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0400000006

第6章 中国历史文化(5)

2.古代农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农书距今已有2000多年。《中国古农书评介》说:“目前已经查出的这近四百种农书中,有真实材料可核对的现存书共计三百二十九种。”中国早期古农书以生产谷物、蔬菜、油料、纤维和某些特种作物(如茶叶、染料、药材)、果树、蚕桑、畜牧、材木、花卉等为主题的“整体农书”占大多数。它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变成为三个类型:一是“农家月令书”,创始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它将一年十二个月必须进行的农业生产操作事项,按时令缓急,依次安排。这类书因着重于时间计划,对农作物生产过程没有作系统的连续叙述,技术性知识显得分散些。二是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为代表,着重于各项技术知识的系统记录,叙述了各种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的耕作、选育、保护和畜牧、养鱼等广义农业的各部门之外,还有农产品加工、保藏、酿造、烹调、织染、日用品保管,乃至制造笔墨、化妆品等,可谓是“百科知识”的汇总。另外,《农政全书》也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作者徐光启是17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农学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农政全书》以全国农业生产为讨论对象,率先介绍了西洋科学,如“泰西水法”,还提倡种植甘薯等外来引进作物,打破风土不宜说。另外,在此以前的农书大都为纯技术性的,而此书重点在于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安全的政治措施,抓住了屯垦立军、水利兴农和备荒救荒三项基本农政,对日本农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距离此书第一次刻印后不到六十年就传入了日本。第三类是综合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将各种技术约略地集中在某一个时令中,而将上两类书中的丛辰(即所谓“选日子”、“看日期”、“择吉”等迷信的旧名称)、占卜、祈禳、厌胜等迷信事项扩大加重到占压倒的优势。这类书一向称之为“通书”,现存以唐末韩鄂的《四时纂要》为最早。除上述三类专业农书外,到明、清时还出现了救荒和治蝗的专书。

3.水利工程

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达到富国强兵目的,水利事业备受重视,大型渠系建设迅速兴起。魏国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漳水十二渠,为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自西汉以下数百年间,本地区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公元前3世纪,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至今历时2000多年而不废,效益有增无减。都江堰建于岷江冲积扇地形上,为无坝引水渠系。渠道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整个工程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构思巧妙,管理运用科学,施工维修经济,为中国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工程。建成后,四川平原遂“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关中平原上的郑国渠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渠系工程,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300余里,计划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除了上述灌溉渠系工程外,陂塘、塘浦圩田、海塘、井灌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4.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称之为“田器”、“农器”和“农具”。制造农具的原料最早是石、骨、蚌、角等。春秋战国之际,先后出现了生铁冶铸、炼钢和生铁柔化三项技术,使铁器成为更富有广阔前途的锐利工具,加快了铁农具代替木、石、青铜制农具的历史进程,使农业生产关系、土地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农具按功用来看,耕翻平整土地的工具有耒耜、西汉的耦犁、唐代改进的曲辕犁和宋代发明的踏犁和犁刀;播种最重要的创造发明是西汉时期的耧车;收获工具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石制或蚌壳制的割取谷物穗子及蒿秆的铚与镰,后来陆续出现了拨镰、艾、翳镰、推镰、钩镰等收获农具。取水设备这方面,中国古代有过不少灵巧的发明。人们熟悉的水车,也叫“翻车”、“龙骨车”、“水蜈蚣”。它出现于东汉、三国之际,最初只用来浇灌园地,后来被水田区的农民广泛采用,将近2000年来,在生产上一直起着较大的作用。筒车,今天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是把一个大的转轮,周围系上许多竹筒或木筒,安置在水边,转轮一部分没在水中,水流激动转轮,轮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田地里。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创造发明非常巧妙,高效而又实用。

二、中国古代天文历算成就

1.天文历法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历法,当然,古代天文学还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如中国古代特有的、精良的天文仪器的设计与制造,关于宇宙理论的探讨以及对一系列天象特别是奇异天象的长期系统的观测与记录等,它们与历法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

在古代,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对星辰出没、日月运动的观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与这些需要密切相关的年、月、日等时间长度的概念,进而产生了初始的记录方法,如天干地支、年月日辰。

(1)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轮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形成干支纪法。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2)年月日辰

年的原始意义是庄稼收获一次,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一周为一年。古人测得365.25日为一个太阳年。以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如黄巾军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纪年还有用帝号和皇帝年号的方法:帝号纪年如“成王三年”、“平王元年”等,皇帝年号纪年如“开元三年”、“万历十五年”等。

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29.53日,叫一个月。有30日的大月,也有29日的小月,一年一般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古代纪月也用干支。由于12个月与12地支相等,因此每月的地支是可以固定的。如果以正月为地支寅,则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其余依次下推,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其前再配以天干,闰月不设独立的干支纪月,如今所说的“夏历”就是以正月为寅。月又分为三部分:十天为一旬,共三旬,即上、中、下旬。

古代以一昼夜为一日。纪日用干支在商代就实行了。因为两个月加起来是59天,所以用干支纪日可以依次下推,如正月初一是甲子,三月初一就是癸亥。古代将每月的第一日称做“朔”,将最后一日称做“晦”。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叫“望”(太阳和月亮此升彼落,东西相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每月初三叫“月出”,每月有“上弦”和“下弦”,即月亮弯如弓弦,上弦指初七、初八,下弦指二十二或二十三日。此外,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七月初七晚叫“七夕”。七月十五为“中元日”。八月十五为“中秋日”。九月初九为“重阳日”、“重九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一年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辰,也叫“时辰”。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每2小时为一个时辰,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3)古代历法与天文仪器

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诏令改定新历,从18家历法中选出八十一分律历为新定历法,即为太初历。其中,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的落下闳便是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亦是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了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太初历经西汉末年天文学家刘歆改造,遂成三统历(公元前7年),是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对后世历法影响深远。落下闳因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孟春正月为岁首,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后人尊称他为“春节老人”。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数学、地震学、地图学以及文学、绘画等领域均成绩卓著,还是天文仪器制造大师。他是新型的计时仪器——补偿式漏壶的发明者,还创制了我国古代第一台自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使他名闻遐迩,他在天文历法上亦堪称大家。463年他撰成大明历,内中多所创新,是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历法之一。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仪器制造、天文观测和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中成绩卓著,他与王恂等人共同编制的授时历则是我国古代历法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标志。

2.古代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同样极其辉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离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的结晶,这是任何其他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与此同时,中国发明了特有的计算工具和方法,即用“算筹”进行计算。“筹”是一些粗细、长短一样的小竹棍,也有用木或骨制成的,后来还有用铁等金属制作的。集战国和秦汉数学成就之大全的著名古算书《九章算术》不仅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编写体例,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数学体系,而且其数学水平处于当时世界的先进行列,其中一些成就还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南朝的祖冲之在三国曹魏著名数学家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求出了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远远地走在世界的前面。直至1000年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 Kashi)于公元1427年,法国数学家维叶特(Viete)于公元1540—1603年间,才求出更精确的数据。其他如隋代刘焯创立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唐代一行的“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王孝通的三次方程解法;宋元时期的解三次以上方程的方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联立一次同余式等,也都在世界上领先数百年之久。而在明代广泛使用的珠算盘,更是几百年来最先进的一种计算工具,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

    本书是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组织多所院校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而成的。根据物流运输业的特点,按照运输管理的专业分工,将全书分为运输管理基础、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组织管理、运输作业管理、运输商务管理、运输信息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运输相关法规共8章内容,对运输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运输作业及管理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本书每章前附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案例导人,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案例分析、实训几部分内容,以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运输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便于读者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求知力学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求知力学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美德:一束鲜花

    美德:一束鲜花

    张海君编著的《美德(一束鲜花)》是一本讲述关于美德的书。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让我们以《美德(一束鲜花)》为舟,泛舟漫游美德的海洋。该书将会使你看到人性的美,引导你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也是培养美好品质的必需品。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山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山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教育里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的教育,两者并不矛盾。而且优秀文学作品是学习民族语文的最好教材。前不久,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先生来复旦大学演讲和开座谈会时,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向他提问:在教外国人汉语的教材里,是否应该放人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马悦然先生迫不及待地高声回答:越早越好!越早越好!马悦然先生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他这么回答实在是出于经验之谈。因此,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整个人文教育,都应该是如马先生所说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杀手的冷艳老公

    重生之杀手的冷艳老公

    一觉醒来自己不在是自己,所有的过往都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新的人生就此开始………看杀手也是有春天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天龙墓

    九天龙墓

    暂停更新一段时间,资料收集的有点少,自我感觉吧,最多写到三四十万字,资料就可能会不够,而且,在这期间收集资料吧,可能会让文章平淡如水。当我下次更新的时候,请大家放心,会带给众多读者一个与众不同的感觉!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声明:本书不会太监,请大家放心收藏,现在虽然会断更一段时间,不过以后的更新,将会更加给力!
  • 穿越之侠女的天堂

    穿越之侠女的天堂

    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校花,但却因为一次意外,穿越时空。他,冷酷无情,却因为她而改变,他们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正是隐士的独特身份,促使形成了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隐士和社会、会山林和庙堂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纠集之中。隐逸往往很少是人终其一生的行为,很多人都在仕进和隐逸的路上进进出出。所有形态的隐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即把个人和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对立起来。隐士往往都是个体感很强和原则性强很的人,因为这种强烈的个体感,使得他们无法委曲求全地融入到他们所不愿意融入的世界中去,同时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很清楚自己和那些安于现有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人的不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孤独驱使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 驱雷掣电

    驱雷掣电

    我若不动,晴空万里,我若一动,雷霆万钧!同样的修炼,不一样的故事。
  • 九州风华乱之一世未央

    九州风华乱之一世未央

    一场诛灭九族的大火,使她重生回来。在这群雄逐鹿的九州大陆,她如同涅槃重生的凤凰,眸光含笑,一步一风华。阴谋丛生的一枚戒指,幻影重重的琉璃境地,以灵魂刻下的不灭诅咒,身无灵力的她,能否走下去?生活注定是一场相遇,不管是风流精致的月王,碧眸红伞的绝美男子还是无冕的西域之王,与她遇见,便随了一生的劫。
  • 戴上眼镜看世界

    戴上眼镜看世界

    妹子说:“我在老家等你”校花说:“我在学校等你”女匪说:“我在家里等你”我说:“一个都别放过...”
  • 三国之我乃天下霸主

    三国之我乃天下霸主

    华夏第一兵王因任务为国捐躯,却阴差阳错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历史上蔡邕的长子,蔡琰的哥哥。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的成为王者,让蛮夷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七日甜宠娇妻

    七日甜宠娇妻

    “把文件交出来!”不过是去了一趟波里沙漠,乔一夕怎么都没有想到竟然惹上了一个惹不起的男人。好不容易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是却被迫踏上了寻找文件的道路。“喂!封欧,我已经把文件的线索找出来了,你总可以放了我吧?”“放了你?这辈子的都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