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000000019

第19章 九岁题诗四座惊(18)

这场风波虽然没有下文,但这却是郁达夫一生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一个开端,据后来王仲瑚回忆,他们分手时还拍了一张全体闹事同学的合影照,又说当时的传单、新闻记事、请愿书大多数出于达夫的手笔,十七岁的郁达夫此时已经是岐嶷不凡,才华出众了。

郁达夫在1918年有自述诗中之自注对此曾记下了苦涩的一句:

“九月人之江大学生预科,住江干革命者半载……。”

之江预科学潮事件,对于郁达夫来说是一件终生挥之不去的事件,一种失望的感觉始终不渝地笼罩着他稚嫩的心灵,恶势力在他那稚嫩的心中投下了深深的暗影,时刻使他想起了反抗,并为此贯穿他苦难而反抗的一生。

郁达夫长大了!

就在这一群学生彷徨的时候,他们得到杭州的另一座教会学校校长的深切同情,那也是一个美国人。是一个另一种形象的美国人,强烈的反差,使郁达夫终生难忘。人生的变化,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中途从那一座教会学校开除出来的这一群,说起来都负了该隐的烙印了,可以说是没有学校会接纳他们了,却不料城里的一所中学,也就是石牌楼的蕙兰中学——一所美国浸礼会教会办的中学却把他们当做义士,以极优待的条件让他们进入这一所城内的学校。那个美国校长非但态度非常和蔼,中怀磊落,并且还有着外国宣教师中少有的一副聪明才智的脑筋,那是深得几个同学欢迎和感激的。郁达夫在之江大学不到半年,也在江干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他与那些同学经过蕙兰中学,适逢这中学招考插班生,郁达夫把自己的失学经过告之这校长,深受该校长同情,这校长,亲自考核他的成绩,并且破例让他插入最高的班里去,因而郁达夫便在第二年的春天转学到这蕙兰中学,这是民国二年的春天。

这时杭州府中依然还没有上课。杭州府中作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重新开学是在郁达夫东渡扶桑之后。而郁达夫认为现在读书主要是英语的解决,如今,他正式转学蕙兰中学,他是满意的。

但是,很快地,郁达夫又失望了!虽然他钦佩那个校长,可那个教务长是个十足的假洋鬼子,是一条十足的洋狗。他对外国人的奴颜婢膝,谄事外人,令人作呕。蕙兰中学的教育风格与之江大学预科没有什么区别,校内的空气也不太平静,在自修室,在寝室,议论纷纭,最为学生不满的当属来自绍兴的洋狗教务长。学生们背后痛恨这洋狗,并扬言要好好揍他一顿,当然那不过是学生们的气话,没有人去实行的。那种殷勤的礼拜,无聊而无休无止的祈祷,加深了郁达夫的不满。

在蕙兰中学郁达夫学了三个月的英语,觉得还不错,只是他对那种信教的做法实在不太感兴趣,而且他知道那位教务长也是那之江大学的毕业生,后来与那教务长闹了一场,便自动离开了这教会学校。在他看来,这所中学实在还不如之江大学,加上这样一名教务长,也学不到什么,还不如居家自学。

不到两年的时间,郁达夫跳来跳去地换中学,家里的人都说他没有恒心,家里的人又哪儿知道他的心酸呢?他是一个爱好自由的人,对那些迷信的管束,对那些课余只能唱赞美诗祈祷之外,只能看《新旧约全书》的奴化教育,异常地反感,这又如何能管束爱好自由的他呢?杭州现在的几所学校实在都使他非常失望。他决心在家好好自学,跳出这个怪圈,他可以到北京去,也可以到日本去,或者到欧洲去,改变这种现状……

生不逢时,郁达夫生长在这乱七八糟的世界里,绕了一个圈子,如今又回到了这个起点。他失学在家,或者说在家自学。

失学在家,并不使他感到痛苦。郁达夫的精神境界发生了一个剧变,那个万事不专心的毛头小伙子不见了,出现了另一个郁达夫,那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的郁达夫,充满朝气的郁达夫。好在将近两年的负籍读书与居家自学,给他的国文和英语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他是一棵野火烧不尽的野草!他绝望于奴化教育,他相信自己,回乡自学,决不比学校里差,他充满信心,离开了该死的学校,他同样可以成就自己的学业!他内心下了决心:

“牢狱变相的教会学校啊,以后你还能如此压迫我么?”

“我们将比试比试,看将来是你们的成绩好,还是我的成绩好?”

“被解放了,以后便是凭借我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奋斗的远大前程!”

天才的决心一下,一种自由、解放、轻松的感觉立即占据了他的整个心胸,离开杭州之前,他买了整摞用以自学的书籍回了家。

苦难,对于一个平庸可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逾越的万丈深渊,它可以轻轻地葬送他们的一生,使他们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可它对于一个天才来说,是成功的摇篮,奋飞的跳板!一个天才也许会因为慵懒而无所成就,可在逆境中,苦难是磨刀石,也是懒散的克星。

郁达夫重新回到了生养他的小小县城富阳,又回到那彻夜江声盈耳的故居。祖母、母亲对于这个异乡的游子不会嫌弃,在这不太平静的世界上,安危系于一家。郁达夫感受到充实温暖。不久二哥也从他的军队返乡,一家天伦团聚,其乐融融,与那种刻板、冷酷、不近人情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再也不愿意离开这充满人情味的老家了。

他把自己居家自学的计划一提出来,率先得到祖母的支持,养吾的首肯,母亲沉吟半晌,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曼陀,长子来信也颇赞成,郁达夫开始了他的居家苦学。

江声盈耳,那是一支生生不息的歌。岁月的流逝,那个胸前一个红肚兜,后脑勺上一根小辫梢的男孩儿不见了,那个背着书包上学堂的虎生生的小子不见了,那个忧郁苦闷的小伙子不见了,如今蜕变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书生。

近两年断断续续的换中学与居家自学,家里也就断断续续为他订购了一份沪版的报纸。因为他在家自学不能与社会隔绝,应该与外界社会通声气。他家里有家父与长兄的一些旧藏书,一些他新购的读物,以他自己近年的努力,大致不会退步的。他已经学完了三册英文文法,若能刻苦用功,比那种刻板的学习方法自然要好得多。郁达夫满怀希望的喜悦,实在比初上杭州上中学来读书还要紧张得多。

在家索居苦学的生活开始了,亲戚友属的非难讪笑,时时使他觉得难堪,自然也时时使他的信心动摇,希望毁灭;但郁达夫已经是成长中的郁达夫了,受到外界的不了解他的讥讪之后,当然产生了一种反抗心理,如果人家直截了当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学堂去读书”,不管他是好意恶意,他总以“家里已经没有钱再供他浪费”的一句话回报他们。有几个满怀好意,劝告他“在家里闲着终不是青年的出路”的时候,他总以一句“现在正在预备,打算下年就去考大学”的一句话来作答。实际上,郁达夫这两年断断续续的上中学与居家自学对他终生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无可争论的事实,就是扎下了根,向往自由、独立,甚至闲情逸致,不受太多的拘束,在以后的创作、思想风格、学习方式上都打下终生的烙印。

家乡的小楼里,郁达夫充满着信心,身心愉快,读尽天下书。疲乏了,到江边,阅读那时刻变化的山水图画:钓船、水鸟、摇曳的苇丛、洗衣妇的倩影、水乡瑰丽的景色,美不胜收。周日,他最好日子,他翻阅“自然”与“社会”两本大书。他有时信步来到富春江畔,沿江上溯,或者说徒步顺流而行,富春江两岸,青青的芳草,袅袅的垂杨,梅花过后,桃李乱开。有时他登上这富春江第一山鹳山,步人春江第一楼,他们家的松筠别墅,远望春江,江天一色,白帆点点,山穷水远。有时他走到北门外的田野和西门外的村落,他亲眼看到农民的辛苦劳作:牛的犁田、稻的播插、水车沉闷的歌声;他亲眼看到农民的农舍,小小的茅草房,居住着六七口人家;他亲眼看到古老的磨坊,发出了沿袭几千年的水车轮的扎扎旋转;他目睹了农民的衣食不周,面黄肌瘦的可怜相,他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他耳闻目睹农民的现实:荒年农民行乞度日,丰年谷贱伤农,而中时八节,农民们还用一年所得的大部分血汗钱去孝敬佛祖,求神问卜。

啊,农民!郁达夫发出了衷心的慨叹,他憎恨这现实,兵荒马乱,地主军阀的掠夺。每天他从报纸上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东三省疫病流行,窃国大盗袁世凯野心勃勃,陕西、河南蝗灾严重!山东、山西天旱无收,长江沿岸水涝成灾,上海租界纸醉金迷。在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那是杜甫笔下的忧郁。有时他甚至觉得李白笔下的“直上青天揽明月”多少是有些荒唐!

阴郁的影子袭击着他。在他的心灵中发生着突变,诗人的调子变了,他从那种歌咏伟人的气氛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田园风格的诗歌,这种诗歌弥漫着凄凉的低调,那是与黄仲则“九月衣裳未剪裁”

那样的呼号。内心的寂寞,丑陋的草房,荒村野冢,凋零的悲秋,枯焦的禾稻,病态而面有菜色的饥民。当然,兴之所至,从他的笔下也流露出对夕阳、烟村、流水、叶荷的喜爱,像一些封建才子一样,他喜欢舞文弄墨,他的本质与两当轩的主人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他的心不能自己欺骗自己,越来越焦躁了,愈来愈孤寂愈来愈孤苦伶仃的感觉,充塞着他心房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心彻底地垮了下来。他愈来愈沉不住气了,他恨不得插翅飞出春江边的这一座小楼。

他不再是仅仅对于金鱼缸感兴趣,对于蛇鼠感兴趣的小毛头了,他是见过世界的鸿雁,不是居家自乐的土拨鼠。在那一边,整个中国的天空下,每天都产生多少的事情,可他自己却生活在这闭塞的山乡小县城中,在这落后的小小城镇中过着书斋的生活。

走出书斋去,到上海去,到北京去!那里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就是郁达夫那时的心境。

同类推荐
  • The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The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本书是介绍NBA篮球明星阿伦?艾弗森的名人传记类图书。人称“答案”的阿伦·艾弗森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汉普顿黑人街区,并不幸福的童年记忆,塑造了他狂放不羁、自由随性的性格。1996年成为NBA选秀状元拉开了阿伦?艾弗森征战NBA的精彩战幕。从贫寒的家庭身世、充满挫折的成长过程、到后来光芒耀目的成功,铸就辉煌的NBA职业生涯经历,这位从入行以来就充满争议的黑人球员,成就了一个美国式的成功梦想,激励着许多热爱体育的年轻人。本书由著名NBA作家张佳玮先生历时一年,倾心写作而成。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翔实的赛事史料和技术数据统计资料,书中收集了上百张艾弗森从高中至今的珍贵图片,对艾弗森生平重要的历史时刻做了完整记录,超强图文展现艾弗森的传奇人生路。
  • 忽必烈传

    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本书讲述了忽必烈波澜壮阔、传奇辉煌的一生,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上最著名的囚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1964年,他被南非政府以“高级叛国罪”关进罗本岛监狱。27年牢狱生涯不改他反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信念。最终,他从阶下囚一跃而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南非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热门推荐
  • 推倒恶魔校草:宠溺100天

    推倒恶魔校草:宠溺100天

    林飞宇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王,喜欢追求感官的刺激,享受感官带来的快感,拥有绝世美貌的他令无数少女为之倾心。然而却没有谁能带给他心跳的感觉,直到遇上了一个特别的女人——燕依然。因燕依然不为他的外表所动,激起了林飞宇征服她的欲望。在一波又一波对燕依然的攻势下,他对她的感情逐渐演变成了真挚的爱情,并逐渐改变了自己混世魔王、花花公子的个性……
  • 废柴逆天:夫君太妖孽

    废柴逆天:夫君太妖孽

    她本乃堂堂杀手,平日里杀几个人赚几个小钱,日子不能再潇洒了。岂料在地摊掏本魔幻小说也能穿进去,这下好了,她这么优秀的人居然成了个魔法废柴的炮灰女人。想着先逃吧,把命保住,尼玛一个让人喷鼻血的果男来把她当暖气,是要闹哪样?不过这男人还真不错,出得了厅堂打得了架,驾得了魔兽暖得了床,简直不能再好了有木有!管他是不是大魔头,赶紧收了再说!一朝风云变色,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废柴之身,逆了这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夜将至

    永夜将至

    自身如同被丝线桎梏的木偶,但是向往自由的心情不会改变。点起火把,以音和光的速度突破界限,在这已然崩坏的世界,只有我可以守护,并且挥出反击的长剑。“永夜将至。光明,笑话而已。”
  • 剑魂

    剑魂

    不再更新。转到17Khttp://www.*****.com/?book/331494.html
  • 卡牌大师闯都市

    卡牌大师闯都市

    陈诺被英雄联盟卡牌大师系统附身,拥有了卡牌大师的技能和装备商店,从此陈诺一身坦克装备NB到了极点,在都市里横冲直撞,如鱼得水,泡校花,追MM,留下一段段玄幻般的传奇故事。
  • 神医侯妃

    神医侯妃

    他,权倾朝野的瑾侯,风华绝代、冷傲轻狂。她,一介平凡女子,备受欺凌的凤三小姐,文武不通、软弱无能。懿旨赐婚,废物配了人才,一时间轰动京城,成了所有人的笑柄。他冷眼扫过众人:“谁敢欺负本侯的女人,杀无赦!”她则是不屑一笑:“本小姐头脑发达、四肢健全,不需要你的庇护!”那一夜,他们没有意识地相合,却意外地彼此心动。褪去激情,她不由疑惑:“我们很熟吗?”只见他勾唇一笑:“白天不熟,晚上很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巫师旦恩

    巫师旦恩

    一个被精心制作出来的高级巫师……他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他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人,他是一个谈之色变的巫师。这一切,都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那个平和明朗的早晨……
  • 悲血溅神花

    悲血溅神花

    狭路走出的一个少年怎么一步步解开邪魔之谜?众生执念,阴阳合一,神花开尽便无花到底埋藏多大的玄机?狭路之狭,武道之窄,悲恸神花,血洒星空,少年怎样演绎人生风采?
  • 帮着扶苏做皇帝

    帮着扶苏做皇帝

    她想成为一流演艺明星,但是她被人潜规则后,她却依然只能在夜店唱歌.她被人包养,甘心做小三,应该这样可以实现她的欲望,可是却被人在酒里下药.在昏迷中,她来了2000年前的中国,而且她发现,她正躺在扶苏的床上......
  • 小男友

    小男友

    记得鲍勃迪伦给他当时的爱人写过这样一封信: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狗在等着出门,贼在等着老妇人,孩子们在等着上学,条子们在等着揍人。每个人都在等着更凉快的天气,而我,只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