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000000126

第126章 申春江上神仙侣(17)

郁达夫在本文中澄清了自己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事实,也叙述了自己退出创造社的原因与经过,自己对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这有助于化解他们的误会。在这篇文章中,郁达夫还公开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敬仰:

“至于我对鲁迅哩,也是无恩无怨,不过对他的人格,我是素来知道的,对他的作品,我也有一定的见解。我总以为以作品的深刻老练而论,他总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者。我从前是这样想,现在也这样想,将来也总是不会变的。”

《灯蛾埋葬之夜》、《大众文艺释名》都对创造社的攻击进行了回敬。

当然郁达夫不是好战的人,他的回敬是隐晦曲折的,当事人心里明白。

《灯蛾埋葬之夜》就自己为什么搬来搬去搬家,最后搬到不是城市也不是乡村的地方,这是因为自己“被印上了‘该隐的记号”’,“那印号的解释”,第一是“叛逆”,第二是“落伍”,第三是“悖德”。这散文淡淡写来,虽没有直接去回击创造社、梁实秋,却实实在在反映了自己现在的工作处境,也替自己间接地洗刷,也说明了“所以断交绝游,抛撇戚串,和地狱底里的精灵一样,不敢现身”的原因。《大众文艺释名》则奚落创造社“我们的意思,以为文艺应该是人民大众的东西,并不能如有些人所说,应该将它局限、隶属于一个阶级的。更不能创立出一个新名词来,向政府去登录,而将文艺人一团体或几个人的专卖特许的商品的”。《革命广告》一文是一篇戏谑讽刺的文章,那是针对八月八日《申报》上登载慎之《上海咖啡》的文章,那篇文章以戏谑的笔调,冷嘲热讽了“以咖啡店为招牌的创造社”成立的“江南书店”,并且大造郁达夫和鲁迅的谣言。

那家咖啡店是确实有的,郁达夫仔细问讯后知道那是成绍宗在成仿吾出走后,拐了创造社几千块钱和一个“革命女人”在此开了间咖啡店。

可是无论是郁达夫和鲁迅都未踏进这咖啡店一步。可见鬼的是,那篇文章公然无中生有地说在那间咖啡店中遇见今日文艺界名人龚冰庐、鲁迅、郁达夫等,并且认识孟超、潘汉年、叶灵风等。郁达夫看见那文章非常不舒服。那是一篇别有用心的文章,郁达夫立即予以反击,文章是针对创造社的。因为郁达夫知道这文章是以前一个创造社同人的手笔。郁达夫在此声明:“革命的咖啡馆在什么地方,和是哪一个开的,我——这一个不革命的——郁达夫,完全还没有知道。推想起来,大约总有一名革命的郁达夫是常在那里出入的。至于鲁迅呢,我只认识一位不革命的老人鲁迅。我有一次也和他谈及咖啡馆过的,他的意思是仿佛劝我不要去进另一阶级的咖啡馆,因为他说‘你若要进去,你须先问一声,这是第几阶级的?否则阶级弄错了不好’。所以我想老人鲁迅总也不会在革命咖啡馆里进去喝咖啡的。因为‘老’,就是不革命的,就是反革命的。”他讥讽道:“今天看了这一个革命咖啡的革命广告,心里真有点模糊。不晓得这咖啡是第几阶级的咖啡?更不晓得豪奢放逸的咖啡馆这东西,究竟是‘颓废派’呢?或是普列塔,或者是‘恶伏黑变’。

至于我这一个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郁达夫呢,身上老在苦没‘有’许多零用钱。‘有’的只是‘有闲’,‘有闲’,失业的‘有闲’……”。他将这稿子亲自送给鲁迅先生,鲁迅立即将它编入了《语丝》,并在后面作了一段附记,配合郁达夫进行反击,同时反击创造社。

其实,从五月以来,创造社对鲁迅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有时捎带上郁达夫,而且愈来愈烈,战争升级。《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李初梨的文章《普罗列塔利亚文艺批评的标准》,在谈文艺批评的标准时,把鲁迅当成是无产阶级的对立面,连同托尔斯泰一起加以批判。冯乃超发表《冷静的头脑》,在批判梁实秋的同时,批判鲁迅为“深刻的孤独的巡礼者”,“夸大妄想症的患者”,“不是健康的现代人”,“向青年撒了很危险的谎”。最为直接的人身攻击的文章是郭沫若化名“杜荃”的文章,那文风是恶劣的,也许是沫若终生最大的耻辱。杜荃的文章是《文化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批评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与年纪)》,这文章按籍贯、家族、年纪、身体四方面,罗织鲁迅文章中的片言只语的断片,攻击鲁迅是“可怜得只像一位歇斯底里女的悲诉”。又说,“像这样尊重籍贯,尊重家族,尊重年纪,甚至尊重身体发肤,这完全是封建时代的观念。”“连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还不了解的人。”郭沫若还把鲁迅当成极端敌视青年的“老头子”加以攻击,把鲁迅描绘成是:“杀哟!杀哟!

杀哟!杀尽一切可怕的青年!而且赶快!”文章最后攻击鲁迅:

“他是一个资本主义以前的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

以前说鲁迅是新的过渡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蒂)!”

杜荃的文章对鲁迅的人身攻击发展到顶峰,这文章发表在《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上。同一期还刊登出来自鲁迅先生曾经严厉批评过的贵族式大学生梁自强的通信《文艺界的反动势力》,那是一篇大肆诋毁鲁迅的的文字,不仅仅攻击鲁迅是“妾妇式的谩骂”,讥嘲鲁迅住在半租界内,攻击鲁迅“利用徒子徒孙东放一枝冷箭西放一枝冷箭以维护他们古朽的自命为文坛第一人的招牌”,而且捎带攻击郁达夫是“因为要向北新讨钱而对鲁迅称臣的郁达夫”。

这一场文学革命的论争,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这其实也是一场大大的混战,一场遭遇战。创造社发动的这场大论战,一方面对准“新月”的梁实秋等人,一方面却对准自己的友军。

鲁迅并不示弱,为了创造社的攻击,也为了郁达夫,同样为了澄清文学革命的理论。就在《创造月刊》发表的同一天,写下了一组短文:

《革命咖啡店》、《文坛掌故》、《文学的阶级性》进行反击。鲁迅写《革命的咖啡店》在郁达夫的《革命广告》之后,写了这小记,用调侃的笔墨,把大半年来创造派对他个人的攻击,通过《革命咖啡店》而贯穿起来,反语正说,寓攻于守。《文坛掌故》中,鲁迅认定:以上海年来“革命文学的”

“又一幕”,不同于全国的其他地方,这里的招牌是“彻底”的“无产阶级文学”。可是“无产阶级文学在俄国是正当的,是劳工****”,“在日本也不打紧,有一点微微的-出版自由”。在中国则不然。鲁迅先生在《语丝》上发表的这一文章,披露了“革命文学”战场上的阵营:成仿吾怀念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蒋光赤拜帅的《太阳》,王独清领头的《我们》,青年革命文艺家叶灵风独唱的《戈壁》,也是青年革命文艺家的潘汉年的《现代小说》和《战线》,还有潘梓年速成的《洪荒》,先生更披露一点,“前几天看见K君(郭沫若)对日本人的谈话(见《战旗》七月号),才知道潘叶之流的‘革命文学’是不算在内的”的新闻,披露成仿吾到日本修善寺温泉去,在日本被尊为“可尊敬的普罗列塔利亚特作家”,“从支那劳动者农民所选出他的艺术家”,更披露创造社“根据资产社会的法律,大登其广告,来吓唬人”。其结论不过是他们争正统,争名声,把“革命文学”当做商标专利罢了。《文学的阶级性》一文是针对创造社谈唯物史观,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来回击他们的。

在鲁迅先生写了这一组正面的反击文章后,创造社的声浪也低多了,尽管他们有些人依然耿耿于怀,如郭沫若到了1930年还不肯善罢甘休。而创造社随着出版部内部危机四伏,攻击之文渐疏。鲁迅先生听从郁达夫的意见,只希望在秋凉的时候多做一点真正的翻译与创作工作,他们对些微的攻击也不太理睬,他们要译著,要办刊物,要生活,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应付这种“革命文学”的论争。

创造社出版部,现在产生了真正的内部矛盾与危机。创造社内部矛盾重重,成仿吾眼见出版部新进与老成员之间产生一种难以弥合的矛盾,而王独清到处挑拨离间,郭沫若远在日本鞭长莫及,张资平与王独清的矛盾也激化了。王独清的两面三刀的做法也为冯李彭朱等不屑。从空头的“文学革命”到真正的经济危机,创造社即使不是为当局所不容,恐怕也走到了尽头。

八月中旬,热浪依然滞留在上海,这新兴的城市太热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厂烟囱的排放,太热了!上海的报刊上老是登载一些令人不快的“蚊章”——那是郁达夫对那些对人不敬,专门发人隐私的小报报屁股的称号,他的心情有一点也不痛快。他很快将这些东西弃置脑后,谁去关心这些下三滥的东西呢?太无聊了!

他钻进了纸堆,他必须不断应付稿件,四个刊物,一个也不能少,他有时还得替别人解决个人的私事。

鲁迅先生从广州来到上海的时候,带回一个青年,这青年叫廖立娥,他本是鲁迅先生在中山大学时的学生。郁达夫与鲁迅先生过从甚密,常常见到那个青年的面孔,那青年就寄居在先生的家中,这是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客人。郁达夫问起先生,才知就里。先生双手一摊,毫无办法,这姓廖的青年自告奋勇,要做他鲁迅先生的儿子,让先生收留在家里。天生仁爱,外刚内慈的鲁迅先生责无旁贷地将他收了下来。

这一位青年,实在是不长进,不仅自己住进这景云里,后来居然找了个女朋友来家同住,意思是要给先生当媳妇的,两个宝贝坐食在先生家里。先生的收入极为有限,对这两个自以为是他子嗣的人的零用衣饰之类当然是供应不了的。这青年于是大大不满起来,要求鲁迅,一定为他们谋一条出路。

鲁迅先生没有法子,就来寻找郁达夫,请他为这廖姓青年去谋一职业,因为这男女两人每日里的一切费用都来自鲁迅,不堪负荷。鲁迅先生请郁达夫给他们找一点事做,譬如编辑、校对一类,先生委托郁达夫为之营求职业,哪怕名义上由书店供给,每月由先生倒贴三四十元也行。只要有书店、报馆请他做事,先生出他几块钱,由郁达夫交给对方都行。郁达夫当然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对大先生的事他是没有不办的。

给找了几个地方,最后作为与现代书局的交换条件之一,让现代书局安排他的工作,征得书局的同意,做一个校对。可这廖立娥不愿做事,这无耻懒惰的青年,满腹怨气,再也呆不下去了,最后到鲁迅先生那里诈去大洋一百二十元作路费,还攫去一大包衣服才走了。这使先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也使郁达夫为先生松了一口气。

郁达夫接到的来信自然不少,不过他统统由内山书店或现代书局转交。他不定期地亲自到内山书店去取信或买书,还得招呼来访者,大都是日本方面的客人。因为日本方面的文人差不多都知道郁达夫好客,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通。日本的来访者差不多以遇到郁达夫为荣,内山老板也很愿意把熟道上的人介绍给郁达夫。在那里达夫经常可以见到创造社的人物,有一次郁达夫就是在那里遇见创造社的郑伯奇,听到郑伯奇说起,他的小说《二诗人》很是使王独清雷霆震怒,王独清扬言,如果单独遇到郁达夫,要羞辱他一顿或者痛打他一顿。这使郁达夫很感惊奇:这个世界真小,政府对他们侧目而视,而那些以前的朋友,如今竟也是一个个狭路相逢,怒目相向。

经过紧张的筹划,郁达夫与夏莱蒂主编的《大众文艺》终于创刊。

鲁迅先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发表了他的译作——俄国作家淑雪兼坷的《贵家妇女》,他自己发表了一篇《盂兰盆会》的小说,《大众文艺释名》、《编辑余谈》两篇小品文。郁达夫的分工非常明确,主编是他,而夏莱蒂却担当最大的责任——集稿,编排次序,以及日常的一切工作。作品还发表了叶鼎洛的小说等文章,封面采用了日本背后派画家留川潘氏的日本画。

郁达夫很忙,可钱杏邮并不放过他,他居然跑到郁达夫的家里来,要郁达夫与他合编另一个刊物。那是中国济难会的机关刊物《白华》。

钱杏邮要求郁达夫担任《白华》的主编,并且担当《白华》的主笔,提供创作,与翻译作品,大力供稿。郁达夫不能不答应帮忙,但他不敢负那样的重责,那么多的稿子已经逼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还是答应在《白华》上每期有他的稿子,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在《白华》的创刊号上,他写了《(白华)的出现》,在二期《白华》上,他写了《故事》,《故事》对当局指鹿为马的高压政策,以历史为影射,抨击当局,这正是郁达夫的一贯思想。

同类推荐
  •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收进散文、诗歌和评论等体裁文章约百篇,杨文琴、闵生裕等负责征集文稿、下载博文,并核对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发表时间,编辑对文稿重新分辑整理编目。文集现分三辑,其中《青山湿》收进的是2010年8月之后亲人朋友不同时期创作的怀念散文,《梨花雨》大部分是发表于报刊、网络的散文诗、小品文和诗歌,《长相忆》则收进了各个时期对世忠散文、杂文的评论文字及序言、书评、创作论等
  • 王小波十年祭

    王小波十年祭

    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为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特辑此纪念文集,希望他的声明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 点评李小龙

    点评李小龙

    本书抛开传记体的束缚,以独特的评论形式再现了李小龙传奇的一生,对他的身世、事业、爱情做了全面的点评,对他对武术和武学理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他为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武术走向国际的艰辛和气节。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智慧之光: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五位传奇人物

    智慧之光: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五位传奇人物

    这是一部解密中华古典超级智慧的力作。书中介绍的十五位传奇英雄,运用他们超凡的智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他们有的善于洞察天下大势,顺势而为;有的善于抓机,乘时而进;有的善于借助外界势力,借势而发;有的善于用人,集众人之智,成就大业;有的善于出奇,以奇制胜;有的善于因祸为福。转败为功;有的善于使反间计,离间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善于忍耐,在忍耐中寻找机会;有的放弃虚名,务实求真,创立伟业;有的功成身退,青史留名;有的弃政从商,成为巨富;有的则集几种智慧类型于一身。
热门推荐
  • 含笑吟之寻佛篇

    含笑吟之寻佛篇

    看我“伞探”如何揭开迷雾!
  • 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全集

    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全集

    该书旨在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本书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如情绪的控制、性教育、完善自我、自卑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指导分析,简明透彻,便于操作。既是人们对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咨询,也可作为人们了解别人内心神秘世界的有利武器。
  • 谪凡尘

    谪凡尘

    人与神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神与神的距离却要用无穷的时光去跨越。
  • 青城门徒

    青城门徒

    一个隐蔽的阴谋,四朝之间的恩怨,征战之时的战斗,注定功明的传说。而他又是一个内心善良,外表坚强果断。匈奴、鲜碑、东岛、闽越,一种各色兵种,又夹杂着太多的江湖恩…………………………………
  • 最强海军特种兵

    最强海军特种兵

    复员海军特种兵高峰,报到第三天就陷入一桩失窃案。越狱逃跑,挟持总裁女儿……铮铮铁汉军心雄魂依旧,揭开一个个黑幕,演绎一曲曲壮歌。这是一个热血的时代,这是一个男人的时代。就此,他踏上碾压一切的升迁之途。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妖祭逆缘

    妖祭逆缘

    主要讲述了两个人公用一个身体,与妖怪、魔王殊死搏斗的故事。
  • 百变狂后

    百变狂后

    当现代“天后”穿越为古代“皇后”,一切将会怎样?一个富国之策,一支倾城之曲,一次绝世演算,她从此名震三国。爱与恨的最终纠缠,在那无边的战火中,谁让她悔恨不已?又是谁与她同生共死,给了她最后的温暖!敬请关注!
  • 鬼界魔都

    鬼界魔都

    毕业后的毛馨柔,没有像家里期望的那样接管自家公司,而是自己工作在国企事业单位,因为公司意外收获了一枚玉锁,于是,一场异界的追逐围绕着这个家庭开展了。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人工影响天气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就是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人们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气施加影响。希望大气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转化,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基础,就是通过在大气中播撒各种催化剂,使大气中的云物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降雨、除雾、防雹、消除雷电等效果,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 艳贼

    艳贼

    那一天,楚凤玥六岁时收一个比她大四岁的徒弟夜子尘。那一月,西门雨辰十岁抱着一只小黑鸡拜堂,他的小妻子与小白脸卷净他的小金库私奔下山。那一年,西门雨辰一怒抱着小黑鸡一路追索他的人与他的财。多年后重逢,西门雨辰怒问:“成亲的小黑鸡快老死了,你还不知道回家吗?”夜子尘厚着脸皮说:“师傅,我不想做你的徒弟了,想做你的男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