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600000037

第37章 文艺新闻写作(3)

1.拥有批判特性,反对单向广告

文艺报道因为牵涉到判断与抉择问题,因而,存在着严肃的批判性要求。你不能一味相信什么,也不能一味反对什么,你必须拿出自己的一份见解,从广阔、神秘,但又绝对浑然的人类生存基础去透视与观察。例如1978年在德国图宾根创办的刊物《破产》正是这样地保持文艺报道拥有辩证论析特点的刊物,它的“发行人的话”明确了这一宗旨,并分析了一味相信理智与进步的文学势必使自然听命于社会的实用目的,从而破坏了人的生存基础。一切所谓的“进步”,其实都将导致“生活赤字”。批判力的大小决定了每一写作的深度、思维方式的走向。当然,批判力不一定非得表现在每一字中,那样可能是最愚蠢的,批判力最好能艺术地蕴藏在每一个组织动作中,例如描述视角、选择事实、组织语气。批判力的获得,则可以来自于多方面,比如体验生命、与社会拥抱、多读史学著作,认真研究社会与人类命运。

批判力所反对的是一味说好话的广告语,在中国文艺报道中,诸如“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使人欣慰的”、“具有创造性的”……词汇太过丰富,让人无从获取心灵的真实信息:你到底告诉我些什么。夸大作用来自于两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愚蠢,判断不来,天生缺乏批判力;二是懒惰,不愿去批判,于是敷衍;三是心灵受污损,不愿说真话。但不管怎样,都在以假话夸大描写,这种行为既荒谬又可耻。请记住一点:新闻报道也要动脑子,透露人生意味。

2.坚持应有道德立场

文艺报道必须替社会负责,它不能随意胡为。例如,不能以语言来煽动性地唤起读者的非健康心态,不能夸大,不能推广消极的社会氛围。文艺报道理应担负起对现实加以研究,引导人们思考,利用报告文学、通讯报道、信息追踪、社论形式,超越市场价值而直抵社会命运思考。另一点必须提及的是,凡任何借用新闻报道来反映鼓吹文艺现象者,如稍有不慎,即可滑入“文化暴力”的泥潭,就像中国“****”时期的文艺报道那样:概念堆砌、空话连篇、简单语义的反复重复。

要尽可能为自己的创造开绿灯。

3.文艺报道不能惶然失措

文艺报道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烦躁不安,应是信心十足,坚定不移。

它应从细处人手,着眼宏观,劈开矛盾丛结,有主见,有一致性。

4.文艺报道的可读特色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麦克杜戈尔认为,优秀的文艺报道必须做到:“(1)能够客观地介绍艺术作品和事件;(2)能够解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3)能够对艺术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意图发表内行的意见。”这种律求所显示的精神在那些充分体现着人类新闻文化精神品质的名报人笔下都有反映,它们最经典的肉身体现为每篇成功的文艺报道。《纽约时报》新闻社记者克里斯托弗·雷恩所完成的杰作《爱情故事影片创票房纪录》能够作为范文告诉我们点什么。它向从未看过《小街》这部影片的读者介绍了这部影片的内容,同时,结合介绍中国的文艺政策,报道了放映《小街》的意义。报道成功地使用了引证、描述、象征、场景交错构结、众多角度的评价等手法,并使它们浑然一体。报道的文字也是浅显的,而且大量使用主动语式,使句式清晰。同时要说明的是,报道大量由“××说”来组织文思进程,也使一切自如明晰。更可贵的是报道融入其中之后那大气弥漫的视点,为自如叙述提供便利。一切成功者都能很好地理解这一切。

5.理解艺术文学,恰当地解释名词

文学艺术是特殊的人类存在领域,一个外行是不可能进入这一领域的,必须理解,才能成功地进行操作。如果不理解吉尔伯特和乔治的行为表现,我们无法完成对他们的北京画展作出报道;如果不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我们也无法觉察出“行动艺术”的个中魅力点。理解是一座桥、一扇门,只有它才能使专业与非专业相衔接。

让我们看看欧洲当代“超现实主义”画家鲁道夫·豪斯勒的作品《奥德赛方舟》。假如要作一次成功的报道,我们必须先弄懂它:这幅画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一位水手,现代“漂泊不定”的人的典型,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在多菱形的小镜框里是一张全家照,他们的眼睛和面部映现出恐惧,同时也流露出渴望的信心。《奥德赛方舟》的右边是新旧机器的可怕组织。方舟漂行在洪水中央。画面前景中是一个腐烂的双头怪物(水手的变形肖像)。从双头怪物的眼窝里爬出来的不是蛆而是胎儿。妇女身体上下的比例反差很大。她们高举着一个肩膀和头都是由挂衣架构成的人形。后景右边躺着一位身体膨胀、昏昏欲睡的老妇。她上面有个胎儿正抓着绳子往上爬。在胎儿的头顶上悬挂的是一个形状如鸡蛋或气球的圆体。方舟的左上方是混乱的天体,盘旋着太空飞碟和黄瓜形状的宇宙飞船。

我们可以用“怪诞”一语来概括它,但仅此却不足帮我们说出它的真正价值方向。我们必须指出它显示了一种对文化的理解:毁灭的景象必将是我们时代灾难状况的象征。因为,方舟是一种原型母题,与希腊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为同一语义方向;而“蛋形”呢,则多少含有再生和复活的象征;胎儿拽着从气球

上吊下来的绳子,迎着光亮往上爬,此中含义不外是向上运动的象征。鲁道夫·豪斯勒充满了现代人的焦虑感。

如果我们不解这些呢?那我们将永远只能由外形作描述,叙述永远不能深入。

艺术是多义的,文学也是如此,因此,要专心致志地倾听我们人蕴藏其中的多面心智,而后,将这种体味传达出去。

同样值得指出的是:“一切艺术都是对远古的、朦胧的东西的回忆,艺术家心中的片断始终是同这些东西须臾不离的。”

要理解现实,我们又必须将心神远溯其历史进程。例如,当我们着手写作有关《小街》的文艺报道时,应了解它在有关“**********”的影片群中的特殊地位。这就将一个大的背景引了出来。

这里需要由深刻而艺术的大背景的安排,巧妙点化置于前台的主体的价值。

在另外一些时候,我们会碰到相对晦涩或不为一般人理解的概念,诸如“新现实主义”、“第五代电影”、“行动艺术”、“视野艺术”。这些概念在报道中是必要的。或许我们自己可以明白理解这些概念,但是读者却并不一定了解。这种情况给我们提出的任务与启示是:“概念等同于一套相应的操作。”②②要以巧妙的处理解决它。例如当我们描写一个艺术家在自己身上乱涂乱

抹这种表现行为时,我们可能会点示这是身体艺术,而我们应当继续为读者指出的是,这种艺术方式的理论前提是艺术家本人应当同时是“他创作的主体和物质对象”,也就是说他应当构成

“一个封闭的系统”。这样一来,这种行为的意义不言自明,至少可以简化文字,交代并引发相应的体验。

6.艺术性地描述、烘托

文艺报道也得有色彩。例如《辽宁日报》王哗所写的《点燃起青年心中的火种——访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开头写道:

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久居异国声名赫赫的专家、学者,只觉得她是一位学识渊博可亲可敬的师长。她站在讲台前,是那样朴实、端庄,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不时还抑扬顿挫、传神地吟诵出宋代大词家们的神来之句,边解释,边板书,用投影仪投向天幕。她不带讲稿,凭惊人的记忆,滔滔不绝地讲着。我真不忍离席,可我实在无法安坐,因为我有采访任务在身,对这位加拿大籍的叶嘉莹教授我还一无所知。我只好约了代表中华诗词学会陪同叶先生来讲学的马英林先生,请他给我介绍一二。

以自然口吻外加心理感受、气氛描摹等手法将人物写得活化入神。

女记者郭玲春更是如此着写作、巧妙着结构。《对等的、同志式的诗歌讨论会在京举行》以“很少听说开会而没有确定性的议题……”开头,引人思索;《行家们论崔嵬艺术评论界谈王朔作品》以新旧艺术家、作者并置结构巧思运笔,灵智点化而写成佳作。

文艺报道的世界同样亦很精彩,在文艺世界里,我们同样能发现笼罩在世界之上的残酷与温情,看出一种不由自主的、神秘的力量。而后,大步走向无限的心际与天际,透亮这世界。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历史悠久的朝鲜,近代饱经磨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成为大国政治的抵押品。朝鲜问题起源于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尽管“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美国仍插足朝鲜,因为它希望“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美军参谋在地图上的随手一划,制造了三八线,人为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雅尔塔格局,东西两大集团的对抗格局在远东形成。处于夹缝中的朝鲜半岛风雨欲来,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多年的流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河山,抒发自己的郁闷的心绪。但同时他也绘制了一幅幅祖国山川的瑰丽的风景画:广大的乡村,浩瀚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静静的顿河,雄奇的高加索群山,自由喧腾的大海,南方迷人的夜晚,北方漫天的风雪……在它的作品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无怪当时就有人说,读了普希盘的诗,俄罗斯人的压抑的感情仿佛才得到了解放,俄罗斯人仿佛从普希金的诗中才以识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认识了祖国的美。这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 我不是孬兵

    我不是孬兵

    我本想随便当几年兵,然后退伍过个平淡生活的,可是在军营没人瞧得起我,说我是孬兵。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我这个孬兵最后却成了……
  • 许你三生三世,三千年

    许你三生三世,三千年

    她,青紫双煞中的代号“紫”,为救好姐妹身陷火海,死无葬身之地。她是惊才艳艳,却又懦弱胆小的狐族六公主。当前者成为后者,当杀手穿越成公主,哼,本该属于她的,她会一一夺回。储君之位?王位?她都要了!天劫因祸得福,她见到了孤寂的他。也因他,她又因福得祸,成魔、身死、三生三世的三千年轮回。三千年后,他们又能否守得住最初的爱情,能否守住他们想要守住的一切……
  • 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说不完的红楼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 青玉砚台

    青玉砚台

    【凡人流】漫漫修仙之路,即使是天资最为卓绝之辈,也无法逃脱寿元的枷锁。当境界提升所延长的寿命几乎可以忽视,当服食丹药所增添的寿元仅仅聊胜于无,修仙者将以何种手段苟延残喘,只为了争取那一线踏上长生之路的机缘?
  • 一万年后遇见你

    一万年后遇见你

    一场意外,让她从古代穿越到了一万年以后的未来。她有倾国倾城之美貌,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姐头,打架狂,路痴……她是怎样的身世,在这异世界有怎样的故事?一万年后遇见你,一切都有了答案……
  • 巧遇死神

    巧遇死神

    一名作者,被自己书中的主角,给带到了另一个以书为力量的世界,看他如何用自己的书,闯出一片天
  • 梦游日记

    梦游日记

    他是一个英俊帅气性格古怪的青年,因为贫穷讨不上老婆,初恋的离去,钱财又不沾边,无意中他的一次梦游,一个奇怪的女子改变了他的命运。
  • 琼栩修魔传

    琼栩修魔传

    魔道亦人道,修魔亦修身。世间总有许多无奈的选择,是非敌我,儿女情长,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是杀是留,谁能在这黑暗的魔域中生存下去?谁能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他便是最终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