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4100000001

第1章 演讲的界定

作为一种实用性言态表达艺术,演讲的基础理论问题很多,我们在此仅就其内涵、特征、分类和功能等问题进行扼要的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在此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建构和展开本书“敢讲——有讲——善讲”的主体结构体系,从而表达我们对演讲艺术规律的理解。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尽管演讲是一种极为寻常的社会现象,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却很不统一。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关于演讲的定义如今已不下百种,可谓莫衷一是。认识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不少定义明显失之偏颇,而这些失之偏颇的定义经过传播已对演讲理论研究和演讲实践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究竟应该怎样界定演讲呢?笔者认为,演讲是演讲者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就某一问题或事件向公众发表看法和主张的高级口语传播活动。演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用传播学的眼光来审视演讲,其本质属性也就容易把握和理解了。

一、演讲是传播活动

汉语中的“传播”两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传”的含义主要有转授、宣扬、递送、转交、表现、流露等,“播”的含义主要有布撒、布种、分布、流布、传扬等,两者都侧重于表示主体向外的某种行为,侧重于说明主体对客体的某种影响。现代传播学中的“传播”一词源自英文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一词的主要意思是通信、通讯、交通、交流、传达、传报、联络等,港台传播学者最早把它译成“传播”,现已被中国内地传播学界所接受、沿用。就其本义来看,communication显然侧重于表示是双方之间的某种共同行为,侧重于说明是双方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在众多的传播定义中,我们向来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分享。

显而易见,传播活动有五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法。传播者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受传者(也称受众)即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接受者;传播内容即传、受双方之间借以建立传播关系的信息的总和;传播媒介即为传播信息所凭借的工具和手段;传播技法即为有效传播信息所采用的具体技巧、方式和方法。人们常说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我们人类社会,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并不奇怪,因为传播是人类建立社会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韦尔伯·施拉姆在其《传学概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一有人类便有传,而历史几乎可说是人类进行传的活动的实录……传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工具,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或昆虫社会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类会传,会使用传的工具。”(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传学概论》中文版译述者系香港传播学者余也鲁,他把communication译成传——笔者注)正因为传播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传播研究和教育从来没有停止过。

演讲是什么?表面上看它不过是演讲者在公众面前发表讲话而已,实际上这种讲话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它已经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传播内容。首先,从其目的来看,演讲者不是为演讲而演讲,听讲者也不是为聆听而聆听,之所以要讲要听,就是因为有信息需要传递、交流、沟通和分享。其次,从其要素来看,无论时间长短,演讲都必须要有演讲者、听讲者、演讲内容、演讲环境等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演讲都是无法进行的。再次,从其过程来看,演讲是在某一特定传播目的的支配下上述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按特定传播规律发展的辩证过程。由此可见,演讲具有鲜明的传播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离开了传播,演讲就是无法理解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无需存在和发展的东西。

自觉把演讲纳入传播轨道,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在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传播学已步入了严格的科学研究轨道,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由于传播学向社会生活广泛渗透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表的著名文件——《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正式明确了传播学的崇高地位。既然演讲是一种传播活动,研究演讲就应植根于传播科学,就应广泛吸收并运用其认识成果以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82年春,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教授在中国讲学期间明确指出:“讲话、编写、广播等技术都同传的过程密不可分。”他同时还说:“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在这门科学里面,传播的研究会成为所有这些科学里面的基础……所以综合之后的社会科学会非常看重对传播的研究,它将成为综合之后的新的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24页)对于演讲研究者来说,施拉姆教授这番议论无疑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二、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

所谓口语传播,就是借助口语媒介来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关于口语传播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猜测,但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口语是在人类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劳动是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也是人类口语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在劳动中,随着人们信息传播需要的日益增长,原用的“拟势语”已越来越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要,这就使口语传播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而在劳动的推动下,人脑的日益完善和发音器官的不断改进,又为口语传播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在劳动作用下,口语产生后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

口语传播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首先,它使传播内容更丰富、更准确。口语传播借助特定的声音符号,不仅可以高度准确地传播那些具体可感的信息,还可以高度准确地传播那些抽象的意义和人们内在世界的情绪信息,从而克服了“拟势语”传播内容的简单化和不确切性。其次,它使传播形式更灵活、更多样。由于“拟势语”依靠的是姿势、手势和某些物质材料,其传播难以脱离具体的物质环境,在形式上必然显得呆板和单一。口语传播依靠声音运载信息,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脱离具体的物质环境,人们可以携带信息自由地在不同地点向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口语手段进行各种内容的传播,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灵活多样。再次,它使传播作用更广泛、更深刻。“拟势语”只能在小的范围内开展一些低水平的信息交流,这就决定了其传播作用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口语传播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明显优点,使之很快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其传播作用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正是这样,所以自其产生以来,它始终是人类传播的主导方式,就是到了现代化传播媒介极为发达的今天,口语传播也仍然在人类传播系统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考察演讲的性质,显然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传播的层次上。在家里,面对众亲人系统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上学校,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去单位,在出席的会议上讲话……诸如此类的演讲现象无一不是传播,但这种传播已经有了鲜明的特殊性,而属于口语传播范畴了。说演讲是口语传播,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使用的主要媒介不是具体的物质材料,也不是人们自身的姿势、手势,更不是书写或印刷出来的文字等符号,而是千百年以来经久不衰的人类口语。演讲依靠这一主要媒介,以流动的声音作为信息载体,以直接作用公众的听觉器官为基本途径,向公众表达演讲者的思想和感情以期对公众和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很明显,没有了口语媒介,就不可能有演讲这一特殊的传播形式。明确承认这一点,是我们探索和掌握演讲本质又一至关重要的环节。

客观地讲,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这应该是一个起码的常识问题。然而,对于这一传播形式所依赖的口语媒介如何理解和运用,事实上确有再反思的必要。现在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发表演讲时,满口书面语,自己讲起来吃力,听众听起来也费力。在许多场合下,这种讲话又总是经事先写好临场照念或背诵出来的,因而更是常常给人以强烈的生硬之感。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并不一味反对使用书面语,但通篇都是味道十足的书面语,这恐怕就要使演讲丧失自身的固有属性了。必须看到,口语和书面语毕竟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两者有着显著的区别:口语是口说耳听的语言,书面语是手写眼看的语言;口语靠声音传递信息,书面语是通过写在纸等物体上的文字传递信息。这些根本区别,决定了口语运用的主要特点:一是有着极为确定、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其内容和方式将受到环境和对象的严格制约;二是具有特殊的语法现象,口语表达中短句、自然句、停顿、省略成分、易位等比较多;三是语汇通俗、平易,经常使用谚语、歇后语、常见语气词等;四是讲究语调和语气,重视态势语的辅助作用。承认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就意味着演讲必须正视口语的上述特点,必须遵循口语独特的表达规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曲解演讲的真正本质。

三、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

口语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普通、最广泛的传播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感到对它进行科学分类很不容易。笔者在以前的一些著述里曾提出过“三分法”(即分为交谈、演讲、辩论三种基本形式),现在看来也只是从一个角度作了一种划分尝试。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不应该忽视的,那就是与一些常见的口语传播形式(如闲聊、谈心等)相比较,演讲高级得多,称之为高级口语传播活动并不为过。要探索演讲的本质,认识必须进入这一更为深刻的层次。

说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传播内容上。由于演讲往往是在有时间限制情况下向众人发表的讲话,它在讲话内容上就不能不充分考虑怎样才能始终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般来讲,好的演讲在内容上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话题比较单纯,通常只涉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并直接就其发表看法。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涉及几个问题或事件,也总是先讲清一个再讲下一个,能给人以强烈的区别之感。二是信息价值高,它所涉及的通常都是现实生活中急需正视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或事件,是现场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或事件,是演讲者能够提供真知灼见的问题或事件。这种内容量上和质上的特点,使演讲明显高于其他口语传播形式。

从传播媒介来看,演讲也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第一,演讲所使用的口语不是家常口语的照搬或复制,而是经过一定加工和制作之后的口语,用著名口语研究专家陈建民先生的话来说,这种口语体就叫典雅口语体。这种典雅口语体不仅意味着在用词造句上比较规范,而且也意味着在声音运用上更富有审美价值。第二,所有口语传播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态势语(或称拟势语),但伴随在演讲中的态势语,由于环境、气氛和听众的特殊性,相对来讲更自觉、更规范、更有鉴赏性。第三,演讲有声语和态势语虽然各自相对独立,但两者又在服务于传播内容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系统和表达体系。

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还表现在它显著的传播效果上。听者是演讲活动的要素。讲到听者,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公众这一范畴。公众的本义是由一定数量的人们构成的总和,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等。演讲的听者少则几人、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现代社会电台、电视等媒体的广泛运用,听者之众更是空前无比。演讲者面对的听者,实际上就是高度社会化了的特定群体——公众。称之为公众演讲,显然更能从字面上充分展示这一口语传播活动丰富而真实的画面,从而给人以尽情想象和玩味的空间。既然演讲对象是一定数量和特质的社会公众,所以它一经发表,其传播效果往往是其他口语传播活动难以比拟的。这种传播效果不仅表现为对聆听公众思想和行为的直接影响,而且表现为通过聆听公众而对社会各个层次发生的间接影响。当然,其效果有正向和反向之分。演讲效果走向如何,无疑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说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并不意味着可以弃用其他口语传播活动,更不意味着其他口语传播活动已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之所以要强调它的“高级性”,无非是想说明:要认识演讲的本质,我们不仅应当注意它与其他口语传播活动的联系,更应当考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综上所述,演讲是传播活动,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演讲的本质系统。前述演讲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同类推荐
  • 做个说话有心眼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做个说话有心眼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本书共十章,结合女性实际情况,为女性揭示了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
  • 一分钟自动自发

    一分钟自动自发

    好习惯是我们不断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唱着这首歌,我们就能享受到生活的节奏之美;唱着这首歌,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涌动着一种催促着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你的反复的行为便形成了习惯,而习惯又反过来塑造了你独特的自我。一个哲人曾说过:“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好读书和思索的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处处总是习惯好为他人打算的人,收获的是快乐和幸福;遇事总是抱着积极的心态、习惯往好处想的人,收获的一定是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不管你对商务应酬了解与否、谙熟与否,《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都能给你带来益处。《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立足现实需要,囊括实际商务应酬的方方面面,它能给你指明商务应酬的总法则和大方向,也能教会你一些简单的商务应酬小技巧和小窍门。同时,这本书更多地指出了在商务应酬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让你在实际应用中有纲可循、有例可查。
  • 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本书以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的成长为线索,对通威的发展进行案例式的深入研究,因循逻辑,层层深入,探析通威3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制度与管理变革及其决策经营思路,从而挖掘出刘汉元系统性的思维和方法论……
  •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汇聚,《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改变孩子前途的首选读本。《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为了便于广大家长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品质,使孩子成为未来的口才方面高手,顺利成长、成才,作者参考了大量家教资料,吸收精华而编写。
热门推荐
  • 毒妃玩逆袭

    毒妃玩逆袭

    什么玩意?吃个巧克力就穿越了?还能让人好好的吃巧克力了吗......哎,这就叫做不做死就不会死!
  • 三葬和尚

    三葬和尚

    三葬说:“我是个和尚,但我不信佛,因为你是佛,我是佛,众生皆佛。”三葬又说:“我不是魔,但我心中有魔,你是魔,他也是魔,众生皆魔。”三葬总是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三葬因为一块奇怪的青石板,卷入了四大祖僵(赢勾、后卿、旱魃、将臣)的旋窝之中,让我们看这个奇怪的和尚,怎样降妖除魔,捍卫自己的道。
  • 说话办事厚灰学

    说话办事厚灰学

    为人处世,应多思量几分;也应能屈能伸,不计一时得失;人生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何不用“厚灰学”的心境笑看人生的沉浮呢?《说话办事厚灰学》正是基于“厚灰做人”的禅机,阐述了关于厚与灰的人生潜规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掌握厚灰为人的方法与技巧,并积极运用于实践。如果能把书中所言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就一定能开拓思路、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波谲云诡的“人性江湖”中乘风破浪。
  • 天佑索菲亚

    天佑索菲亚

    国家四分五裂,家园被毁,大陆被魔物占据,索菲亚王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年轻的国王是否有机会反攻回去,收复国土
  • 绝对能力

    绝对能力

    一个离奇而又很现实的小说。超能力加魔法加现代的世界。会有动漫的人物出现.一位拥有世界最强的能力少年。无论对对手能力多强大,都会在1秒内解决,但是他经历波折,他不是很会用他的能力...后面竟然没有能力了。有事会出现动漫或电影里的人和情节,游戏也有。不要看了前面就不看了,前面字是太密了文笔不好,后面已经改进,字都散开了,文笔增强了。第2部,8月出来。。记的看通告。麻烦去看一下吧,前面是乱写的,顺便投票。《末日能力》
  • 炼天至尊

    炼天至尊

    修炼者降临,地球人成为奴隶……陆昊,重生十年前,获得地球第一至宝至尊熔炉,再入修炼界。炼丹炼器,信手拈来;一炉在手,炼化万物!以武道动乾坤,以熔炉炼天地,踏上巅峰,成就不朽至尊!
  • 校花近身保镖

    校花近身保镖

    一个山村走下来的少年,从小无父无母,跟着老头子习武。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头子给了他一本书“弑神决”和一个玉佩并凤鸣下山贴身保护校花。
  • 加拿大概况

    加拿大概况

    北冰洋、极地地区、高原、西北海岸、东北林地和巨大而众多的湖泊都是加拿大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西北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很快就形成了等级社会,根据财富和门第就划分出来了首领、贵族和平民。这种等级社会在北方的印第安少数民族里,如特领吉族和海达族中尤其明显。在上述的三个阶层之外的就是奴隶,一般是战俘;还有的是那些失去了财产的人,例如因为债务而倾家荡产的人。不管情形怎样,这些人毫无权利可言。南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撒利希人不是太关注财富与阶层;不过一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的差别也很大。然而总起来说,在加拿大的原居住民族中,礼仪最精细最繁琐的民族多生活在西海岸,而且他们的艺术特征明显。
  • 挥钺

    挥钺

    历史长河中,绵延二百六十年的白马皇朝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天下陷入疯狂。这时候,西北穹州某位一穷二白、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少年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 当向日葵盛开的夏天

    当向日葵盛开的夏天

    木柒葵,7岁父母双亡,寄住在远房表亲家,开始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9岁那年的夏天,她看见了一个站在盛开的向日葵中的黑发少年,当少年用冷清的眸子看向她的时候,木柒葵感觉仿佛呼吸都能停止,那是种惊人的感染力,阳光跳跃在他的发梢,黑曜石般璀璨的眼珠毫无波澜,明明是如此冷淡的少年,站在怒放的向日葵中竟有种与火光共舞的灼烧力量,明明是激不起一丝涟漪的脸庞,却有着浅浅的,似妖的魅惑。——这便是她的哥哥,木情深木情深看着缩在转角处的小女孩,她的个头小小,好奇地探出个脑袋远远望着他。女孩有着一头长及脚踝的栗色长发,发梢微微卷起,琥珀色的眼珠光华流离,明媚的脸庞竟是连向日葵也暗淡几分,木情深心神一动,竟不由自主地抬起手,朝她招了招木柒葵走出转角,无丝毫犹豫地朝那个,冷清,却又似要燃烧的少年走去在木柒葵向木情深伸出那纤细,白嫩的手臂的时候其实他们都知道,他们注定彼此交织牵连。