他怕租界与华界两边不能通行。他侥幸地通过了,又回到三德里来。可万万料想不到的是遭到党军的凌辱,他们现在正占驻在三德里的民房中,街道内禁止通行。郁达夫十分生气,民房驻军就不许居民通行,是什么理?

好不容易,通过盘问,他怏怏而返。把所有的兴致都消减了。他回来后十分痛苦。在租界上,帝国主义分子禁止华人通行。在华人地界上,又有蛮不讲理的军人,这些军人难道就是心目中的国民革命军么?

他记下了日记,叹道:

“啊啊,我们老百姓不知要受多少层的压迫,第一层是外国的军阀,外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层却是中国的新旧军阀和新旧官僚了。

……,,

照例向她——王女士写信,报告一天的行踪,报告郭沫若还没有来上海,他不能立即撒手创造社的事。他说,如果在现在这样的天气里能与她一起到西湖里荡舟散步,便是叫他做皇帝,他也是不干的,他只想与她一起在西湖里游荡、写诗等等。

同类推荐
  • 西蒙娜·薇依评传

    西蒙娜·薇依评传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 王蒙自传—九命七羊

    王蒙自传—九命七羊

    王蒙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作家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像平民作家那么单一,也不似先锋派艺术家那么孤独、超然。他身上折射着太复杂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从五十年代的“右派”作家,到自我放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突起,到上任文化部长的要职;从自动退居到逍遥地以写作为生,四十年的岁月沧桑,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王蒙自传》记述了王蒙的传奇人生。本书为第三部,回忆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人选和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等争议性的事件。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粟裕年谱

    粟裕年谱

    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满妹。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三。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紫色约定

    紫色约定

    她十一岁取得博士学位,十二岁荣获歌后、舞后等世界级称号,十三岁钢琴比赛荣获全世界一等奖,十四岁又被称为‘钢琴公主’,十五岁参加跆拳道、柔道等赛荣获冠军,十六岁女扮男装参加飙车赛荣获冠军并获‘飙车王子’称号,十七岁的她,在英国当公主地被英国王后宠着,但因觉得无聊,而且爸妈打电话催回国,所以就转到了三大学院中‘就读’..........
  • 星眼

    星眼

    在打开了那扇禁域的大门之后,莫然才发现。在人类进化的道路上,有一双眼睛始终关注着他们……
  • 嫡女策之倾世皇妃

    嫡女策之倾世皇妃

    一朝穿越,已是丞相之女,有一位慈爱的丞相父亲,却有两位城府极深的姨娘,更有三个想要杀掉自己的好姐妹。这都是什么啊......一次偶遇,她遇见了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有一位权倾天下的丈夫,可奈何命运不公,他终究与她......“这一生一世,一世一生,不论你是否还在,我与你,永不分离......"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墨之沁

    墨之沁

    教练和队医一拥而上,第一时间卸下了她的冰刀,她的右脚早已被刺目的血染红…………
  • 让我相亲让我疯

    让我相亲让我疯

    人来人往,到底谁才是我的?各种职业相亲,各类人群相亲,各种白富美,各种高副帅,各种屌丝,史上最强相亲……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进男校:完蛋啦,被发现了

    混进男校:完蛋啦,被发现了

    她刚过完18岁生日,她的爷爷就“逼迫”她女扮男装去贵族男校找一个跟她命中注定的人。就因为这次,她居然要和一群美男同居!真是。。。太棒了!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就这么同居一次,她保留了18年的初吻就这么献出去了!天啦噜!为什么会这样!
  • 血族圣帝

    血族圣帝

    创世之神,不经意的动作,让世间多出了一个异族。他们称自己为血族,而在旁人看来,他们不过是靠着人血为生的吸血鬼。他们气质优雅,有着自己的生活法则,却处处受人排挤,遭受着世间的不公平待遇。然而恰恰他们又有着无尽的生命和不老的青春,这似乎像是一个诅咒,要让他们永久的活在世人的排挤中。血族亲王的长子,带着这个疑问,把西方诸神搅得天翻地覆,只为寻求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