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8000000009

第9章 决策是怎样形成的(1)

一、决策的过程

任何决策都包含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连接起来也就构成了决策的基本程序,即确定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权重、拟定备选方案、方案评估选择和决策执行评估。

(一)理想化的决策程序

1.问题的确定与分析

任何决策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对问题本身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筛选问题,排除非决策问题,对决策问题的主次进行辨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就可以找到最关键、最迫切、最紧要的问题。而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问题涉及的广度、深度、走势等进行分析,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

2.确定决策目标及权重

决策除了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决策结果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考虑如何实现公平和公正。目标确定后,决策者必须根据目标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标准,哪些因素与实现目标相关,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更重要,哪些具有优先权。

3.拟定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就是以决策目标为导向,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性方案。一般来讲,备选方案应该有多套。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选择称之为“霍布森选择”,不属于决策范畴。决策方案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不同方案之间一定要有互斥性,这样才便于进行方案选择。任何一个方案的设计,基本上都遵循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勾画轮廓,抛开细节的束缚,从全局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敞开思路。二是轮廓加工,使之具体化,把所有细节因素都考虑进去使之具备可行性,如果感觉轮廓设计本身不合理,可以推翻轮廓重新开始。

4.方案评估与选择

选择最佳方案的前提必须对所有拟定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可以从决策与目标的相符程度、成本效益、风险性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的评估可以称为“预评估”,方案必须基于预评估结果的综合,而不是单纯从某一角度出发进行选择。完美无缺的方案是没有的,往往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之后所得出的结果既非预先所料,又非事后评估的“最佳”方案。

5.决策执行和评估

决策执行作为一项具体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统一指挥、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施标准、严格的检查监督程序。即便如此,决策在最终执行过程中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主要由于决策制定与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引发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都将对决策能否顺利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协调机构及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化解冲突与矛盾,对原有决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把新出现的且事先没有预料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保证决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决策执行并非决策过程的终了,决策评估既是上一轮决策程序的重要组成,又是下一轮决策程序的开始,这个时候的评估又称为“回馈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决策执行的效果,即决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与决策目标之间所发生的偏差。作为单一决策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所得出的结论将成为新一轮决策的参考资料。

以上表述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实际上,真正在决策过程中,很难分清某一个环节与下一个环节的界线。

(二)决策的实际过程是这样的

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分为启动、运行和终结三个步骤。赫伯特·西蒙用象棋棋手对弈的过程形象地概括了决策的三个步骤:(1)走法生成器,对所要考虑的连续走法进行选择;(2)评价器,决定每一连续走法的优劣程度;(3)终止法则,决定何时终止搜索、选定走法。为了使这三个部分形成一个联动机制,首先必须对棋盘上所有的棋子进行评价、计分,给每个棋子设一个约定值(例如:卒=1分,马、象=3分……),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并判明各种走法的得失权重。其次,必须有一个触发机制,与终止法则相配套,当一个行为达到接近最佳状态的边界时,立刻反弹回来,转向进入下一轮决策方案选择。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最佳状态的边界”?实际上这跟决策者因为什么原因作出决策密切相关。

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导向型和答案导向型两种。同时,决策的过程又是一个权力博弈的过程,组织中各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相互冲突,最终达成妥协。从决策链上一决策到下一决策前后继起的关系看,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解释的过程。

1.问题导向型决策

决策多数时候是由“问题”引发的:当社会失业率增加时,就业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案会成为决策注意力的焦点;当治安问题突出,黑恶势力成为焦点时,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犯罪又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这种问题导向型决策又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式决策,通常表现为非连续、跳跃式的过程——决策行为的启动、调整完全取决于“满意度”的设置点。当“不满意”状态出现或达到一定临界点时,组织便会启动搜索机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当达到“满意度”的基本要求之后,决策行为便会暂告中止。有的情况下,“满意度”的设置是量变到质变积累的结果;而另一些情况下,“满意度”设置是以某一个时间点为原则—一年或两年,或者行政首长任期内即告行为终结。

“二战”中,美国正式宣布参战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此前,日本对美原油供应制裁已经表现出了极度不满。各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在积极备战并预期与德、意两国达成战略协约。而当时美国政府及情报部门始终没有对日“不满意”的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积极应对。“911”事件爆发,表面看来是一个突发性事件,然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事后披露大量事实表明,早在基地组织发动自杀式攻击之前,各种隐患已经全面显现,只是由于决策者注意力偏向等原因,忽视了各种信息,未能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目标注意力偏好是影响决策的深层原因。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马奇(James March)指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组织的目标和注意力分配往往左右决策的方向。一段时间,组织对某一类问题的关注度较高,会加大发现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在该领域作出决策的概率和效率,而对另一领域关注程度的减少则会降低在该领域作出决策的概率。

时间压力是影响问题导向决策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充裕,决策酝酿的程序通常更加复杂。而如果只允许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决策行为来不及充分酝酿,依赖决策者主观判断和直觉的程度会更大。如果决策涉及宏观问题,酝酿的过程一般会很长;而如果仅发生短期、局部效应的话,决策时间往往会缩短。

2.答案导向决策

所谓“答案导向”是指组织有意识地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或者转变认识角度、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导向决策”带有理性设计的色彩,但并非所有答案导向都是理性或者科学的。答案导向决策往往受体制机制影响较为明显。首先,它与制度环境有着密切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度学派”提出“模仿机制”概念,认为组织会“盲目地”采取很多措施制造“答案”,“带着问题”启动决策行为。其次,它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同一制度环境下的组织,基本结构设置往往趋同,进而使得决策行为模式也基本近似。此外,组织以往的决策经验也会影响答案导向型决策的科学程度。

问题导向的决策与答案导向的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前者是“救火式”,后者则是“未雨绸缪”式。前者可能由某一过程当中的具体问题引发,后者则可能是与该过程毫无关联的制度、环境因素的产物。前者与组织目标、注意力偏好、时间压力关系密切,后者则与组织制度、结构、环境等因素关系紧密。

3.权力博弈决策

组织决策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过程。也就是说,组织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权力博弈过程,是一个对利益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从“利益”存在的形式来看,其包括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三种。单纯的个人利益主张如果不借助公权力,常常容易被其它利益形式所掩盖,或者在与其它利益的竞争中被忽视。群体利益如果没有经过外在整合,也会处于松散状态,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和执行力。公共利益是集体内全部(或绝大多数)成员的一致利益,也是绝大多数决策的目标指向。从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到公共利益的整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利益的复杂性以及地域、人口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极少出现利益沿着个体、群体,再到公共或者国家利益流水线式的整合过程,而往往是一个由相互冲突,相互妥协,一方或多方折衷占据主流的过程。

权力博弈过程表现为决策信息的获取和占有。信息对于决策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影响,特定的信息占有可能意味着特定的利益获得。在政治领域,政策信息占有上的差异常常意味着权力的大小;在经济领域,信息的独享可能带来财产上的获利;而在社会领域,知晓别人所不知的信息也常常是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标志。

权力博弈的过程又表现为成本计算。组织的成员通过分析自身在利益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结合各种外部制约条件,逐步确定在决策博弈中的行为取向。美国经济学家罗伊·拉德纳(Roy Radner)曾指出:“如果博弈者的目标不是追求最优的报偿,而仅仅是满意水平的报偿,那么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就是合理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组织在权力博弈的过程中,总是在追求理想的最佳结果,而决策结果的达成,往往是博弈一方或几方最终妥协的结果。也就是说,权力博弈最终往往是以牺牲一方或几方利益达成的方案。实力强大的利益集团有着突出的自我利益的整合、表达和追求能力,通过政治参与,掌控话语权,强调本群体利益在公共利益中的地位,影响公共利益构成的表面形态。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或约束,组织其他成员很有可能会在强势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屈从。有效的约束主要来自于明确的政治制度,如成文的宪法和法律,同时民主、自由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作用。

通常意义上讲,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不会完全一致或者绝对冲突,而是部分一致、部分矛盾。因此,组织成员之间的决策博弈行为很少会出现单纯的正和、零和或负和局面,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变和博弈形态。总体上看,决策博弈是发生在相同博弈主体间的重复博弈过程,随着博弈标的的变化,利益集团之间时而合作,时而竞争,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一个长期的平衡博弈关系状态,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共组织结构。

4.决策评价解释过程

理论上讲,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应该是中立的、明确无误的。但实际上,决策信息的选择不仅是策略性的,受政治利益支配的,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混沌理论指出,决策过程不仅信息的意义是模糊不清的,而且,由于组织目标常常是政治妥协的结果,因而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组织的注意力分配不同,参与决策的模式也是不确定的和变化的。因此,决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清晰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评价、解释,不断调整、改进的过程。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理解,由于组织内部利益多元化、决策面临环境复杂化,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更倾向于一种不断游说、说服、协调、平衡的过程。

这里,我们不妨把决策的评价与解释作为两个彼此分开,而又前后相继的行为来理解:“决策的评价过程”主要是针对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既包括对决策执行实际效果与决策目标之间偏差的评价,又包括对决策成本/效益的综合评价。“决策的解释过程”主要指组织在形成决策目标及择案规则的过程中,为保证内部基本利益指向一致,使组织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决策结果的执行,而对决策问题内容及相关因素进行说明、修正的过程。

就单一决策行为来讲,评价往往意味着一个决策行为的终结,而决策解释则往往意味着一个决策行为的开始。当然,并非所有的决策行为都必须经过决策评价、解释过程,很多常规性、经验型的决策往往跃过或忽略评价、解释过程,而直接进入择案、实施环节,但对于一个复杂、完整的决策行为而言,评价与解释的过程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的保障,形式取代内容的趋势日益明显。实际上,决策的评价与解释是真正体现各种利益集团根本诉求的过程,也是协调各种利益集团达成基本一致的决策目标的过程,更是一个组织为发展赢得空间和环境的过程。

同类推荐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 20年后,中国和世界

    20年后,中国和世界

    本书既不是一部未来主义著作,也不是一本科幻小说。它是预测、分析和展望未来的产物。我们将朝着新世界迈进,更好地理解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将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做出预测,以确保能成功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和改进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
热门推荐
  • 通灵蝴蝶传奇

    通灵蝴蝶传奇

    蝴蝶轻轻挥动下翅膀,就会引发席卷世界的风暴。一个末流的修真门派,一个默默无闻的天才少年,不知不觉间卷入惊天的阴谋,迎来宇宙未来的转折点。危机当头,谁能舍生忘死,大义无私?关键时刻,看我热血男儿血染乾坤,笑傲苍穹。
  • TFBOYS王俊凯之因为遇见你

    TFBOYS王俊凯之因为遇见你

    喜欢他,是爱情,遇见他,是意外,离开他,是天意,在遇他,是喜悦
  • 二十四史-三国志

    二十四史-三国志

    作者陈寿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如义薄云天的关羽、胆量非凡的赵云、刚真勇猛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才化,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面历历在目。
  • 子长县军事志(公元前627年—公元2005年)

    子长县军事志(公元前627年—公元2005年)

    本书分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兵事战役中央红军在瓦窑堡的军事活动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从武装等11章。
  • 希瑾

    希瑾

    一朝穿越,力求平凡度日,在古代种种田,找找美男,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细水长流~
  • 美人猎情

    美人猎情

    以傲雪之名指剑朝野,用金戈之笔书写一片狼烟。金戈铁马间,只盼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宫闱囚笼里,只有锦衣玉食步步惊心。犹记歌里繁华梦里烟花,铁血的背后只剩满目疮痍。拂手间,云起云灭,覆手间,沧海桑田。荣登九五才知,浮云唾手可得,而如花美眷,终难相伴。
  • 你笑不笑都倾城

    你笑不笑都倾城

    赵子墨有一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老鼠见了都发呆的脸,但是,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三位舍友忍不住蹲在墙角画圈圈默念:赵子墨浪费了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赵子墨浪费了一张倾国倾城的脸……顾城歌素来清傲,对女生尤其淡漠疏离,从来不招惹这群生物,但是,这个不打一声招呼就拿着DV闯进宿舍拍到他私密的女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银白的阿鲁比昂

    银白的阿鲁比昂

    白,既代表了开始。白,也代表了终结...当神话于神话之间没有了隔阂当历史不会在命运安排的轨道上前行当人们已经开始谱写神话的时......那些人的名字叫——超越者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自古以来,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
  • 跳绳鬼

    跳绳鬼

    “好可怕,难怪跳绳都会不见。不过,跳绳鬼长怎样?我怎么都没看过?”妹妹露出天真的眼神,十分可爱。“他长得像老爸一样,肚子很大又秃头,常常都穿着内裤到处乱跑。不过虽然他很爱吃跳绳毕竟也算是鬼,所以他不想让你看到的时候可以隐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