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6600000047

第47章 新闻特写的写作(1)

第一节 理解特写

新闻工作者除了写好消息以外,它同时必须学会写作富于魅力的特写,虽然写特写比写消息更加困难。

朱尔斯·洛在他的工作经验报告中为我们区别过消息与特写的差异:

消息性报道是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特写则告诉读者那里的情况可能会怎样。消息性报道讲的是一个人说了些什么;特写讲的是什么样的人说了这些话。消息性报道告诉人们的是形势的状况;特写告诉人们的是这种形势的由来。

林赛·雷维尔、科林·罗德里克则形象地以“表层淘金”和“挖掘金矿”分别来比喻新闻和特写。在他们看来,虽然都是在进行着信息传递工作,但是“他们从不同的距离对事件进行报道。新闻记者追风逐电,一挥而就;特稿记者则琢磨再三,面面俱到。他有更多的版面和时间,不足之处是文章缺乏时效性,必须以深人探讨,细节描写,剖解辨析,措辞巧妙,文笔优美来加以弥补。”

它们帮助我们认清道路。因为在创造的过程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了解清楚,猛力推进,做个主人翁,便是茫无了解,即或了解而不彻底,结果乃徘徊、分歧、失意,而流为盲目之牺牲品。

这些人想要证明,特写是个性的表现和显示,写作的出发点仍然是受众的人性渴念及其复杂性。并且,特写应该向读者提供与新闻消息相比较更为艺术的服务,它应该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美妙、动人。

“变幻莫测”的人性要求这一切,这也是1975年由丹尼尔.威廉森出版的《特写写作技巧》一书所要说明的问题。在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献中,特写被认为来自于人性,来自于想象、意象、感觉、意见、论争、超越,来自于反压抑。它的灵魂可以被描绘成:说一切民主的琐事,它们也是人类迷失方向或修正自己立场的机会。这位专家写道:

特写是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

特写在努力用语言表达着消息现在还无法表达的东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特写追寻着它自己的长期效果,它包含着决心从事社会改造工作的毅力,拥有一种艺术批判的特性,并以自身为人类找到了“诗学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调和的公式:特写在一切的现象采撷中倾诉人类心声,面对当前既定的事实,特写提醒人们注意那些理所当然但没有实现的事。特写是自由的,这不是说它可以随意编造、臆想,而是说它不受时间的严格限制,并且,表现将来也有可能。它以生活来批判“过多的乌托邦”,它使萎缩得徒有其表的批评的潜力获得复苏。它不是干巴巴地、生硬地明确表态,而是犹如孔雀开屏展现新闻各种吸引读者的力量。特写仿如小品,它用此来总结与表示诊断,使读者对它的随笔情调在情绪上做好准备。它从告示牌、动物园、街头巷尾借用标题,把一切语言口语化、形象化。讲大话虽然能暂时吸引读者,但从长期来说一定会使读者感到失望;讲空话能唬人,但不得人心;讲硬性消息因素能让读者欢呼,但不能通透体验……特写就这样地进入“生活文本”“经验描述”的思维状态,并区别于其他一切。

1.创作性

特写允许它的创造者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除凭空虚构之外。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描述的角度,由它引我们与读者共舞一事。我们也可在标题、开端、正文、结尾的任何一部分进行富于诗性的描述;也可以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中的任何一种来写作,例如在《南京的劫难》一特写中,《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的记者以“‘地狱般的四无’一一只有这句话,才能确切地形容南京遭到围攻和占领时的惨状”开始引导人们进入一部历史惨剧中,而以“我”“我看见”作为进行叙述的人称,使文章更富实感;可以在事实中加强氛围的力量,由气氛来把握自然社会的秘密;也可以由故事来表达一种向往,希望脱离冷酷的、人已经僵化的世界,脱逃寂寞的威胁,例如我在前面章节中引述的有关守桥人约翰·多尔顿的故事。

新闻特写更巧妙地拥有意象之力量。在每一个佳作中,画面的组接都惹人注目。例如,纽伦堡国际法庭处死战犯,合众社记者金斯波里·史密斯由“死刑在纽伦堡城监狱里的小健身房执行,其内部颇像一个谷仓。执行死刑时有电灯照明”、“今天一共动用了两台绞架。走上绞架,要通过十三个台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十名战犯都摆出无所畏惧的样子。他们中有的态度激烈,有的听天由命,有的祈求上苍宽恕”等来汇聚场景的色彩力。所有这些都非单独存在着,而是把它们的图像纳入作为隐喻表象的人类空间中。通过这样的结合就形成了构成这篇文章的结构原则的深层含义。

另一段例子更为明显:“脾气暴躁的土拨鼠先生用充满敌意的目光瞪着一只只伸进它那蓬松皮毛里的小手,而对身旁一群孩子发出的快活笑声充耳不闻。”组接自然、风趣,每一语均含有“拯救”之意,都在发挥着超出它们本身的能量。它充分地实现了文字经济学的原则。

特写的创作性表现当然不止这些。它可以由任何一方面表现出来。

理解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特写不仅顾及创造性地发现细节、放大细节;还要念及直觉的体味,有允许模糊性的一面。它要求想象力不被腐蚀,而后自由地创造。

2.趣味性

特写在有些地方被称之为趣味性报道。它应能由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某种呼应。它寻求包含着各种紧张的、有戏剧性的情景。成功的特写新闻能让人心思活跃,津津有味,究其因不外:包含着为人们关注的细节或现场情景;对其中涉及的抽象而复杂的事物予以形象比喻;写作上穿插灵活,少用臃肿冗长语句。

写奇人奇事者如新华社1993年所发《小矮人舞星杨冬秋》,其开头即云:“常道,不怪不成才。身材特矮、其貌不扬的迪斯科超级舞星杨冬秋,就是一个‘怪中奇才’。”“这位25岁的小矮人出生于湖南长沙,父母、哥哥和姐姐都是正常人,只有他和他的孪生兄弟杨冬梅,是一对身高不足一米的侏儒。”因其“超常性”而普遍惹人注目,颇有人情味。

写某种有趣发明的如德国《星期日图片报》1993年1月24日刊登的关于“会说话的轮椅”的特写。

特写的趣味性特色可以由多种角度来实行,例如行文的张弛、节奏的变化、幽默语言的使用等。这一特性使特写成为一种对单调的、模式化报道的突破。

记住,世界上有许多相近的硬新闻,因为新闻性质所限使它们在快捷的要求中面目近于相似:结构、格式、行文。但没有特写是一样的,每一篇成功的特写都有其特有的风貌。

3.耐压性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新闻界面临的困境的话,那可能就是:报人的生命只有24小时或者更短些,这曾令三十年代在中国报坛上风云一时的张季鸾心生悲凉。在24小时中,新闻的所有因素都要变成历史。特写文章没有这些困扰,在传播业中,它往往是应急的秘密武器,因为它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它的价值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减色之虑。在讨论这一点时,丹尼尔·威廉森索性用了“无时间性”来说明。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明的是,耐压性同时主要包含着由人类的日常生存角度来寻找并进入其中的特色,比如普通守桥人的孤独,普通莫斯科市民在政治改革中的复杂心绪……这符合历史的实际构成,也深测到了最基本的一层,不论何处,人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人类本身这一原理是不会变的,光阴的逝去只会使那些肤浅的表象消失,却可使人性的平凡、伟大显出不灭的光华。记住,把握人性,是特写的一份荣耀。

4,素材的普遍性

特写指向人性一点使它具备素材普泛存在的特色,俯拾即是一词所形容的事实同样适合于它。丹尼尔·威廉森指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好的特写素材。”实践能证明他是对的。

特写已经成为一种颇具风姿的新闻表现形式,它要求人们能充分理解它如何在新闻王国里以自由身份组接世界与心灵。

第二节 开掘特写题材

丹尼尔·威廉森这样叙说这一问题:记者有别人不具备的优越性,他有采写自由,有社会在法律、舆论、人道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因此:

只要你稍稍具有一点想象力,你就会发现:寻找特写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睁大眼睛,观察你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有无限多的题目可以去写,你一辈子也写不完。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好的特写素材。②

朱利安·哈瑞斯等人则指出,特写题材就蕴藏在当日新闻中,新领导人的任命、大楼被炸、批准建设新图书馆、一次谋杀、飞机失事、航天项目,都可以写成特写。他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特写题材:

1.不平常的情况。奇怪的事、反常现象、巧合、特殊人物,等等。

2.平常的事情。众人熟悉的人物、场所、事情;里程碑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例如可以写市政厅外面街角那个卖报的残疾青年……

3.带有戏剧性的情景。突然变富的暴发户、大笔奖金的获得者、被遗弃的婴儿、英勇抢险行为或震撼人心的险情、倒霉的事情、与野兽搏斗的英雄、受迫害的人,等等。

4.指导性的文章。关于麻烦事、食谱、健康、礼节、集邮、花卉栽培、木工技术以及对其他各种各样事情的建议——以及对公民投票的建议。

5.信息。统计数字、各种分析、各类纪录、历史综述、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情况的类比和对照、人物传记等等。

看来事实的确很清楚,特写在时间上无限制,在篇幅上亦无限制,在题材上更无任何的约束,生活有多丰富,特写的题材领域就有多宽广。这里无禁区,可以大有作为。

但是,自己的好运得自己造,发现才是一切。

你可以在过桥的时候发现桥边的小棚子里孤零零住着一个人,经过辨析,你已经有了一个上好的题材,于是有了一篇有关本市最孤独的工作的特写:

约翰·多尔顿干的工作是本市最孤独的。

每天,成百上千的人从多尔顿的身边走过,但是谁也不和他打招呼,甚至也不同他招手致意。

六十四岁的多尔顿住在第九街八零一号,孑然一身地看管吊桥已有四十多年了。

“要不是桥被吊起来,谁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存在。”多尔顿忧郁地笑了笑说,“当人们在桥头等着水上的笨家伙通过时,他们有时会不耐烦地按喇叭,甚至还会骂起来。”

“工作倒不坏,只不过感到孤独罢了。”

你可以在新年之际访问仍然在忙碌的汽车司机,或者了解他们的妻子、父母,描述他们的心境、工作感受,及其所能说出的典型意味的趣事:

你也可以去写一个名叫张三的年轻巡警最忙碌的一天:他忙着骑自行车去送饭给一位老人;他忙着接送他的女儿;他去制止一场斗殴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第二次去医院,因为他又在制止一次超车事件中被自行车弄破了手臂;他又去处理一桩案子:他自己的车子被盗……

你也可以去写“今天,北京的龙穿上了冰鞋”,写1980年1月13日的北京北海公园冰封的湖面上,有各种身份的溜冰爱好者在做精彩的表演。

你可去写《中国向******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写人们自发地停止工作、行走,默哀三分钟,“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写“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写“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嚎,保持完全的尊严”。

你也可以去写在战场上牺牲的越南士兵的葬礼。例如《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记者拉利·格林就这么做过:

涅思和,南越电——潘瓦利星期天结束了他的军事训练,星期一便投身战场,星期二就被打死,星期六这一天下葬。

潘瓦利今年22岁,结婚七个月,入伍前是西贡码头上的搬运工。

与他同一天下葬的还有许多死者。这里的国家军人公墓不断有人下葬,他们是些没有显赫的军衔的下层军人。

参加葬礼的有潘瓦利的妻子、父母和姐姐。

女眷们连续几个小时痛哭不止,她们咒骂政府派潘瓦利去打仗,乞求上苍让死者复生。

“当官的在屋里躲着,出门就坐车,却逼着我丈夫去送死。”他的19岁的寡妇叫着,压过了别的送葬者的哀悼声,“那些老家伙们不死,可让年轻人去送命。”

这家人很穷,是佛教徒。几年来,他们在国内转来转去,想躲避打仗。

“儿子,我的儿子,我来看你了。你过去总是和我在一起,为什么现在不带我一起走?”他的母亲哭着说。

一名负责丧葬的士兵走过来抬起棺材,放到一辆漆成黑色、吱吱作响的军用卡车上。一支短短的队伍陪伴着卡车,穿过新坟遍布的原野。

这是悼念亡者的最后时刻了,母亲和妻子扑向盖着旗帜的棺材。

掘墓人开始向棺材上埋土。那辆黑色卡车又开来了,带来了另一具尸体。未掩埋的坟坑被抛在后面,被太阳烘烤着。

“我的丈夫,我的丈夫,他们杀死了我的丈夫。”他的妻子叫着。

潘瓦利是3月29日北越军队发起新的攻势以后,在战场上被打死的8,OOO多名南越士兵中的一个。

但是,现在这里还有25,000多个坟坑等待着更多的尸体。

你可以去报道几个在房间里养小鳄鱼的男青年。

你也可以报道个人嗜好,例如某人积习成瘾,每天要买一本书才能心意释然,否则,寝食难安。

同类推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热门推荐
  • 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

    我们是一群黑夜中行走的影子,我们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唯有现在,我们生死相依,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记录了我们曾经拥有的岁月,记录了我们逐渐淡忘的过去,我们的过去,都在书中,我们的未来,都在书中,我们的现在却在迷茫中前行
  • 帝宫神话

    帝宫神话

    一个万古前封印到现在的他,一个曾经的传奇,一个不灭的神话,万世的羁绊!“终有一天,我会回来!“不被上天认可,那么我变逆天而活,我迟早要用这双手撕裂这片天!
  • 废柴逆天:摸金女帝

    废柴逆天:摸金女帝

    本是二十一世纪摸金灵媒,专与死人谈买卖,一朝重生竟成一枚小废柴。她池茶荼如此牛人怎会甘愿当一个废柴?拼爹妈?抱歉她没妈只有两个天下无敌的爹!拼技术?抱歉她的偷术出神入化,分分钟把你内裤都偷走!拼伙伴?抱歉她的弟兄们甘愿为她抛头颅洒热血!拼爱人?真是太抱歉了!她家那只独一无二,容貌独一,能力独一!半句不服,憋着,憋不了就打到你服!
  • 人类神秘现象大揭秘

    人类神秘现象大揭秘

    本书《人类神秘现象大揭秘》将展现出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更会令读者耳目一新。它描述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和富有意义的神秘现象,在人类、超自然、外星人、宇宙、史前文明、野人、奇人、地理、动植物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神奇、新颖而极具想象力的内容,让读者从各个层面更好地了解仍然神秘的人类现象,增加读者探讨、解读神秘现象的兴趣和信心。
  • 地球美图大观

    地球美图大观

    本书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地球内部构造、地球表层、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旋转、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资源等内容。
  • 贪臣

    贪臣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的失足,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宁海县一名知县——贪官知县。没背景,没靠山,这倒不成问题,既然继承了这贪官的路,没法子改变,何不就此走下去。贪点小钱,打发一下上面的人,怎么着也得保住这顶乌纱帽,然后顺道培养一点属于自己的势力,在这大千世界中,方能干出一番丰功伟绩来。打倭寇,制皇子,平定西北叛乱,勇斗莫卧儿帝国勇士,一步步,逐渐走向辉煌!
  •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碰到很多的不公正,遭遇很多的挫折,我们很容易变得浮躁。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人生从此蒙上浮躁的阴影,我们的翅膀不应该因此而折断,这个时候我们所应当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解决那些让我们变得浮躁的困惑,从而找回淡泊与宁静。
  • 撩情蛇爱:蛇王别使坏

    撩情蛇爱:蛇王别使坏

    自从捡了一个帅到人神共愤的白痴回家以后,她每天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夜夜春宵,更恐怖的是,跟她缠绵的竟然是那个白痴?!再瞪大眼睛,白痴变成了一条银色的巨蛇盘旋在她的身上。“哇啊——蛇!”她尖叫着从梦中惊醒。然而,另一波的刺激接踵而来,她房间里活生生地盘旋着一条银色的巨蛇,蛇身闪烁着银光,蛇头正对着她吐着信子。“救命啊——”银蛇一甩头,发出慵懒的声音:“救命?嗤!刚才不是还很享受我的服侍吗?”听到蛇在说话,某女彻底晕了过去。“女人,你晕过去我更加能自得其乐。”某蛇邪气地笑着……
  • 傲世登仙

    傲世登仙

    世事飘渺,空古悠悠,逍遥万里却寂寥;问天地苍茫,仙路何方?又有谁堪携手天涯!时光匆匆飞逝,青丝转头白发,生死几人勘透?纵是王侯霸业、娇羞容颜,到头不过黄土封尘、骷髅红粉!试问万丈红尘,不死长生几人得?杨帆踏着修行的漫漫长道,揭开一个又一个的上古谜团;追寻着仙的足迹,踏上无上仙途!只愿仗剑天涯驰骋,携手佳人万里遨行!
  • 穿越位面之抢夺系统

    穿越位面之抢夺系统

    我不想贫庸!我想改变自己!“正在绑定宿主!”穿越开启!火影世界,开始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