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000000079

第79章 突起的异军(34)

这是一个人生的卑微者,他家住湘西,带着一肚子的故事来到北京。他从报刊上知道这北京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新文学的大本营。这个年纪只有二十挂零的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从蛮荒的湘西闯入这千年古都,一派天真浪漫:他想到北京来寻找理想,想读点书。

他从湘西出闯,到北京来,那时他的大姐与姐夫正在北京,可当他投奔他们时,他们却正准备回湘西去。那个乡下人,凭着他那一点点文化,对做官的官场腐败十分气愤。他是一个怪人,这个行伍出身的小兵,竟深受新思潮的影响,有志于做一个新文学的小兵。他大姐、姐夫只给他留下两床棉被。走后,沈从文寄身于湖南会馆里。这个小学毕业的乡下人,生活困顿,他梦想到北大一类学校去读书。可入学必须考试,那是他难以逾越的一道难关。他不能入学,也不想返回湘西,他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他吃着粗硬的馒头,就着咸菜,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里,那里有火烤,可以防御那冰天雪地中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

沈从文来北京的时候,正是政治上分崩离析的时代。大清国已在为真正的历史,袁世凯走完了人生最不光彩的一页。北京官场一个个粉墨登场,走马灯一样换人。北京城中高官们是刮银子、逛窑子、上馆子、讨女戏子、找好厨子,真正五子登科。或者干脆屁股一拍到东洋或者西洋镀一回金。北京城里,多的是议员、总长、阔佬,得意踌躇,挥金如土,全不把民生民情放在心上。可政府的公务员,积年不发工资,大中学教员名义上薪金数百,仅仅是画饼充饥,不过发一两成的薪水。路人侧目,莫谈国事。沈从文这举目无亲的乡下人,那自学的劲头也许是举世无双。后来,他在一个表弟、一些同乡的帮助下,勉强度日,搬到北大附近,设法去北大旁听。

他有幸赶上一个时代,北大正值蔡元培为校长,相对显得宽松。那也是一个学术相对自由的时代,北大有大量的旁听生,有时甚至比正式注册的多上几倍,沈从文也夹杂在其中。那其实是三教九流混杂的场所。有的人身上不过有几个臭钱而苦于入不了学,一边旁听,一边乐得在此享受,顺便打麻将,泡土娼,抽大烟……。也有一些是慕名而来,他们对这社会往往充满幻想与信心。沈从文有幸在此结识了一些青年,他们的条件比他好,但他们同样在此闯荡,他们同样是未来文学界的弄潮儿。

穷困、窘迫,没有使沈从文放弃那追求的心。他一边旁听就读,一边饿着肚子,写作,希望能捞几个稿费,他把从家乡带来的几块大洋用光了,只有赊欠。有一次,他看到一伙举白旗招兵的,他差点儿就想重新卖身从军。可是,顽强的意志使他放弃了那种打算,他听任饿得两眼昏花,离开那招兵买马的队伍。

万般无奈,沈从文的文稿没有几篇被采用。他把大量的文稿投寄给《晨报副镌》等刊物,他没有棉衣,没有火炉,趴在冰冷的桌子上写的稿子,人家不仅不用,而且还把他的稿子,十数篇文章连成一长条,当众奚落:“这是某大作家的作品!”沈从文当然不知道,那些肥马轻裘的花花公子,那些在西方世界留过学的“绅士”们,只热衷于写闲活,写短诗,根本不会把创造的第一流作品放在眼里。他们办报只要虚假的名声。

那是一个严冬的冬夜,沈从文无可奈何,怀着一线的希望,向几个在京的知名作家写信,倾诉自己的苦难,处境。郁达夫在北大教统计学,沈从文从几个朋友的口中知道了他的善良和动情和富有同情心,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当然也就写了一封信给郁达夫。

郁达夫为来信中那种困顿、无助、凄苦、顽强的自述震撼了,那天,他按照沈从文来信的地址找到了沙滩,北大文科的附近,一所沈从文自称为“窄而霉小斋”门口,伸手推门。他被那顽强的生命力惊呆了,零下十多度的风雪天气里,一个二十挂零的青年伏案而坐,屋内没有火炉,身上穿着夹衣,用棉被裹着双腿,用冻得发抖的手提笔写作,听着门响,那青年回过头来,问:

“找谁?”

“请问,沈从文先生住在哪儿?”

“我就是,你是……”

“哦哦,你就是沈从文?我是郁达夫……”

沈从文站了起来,那棉被未免使他有点狼狈,双齿冷得打战。郁达夫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文学青年,有这样一个环境,他感伤,他的心里在流血!

看到他在冰冷的屋子里发抖,郁达夫的心痛得也发抖了!他接到原先素不相识的青年的信,他亲自来看他。他一时说不出活来,毅然把包得紧紧的大毛围巾摘下,拍掉上面的雪花,披在这刚刚结识的沈从文身上。这个从湘西闯入北京,在困境、窘迫中没有激动过的汉子,这时激动了,眼睛里含着满眶的泪水,只叫了一声:

“达夫先生……”

郁达夫爱抚地对沈从文说:

“我看过你的文章,你这样年轻,好好地写下去。”

沈从文点点头,在这无情的京城里很少听到有人给他这样讲话,他感到一丝温暖,感觉到一颗真挚、善良的心在跳动。

….一郁达夫默默地倾听着沈从文倾诉自己来京的打算和目前的处境,他想写作,想拿到一张正式的毕业文凭。听到这湘西来的汉子那坚忍不拔的声音,郁达夫十分感动,也感到浑身冰冷。他想起那可怜的黄包车夫,想起自身微薄的薪水,他辛酸了!他想起黄仲则的《都门秋思》,也想起他的《移家来京师》,京城居,大不易!

长安居不易,莫遣北堂知。

亲讶头成雪,心惊颔有髭。

乌金愁晚爨,白粲困朝糜。

莫恼啼鸦切,惟伊反哺时。

贫是吾家物,其如客里何?

单门余我在,万事让人多。

心迹嗟霜梗,生涯办雨蓑。

五湖三亩志,经得几蹉跎?

长安米贵,都门过冬难!一个穷小子,一个乡下人,闯到都城中,你依靠什么?你要到京城中讨生活,你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心狠手辣。你不见那些为官作宦的不是从乡下来?你不见那些盗贼不是来自乡下么?他们可以从乡下搜刮钱财,到此谋求钻营,可以仆役如云,可以做国会的猪仔议员,可以坐小车,可以前呼后拥,可以挥金如土,可以姬妾成群,可以抽大烟,一攫千金。但是你得先学会钻狗洞、爬乌龟呀!就是我,东京帝大的出身,不也是一个渺小的讲师,一个月才三十来块钱吗?现在是“全家如一叶,飘堕朔风前,事竟同孤注,心还恋旧毡”,“四海谋生拙,千秋作计疏,暂时联骨肉,邸舍结亲庐”哩!郁达夫十分伤感。他有愧于无计给沈从文谋职。……

已是中饭时分,下午郁达夫在艺专还有兼课,他的心里发冷。听到公寓的大厨房里传来刀锅的声音,显然那是厨子准备开饭。

“你吃包饭?”

“哦,不!”

沈从文面有菜色,那年轻瘦小的脸庞,与自己在扶桑岛国时有何区别?只不过那时他还有几块官费。经济、生活上,这青年更为窘迫,而且更加孤独。如果不是湖南同乡的慷慨好义,这京城他早就呆不下去了。

“你跟我来!”

郁达夫,那时亦是家计穷困,身上只带了五块钱的一张纸币,就在附近的一间饭馆里,郁达夫与沈从文相对而坐,吃了一顿饭。他慰劝这青年,勉励有加,结账时,共花了一块七,郁达夫将剩余的找头全部给了沈从文。

教职人员生活的清苦,沈从文是知道的,这五块多钱,对于一月实际只能拿三十多元的三口之家将意味着什么!他感到温暖,他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一个作家对后辈的关心啊!他的一个亲戚,那时正在一个慈善机构里任董事长,可不肯接济,使他伤透了心!这个饿肚子在京自学的汉子在送走了这仰慕的作家之后,回到住处,扑在自己的桌子上痛哭起来!

达夫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想得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他深为沈从文的处境震慑了!读书救国,文学救国,道路是那样的窄,可是有那么多的青年偏往这里挤,这青年来自全国各地,身上无钱,只有忧愁!

可同样的北京城,是那样的不公正!即使你大学毕业有什么用呢?大学毕业在中国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有许多大学生到处找事情干吗?如果你肯放下尊严,学学那些龟、狗的本领,你不读书,不是更可以发财吗?

他写了一个晚上,那是《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夫怀着强烈的愤慨和同情,赋予文学青年沈从文以关心,那《******》,字字同情,句句仇恨,他鞭挞这社会,一声声是“目下中国社会的不合理”,一句句是“你去革命,去制造炸弹罢”,“你回湖南罢”,“你去偷、去抢罢”,那是郁达夫自己看了也辛酸的文章。正是那个不平的人,那颗不平的心的呼喊!郁达夫太感伤了!

北京是沉重的古都,太沉重。从前,这里有多少举子,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博得光宗耀祖的名声而饮恨?如今这古都除了那一小群人外,有多少求学的学生、拉洋车的车夫?甚至大学毕业的学生,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在大学窗下住他五六年,又有什么用?你一个国立大学也进不去,你与我一样穷困,你即使有坚忍不拔的雄心,口口声声说什么大学教育,这一切有什么用呢?一个大学教师,像我两处的工资一百十七元,可只能拿到两成,不也是在生死边缘上受熬煎吗?……你不感到草根树根都被你们的督军、省长、师长、议员、知事挖完了吗?你还是当兵去,战死在战场上,或者去偷、去抢、去做贼!啊啊,郁达夫失声大哭起来。

他痛苦,只想到一有机会就要离开北京。真的,他可以到任何一个可以养活人的地方去,北京太沉重了!

同类推荐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 醉花阴:张爱玲传

    醉花阴:张爱玲传

    张爱玲就像一阵迷离的风,虽然沧桑,却恣意舞动着仅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她生于乱世,受尽苦楚,最终凭着天才梦赢来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极致,那里有着花香,有着雪舞,可世俗终究残酷,当张爱玲开出最艳丽的花朵时,便是她坠落之日,就好像昙花,美得夺目,落得惊魂。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封圣演义

    封圣演义

    混沌初开,金乌现世,妖族有二帝,一为天帝帝俊,一为东皇太一,不料大荒变幻,太一身死。继承金乌血脉少年宁歌授予重任,却未曾想到卷入大荒一场大阴谋之中。
  • 经理人情商

    经理人情商

    本书对企业管理者如何进行人文管理进行研究,涉及如何与人沟通,及如何将情商因素融入决策、用人、冲突管理之中等。
  • 墓色佳人

    墓色佳人

    为破杀人案,公安环环相扣,步步设局,美丽的女子,卷入案中,帮派林立,处处设伏,步步危机,靠机智聪慧,一步一步成长,破除盗墓者和护墓人设下的重重迷雾,解得迷局,除掉元凶。该书以情节为主。体现出智慧真情,艰难与刻苦,人性的扭曲,生存的不易,智慧与狡诈并存,美丽与邪恶并存,
  •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人生最大的资本源自人格魅力。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吕布都是叱咤风云,勇冠三军,闻名天下的大人物,而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这是由于两个人人品的差异所决定的。关羽在武功上是比不过吕布的。在“三英战吕布”的一段精彩故事中,关羽和刘备、张飞三兄弟齐上阵,竟然没有能够战胜吕布。足见吕布的武功超群,高出关羽许多,而且吕布相貌堂堂,是个英俊小生,更不在关羽之下。而人们却都尊敬关羽,把他视为忠义的象征。人们鄙视吕布不忠不义的人品,而关羽却素有忠义、诚信的美誉。
  • 重生之挽回

    重生之挽回

    她参加了他的婚礼,看着他牵着新娘的手,那一刻的他仿佛忘却了他曾经对她说的:晚回,我会疼你一辈子的话,牵着别的女人走入婚礼的殿堂。为了这个男人,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学业,家庭,而他却对她说:晚回,我依然爱你。但我们不适合……重生再来,当他再一次站到她面前时,她风轻云淡的道“我们不合适。”
  • 都市之凉风初夏

    都市之凉风初夏

    年少的时候她顽皮又逗比,喜欢闯祸是学校一霸,为什么长着长着就变成这个转学生的跟班了?他本是一个有点小严肃,腹黑又喜欢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为什么遇到她这些功能就自动消失了?四年前她珍惜这段感情,可惜因为误会而分开,四年后再见面,换他改变来追她。“你想追就追啊,我就不会跑吗?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那你是选马儿还是草?”“......”好像哪里不对?其实主要说的就是竹马带着青梅一步步成长最终占尽天时地利近水楼台的故事。ps.不是坑,请放心跳,别问我为什么,我就是知道。
  • 末日之我从异界来

    末日之我从异界来

    丧尸横行,变异生物凌驾于人类之上。为了不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来自修仙界的王皓该如何做……
  • 我不是水无月

    我不是水无月

    如果她的离去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如果她的离去只是所谓的无法面对,如果你最心爱的女人只是因为自己一早就放弃而离开人世,回想过来,你会不会有把自己都想杀死的冲动?蓝幽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就算心爱的女人已经离开人世,也要让她回到自己身边,哪怕是地狱,哪怕是自己要放弃一切,坟墓为家,慢慢开始踏上救她的道路,何处是尽头?何处才是真真的家?昨天的我是否已经死去,今天的我是否只是新生的我?等我去到冥界的那个时候,我会想办法告诉你,我最爱的人。本书没有详细的等级划分,所以大家不要说谁谁谁不是谁谁谁的下属吗?怎么在这里却是平等呢?放弃以前的观念,接受这部现实与虚幻结合的爱情吧。
  • 咒魂珠

    咒魂珠

    他是一个孤儿却身怀异能,勇闯鬼门关;她身世平常,为何无数怪事总是朝她靠近,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诡异的咒魂珠到底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剥开层层迷雾……
  • 乱世天域

    乱世天域

    乱世争鸣,百族齐出。穿越而来的少年,无意间得到上古人王的传承。带领人族,平百族,灭动乱。谱写了一曲盛世悲歌。“我为人王,理应为人族流进最后一滴血,燃尽最后一缕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