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600000030

第30章 新闻写作中的自律与他律(1)

新闻写作是一种关系到许多社会因素的传播行为,因此,受到多重束缚,是一种在限制中找寻生存空间,在约束中发现人生乐趣,戴着脚镣跳舞的人生活动。为了避免各种各样的危险,我们必须弄清这一点。否则,我们的作品很可能受到编辑的扣压,或是在发表后带给我们良心上、法律上、社会动态上的种种麻烦。

第一节 法律方面的约束

法律具备其强迫性、规范性、恒久性、预见性等特征,因此,在新闻传播中具备相当的作用。一般而言,我们说它具有保障和限制新闻自由的双重作用——既对言论自由予以承认、保护,又限制滥用这种自由。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此都设置了自己的新闻法律规范。例如法国在1881年制定其新闻法,英国、美国、日本则有其相应的“条例”及“规程令”,中国社会在宪法与各种规则中亦有相应的有关新闻传播的规范,它们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影响新闻写作的因素。我们将从大的方面逐一介绍。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对法律精神做细致的讨论,那是新闻法规学的任务。我们只想由那些可以成为我们步入成功的梯子,也可以成为致我们走向毁灭的“魔怪”来了解我们应如何在工作中利用它们,从而写作出可以为社会正当接受,又具足人类创新思考力的新闻作品。会认识社会的人,才是能使其一切社会化的人。在这里,我们亦当如斯准备一切。

一、危险区域之一:诽谤

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写作者极易踩雷的区域即诽谤。麦尔文·曼切尔庄严地告诫:“这个区域是一个令人迷茫的地带。在那里,所有的路标上都写着:不许!”沃伦·K·艾吉等人在《实用新闻学基础》中亦指出:这是个极易由偷猎名声而带来悲剧性结局的领地。②我们应当了解的似乎更多。

1.概念的说明

关于这一概念在许多地方的说法并不一律,这说明了两点:第一,我们应更加小心;第二,我们尽可能地多了解。

美国纽约州(刑法第1340条)所作定义为:

怀有恶意出版文字、印刷品、图片、画像、标记或其他非口头形式的物品,使活着的人或对去世的人的追忆,受到憎恨、藐视、嘲笑或指责,使他人受到孤立或有受到孤立的倾向,使他人或任何公司、社团在经营或职业上的声誉有受到损害的倾向,皆为诽谤。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定义也已经经历了70余年的历史考验,而今,它仍然受到重视:

诽谤是以文字、印刷品或其他可见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以印刷或书写的文字将罪过、欺诈、不诚实、道德败坏、恶习或耻辱强加于诽谤诉讼中涉及的原告身上,指控或怀疑原告有上述不良行为,暗示原告有传染性疾病、或有损害他在所服务的部门、职业或行业中的声誉的倾向,皆为诽谤。同样,以各种文字形式,使原告受到藐视、惭恨、轻蔑或嘲笑,使理智清楚的人对他产生反感、致使原告为朋友和社会所抛弃,也是诽谤。

沃伦·K·艾吉等人简明扼要地写道:

诽谤罪的广泛定义是:公开地从人格上破坏一个人的名誉。具体说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怀有恶意的、或者粗心大意的出版物,由于使某人在公众中降低了声望,或者使其遭到仇恨、轻蔑或嘲弄而破坏了这个人的名誉。②日本对名誉毁损的解释是:

名誉是社会的评价,所谓名誉毁损,就是降低人的社会评价的行为。

它们并不一律。然而,它们关涉的问题确实有其共同点:第一是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第二是它曾经令新闻工作者战战兢兢,不可放浪心迹;第三是它影响颇巨。

由实际的操作意图看来,人们更重视的是如何避免它。要做到这一点,单靠认识概念是不够的,那么,我们去找寻构成诽谤r的可能性。

2.构成诽谤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问题,人类做了长期的、持续的探究。沃伦·K·艾吉等人的结论是:

一、声称某人犯了或试图去犯某种罪行,或者犯有某项罪行而被捕,或者受人指使而犯有某项罪行,或者承认犯了某项罪行,或者已被判处监禁。

二、说某人不光彩地触犯了某项法律,即使报道中并未指明触犯的是哪项法律。

三、贬低某人的威信,或揭露某人,使其不光彩或蒙受耻辱,即使报道中并没有暗示其犯罪。

四、侮辱、贬低或丑化某人的人格,或者使某人遭到轻视、仇恨或奚落。

五、使某人的人品或名誉在其朋友、熟人、或公众眼里降低,或者剥夺其朋友、熟人或公众对他们的好感与敬慕。

六、说某人在道德上有反常的美丑观、责任感或义务感,或者指责其行为不轨或干过不道德的事。

七、说某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玩弄花招、背信弃义、失节、酗酒、赌博、竞技中作弊、不履行家庭职责、诈骗等等。

八、说某人理解能力差或精神不正常。

九、说某人有令人讨厌的痼疾,如麻风、鼠疫或性病。

十、透露某人在公事上、行业中,以及职业和生意上的情况,或其赖以谋生的手段,以致使他失去了工作;或者指责其舞弊、作不正当交易或无能,因而使他在本行业中、生意上或职业上受到了危害。

一家报纸也可以因为用暗讽、比喻、讥刺或使用方言和多义词,使读者从反面的意义上来理解而犯诽谤罪。此外,因为报纸对情况了解不够,也可能诽谤了某个人。

而美国学者豪亨伯格所谈的情况,可以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1)对某人的人格作出侮辱性评价,比如说某妇人不贞,说某人有精神病,而与实际不相符者。(2)使用污辱性词语,用讽刺挖苦、含沙射影的方式攻击他人过错,如用“造谣生事者”、“流氓”、“恶棍”、“骗子”、“强盗”等词汇进行贬低。(3)由于不慎造成诽谤:在报道诽谤诉讼程序时,重复了诽谤;因拼写或其他技术性错误,将清白的人与罪犯混为一谈。(4)主观臆断地描写法庭诉讼细节等。②

杰克·海敦在其《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里,则划分这复杂表现为“字面本身就是诽谤”的“绝对诽谤”和“表面上看来无害的话,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可以构成对名誉的破坏”的“相对诽谤”两类。

看来,动辄得咎已无法避免了,记者的周围都是雷,务必要小心。

当然,记者享受的一面也不可忽视。记者担当着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在人生世界里,他不可因着“小小”的风浪而逃之天天。他必须迎着重重的障碍而上,做到真实、客观、勇敢。在此种情况下,他享受如下款项的保护:

第一,只要是真实存在的,则无诽谤可能性。

第二,有公正真实地报道官方文件的权利。

第三,只要是不怀恶意的情况下公正的评论。

但是,危险仍然存在着,需要高度注意。

3.免受诽谤指控的途径

对于写作者来说,这一小节实在太重要,它关涉到传播的可能性问题。

证实所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这就要求记者在发表前十分细致地核对细节,使一切准确无误。另外,记笔记也十分必要。

《新闻与法》一文的作者山田年荣指出了采访笔记对法官判定案件性质所具有的多重的影响力一点。约翰·豪亨伯格《美国新闻界与法律》一文亦云:“有时,为了证明具体情况下所讲的话,在对真实性进行辩护时,可出示记者的笔记本作为证物。”而“政治访问之母”法拉奇本人以录音击退基辛格等人的纠缠,我想也能说明问题。

②慎用语汇。例如1988年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处《民主与法制》报某记者犯有诽谤罪一案,即由该记者误用语汇所致。该报道题为《一个****幽灵在这里游荡——发生在上海唱片公司的“地震”》,并由“****幽灵”、“首席金钢”、“大头目”、“二头目”等带有贬义的词汇对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李宝善和该公司职工周威构成诽谤。结果,该记者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赔偿起诉人经济损失400元。

一个极为方便可行的办法是直接引用。沃伦·K·艾吉等人写道:“公共记录的摘录即使有诽谤的内容也可以发表。”如此看来,这里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即描述的立场或叫“视角”问题。记者引用是真实转述,而直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汇则成为了一种评价。

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提出了他可行的忠告,他建议注意下面危险的词汇和它们所在的危险区域:

贼、高利贷者、冒充顾客进商店的扒手、暴徒——1

不合格者、失败者、冒充内行的人、奸诈的人、圆滑的骗子一一2

靠不住的人、破产者、赌徒、失败者——4

放荡者、引诱者、女光棍、情妇、无道德的人、引人上钩者、妓女——5

乖僻的、傻子、不胜利的、外行的、跟不上趟儿的——6

假冒者、懦夫、伪君子——7

在这些词儿和类似的词儿前面加上“据说”、“据报道”,危险也是不能避免的。

这只是一种大概的指向,并非全部。涉及中文,除上述范围外,我们更应明白一些与不光彩历史相联系的,与政治相联系的词汇。例如“****的渣子”、“叛徒”、“陈世美”、“历史的幼稚之虫”……

③公正的评论。同时不能涉及私生活。

得到许诺。如果一个人授权、要求、劝诱或允许发表与自己有关的材料,当这些材料对自己构成损毁时,他是不能要求法律支持的。许诺最好有据可查,例如录音、书面文件、有旁证等。

⑤应该将报道里有可能毁人声誉的材料告知编辑,以便必要时由编辑同法律顾问作出可行的决定。

二、危险区域之二:侵犯隐私

当个人生活被不同程度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并由此遭受这种报道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时,侵犯隐私问题就已经构成了。

1.概念的了解

关于什么叫隐私权,同样是不可一概而论的。究其重点而言,我们提供下列意见供给大家参考: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主任琼斯认为:

所谓私人权利,简单地说,便是使自己获得独立地位的权利,也可以说是拒绝使个人被不当地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权利。或者还可以说,关于未必与社会有关的事件,免受不当干涉的权利。

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对此作出各自的解释:

个人独处不受外界打扰的权利。

私事不对外公开的权利。

私生活保密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②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的意见是:

所谓诽谤,要害是损害一个人的名誉;而侵犯他人隐私则是妨碍一个人行使独自生活的权利。

如此以观,这里主要涉及两点:第一,报道涉及不该为人知之事;第二,这种传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可能构成侵犯隐私的方面

已故的民事侵权法学者威廉·L·普罗塞指出,有四种对私生活的侵权行为值得特别指出:

一、为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另一个人的利益、名誉或类似的东西。

二、毫无道理地干涉另一个人的私事,闯入其私生活。

三、毫无道理地宣扬另一个人的私生活,尽管材料属实。

四、毫无道理地在公众面前歪曲另一个人的形象。

(1)而美尔文·曼切尔则认为如下两方面涉及议题:

1.把个人的私生活放在公众的眼前进行错误的传播……

2.公正揭馨一个人的令人难堪的私人秘密事实。如果

这些事情是官方文件当中的,那它们是可以公布的,但是如果并非涉及公众利害,则属于个人活动范畴,不得公布。

我觉得艾伦·K·艾吉等人的观点更具实用性。在《实用新闻学基础》一书里,他们指出为商业利益而滥用一个人的姓名是极端典型的侵犯隐私的表现;其次,他们指出,强行干扰也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表现;第三,“只要出版物触犯了公众确认的共同礼仪标准(即不公正原则),原告就容易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判决。”例如《时代》杂志在违反一女人意愿的情况下发表报道说她是“饿得发慌的好吃鬼”。③但这里必须排除一点,亦即如果新闻价值可以判定其属于公共记录之一部分,那么,记者则可避免掉一系列麻烦。第四,他们认为报刊使用巧合的姓名、虚构的情节,或张冠李戴地使用姓名和照片来歪曲一个人的形象,同样属于侵权行为。这些都存在于我们的写作实践中。

当今的时代里,人们的隐私空间愈来愈大,记者务需小心从事。

当然,限定并非堵死。当别人控告你侵犯他人隐私的时候,记者朋以辩护的基本论点是:作为一名记者,你正在报告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避免的途径

如何避免引起诉讼,最好是按如下方面的建议从事:

认真检查每一句话,然后从总体上检查。

②祛除掉夸大与片面的弊端。

③完全的公正。

处处考虑是否“保护个人的精神,他的感情、心灵和感觉的安宁”。

⑤考虑写作有无根据,有无授权。

⑥每一细节与公众利益是否有关。

⑦材料绝不是偷窃来的。

⑧引用名字、原话是否经本人同意。

第二节 新闻自律

一、问题种种

新闻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表现令社会感觉失望,并产生了对新闻不利的多重阴影。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在实践中加以避免。下述事例或许能说明问题:

例一:1953年8月,一位21岁的西点军校学员,在弗吉尼亚州他的家里休假时,因一场火灾而丧生。前一年,他的父亲(一位将军)曾因为没有保管好他的一本内有军事秘密的日记而受到军事法庭审判,被革职6个月。此后不久他便退休了。

同类推荐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入手,深入探索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文献思潮演进。创作方式更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作角度新颖,论述有据,别开生面,对于真实揭示现代文学的本来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热门推荐
  • 灵媒传

    灵媒传

    灵界与人界,交织与背叛!21世纪的灵媒师,到底是堕落都市人间,还是归隐灵山?王小森年幼时,祖父因为一场大病而逝世。祖父临终前,将家传的一条项链传给他,并告知了他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寄宿在青花瓷里的鬼魂,身份不明的神秘人,故事不是早就开始了吗?
  • 上古之再起之风

    上古之再起之风

    “即使一切都被毁灭,风也会再次吹起。”一个由现实世界穿越而去的人类灵魂,在猎鹰高原的风迹部落中降生,那一天,风雷掠地,十七名古老的酋长,单手捂胸跪地行礼,对婴儿的兽灵英雄塔阳血脉献上最高的敬意。婴儿名为鲁德斯·图灵,猎鹰高原风迹部落酋长的儿子,是一个来自于现实的人类。古老的预言中,兽灵两千多年的血泪历史将在塔阳的后人手上终结,古老的塔弥帝国将重现辉煌,在预言中的天选者之门开启之时,塔阳的后人将带着兽灵一族重回原大陆。然而,鲁德斯点开自己的人物属性面板,看着自己身前来自于“现实”名为【天选者】的玩家们,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为什么我是个拥有玩家面板的NPC?”作为一名拥有了发布任务权力、影响世界剧情、无视装备佩戴等级的NPC玩家,鲁德斯觉得这个感觉真是让他酸爽的六体投地。
  • tfboys只你是我唯一的人

    tfboys只你是我唯一的人

    主人公全国首富林寒雪到tfboys的学校上学碰巧跟tfboys一个班,三只一眼就喜欢上了林寒雪。跟tfboys同班的李娜娜嫉妒林寒雪,叫林寒雪到桥上,把寒雪推到了桥下,便走了,寒雪拼命的游,游上岸时昏倒了,被正在游玩的exo看,到并救上来…………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Voyage of The Paper Canoe

    Voyage of The Paper Cano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镖客江湖

    镖客江湖

    致我们逝去的武侠!依旧侠义,依旧江湖。依旧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二胡回归武侠之作,献给诸位武侠迷。无重生、无穿越、无异能,纯传统武侠!不喜勿入勿喷,请绕道,谢谢!
  • 都市重生之独宠千年妻

    都市重生之独宠千年妻

    他为了她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甚至背负千年骂名,只为娶她为妻,岂料世事难料她消逝在春暖花开之际,他风华正茂,绝世傲华,却愿与她共寝在冰冷的陵墓中千年,十指相扣生生世世永不放开。如若不是盗墓者的光临,将她带离她的陵寝,或许他们会永生永世安寝在地下。一场车祸意外,她生活在豪门之家安家,却被许多人嫌弃。直至他的出现,彼时的他已是上流社会最有前途的新贵,更是许多千金小姐的暗恋对象。好啊!既然她们那么喜欢他,她倒要让她们知道觊觎别人东西的下场是什么样的。还有,夫君大人,别生气,你的样子很吓人耶,她们怎么可能敢欺负她!她可是千年前魔宫宫主之女耶!要知道欺负她一分还的可是十分啊!
  • 逼恶成善:黑女配打脸史

    逼恶成善:黑女配打脸史

    博阳侯府的侯夫人肖伊人弄死了侧夫人和几个看不上眼的庶子后,继而被侧夫人的情人弄死了,然后悲剧的被流放到一个七品知县女儿的身体里,要死不死的,仇人相见了。场景:北王看了一眼‘娇弱’倚在软榻上的肖伊人,“替本王宽衣。”萧沐雪瞬间更加娇弱,“能为王爷宽衣是臣妾的荣幸,可臣妾昨儿偶感风寒,浑身无力,多有不便。”北王眼中快速闪过一抹笑意,纠正,“好好说话。”肖伊人瞬间坐直,一脸嫌弃,没好气的道,“你自己没长手啊?”北王一瞬间抱起肖伊人,大手不怀好意的将某人按在某个位置,暧昧的低语,“本王不但长手了,还能做更多的事,例如。。。。嗯??”
  • 熊大王

    熊大王

    恋爱到失恋之在一步之间,女主人公熊熊在失恋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低头最后得到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